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治疗股腘深静脉反流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杜建青 张弘 +2 位作者 吴忠隐 李荣华 汪立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5-488,501,共5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治疗股腘深静脉反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股腘深静脉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低分子肝素或利伐沙班治疗股腘深静脉反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股腘深静脉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低分子肝素治疗)和观察组(n=100,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静脉临床严重程度(VCSS)、手术前后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生活质量及术后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劳动能力丢失评分(VD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利伐沙班治疗股腘深静脉反流的临床疗效优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低分子肝素,安全性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治疗后劳动力、生活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术 低分子肝素 利伐沙班 股腘深静脉反流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刘海军 醋晓川 侯晓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VSD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觉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灌注指数、经皮氧分压(TcPO_(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联合VSD治疗足踝软组织缺损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皮瓣感觉功能,减轻炎症,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提高足踝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 足踝软组织缺损 皮瓣感觉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解剖与应用 被引量:47
3
作者 李泽龙 丁自海 +2 位作者 王培信 谢逸波 曾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索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与移位修复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20侧,自愿捐献新鲜成人下肢标本8侧;其中左下肢12侧,右下肢16侧。解剖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及其营... 目的探索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与移位修复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20侧,自愿捐献新鲜成人下肢标本8侧;其中左下肢12侧,右下肢16侧。解剖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源、大小、分支、分布和吻合;4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股动脉灌注朱砂滤过液,静脉灌注泛影葡胺后,钼靶X线片显示静脉周围血管网分布;另4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行大隐静脉显微解剖,观察静脉周围血管分布及吻合情况。临床应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虎口、带蒂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及小腿下段、顺行皮瓣修复胫前及膝关节周围创面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53岁。车祸伤7例,碾压伤4例,炸伤1例,中厚皮术后瘢痕2例,足底肿瘤扩大切除1例,外伤术后长期溃疡3例。创面部位:虎口1例,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14例。其中骨质外露7例,肌腱外露3例,钢板外露1例。创面范围:4cm×4cm~13cm×7cm。皮瓣切取范围6cm×4cm~15cm×8cm,蒂长8~11cm,筋膜蒂宽2.5~4.0cm,蒂部带窄条皮肤宽1~2cm。结果膝降动脉在股骨内侧髁上9.33±0.81cm处发出,分出隐动脉支伴隐神经下行,在股骨内侧髁下平均7.21±0.82cm浅出,位于大隐静脉旁,隐动脉与胫后动脉穿支成“Y”或“T”形吻合,接力构成纵行血管链,达内踝前下方,形成皮瓣的轴心血管。大隐静脉周围5~8mm内分布有波浪状小血管,直径约0.05~0.10mm,也吻合成纵行链状,钼靶X线片示小血管沿静脉一侧或双侧呈平行波浪状走行。临床应用1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2例远端3cm出现小水泡,经拆线减张、换药后愈合。13例经6~12个月随访,修复后创面获得保护性感觉,功能接近正常,外观满意,无溃疡。结论隐神经及大隐静脉周围均有血管网伴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游离移植,也可形成近端蒂或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近侧或足踝部创面。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下肢创面修复的良好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隐动脉 隐神经 皮瓣 下肢
下载PDF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7
4
作者 唐茂林 钟桂午 +4 位作者 王国文 蒋穗斌 肖建中 曹朝辉 李素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内踝前动脉构成 ,沿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分布 ,三者密切相关 ,构成一复合体。血管链筋膜皮支分布达外侧 5 .2cm ,内侧 4.0cm。结论 :以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截取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大隐静脉 隐神经 神经血管复合体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9
5
作者 张发惠 谢其扬 +4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松庆 宋一平 田万成 黄汉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66岁,平均35.2岁。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缺损18例,足背部缺损10例,中前足缺损8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缺损范围:3.5cm×2.5cm~17.0cm×11.0cm,切取皮瓣4cm×3cm~18cm×12cm。结果远端蒂动脉穿支2~5支,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及外踝后动脉穿支,外径0.6±0.2mm和0.8±0.2mm,距外踝尖上1.0±1.3cm和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5.3±2.1、6.8±2.8和7.0±4.0cm。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支和深筋膜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和深、浅筋膜血管网。临床应用36例皮瓣全部成活,仅3例术后皮瓣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经8~16个月随访,供区外形良好,患肢能正常行走,皮瓣感觉逐步恢复。结论以外踝后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3.0cm。以跟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动脉穿支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6
