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 suture anchor: An effective device for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displace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c with 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Shubhechha Shakya Kai-De Li +3 位作者 Dou Huang Zuo-Qiang Liu Zhi-Ru Liu Lei Liu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
Purpose::The main aim is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ni suture anchor in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displace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disc with 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ture.Methods... Purpose::The main aim is to provide clin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ni suture anchor in the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displaced 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disc with 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ture.Methods::From October 2018 to October 2019,21 patients(31 sides)with 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tures and articular disc displacement from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tomatology,Sichuan University were included.The selection criteria were:(1)mandibular condylar fractures accompanied by displacement of the TMJ disc,confirmed by clinical examination,CT scan and other auxiliary examinations;(2)indic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3)no surgical contraindications;(4)no previous history of surgery in the operative area;(5)no facial nerve injury before the surgery;(6)informed conse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program and(7)complete data.Patients without surgical treatment were excluded.The employed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at 1,3,6 and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success rate of operation,TMJ function and radi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Data were expressed as number and percent and analyzed using SPSS 19.0.Results::All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completed successfully and all the articular discs were firmly attached to the condyles.The articular disc sufficiently covered the condylar head after the fixation.The fixation remained stable when the mandible was moved in each direction by the surgeons.No complications occurred.The functions of the TMJ were well-recovered postoperatively in most cases.CT scan revealed that the screws were completely embedded in the bone without loosening or displacement.Conclusion::Mini suture anchor can provide satisfactory stabilization for the reduced articular disc and als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MJ fun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apsular condylar fracture Displace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c Disc reduction Disc fixation Mini suture anchor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
2
作者 张浩亮 夏思佳 +3 位作者 展兵振 冯硕 查国春 李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88-3192,共5页
背景: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治疗肩袖损伤,但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的修复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 背景: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技术已普遍应用于治疗肩袖损伤,但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的修复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接受关节镜治疗的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其中单排固定患者63例(单排组),无结缝线桥固定患者59例(缝线桥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年时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动度;术后1年采用Sugaya分型标准评估肩袖再撕裂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②两组患者术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缝线桥组术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肩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单排组(P<0.05);③术后1年,单排组再撕裂率为22%(14/63),显著高于缝线桥组7%(4/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777,P=0.016);④提示关节镜下单排固定与无结缝线桥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肩袖损伤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无结缝线桥固定修复效果更好,术后再撕裂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单排固定 无结缝线桥技术 骨质疏松 关节镜
下载PDF
张力环植入与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两种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蕾 王骞 +3 位作者 朱俊英 肖燕 屈林 谢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33例(41眼),按手术方式分...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33例(41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囊袋张力环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共14例17眼; B组行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共19例(24眼)。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及IOL稳定性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 66±0. 15; 1眼(5. 9%)发生低眼压; 5眼(29. 4%)发生高眼压; 8眼(47. 1%)发生人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复合体脱位; 12眼(70. 6%)发生后发性白内障。B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 72±0. 14; 8眼(33. 3%)发生低眼压; 1眼(4. 2%)发生高眼压; 18眼(75. 0%)发生后发性白内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 257);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377,P=0. 036);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77,P=0. 024)。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不全脱位 囊袋张力环 人工晶状体 单襻缝线固定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20
4
作者 高志军 朱俊 姚帅辉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94-97,共4页
