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allowing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Subtotal Gloss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a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 A Case Report
1
作者 Kazuhide Matsunaga Hirohisa Kusuhara +7 位作者 Akifumi Enomoto Testuji Nagata Takuya Yoshimura Akinori Takeshita Noritaka Isogai Suguru Hamada Norifumi Nakamura Narikazu Uzawa 《Surgical Science》 2019年第8期271-280,共10页
Purpose: Swallowing function was in a patient with tongue cancer that was evaluated with video fluor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subtotal gloss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a rectus abdominis muscuocutaneous flap. Materi... Purpose: Swallowing function was in a patient with tongue cancer that was evaluated with video fluor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subtotal glossectomy and reconstruction with a rectus abdominis muscuocutaneous flap.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41-year-old man underwent subtotal glossectomy and retained the unilateral posterior mylohyoid and unilateral stylohyoid muscles. The structure of the flap was evaluated postoperatively. To assess swallowing function, video fluorography was performed before surgery, 1 month after surgery and 1 year after surgery. Testing involved 1) ability to hold 10 mL of liquid in the oral cavity, 2) epiglottis turnover, 3) the presence of aspiration, 4) hyoid bone movement, and 5) maximum width of the esophageal entrance. Results: The flap was protuberant postoperatively. The patient was able to hold the test diet in the oral cavity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Epiglottis turnover was good before surgery but insufficient after surgery. Aspiration during swallowing was not observed before or after surgery. At rest, the hyoid bone sagged postopera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preoperatively. Hyoid bone movement and width of the esophageal entrance decreased after surgery;however, they demonstrated gradual recovery. Conclusions: For good postoperative 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subtotal glossectomy, 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reconstruction with protuberant flap and to retain the suprahyoid muscles as much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TOTAL GLOSSECTOMY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 SWALLOWING function HYOID Bone Movement Width of the Esophageal ENTRANCE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speech function on repairing defects of maxilla and palate with temporalis muscle flap
2
作者 Xinghui SHI Shuzhong XING +2 位作者 Ning CHEN Zhenjiang TAO Donghua ZHANG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5年第5期267-269,共3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peech function on repairing defects of maxilla and palate with temporalis muscle flap after benign or malignant turmor resection. Methods: The lateral cephalogram and speech intelligibil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peech function on repairing defects of maxilla and palate with temporalis muscle flap after benign or malignant turmor resection. Methods: The lateral cephalogram and speech intelligibility were detected in 19 cases with the operations of repairing defects of maxilla and palate by temporalis muscle flap, and their recovery of the speech fun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9 patients, there were 15 cases (78.00%) with complete velopharynx, 3 cases (15.80%) with mafiginal velopharynx, and 1 case (5.26%) with insufficient velopharynx. The averag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was 94.3%, close to the normal speech intelligibility. 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of repairing defects of maxilla and palate with temporalis muscle flap can reconstruct the phonatory structure, preserve the palate function and restore the speech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ralis muscle flap MAXILLA RECONSTRUCTION speech function
下载PDF
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作为营养血管,术中通过多普勒彩超和DSA结合,精准定位并设计,通过增加皮瓣长度和减少宽度,可以使供区直接缝合,然后通过分叶、重组,将分叶皮瓣和肌皮瓣合理嵌合后进行移植修复,利用肌皮瓣可以有效填充残腔,重建韧带及关节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1例因血肿压迫皮瓣静脉回流出现静脉危象,清除血肿及拆除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所有患者供受区愈合良好,无积血、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差不大,仅皮瓣周围存留线性瘢痕,质地良好,弹性好,其中1例女性患者修复关节周围的皮瓣略显臃肿,小腿供区仅留下线状瘢痕,小腿后侧肌肉功能均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分叶嵌合皮瓣血管恒定,穿支相对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术前合理设计后将皮瓣宽度变为长度,把不规则创面调整为规则,以实现供区切口直接闭合,避免供区的二次创伤,通过嵌合肌皮瓣填充死腔,将肌皮瓣与关节囊或韧带固定缝合,有利于重建局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大大降低后期肢体畸形的发生,是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支皮瓣 复合组织瓣 功能重建
下载PDF