6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2 位作者 郑和平 宋一平 田万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谢其扬 林松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i006,共4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应用解剖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腿内侧 大隐静脉 肌间隙支 胫后动脉 解剖学依据 内踝前动脉 解剖观测 胫前动脉 血管丛 外径 皮穿支 浅静脉 深筋膜 多源性 吻合 骨膜
下载PDF
内踝区动脉网的显微解剖与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设计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田万成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网;(3)胫后动脉肌问隙支和踝管动脉穿支的后纵向血管网。形成3个层面的血管网:(1)骨膜血管网;(2)深筋膜血管网;(3)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网。内踝区骨膜、筋膜、大隐静脉、隐神经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结论:内踝区血供来源为多源性,有明显的方向性,吻合十分丰富,可以设计3种包含浅深筋膜、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远端蒂皮瓣:(1)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上3cm;(2)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3)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 动脉网 内踝区
下载PDF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柴益民 吕国坤 +2 位作者 陈彦堃 林崇正 陈汉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466-467,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1996年 6月~ 2 0 0 2年10月 ,对 18例膝、小腿及远端的皮肤缺损创面 ,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以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远端蒂皮瓣 (11例 ) ,近端蒂皮瓣 (4例 )...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临床应用的可靠性。 方法  1996年 6月~ 2 0 0 2年10月 ,对 18例膝、小腿及远端的皮肤缺损创面 ,根据不同缺损部位分别采用以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远端蒂皮瓣 (11例 ) ,近端蒂皮瓣 (4例 )及交腿皮瓣 (3例 )移位修复。皮瓣范围 4 cm× 5 cm~ 9cm× 2 0 cm。 结果  17例皮瓣全部成活 ,1例远端蒂皮瓣因静脉回流障碍致远端 1/ 5坏死。随访 6~ 2 4个月 ,皮瓣质地优良 ,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蒂皮瓣设计灵活多样 ,切取简便快捷 ,血供可靠 ,不牺牲主干血管 ,是一种修复下肢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皮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皮瓣 修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田万成 宋一平 岳素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 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并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胫骨、比目鱼肌血供的关系. 结果由近及... 目的探讨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结构,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 方法对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并观察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吻合及其与胫骨、比目鱼肌血供的关系. 结果由近及远,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来自:隐动脉3~5支,外径0.7±0.4 mm;膝下内动脉皮支,外径0.7±0.2 mm;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7支,外径1.0±0.2 mm,其肌支营养比目鱼肌内侧半;骨皮穿支1~2支,外径1.3±0.3 mm;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2 mm;踝上穿支,外径0.8±0.3 mm.各穿支穿深筋膜时,发出深筋膜支、骨膜支、皮支和神经静脉血管,构成骨膜、深筋膜和皮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 结论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及皮营养血管同源,是构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瓣 肌间隙支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 被引量:38
11
作者 宋一平 张发惠 +4 位作者 刘宏滨 雷会宁 童讯 张传开 刘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伤6例,砸伤6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有骨与肌腱外露或在足跟负重区,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创面3例,前足背4例,胫前创面2例,小腿远段创面伴胫骨缺损1例。皮瓣修复方式:低旋转点远端蒂皮瓣13例,远端蒂腓骨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肌皮瓣1例。结果:临床15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2例皮瓣边缘皮肤坏死,最大占皮瓣总面积的1/10,脱痂后自行愈合。