背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常易出现门轴侧骨不连及椎板再关门,导致相关并发症或复发。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SODL)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 背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常易出现门轴侧骨不连及椎板再关门,导致相关并发症或复发。目的:分析颈椎后路单开门(SODL)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短期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5月就诊的MSCS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行SOLD联合MTPIF治疗,对照组行SODL联合丝线缝合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颈椎椎管矢状径,两组末次随访的颈椎轴性症状、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及术后围手术期未见脑脊液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2.3年,平均(1.8±0.2)年。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的实验组JOA得分、颈椎椎管矢状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15.6%)低于对照组(35.6%)(P<0.05),实验组未见微形钛板变形、松动以及椎板塌陷现象。结论:SODL分、内固定牢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单开门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丝线缝合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个锚钉固定治疗急性期ACL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泽雁 王国亮 +3 位作者 张镇锋 莫子亮 罗胜明 蔡湘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单个锚钉固定治疗急性期前交叉韧带(ACL)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5例急性期ACL止点撕脱骨折(Meyers and MckeeverⅢ型)患者,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或单侧肢体神经阻滞麻醉,膝关节镜前内、前外侧及髌韧带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利用单个锚钉固定治疗急性期前交叉韧带(ACL)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 5例急性期ACL止点撕脱骨折(Meyers and MckeeverⅢ型)患者,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或单侧肢体神经阻滞麻醉,膝关节镜前内、前外侧及髌韧带正中入路,刨刀清理骨折端,在胫骨撕脱面骨床的后缘处打入直径5.0 mm带双缝线锚钉1枚,将缝线环绕撕脱的ACL骨块建立胫骨隧道,将缝线引出胫骨表面后打结收紧固定。观察预后效果。结果 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5~1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6个月。ACL撕脱骨折均达到接近解剖复位上的愈合,中位愈合时间3.8个月。Lysholm评分结果优4例,良1例。恢复过程中,均未发生骨折块移位、锚钉缝线松脱、关节感染、锚钉异物反应等。结论关节镜下利用单个带线锚钉固定治疗急性期ACL止点撕脱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骨块固定牢靠、创伤小、经济可行的优点,术后配合膝关节支具保护及口服消炎止痛药,能获得骨折愈合,并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单个锚钉固定治疗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带线锚钉 支具保护
下载PDF
无后囊膜支撑眼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郑景华 阳征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9期1337-1338,共2页
目的 观察无后囊支撑眼采用巩膜缝线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攀和下攀于睫状体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 例25 只眼,术后随访6~48 个月,平均24.5 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 只眼,0.2~... 目的 观察无后囊支撑眼采用巩膜缝线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体上攀和下攀于睫状体沟内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25 例25 只眼,术后随访6~48 个月,平均24.5 个月.视力0.5以上者18 只眼,0.2~0.4者6 只眼,0.1 者1 只眼.结论 采用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后能使无后囊支撑眼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和恢复双眼单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晶体后囊 巩膜缝线固定 双眼单视
下载PDF
人工晶体单襻缝线固定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武炳慧 卓玛央吉 +4 位作者 李曦冉 范晶晶 德吉卓嘎 次仁顿珠 马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7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保留晶状体囊袋人工晶体(IOL)单襻缝线固定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21例(22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其中男17例(17眼),女4例(5眼);年龄16~62岁,平均(45.54±12.44)岁。保留晶... 目的探讨保留晶状体囊袋人工晶体(IOL)单襻缝线固定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21例(22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其中男17例(17眼),女4例(5眼);年龄16~62岁,平均(45.54±12.44)岁。保留晶状体半脱位眼晶状体囊袋,IOL一襻植入悬韧带正常结构侧睫状沟,另一襻经巩膜缝线固定在晶状体脱位侧。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和IOL位置。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例(1眼)术后1 d发现前部玻璃体线状积血,经药物保守治疗5 d后吸收;术后6个月检查,患者的术眼眼压为(16.13±2.12)mm 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18.36±2.30)mm Hg(P<0.01);患者的BCVA(0.42±0.17)Log MAR,明显高于术前BCVA(0.08±0.06)Log MAR(P<0.01);且术眼IOL位置居中,未发现倾斜、脱位改变。结论保留晶状体囊袋的IOL单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方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半脱位 单襻缝线固定 人工晶体(IOL)
下载PDF
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单点固定法与免气囊免固定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陆晶晶 吴永丰 《临床外科杂志》 2018年第11期858-861,共4页
目的分析单点固定和免气囊免固定法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确诊并行TEP的腹股沟疝病人164例,分为两组,A组68例,免气囊单点固定补片,B组96例,免气囊免固定补片。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 目的分析单点固定和免气囊免固定法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确诊并行TEP的腹股沟疝病人164例,分为两组,A组68例,免气囊单点固定补片,B组96例,免气囊免固定补片。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术后3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为(68. 95±12. 71)分钟,较B组的(83. 04±15. 82)分钟明显缩短(P <0. 05)。A组与B组术中出血量[(8. 96±2. 45)ml和(8. 25±2. 23) 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5. 68±4. 61)小时和(14. 45±4. 25)小时]、下床活动时间[(21. 12±4. 25)小时和(22. 45±4. 61)小时]、住院时间[(3. 72±1. 13)天和(3. 96±1. 33)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 76%和21. 8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与B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 47%和6. 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EP术中补片单点固定安全可行,相比于免固定法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全腹膜外修补术 腹腔镜 单点固定 免固定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8
9
作者 卢波 陈浩贤 樊强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29-131,13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SODL)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疗效。方法将90例MSCSM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A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45例)与B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SODL)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MTPI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SCSM)的疗效。方法将90例MSCSM患者根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法分为A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45例)与B组(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康复锻炼时间、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及颈椎轴性症状等。结果两组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锻炼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JOA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椎管矢状径A组均优于B组(P <0. 05);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A组(15. 6%)低于B组(35. 6%)(P <0. 05)。结论颈椎后路SODL采用MTPIF治疗MSCSM疗效优于颈椎后路SODL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丝线缝合固定
