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乐府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相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0-88,共9页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 文章辨析了乐府与歌诗、歌行、词曲、民歌、音乐文学几个概念的关系,指出:乐府成为诗名以后,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含义依然保留下来,宋代以前凡称乐府者,一定与朝廷音乐机构有关;歌诗泛指一切有音乐舞蹈表演的诗歌,只有作为朝廷音乐机构表演曲目的歌诗才能称之为乐府;歌行出自乐府但又不等同于乐府,带有音乐性质,但又偏重体裁而言,具有乐府体裁的特点,但又七言非乐府长歌;区分乐府和词主要看句式如何,若是齐言,属于乐府诗,若是长短句,属于曲子词;有些乐府来自民歌,但乐府作为宫廷乐章,不宜再称作民歌,只有少数杂歌谣辞例外;乐府虽与音乐有关,却与音乐文学不相等同,具有音乐形态的乐府属于音乐文学,已经失去音乐形态的拟古乐府和准备获得音乐形态的新题乐府不能视为音乐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歌诗 歌行 词曲
下载PDF
试论温庭筠的乐府歌诗与诗词体式过渡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文凡 李博昊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43-46,共4页
温庭筠的创作正处于诗向词过渡的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也初步显示了这种文体上的变革。尤其是他以女性为题材的乐府诗作不仅改变了以往“唐人乐府皆不入乐”的局面,在创制上更是采用了“由乐以制词”的词体创制之法,其工整的章法、和谐的... 温庭筠的创作正处于诗向词过渡的晚唐时期,他的作品也初步显示了这种文体上的变革。尤其是他以女性为题材的乐府诗作不仅改变了以往“唐人乐府皆不入乐”的局面,在创制上更是采用了“由乐以制词”的词体创制之法,其工整的章法、和谐的音律奠定了词调创制与定型的基础。这与词作华美的形式、悠远的意境相结合,奏响了诗体文学向词体文学过渡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庭筠 乐府诗 唐宋词 诗词体式过渡
下载PDF
温庭筠诗词意境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然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1-54,共4页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境的运用上,他的诗与词都构筑了情景交融的纯美境界,又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同时,他把乐府诗的风格纳入了词的意境,使诗和词分为两种文体。
关键词 温庭筠 乐府 意境
下载PDF
寻找“美人”神韵——诗歌与音乐关系的审美文化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万堡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3-47,共5页
《诗》之后,汉魏乐府多为歌谣,乐府之后诗歌逐渐走向了格律化、案头化,至唐宋词随燕乐兴而兴,至南宋又随燕乐衰而衰,此后文人填词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我国古典诗词衰颓之后,至"五四"新诗又矫枉过正,割断历史,抛弃了汉语汉... 《诗》之后,汉魏乐府多为歌谣,乐府之后诗歌逐渐走向了格律化、案头化,至唐宋词随燕乐兴而兴,至南宋又随燕乐衰而衰,此后文人填词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我国古典诗词衰颓之后,至"五四"新诗又矫枉过正,割断历史,抛弃了汉语汉字所独有的审美特质,于是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所以有人说20世纪是个"无诗的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当代歌词则紧紧抓住了诗歌的文学性、音乐性、民族性和大众性的审美特质,并善于从古典诗词中采得神韵,从民歌中集得灵气,真正是诗起八百年之衰,但其命运同词诞生时一样备受大众欢迎又倍受学界冷落,因而值此之际,很值得振臂一呼:"真诗在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宋词 今词 流变论 雅俗论 诗乐论
下载PDF
略论中国古代歌诗之演化轨迹
5
作者 刘凤泉 孙爱玲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0-58,共9页
在中国古代歌诗之演化进程中,音乐与文学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歌诗体式的重要原因。《诗经》与雅乐的分离是四言诗衰蜕的根本原因。楚歌疏离音乐而赋化,形成《离骚》类抒情诗的新特点。新题乐府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打破歌诗与徒诗界限,造成... 在中国古代歌诗之演化进程中,音乐与文学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歌诗体式的重要原因。《诗经》与雅乐的分离是四言诗衰蜕的根本原因。楚歌疏离音乐而赋化,形成《离骚》类抒情诗的新特点。新题乐府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打破歌诗与徒诗界限,造成乐府歌诗向徒诗的演化。文人开启词体雅化,诗体为词体雅化的参照,而音乐变化导致词体脱离音乐。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散曲的尚俗特征,文人雅化难以突破曲体制约。在尚俗与雅化博弈中,造成散曲雅俗互陈的状态。中国古代歌诗的演化历史,为中国新诗进入歌诗时代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诗经 楚辞 新乐府 散曲 演化