经1月至8月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颜色一致,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临床对严重的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修复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皮神经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瓣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的临床演变与应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世民 俞光荣 +2 位作者 袁锋 周家钤 张峰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和足踝创面的经验 ,探讨提高其成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自 1994 - 2 0 0 4年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 3例 ,蒂部均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 ,宽度 3~ 5cm。旋转轴... 目的 总结远端蒂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下 1/ 3和足踝创面的经验 ,探讨提高其成活质量的方法。方法 自 1994 - 2 0 0 4年共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2 3例 ,蒂部均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和深浅筋膜 ,宽度 3~ 5cm。旋转轴点为腓动脉外踝后上方 (5cm)的最远侧肌间隔穿支。皮瓣面积 17cm× 6cm~ 30cm× 10cm。皮瓣类型 :腓肠神经筋膜蒂岛状皮瓣 3例 ,水滴样岛状皮瓣 3例 ,带皮桥的岛状皮瓣 6例 ,筋膜皮下组织瓣翻转移位2例 ,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 7例 ,穿支血管蒂岛状皮瓣携带长段腓肠神经 (2 7cm)修复胫神经缺损 1例 ,岛状皮瓣携带扩大的筋膜皮下瓣 1例 ,岛状皮瓣携带腓肠肌肉 1例。 13例将皮瓣中腓肠神经与受区皮神经吻合。在小隐静脉有充盈怒张的 15例皮瓣 ,于蒂部远端将小隐静脉结扎。结果 皮瓣转移后血液循环良好 ,但在创口渗血停止后 (术后 4 8小时 ) ,皮瓣多有肿胀 ,8例未在蒂部远端结扎小隐静脉者均出现张力水泡。结扎的 15例 ,皮瓣肿胀减轻 ,3例发生张力水泡。本组 2 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皮瓣供受区无重要并发症 ,5例有轻微并发症 (2 1.7% ) ,包括皮瓣伤口部分裂开 (2例 )、皮瓣表皮坏死脱落 (2例 )、供区植皮愈合不良 (1例 )等。 17例随访 6月~ 5年 ,供区无痛性神经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远端蒂皮瓣 筋膜皮瓣 腓肠神经筋膜皮瓣 足踝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7
13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张春 田万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 目的: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腓动脉肌间隔穿支、腓肠外侧动脉肌皮穿支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腓肠肌外侧头、比目鱼肌以及腓骨营养血管的关系;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腓动脉肌间隔穿支6~10支,外径0.5~1.6mm,最远的动脉穿支距外踝尖上(1.0±1.3)cm,外径(0.6±0.2)mm。穿支分出骨膜动脉、肌支,营养腓骨和比目鱼肌外侧半。穿支穿深筋膜时,发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血管,构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腓肠外侧动脉发2~5支外径0.2~1.2mm肌皮穿支,营养腓肠肌外侧头及相应区域皮肤。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距外踝尖上(3.4±0.9)cm,外径(1.7±0.5)mm。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腓动脉的肌间隔动脉终末穿支远端蒂复合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可覆盖前足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肌间隔动脉穿支 远端蒂复合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4
作者 梅正峰 李攀登 +2 位作者 端木群力 雷文涛 赵琦辉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1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其中足部软组织缺损6例,骨折术后骨外露2例,小腿慢性溃疡2例。对腓肠神经血管逆行皮瓣通过显微...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10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男6例,女4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其中足部软组织缺损6例,骨折术后骨外露2例,小腿慢性溃疡2例。对腓肠神经血管逆行皮瓣通过显微技术吻合及结扎小隐静脉,将皮瓣近侧腓肠神经断端与患处附近的神经行端侧吻合,根据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及皮肤两点辨别觉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皮肤两点辨别觉为9~12mm2PD。结论:此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静脉血回流通畅,成活可靠,术后恢复保留了皮瓣的感觉功能,足跟及足外侧缘无感觉丧失区,提高了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隐静脉 外科皮瓣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宏生 李宇 +3 位作者 纪影畅 蔡湘娜 林常敏 李国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97-498,共2页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 目的探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移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下肢软组织缺损,应用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8 cm×6 cm^18 cm×10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40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切取方便,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静脉血回流通畅,适合修复小腿远1/3胫前、足背、足跟、踝部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组织缺损 小隐静脉
下载PDF
小隐静脉解剖和多普勒超声活体观察在远端蒂皮瓣的意义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军廷 赵劲民 +1 位作者 李智贤 苏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与远端蒂皮瓣静脉回流。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例。(1)解剖观察40侧小隐静脉。(2)用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侧人的小隐静脉。结果:解剖观察外踝尖水平上3~4cm小隐静脉体表投影与皮瓣轴线基本一致,两者相差(0.5±...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与远端蒂皮瓣静脉回流。方法: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例。(1)解剖观察40侧小隐静脉。(2)用多普勒超声检查60侧人的小隐静脉。结果:解剖观察外踝尖水平上3~4cm小隐静脉体表投影与皮瓣轴线基本一致,两者相差(0.5±0.3)cm。40侧中有12侧各有1支与腓静脉的交通支,距外踝尖(3.0±0.7)cm,外径(1.2±0.5)mm;彩超检查外踝尖水平上3~4cm小隐静脉内径为(2.3±0.7)mm,距体表(3.2±1.0)mm,78.3%正常人的小隐静脉能较显著将远侧的静脉血导入近侧。若足踝部大隐静脉回流障碍,小隐静脉引流将加剧。结论:(1)结扎小隐静脉消除了浅静脉干对远端蒂皮瓣的倒灌,可改善皮瓣静脉回流。(2)经超声定位,在外踝尖水平上3~4cm行0.5~1cm的纵向小切口能准确结扎小隐静脉,操作简单,不会损伤蒂部穿支血管和血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 多普勒 远端蒂皮瓣 腓肠神经