脱细胞真皮基质和带蒂颊脂垫瓣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李慧敏 高庆玲 +2 位作者 焦建军 马超 陆慧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25-828,共4页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 目的比较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和带蒂颊脂垫瓣(PBFPF)修复颊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4例行颊黏膜缺损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ADM组和PBFPF组,每组42例。ADM组患者采用ADM修复,PBFPF组患者使用PBFPF修复。比较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测量并比较患者的最大开口度,记录患者的修复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口腔颌面部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组患者修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吞咽功能、术后语言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M组与PBFPF组患者最大开口度组间比较、组间与时点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点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FPF组中缺损面积为>13~20 cm2的患者修复有效率高于ADM组(P<0.05)。PBFPF组患者的咀嚼功能优于ADM组(P<0.05)。结论PBFPF及ADM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各有优势,对于黏膜缺损面积较大(>13~20 cm2)的患者,PBFPF的修复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部软组织缺损 脱细胞真皮基质 带蒂颊脂垫瓣 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功能
下载PDF
重症足损伤多形式功能重建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光楠 魏永兴 +3 位作者 李垒 金敬一 于万军 韩凤山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足损伤多形式功能重建的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3例重度结构性足损伤患者进行多形式的功能重建治疗,根据具体伤情制定综合修复方案,进行骨和关节连接多形式功能重建可获得运动中骨性稳定和韧... 目的探讨重症足损伤多形式功能重建的治疗要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3例重度结构性足损伤患者进行多形式的功能重建治疗,根据具体伤情制定综合修复方案,进行骨和关节连接多形式功能重建可获得运动中骨性稳定和韧性稳定,运用多种类型组织瓣,提供有效的覆盖和深层组织营养支持。结果术后43例随访1~15年,足间稳定,血运状况良好,末次随访AOFAS评分(82.26±9.56)分,功能优良率为86.04%。结论重症足损伤多形式功能重建治疗选择应是骨性稳定和韧性稳定的兼顾结合,使患足具备足间柔性缓冲能力,获得更好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足损伤 功能重建 组织瓣
下载PDF
FS-LASIK术中采用椭圆形瓣与圆形瓣的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6
作者 梁雄姿 张青松 +3 位作者 杨万举 冷思 吴海霞 张明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30-2434,共5页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中采用椭圆形角膜瓣与圆形角膜瓣的术后早期视觉质量差异。方法 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自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自愿接受FS-LASIK手术的患者...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中采用椭圆形角膜瓣与圆形角膜瓣的术后早期视觉质量差异。方法 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自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自愿接受FS-LASIK手术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椭圆瓣组和圆瓣组,各36例(72眼)。FS-LASIK术中分别制作椭圆形与圆形角膜瓣,并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与等效球镜(SE);以及两组术后3个月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斯特列尔比(SR)及总高阶像差。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U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S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MTF、SR及总高阶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FS-LASIK术中采用椭圆形角膜瓣或圆形角膜瓣均可获得理想的视力,两者术后早期的视觉质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角膜瓣 视觉质量 调制传递函数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班荣曼 吴美芳 +2 位作者 韦琳 陈婉姑 戴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7期994-100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该类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 目的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该类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干预小组,并构建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该方案从信息干预、动机干预、行为干预3个方面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实施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并在两组入组时、干预结束时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自我护理能力、功能锻炼依从及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B模型可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提供丰富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切口护理、药物使用等方面知识,从而更好地让患者了解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由专业的康复师或医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学习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从而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B模型 健康教育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 预后 肩关节功能 功能锻炼
下载PDF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与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对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中瘢痕修复情况及颈部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朱广乾 张君君 汪政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研究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与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颈部功能、瘢痕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07月—2023年07月期间本院收集136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修复... 目的研究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与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颈部功能、瘢痕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07月—2023年07月期间本院收集136例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修复方法分胸三角皮瓣组(n=70)、任意型皮瓣组(n=66),前者行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后者行扩张后随意型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颈部功能、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生化指标[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烧伤患者健康量表(BSHS-C)评分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术后3个月,胸三角皮瓣组颈部功能优于任意型皮瓣组(P<0.05);术后3个月,与任意型皮瓣组相比,胸三角皮瓣组VSS评分较低(P<0.05);术后1个月,与任意型皮瓣组相比,胸三角皮瓣组PDGF、TGF-β1、VEGF水平较高(P<0.05);术后3个月,与任意型皮瓣组相比,胸三角皮瓣组BSHS-C评分较高、NRS评分较低(P<0.05);胸三角皮瓣组并发症总发生率(0.00%)低于任意型皮瓣组(10.60%)(P<0.05)。结论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能改善患者颈部功能,降低VSS、BSHS-C、NRS评分,改善生化指标,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颈部烧伤 胸三角皮瓣 随意型皮瓣 颈部功能 瘢痕恢复状况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应用