下载PDF
两种不同固定策略的重睑成形术对先天性单睑就医者术后形态美观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柴剑 张艳 王莹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7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策略的重睑成形术对先天性单睑就医者术后形态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先天性单睑就医者9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A组行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固定重睑成形术,B组行皮肤-上睑提肌腱膜固定重睑成形...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固定策略的重睑成形术对先天性单睑就医者术后形态美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先天性单睑就医者9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8例。A组行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固定重睑成形术,B组行皮肤-上睑提肌腱膜固定重睑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睑裂水平长度、睑裂垂直高度、睫毛上翘度、睫毛暴露长度;术后1周时切口痕迹、睁眼闭眼自然度、上睑提肌力量;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的术区肿胀程度;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就医者对重睑形态美观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前睑裂水平长度、睑裂垂直高度、睫毛上翘度、睫毛暴露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较术前增加,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术后1周时切口痕迹、睁眼闭眼自然度、上睑提肌力量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术后即刻肿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时肿胀程度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A组对重睑形态美观的满意度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先天性单睑就医者重睑成形术中采取皮肤-上睑提肌腱膜固定法、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固定法均可达到固定效果,但是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固定重睑成形术后肿胀程度轻一些,术后形态美观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单睑 重睑成形术 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固定 皮肤-上睑提肌腱膜固定 形态 美观度
下载PDF
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采用丝线缝合固定与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贵骞 李丽明 +1 位作者 肖芳繁 张志敏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25期1-3,共3页
目的对比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采用丝线缝合固定及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 目的对比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采用丝线缝合固定及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2019年9月收治的6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测组,参照组(n=34)在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采用丝线缝合固定治疗,观测组(n=34)在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治疗优良率、VAS评分、JOA评分、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术前VAS评分、JOA评分、颈椎活动度、椎管矢状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测组术后治疗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且VAS评分更低,JOA评分、颈椎活动度、椎管矢状径更高,术后康复锻炼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有助于改善颈椎活动能力,减轻疼痛,促进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丝线缝合固定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缝合术与单排锚钉固定缝合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比较
12
作者 裴志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3期149-151,155,共4页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缝合术与单排锚钉固定缝合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7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对...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缝合术与单排锚钉固定缝合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87例巨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单排锚钉固定缝合术治疗,观察组行双排锚钉固定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疼痛程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外旋、前屈、外展、后伸、内收),术后1年肩袖再损伤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CMS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R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外旋、前屈、外展、后伸、内收活动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肩袖再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排锚钉固定缝合术治疗巨大肩袖损伤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降低肩袖再损伤发生率,效果优于单排锚钉固定缝合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双排锚钉固定缝合术 单排锚钉固定缝合术 巨大肩袖损伤 肩关节功能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在后囊破裂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青 谢茂松 +1 位作者 徐国兴 郑卫东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 评价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后房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组(对照组)与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组(实验组).对照组11例(11... 目的 评价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疗效.方法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后囊破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后房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组(对照组)与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组(实验组).对照组11例(11只眼),实验组12例(12只眼).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散光度变化和人工晶状体偏位程度.结果 术后病人裸眼视力均有提高,实验组散光度变化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05).术后实验组人工晶状体偏位程度与对照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3;P=0.291).结论 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后房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手术 后囊破裂 后房型一片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原文传递
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蕾 王骞 +3 位作者 屈林 肖燕 朱俊英 谢可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8年第8期597-600,共4页
目的 比较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44例(53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行IOL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B组,24例(28眼)行联合前段玻切及... 目的 比较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44例(53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25眼)行IOL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B组,24例(28眼)行联合前段玻切及IOL睫状沟悬吊术,术后随访1-24个月.结果 A组术后BCVA (LogMAR)为0.71 ±0.14;8眼(32.0%)低眼压;1眼(4.1%)高眼压;18眼(72.0%)后发性白内障;术后3d8眼(32.0%)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反应.B组术后BCVA为0.60±0.13;17眼(60.7%)低眼压;1眼(3.6%)高眼压;术后3 d20眼(71.4%)出现不同程度术后反应.术后BCVA,B组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6,P=0.004);术后低眼压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4.370,P=0.037);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5);术后反应发生率比较,B组高于A组(χ^2=8.239,P=0.004).结论 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两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视力.术后早期,B组视力较好;A组低眼压发生率低、IOL稳定性好、术后炎症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不全脱位 晶状体 人工 睫状沟悬吊 单襻缝线固定
