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表性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化学品质特征解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继业 彭佳堃 +3 位作者 蔺志远 戴伟东 谭俊峰 林智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0-246,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及其汤色、滋味特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UPLC-TQ-M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目的探究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主要化学成分差异及其汤色、滋味特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UPLC-TQ-M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不同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的主要水溶性成分进行定量测定,并结合感官分析和色差分析,探讨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品种制作的扁形绿茶的化学成分差异及其与汤色、滋味特征的内在联系。结果普通绿茶品种(龙井43)、黄化品种(中黄系列)和白化品种(白叶1号)按照扁形绿茶工艺制得扁形绿茶,其茶多酚总量与氨基酸总量比值(酚氨比)的平均值分别为3.93、3.33(黄化品种比值范围为2.93~3.91)和2.59。化学成分分析显示,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扁形绿茶的主要差异成分为槲皮素糖苷(总量分别为3.11和3.86 mg/g)、半乳糖基黄酮糖苷(总量分别为1.21和2.32 mg/g)和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分别为24.83和15.85 mg/g),均差异显著(P<0.05)。感官审评和色差分析表明,白叶1号和中黄系列相对于龙井43更鲜爽、鲜醇;白叶1号的涩味低于中黄系列,且汤色黄度更低。结论黄白化品种扁形绿茶的酚氨比整体上低于普通品种扁形绿茶,其中白叶1号与龙井43扁形绿茶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最大,黄化品种中的中黄4号与龙井43扁形绿茶相近。黄化品种与白化品种制作的扁形绿茶相比,茶氨酸、非酯型儿茶素、槲皮素糖苷和半乳糖基黄酮糖苷是其主要差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化 黄化 扁形绿茶 色差 滋味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
下载PDF
扁形绿茶降苦涩关键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2
作者 黄藩 张翔 +3 位作者 王迎春 罗凡 胥亚琼 王高熙 《农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53-59,共7页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绿茶 苦涩味 杀青 足火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扁形绿茶贮藏品质影响研究及货架期预测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苏小琴 左小博 +4 位作者 涂云飞 刁春华 谭蓉 孔俊豪 杨秀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5-280,共6页
针对影响扁形绿茶贮藏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其理化和感官的品质特性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试验(ASLT)和Q10模型预测其保质期。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或高光条件下,扁形绿茶中水分含量、酚氨比增加显著(P<0.... 针对影响扁形绿茶贮藏品质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了温度、湿度和光照对其理化和感官的品质特性影响,并采用加速货架期测试试验(ASLT)和Q10模型预测其保质期。结果表明,高温、高湿或高光条件下,扁形绿茶中水分含量、酚氨比增加显著(P<0.05);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P<0.05);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儿茶素总量呈下降趋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扁形绿茶贮藏中的感官评分与儿茶素总量、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b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CA主成分分析表明,扁形绿茶贮藏中环境因子对其品质影响顺序为:温度>湿度>光照。ASLT试验表明,扁形绿茶30℃贮藏3月,40℃贮藏2月后,外形色泽黄褐,汤色黄,香气显陈气,感官评分下降,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下降,依据Q10模型预测扁形绿茶在4、10和20℃贮藏条件下,理论货架期分别为24个月、16个月和8个月。本研究为绿茶贮藏过程中品质特性的保持以及贮藏条件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 扁形绿茶 贮藏 品质 货架期
下载PDF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构建和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谭俊峰 林智 +6 位作者 李云飞 程玉明 谢刚文 苏和生 彭群华 郭丽 吕海鹏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3-288,共6页
根据扁形绿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特点,以现有国产茶叶加工机械为主,结合新研制的连续理条、连续做形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了1条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基于WindowsXP操作系统开发,采用Advantech Web Ac... 根据扁形绿茶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特点,以现有国产茶叶加工机械为主,结合新研制的连续理条、连续做形设备,按照模块化设计思路,构建了1条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软件基于WindowsXP操作系统开发,采用Advantech Web Access软件,通过CC-Link(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link)现场总线与各模块进行功能交互,实现了茶叶加工参数的准确控制,操作简单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茶 绿茶 自动化 生产线
下载PDF
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7-163,共7页