下载PDF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内、外踝部缺损 被引量:8
17
作者 左宗宝 李小静 +4 位作者 宁金龙 张林 朱飞 王春 刘超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简便修复内、外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内、外踝部缺损创面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54岁。车祸伤4例,慢性溃疡2例,烧伤2例。... 目的探讨采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简便修复内、外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内、外踝部缺损创面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54岁。车祸伤4例,慢性溃疡2例,烧伤2例。病损部位:内踝部缺损3例,外踝部缺损5例。其中踝部骨质外露2例。创面范围:4cm×4cm~6cm×8cm。皮瓣切取范围5cm×6cm~11cm×9cm,蒂长6~11cm,筋膜蒂宽2.5~4.0cm,蒂部带窄条皮肤宽1.5~2cm。结果临床应用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3cm处,出现小水泡,少数表皮脱落,经拆线减张、换药后愈合。8例患者经6~18个月随访,修复后创外观满意,功能接近正常。结论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色泽与踝部相近,邻近转移,操作简便,是修复内、外踝部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隐神经 岛状皮瓣 踝部 修复
下载PDF
小隐静脉栓塞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开芳 陈艺新 +3 位作者 李青松 秦杰 田霓 杨颇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栓塞对远端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白兔小腿后侧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皮瓣,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个皮瓣。第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第2组在蒂部远端1cm将小隐静脉干结扎;第3组在蒂部远端1...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栓塞对远端带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白兔小腿后侧切取远端蒂腓肠神经岛状皮瓣,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个皮瓣。第1组在蒂部保留小隐静脉干;第2组在蒂部远端1cm将小隐静脉干结扎;第3组在蒂部远端1 cm栓塞小隐静脉干。结果第1组皮瓣的小隐静脉充盈较第2、3组显著,且第1组皮瓣均有明显淤血、肿胀。第3组皮瓣存活率(87.5%)明显高于第1组(62.3%)和第2组(81.5%),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在小隐静脉远端栓塞或结扎阻断静脉血流灌入,均能显著提高远端蒂皮瓣的存活率,在蒂部结扎小隐静脉影响皮瓣远端供血和皮瓣成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小隐静脉 栓塞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内侧支为蒂游离足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开明 徐达传 +1 位作者 王勇 石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为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内侧支为蒂足内侧皮瓣设计的改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成人下肢标本及 2只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足标本 ,解剖观测了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内侧支分支分布、吻合、外径及长度 ,皮瓣的静脉和神经分布... 目的 :为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内侧支为蒂足内侧皮瓣设计的改进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成人下肢标本及 2只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足标本 ,解剖观测了足底内侧动脉深支的内侧支分支分布、吻合、外径及长度 ,皮瓣的静脉和神经分布。结果 :内侧支长 (2 .6± 0 .2 )cm ,外径 (1.0± 0 .1)mm ;伴行静脉 1条占 75 % ,外径 (1.3± 0 .3)mm ,伴行静脉 2条者占 2 5 % ,外径 (0 .9± 0 .2 )mm ;皮瓣供区有隐神经终支和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分布。结论 :①足内侧皮瓣可以是足底内侧动脉深皮内侧支或由跗内侧动脉供血 ;②静脉为动脉伴行静脉和大隐静脉深、浅两套 ;③皮瓣有隐神经终支和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 ;④游离足内侧皮瓣适用于手部创面修复的特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内侧动脉深支 足内侧皮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良 艾合麦提.玉素甫 +4 位作者 高宏 潘华 余理 李涛 马斌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分析比较吻合小隐静脉和不吻合小隐静脉的两种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在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21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 目的观察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的血供特点,分析比较吻合小隐静脉和不吻合小隐静脉的两种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在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修复21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人,其中15例不吻合小隐静脉,6例吻合小隐静脉。结果 21例皮瓣中19例完全成活,2例远端皮缘小部分坏死。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与功能均改善满意。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血管筋膜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切取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时,宜采用吻合小隐静脉的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筋膜皮瓣 小隐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