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开阖枢理论探析“大泻五脏方”组方机理
1
作者 张李香 梁永林 +2 位作者 张禄璐 芦文娟 史光伟 《河南中医》 2023年第4期509-513,共5页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大泻五脏方”为大泻肝汤、大泻心(包)汤、大泻脾汤、大泻肺汤、大泻肾汤,五方用药仅一味之差,共同药物为:枳实(酸)、黄芩(苦)、甘草(甘)、生姜(辛)、大黄(咸),在此基础上,大泻肺汤加了葶苈子,因葶苈子味咸,...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大泻五脏方”为大泻肝汤、大泻心(包)汤、大泻脾汤、大泻肺汤、大泻肾汤,五方用药仅一味之差,共同药物为:枳实(酸)、黄芩(苦)、甘草(甘)、生姜(辛)、大黄(咸),在此基础上,大泻肺汤加了葶苈子,因葶苈子味咸,为金(肺)之体味,体味为泻,又为火之用味,火克金,起到泻肺的作用;大泻肝汤加了芍药,芍药味酸,为木(肝)之体味,又为金之用味,金克木,起到泻肝的作用;大泻心(包)汤加了黄连,黄连味苦,为火(心)之体味,又为水之用味,水克火,故而泻心;大泻脾汤加了附子,附子味辛,为土(脾)之体味,又为木之用味,木克土,制约脾的功能;大泻肾汤加了茯苓,茯苓味甘,为水(肾)之体味,又为土之用味,土克水,起到泻肾的作用。“大泻五脏方”中相同的药物,包含酸、苦、甘、辛、咸五味;单加药物以所不胜之味泻己之实,以制约本脏之气太过,充分发挥了中药五味对人体气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阖枢理论 “大泻五脏方” 大泻肝汤 大泻心(包)汤 大泻脾汤 大泻肺汤 大泻肾汤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下载PDF
基于“少阳为枢”图解小阴旦汤、小阳旦汤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永林 李金田 +3 位作者 史光伟 李应存 韩琦 贾斌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807-811,共5页
小阴旦汤证是外感阳邪致"精化为气"太过,则少阳生气太过,少阳为枢功能偏向于助东方升气,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太过,总体上表现"天气下降"不及,则取芍药"酸收"以抑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黄芩"苦降"... 小阴旦汤证是外感阳邪致"精化为气"太过,则少阳生气太过,少阳为枢功能偏向于助东方升气,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太过,总体上表现"天气下降"不及,则取芍药"酸收"以抑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黄芩"苦降"以助阳明之合(少阳天气),更取姜草枣正补脾胃"地气",用药之性味补入下降的力量,矫正少阳为枢偏于升太过的病证;而小阳旦汤证是外感阴邪致"精化为气"受阻(不及),则少阳生气不及,少阳为枢功能难以使地气上升,使六经升的力量表现不及,总体上表现"地气上升"不及,则取桂枝"辛开"以助太阳之开(少阳升气),取赤芍"酸收"以助降南方火气和西方天气,再取姜草枣正补脾胃"地气",用药之性味补入上升的力量,矫正少阳为枢偏于升不及的病证。至于赤白芍之活用,则根据二者对阴的力量赤泄白补,小阴旦汤用白芍助阴以增加降的力量,小阳旦汤改用赤芍药则恰为防止白芍助阴而更加阻碍"地气上升",且能泻南方火气太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阳为枢” 小阴旦汤 小阳旦汤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考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季文达 马骏 +3 位作者 肖正 白敏 杨晓轶 李应存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38-2143,共6页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是五行归属思维下运用五行生克理论,依五脏生理特性之欲、病理状态之苦,假借药物之味调节人体脏气平和而衍生的用药理论及组方配伍原则,体现了中医的“天人合一”整体观。《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黄帝内经》中的五... 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是五行归属思维下运用五行生克理论,依五脏生理特性之欲、病理状态之苦,假借药物之味调节人体脏气平和而衍生的用药理论及组方配伍原则,体现了中医的“天人合一”整体观。《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黄帝内经》中的五脏苦欲补泻理论体例相近,或因《黄帝内经》于流传过程中失其原貌而致二书内容及内涵上有着明显差异,使得学界对此众说纷揉。故文章基于“天人合一”整体观,从“五行-五味-五脏”之间的关系对五脏所欲的补、泻之味以及五脏所苦的急食之味进行考辨,以期溯本清源、阐明五脏苦欲补泻之理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苦欲补泻 天人合一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