为了提高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的品质水平,以摊放程度、青锅方式、辉锅方式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二水平L4(23)正交试验,选用两种高香品种黄棪和梅占,对生化成分、滋味化学鉴定、茶汤色度值和感官品质等品质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比... 为了提高小乔木型中叶类茶树品种的扁形绿茶的品质水平,以摊放程度、青锅方式、辉锅方式为因素,进行三因素二水平L4(23)正交试验,选用两种高香品种黄棪和梅占,对生化成分、滋味化学鉴定、茶汤色度值和感官品质等品质化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品种不同对扁形绿茶品质化学特征有影响;(2)T2处理(减重率10%-15%→微波杀青后多功能机整形→多功能机辉锅)为最优工艺,可实现扁形绿茶全程机制,生产效率高、容易稳定品质,在提高茶汤亮度和提升叶底品质上有突出优势,并能够形成品种独特的品质特色(黄棪表现为汤色嫩绿明亮,带花香;梅占表现为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鲜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乔木中叶类品种 扁形绿茶 微波杀青 正交优选
下载PDF
福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雅玲 赖凌凌 《中国农机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6,共4页
本文对福建省扁形绿茶不同产区的主要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⑴摊放工艺对提升扁形绿茶干茶外形和叶底的色泽品质有利,并能显著降低茶多酚的总量,减少茶汤苦涩味;⑵用扁茶杀青成形机青锅促成鲜嫩香味品质,品质稳定性优于手工青... 本文对福建省扁形绿茶不同产区的主要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⑴摊放工艺对提升扁形绿茶干茶外形和叶底的色泽品质有利,并能显著降低茶多酚的总量,减少茶汤苦涩味;⑵用扁茶杀青成形机青锅促成鲜嫩香味品质,品质稳定性优于手工青锅;⑶扁茶成形机辉锅有助栗香品质的形成,但滋味收敛性不如手工辉锅;⑷不同地区能够针对加工机械不同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等选用适制性强的品种和采摘标准,成茶基本体现当地的品种和工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绿茶 摊放 青锅 辉锅 机械加工
下载PDF
基于PAS2050规范的绿茶生产中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成洲 廖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608-611,共4页
针对四川省茶叶企业两条扁形芽茶常用机制生产线,按照PAS2050规范,用LCA方法研究绿茶生产的碳排放,确定生命周期,绘制生命周期图,并比较不同机制生产线碳排放量,确定碳排放关键点,提出降低碳排放的路径。结果表明,绿茶加工过程中发热机... 针对四川省茶叶企业两条扁形芽茶常用机制生产线,按照PAS2050规范,用LCA方法研究绿茶生产的碳排放,确定生命周期,绘制生命周期图,并比较不同机制生产线碳排放量,确定碳排放关键点,提出降低碳排放的路径。结果表明,绿茶加工过程中发热机械设备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的关键点,比较两条生产线不同能源碳排放量,提出改善能源消耗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促进绿茶的低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S2050规范 绿茶生产 碳排放 扁形芽茶 机制生产
下载PDF
不同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桂安辉 高士伟 +7 位作者 叶飞 龚自明 郑鹏程 王胜鹏 刘盼盼 王雪萍 滕靖 郑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18-223,229,共7页
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 为了系统和全面地了解扁形绿茶的品质特征,分析来自湖北大悟、浙江磐安、安徽歙县、贵州湄潭、四川峨眉山5个产地扁形绿茶样品的感官品质、色差以及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咖啡碱、可溶性糖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龙井茶干茶L1值(亮度值)与b1值(黄蓝色度值)分别达到38.20和19.35,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4个产地的扁形绿茶,大方茶茶汤L3值最高。大方茶和湄潭翠芽平均水浸出物总量超过48.00%,显著(P<0.05)高于孝感龙剑茶、龙井茶及竹叶青茶。湄潭翠芽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最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以孝感龙剑茶最高。基于各品质成分的相对含量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成功区分了5个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同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变量重要性因子值筛选到11种关键成分,分别是干茶E1(综合色差值)、干茶a1(红绿色度值)、干茶b1、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咖啡碱、游离氨基酸、茶汤a3、茶汤b3、茶汤L3、茶汤E3,可作为区分5个产地扁形绿茶的品质指标。本研究结果将为扁形绿茶加工工艺和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绿茶 产地 化学成分 色差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下载PDF
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关键加工工艺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桂安辉 叶飞 +8 位作者 龚自明 高士伟 刘盼盼 王胜鹏 郑鹏程 滕靖 王雪萍 郑琳 冯琳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6,共8页
为优化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做形和炒干工艺,以外观度、色泽度和成形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容重、茶汤-b/a值、儿茶素品质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相... 为优化扁形绿茶自动化生产线做形和炒干工艺,以外观度、色泽度和成形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评分、容重、茶汤-b/a值、儿茶素品质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扁形绿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做形工序最佳工艺参数为投叶量75 g、时间75 s、温度220℃,炒干工序最佳工艺参数为投叶量60 g、时间160 s、温度160℃。扁形绿茶加工过程中理化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制品的含水率、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不断减少趋势;游离氨基酸总量呈先减少后不断增加趋势,在杀青工序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炒干工序含量最高。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扁形绿茶的感官评分提高了2.27分,茶叶容重增加10.84%,茶汤色泽有明显改善,儿茶素品质指数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绿茶 加工工艺优化 生产线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海洋 陆路 +1 位作者 严成俊 徐金花 《现代食品》 2019年第1期154-157,167,共5页