原文传递
超声生物显微镜协助人工晶状体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术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长海 王庆瑛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764-766,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协助下人工晶状体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8例(18眼)。其中,术前行UBM检查并依此设计手术方式者11例,设为A组;术前未行UBM检查,按常规手术方式...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协助下人工晶状体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缝线固定术18例(18眼)。其中,术前行UBM检查并依此设计手术方式者11例,设为A组;术前未行UBM检查,按常规手术方式植入者7例,设为B组。术后行UBM检查并记录术中进针位置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A组的进针位置位于角膜缘后(0.76±0.11)mm;B组进针位置位于角膜缘后1.0 mm,A组中能确切植入睫状沟者6例(54.55%),而B组中仅1例(14.29%)。 A组人工晶状体平均偏心(0.4635±0.1655)mm,平均偏位(0.3543±0.3246)mm;B组人工晶状体平均偏心(0.6913±0.2069)mm,平均偏位(0.8351±0.6286)mm。结论超声生物显微镜协助行单襻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术后人工晶状体偏心和偏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人工 缝线固定 单襻 超声生物显微镜
原文传递
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少勤 张进松 杨南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评价虹膜拉钩辅助人工晶状体(IOL)单襻固定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11月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14例(14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虹膜拉钩固... 目的评价虹膜拉钩辅助人工晶状体(IOL)单襻固定在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11月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14例(14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后,行超声乳化IOL囊袋内植入及单襻巩膜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中玻璃体脱出者5眼(35.71%,5/14)。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2~0.8,其中≥0.5者10眼(71.43%,10/14)。有2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IOL均无明显偏位。结论应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提高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安全性。IOL单襻巩膜缝线固定可保持术后IOL的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伤性 不全脱位 晶状体 拉钩 虹膜 晶状体.人工 固定 缝线 单襻
原文传递
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谭荣强 张蕾 +2 位作者 丁琼 郑春昌 周家承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年第7期90-91,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的患者26例(26眼)采用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做以角巩为缘基底的3mm×3mm板层巩膜瓣,使用带两根...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白内障后囊不完整的患者26例(26眼)采用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中做以角巩为缘基底的3mm×3mm板层巩膜瓣,使用带两根聚丙烯缝线的长针先作巩膜瓣下缝针用作固定着力点,出针后再从巩膜垂直进针经前房在角膜光学区外3mm出针,剪去长针从白内障切口把聚丙烯缝线夹出,把两根聚丙烯缝线分别结扎人工晶体同一襻,两线结相距3mm,把人工晶体另一襻植入残存后囊上,结扎襻置入虹膜后,同时拉紧巩膜外缝线,调整人工晶体位置使其居中,将巩膜外两根缝线互相结扎,缩瞳,清除干净前房的玻璃体,透明质酸钠,观察术后视力,人工晶体位置,并发症及用药情况。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26例(26眼)中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19例(19眼),占73.08%,术后1周裸眼视力0.1~0.4者7例(7眼),占26.92%。人工晶体位置正常24例(24眼),人工晶体位置偏位2例(2眼)。结论人工晶体单襻睫状沟单针双线缝线固定植入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单襻单针双线缝线固定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与单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疗效对比及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宇 张俊 +2 位作者 王力 张年春 刘昆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7期3321-3325,共5页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和单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疗效,并分析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北碚中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 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和单排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疗效,并分析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北碚中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97,接受单排固定治疗)和B组(n=103,接受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肩关节功能情况、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早期再撕裂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6个月,B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低于A组,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SES)评分高于A组(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屈、外展、体侧外旋角度大于A组(P<0.05)。B组的术后早期再撕裂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发生与糖尿病史、撕裂大小、吸烟史、年龄、术前肌肉质量、性别、脂肪浸润、注射皮质类固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性别为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史、撕裂大小为巨大型再撕裂、脂肪浸润、注射皮质类固醇是术后早期再撕裂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可更好的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此外,糖尿病史、脂肪浸润、吸烟史、高龄、撕裂大小为巨大型再撕裂、男性、注射皮质类固醇等是肩袖全层撕裂患者术后早期再撕裂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双排缝合桥固定 单排固定 肩袖 撕裂 疗效 术后早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人工晶状体单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
19
作者 李翠霞 张改秀 郝俊华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5期377-380,共4页
目的探讨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囊外摘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单襻缝线固定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晶状体不全脱位30例(33眼)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单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内皮... 目的探讨晶状体不全脱位白内障囊外摘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单襻缝线固定术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晶状体不全脱位30例(33眼)进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单襻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人工晶状体位置。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眼压基本正常,人工晶状体居中、无脱位。无玻璃体脱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囊外摘出囊袋内人工晶状体单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不全脱位能够较好维持前房,减少玻璃体脱出,并且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全脱位 晶状体 摘除术 囊外 白内障 固定术 缝线 囊袋内 单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