下载PDF
论中古乐府歌辞的原生态状况
6
作者 胡大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2-36,共5页
乐府歌辞的原生态状况,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乐府歌辞的音乐性结构,如解、辞、声、艳、趋、乱、正曲、和、送等,正因为音乐性结构,乐府歌辞多有拼凑与分割的情况,其创作构成与诗不一样。其二,民间乐府歌辞被采入乐府,或文人创作的乐... 乐府歌辞的原生态状况,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乐府歌辞的音乐性结构,如解、辞、声、艳、趋、乱、正曲、和、送等,正因为音乐性结构,乐府歌辞多有拼凑与分割的情况,其创作构成与诗不一样。其二,民间乐府歌辞被采入乐府,或文人创作的乐府歌辞,此为本辞;但本辞在演唱时,往往要经过乐工加工,这是乐奏辞,不可将二者混淆,二者的差异既体现时代性,又是诗人与乐工的差异。其三,乐府歌辞有其音乐性的限制,音乐的评价与歌辞的评价属于两个系统,不可不细加分辨。其四,乐府歌辞多有本事、原型,对其本事、原型及其变异的探寻,有助于我们深切理解、把握乐府歌辞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歌辞 音乐性 本辞 原型
下载PDF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雍乾词坛四次“补题五阕”唱和主题考述
7
作者 刘东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6-38,共13页
南宋《乐府补题》对《天香·龙涎香》等五阕唱和之后,在顺康词坛、雍乾词坛兴发两次追和高潮,统称为“拟《乐府补题》”唱和。除了追和前人五调、五物创作外,雍乾词坛又三次采纳同调进行了另咏五物的创作,被称为“仿《乐府补题》”... 南宋《乐府补题》对《天香·龙涎香》等五阕唱和之后,在顺康词坛、雍乾词坛兴发两次追和高潮,统称为“拟《乐府补题》”唱和。除了追和前人五调、五物创作外,雍乾词坛又三次采纳同调进行了另咏五物的创作,被称为“仿《乐府补题》”唱和。雍乾词坛所有“乐府五阕”的创作,基本表现了“小隐”“世稳”主题;后三次唱和,更具深情。四次“乐府五阕”创作,代表了浙派咏物词唱和的最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补题》 拟《乐府补题》 仿《乐府补题》 “乐府五阕” 唱和
下载PDF
再探《乐府诗集》中“晋乐所奏”与“本辞”之关系
8
作者 徐韫琪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22-28,94,共8页
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卷三十至卷四十三中收录的《短歌行》(“对酒”)《燕歌行》(“别日”)《苦寒行》《塘上行》《西门行》《东门行》《野田黄雀行》《怨诗行》《白头吟》《满歌行》十篇乐府中,列有“晋乐所奏”和“本辞”... 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卷三十至卷四十三中收录的《短歌行》(“对酒”)《燕歌行》(“别日”)《苦寒行》《塘上行》《西门行》《东门行》《野田黄雀行》《怨诗行》《白头吟》《满歌行》十篇乐府中,列有“晋乐所奏”和“本辞”两类文本。由于郭茂倩本人并未对“晋乐所奏”和“本辞”的定义及其来源、沿革做出解释,历代学者关于二者的概念、来源、先后关系的研究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本辞”与“晋乐所奏”辞的分野应从文献来源的角度理解,不应简单以入乐与否区分。宇文所安等西方汉学家从“写钞本生成”角度提出的来自于文学性总集的“本辞”是对“晋乐所奏”的加工的观点既缺乏可靠的文献支撑,又与《文选》《玉台新咏》的编纂逻辑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诗集》 晋乐所奏 本辞 乐府诗
下载PDF
古今词体起源说的评述与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钱志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104,共14页
词体起源作为一个文体起源的问题,应该放在文学史研究中文体起源问题的理论视野中来推究。唐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词作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的意义,词的起源问题始于五代,至宋有多家之说,多为现代词史家所取舍。考古今词体起源说,大体可分... 词体起源作为一个文体起源的问题,应该放在文学史研究中文体起源问题的理论视野中来推究。唐人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词作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的意义,词的起源问题始于五代,至宋有多家之说,多为现代词史家所取舍。考古今词体起源说,大体可分为词起于新声变曲、词起于燕乐、词起于声诗之变、词起于乐府之变、敦煌词为词的源头这样几个主要类型。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古今词源说中其实存在着不同的学术立场的问题。近现代的词源学,则明显地存在着新旧学术的不同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的起源 燕乐 声诗 乐府 敦煌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