9
作者 吴麟 罗伟 +7 位作者 江满杰 许莉 陈伟 施涛 季俊峰 刘厚军 王志颐 相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30例梨状窝癌行保留喉功能下咽肿瘤切除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行手术患者,利用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行下咽癌切除术中缺损进行修...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30例梨状窝癌行保留喉功能下咽肿瘤切除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综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行手术患者,利用颏下岛状皮瓣在保留喉功能行下咽癌切除术中缺损进行修复,术后颏下皮瓣均成活,其中4例皮瓣术后局部瘀血部分坏死,皮瓣延迟愈合;无1例咽漏发生;全部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时间为术后34±11d;全部患者拔气管导管时间为术后93±21d。30例患者中,单纯手术5例,术后放疗7例,放疗+化疗18例。患者随访时间10~78个月,失访3例。本组病例术后生存曲线,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3%、50.8%、43.7%;局部复发伴淋巴结转移8例;肺转移癌6例;食管癌4例;无瘤生存者16例;带瘤生存者7例;死亡4例。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下咽肿瘤切除后的缺损,具有皮肤组织量较大,血供确切,抗感染能力强,制作相对简单等诸多优点,适合梨状窝癌半喉侵犯行喉功能保留肿瘤切除术,严格把握适应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咽肿瘤 喉功能 外科皮瓣 外科手术 颏下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觉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灌注指数、经皮氧分压(TcPO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VSD治疗足踝软组织缺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减轻炎症,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提高足踝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 足踝软组织缺损 皮瓣感觉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
11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 目的探究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对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下肢功能及皮瓣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骨折复位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观察组接受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的下肢功能量表(LEFS)、Kofoed、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瓣感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皮瓣血运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联合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踝周软组织缺损能够改善皮瓣血运状态,减轻疼痛,促进肢体功能与皮瓣感觉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骨短缩-延长术 早期穿支血管蒂皮瓣 胫腓骨骨折 踝周软组织缺损 下肢功能 皮瓣感觉
下载PDF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苗红星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7期41-43,共3页
目的:分析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大骨瓣开颅... 目的:分析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邹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颅内压水平、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昏迷状况、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观察组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中枢神经特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昏迷状况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颅脑外伤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颊侧黏膜瓣修复牙源性口腔上颌窦瘘的疗效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王希合 张敏 +3 位作者 任晓亮 周玲玲 牛龙龙 申秀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57-61,共5页
目的:观察颊侧黏膜瓣对牙源性口腔上颌窦瘘修复疗效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牙源性口腔上颌窦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观察颊侧黏膜瓣对牙源性口腔上颌窦瘘修复疗效及对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00例牙源性口腔上颌窦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上颌窦瘘修复术,观察组术后采用颊侧黏膜瓣进行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腭黏骨膜瓣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炎症因子、口腔功能、美学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鼻窦炎治愈、上颌窦通畅、鼻腔清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修复前,修复后两组患者龈沟液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P<0.05);相较于修复前,修复后两组患者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得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相较于修复前,修复后两组患者软组织质地、软组织颜色、边缘龈水平得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相比于上颌窦瘘修复术后采用腭黏骨膜瓣封闭瘘管口,采用颊侧黏膜瓣封闭瘘管口对于牙源性口腔上颌窦瘘患者而言,更能提升患者的疗效、口腔功能与美学效果,降低炎症因子与术后并发症,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侧黏膜瓣 牙源性口腔上颌窦瘘 修复 疗效 口腔功能 美学效果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4
作者 吴润华 单大勇 +1 位作者 陈国永 陈培东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4期111-114,共4页
目的分析两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神... 目的分析两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传统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手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相关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预后相关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2/31),低于对照组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3,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可以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骨瓣开颅手术 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
下载PDF