本文总结了绿茶手工炒制技术操作规程,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加工条件、鲜叶要求、手工扁形茶加工工艺、手工卷曲形茶加工工艺、手工针形茶加工工艺和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茶手工炒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手工炒制绿茶 扁形茶 卷曲形茶 针形茶 操作规程
下载PDF
扁形绿茶标准化加工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铭铭 范起业 +2 位作者 李文萃 王家鹏 唐小林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7-221,共5页
目前我国扁形茶加工标准化水平不高,为解决中高档扁形茶存在的茶条较松、不够紧直、质量不稳定等品质问题,按照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流程和品质形成原理,配备扁形茶的关键加工设备,并设计一条标准化生产线。针对特定嫩度等级鲜叶对各个模块... 目前我国扁形茶加工标准化水平不高,为解决中高档扁形茶存在的茶条较松、不够紧直、质量不稳定等品质问题,按照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流程和品质形成原理,配备扁形茶的关键加工设备,并设计一条标准化生产线。针对特定嫩度等级鲜叶对各个模块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生产线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条生产线设备连接紧凑,布局科学,操作简便,运行平稳。生产出的产品外形扁平挺直、较光滑、匀整,色泽绿翠;汤色绿、明亮;香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叶成朵、匀齐,绿亮,品质符合扁形绿茶产品要求。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产量也大幅提升,经测试干茶日产能达307.20 kg。该条生产线在提高中高档扁形绿茶工效的基础上,还能保障其品质的稳定性,对扁形茶生产企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绿茶 标准化 生产线
下载PDF
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桂安辉 叶飞 +7 位作者 王胜鹏 高士伟 郑鹏程 刘盼盼 王雪萍 滕靖 郑琳 冯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15-321,共7页
为探明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实地采集5个产地(湖北省大悟县、浙江省磐安县、安徽省歙县、贵州省湄潭县、四川省峨眉山市)共10个代表性扁形绿茶样品,测定了9种矿质元素(Mg、K、Ca、P、Al、Mn、Fe、Zn、B)... 为探明扁形绿茶矿质元素含量与品质成分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实地采集5个产地(湖北省大悟县、浙江省磐安县、安徽省歙县、贵州省湄潭县、四川省峨眉山市)共10个代表性扁形绿茶样品,测定了9种矿质元素(Mg、K、Ca、P、Al、Mn、Fe、Zn、B)与5种品质成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咖啡碱)含量。结果表明,扁形绿茶样品中矿质元素之间互相影响,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品质成分中水浸出物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茶多酚含量与Fe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溶性总糖含量与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Mg、Ca含量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Fe、Mn含量与咖啡碱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解释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9.00%,Mg、Ca、Zn、Al、P可作为扁形绿茶的特征矿质元素,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可作为评价扁形绿茶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产地的扁形绿茶样品聚为一类,不同产地则明显区分开,表明扁形绿茶品质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绿茶 矿质元素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俞燎远 尹军峰 +1 位作者 陈建新 陈根生 《茶叶通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9-435,共7页
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及扁形绿茶加工特点,选用鲜叶分级设备、摊青设备、理条杀青机、切断机、扁形茶炒茶机等多种国产茶机,初步构建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新模式,并对生产工艺中的鲜叶分级、理条杀青、切断和辉... 依据机械化采摘茶鲜叶原料的特殊性及扁形绿茶加工特点,选用鲜叶分级设备、摊青设备、理条杀青机、切断机、扁形茶炒茶机等多种国产茶机,初步构建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新模式,并对生产工艺中的鲜叶分级、理条杀青、切断和辉锅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提出一整套机采鲜叶加工扁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茶鲜叶 鲜叶分级 分类加工 扁形绿茶
下载PDF
不同机械配置对襄阳高香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英杰 唐前勇 +2 位作者 张耀华 罗敬东 程一方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73-79,共7页
为了改进襄阳高香茶的加工工艺,提升加工质量,推进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加工,开展了本次襄阳高香茶加工工艺的升级试验研究。试验中加工的茶类有针形绿茶、条形绿茶、扁形绿茶三种。通过感官评审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加工机械所加工茶叶... 为了改进襄阳高香茶的加工工艺,提升加工质量,推进清洁化、连续化、标准化加工,开展了本次襄阳高香茶加工工艺的升级试验研究。试验中加工的茶类有针形绿茶、条形绿茶、扁形绿茶三种。通过感官评审对比分析了不同的加工机械所加工茶叶的品质和功效。新机械的配套使鲜叶从投料加工到出料的全过程均能实行不落地、清洁化生产,提升了茶叶品质,保证了茶叶质量,工艺实用、节能、高效,适合于襄阳高香茶的生产加工,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高香茶 针形茶 扁形茶 条形茶 机械配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