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龚俊武 闫纪涛 刘东博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 目的:观察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腕关节Cooney评分)、术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疗效满意度、术后6个月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oney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CRP、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满意度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觉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皮瓣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修复术治疗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评分和感觉功能,降低疼痛程度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其效果优于常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 腓动脉 穿支皮神经营养血管 皮瓣修复术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甄耀伦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对照组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泪膜功能、视力水平及屈光度。结果: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不适感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Ⅰt、BUT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力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屈光度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恢复,改善泪膜功能、视力及屈光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自体结膜瓣移植 泪膜功能 视力 屈光度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朱丽君 陈涛 +1 位作者 张炜 陈恒 《癌症进展》 2024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干预在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常规干预的49例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纳入常规组,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接受FTS干预的49例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干预在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常规干预的49例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纳入常规组,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接受FTS干预的49例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纳入FT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吞咽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FTS组患者引流管拔除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卧床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0.01)。术后6、24、48、72 h,FTS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术后2周,FTS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FTS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FTS干预可促进口腔癌术后口腔皮瓣修复术患者快速恢复,降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口腔皮瓣修复术 快速康复外科 疼痛程度 吞咽功能
下载PDF
营养风险评估下护理在下颌骨肿瘤腓骨肌皮瓣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董秋燕 刘萍 高俊芳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究营养风险评估下护理在下颌骨肿瘤腓骨肌皮瓣移植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耳鼻喉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颌骨肿瘤腓骨肌皮瓣移植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1~120的... 目的探究营养风险评估下护理在下颌骨肿瘤腓骨肌皮瓣移植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口腔耳鼻喉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下颌骨肿瘤腓骨肌皮瓣移植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1~120的顺序编号,单数为参照组,双数为干预组,参照组(60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干预组(60例)实施营养风险评估康复护理措施。于干预前、干预14 d后,对2组患者颌关节功能、营养指数、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下颌关节功能、营养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4 d后,干预组下颌运动评分、关节压诊评分、肌肉压诊评分等下颌关节功能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B)等营养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胃肠紊乱、感染、创口肿胀、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营养风险评估下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下颌骨肿瘤腓骨肌皮瓣移植术患者颌关节功能,改善机体各项营养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肿瘤 皮瓣移植术 营养评估 颌关节功能 营养指数 并发症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及浅前房发生的影响
19
作者 汪雪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TRA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眼压、BCVA低于对照组,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水平低于对照组,浅前房、非功能性滤过泡、巩膜瓣粘连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与TRA联合治疗眼压控制效果更好,可降低bFGF及CXCR2水平,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并发症 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围手术期护理在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胫骨远端骨折伴骨外露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袁艳霞 罗春权 +1 位作者 吴贞贞 黄小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3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胫骨远端骨折伴骨外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胫骨远端骨折伴骨外露患者,入院均提供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治疗,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在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胫骨远端骨折伴骨外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胫骨远端骨折伴骨外露患者,入院均提供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治疗,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皮瓣成活率、疼痛评分、踝关节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及随访2周,研究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研究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修复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伴骨外露患者,皮瓣成活率好,且可减轻疼痛,提高踝关节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肌岛状穿支肌皮瓣 胫骨远端骨折 骨外露 围手术期护理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