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探讨祛瘀消肿汤对混合痔术后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仲云 李昌盛 陈艳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下探讨祛瘀消肿汤对混合痔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混合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49例)采用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49例)在... 目的探究基于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下探讨祛瘀消肿汤对混合痔术后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混合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对照组(49例)采用外剥内扎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49例)在此基础上结合内服祛瘀消肿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创面愈合情况、生长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水肿评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和CRP水平及VAS和水肿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FGF、VEGF水平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创面出血评分、创面渗液评分比较,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与对照组患者肛门坠胀缓解时间及肛门水肿缓解时间、创面渗液消失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92%(47/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4%(40/49)(χ^(2)=5.018,P=0.025)。结论在中药性味归经理论指导下,祛瘀消肿汤能降低混合痔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创面疼痛、加快愈合时间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味归经 祛瘀消肿汤 混合痔 愈合情况 生长因子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再探索
2
作者 宋明 费文婷 +6 位作者 刘金莲 陈亮 杜军 王林元 王淳 高学敏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0-1554,1562,共6页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 辣木叶(Moringa spp.)是印度传统草药,因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利尿、改善睡眠、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抗肿瘤等作用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辣木叶目前合法引入中国,并因其确切的药理活性与安全无毒的药物属性,应用与研究日益增多。但当前其暂无中药标准,仅有少量药性记载。辣木叶的中药药性亟待完善,以有利于辣木叶与中药合理配伍运用从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以“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为路径构建新外来药物“中药化”的研究策略与范式,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实验研究为参考,进行外来中药辣木叶的药性与功用的深入探讨,对规范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外来中药 药性理论 功能主治 应用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香蜂草的药性探讨
3
作者 刘洋 王林元 +7 位作者 王淳 张建军 费文婷 叶丹妮 赵尹铭 李爱民 赵明明 陈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1598,共8页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 香蜂草为唇形科植物Melissa officinalis L.的叶。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欧洲、北美、亚洲各大洲均有分布,我国的中南、西南部以及台湾也有野生种分布。香蜂草在国外有长久的应用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也作为抗焦虑药、睡眠辅助剂以及解毒剂。目前香蜂草在我国作为香料使用,并有多种以香蜂草为原料的专利。中医药学自古就广泛吸收外来药物不断扩大我国中药资源,如藿香、丁香、木香等源自域外的“香药”至今也是我国的常用中药。将香蜂草列入中药潜在的引入对象进行研究,以其临床研究和应用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医药理论对香蜂草的中药药性进行理论分析。结果为香蜂草药性辛、凉,归心、肝经,具有宁心安神益智、疏肝解郁、缓急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健忘,心悸;情志抑郁,烦躁多虑;腹痛、牙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蜂草 外来中药 中药药性 新中药 药用植物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非洲马铃果皮的药性研究
4
作者 姜砚馨 张惠 +8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裴欢 刘曦 郭宝林 王林元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37-1543,共7页
目的:分析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为促进非洲马铃果作为外来中药引入中国,实现其与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非洲马铃果皮的中... 目的:分析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为促进非洲马铃果作为外来中药引入中国,实现其与传统中药配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科学期刊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纳入、排除、分类及统计。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非洲马铃果皮的中药药性,总结分析相关历史应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研究。结果:非洲马铃果皮为夹竹桃科马铃果属植物非洲马铃果(Voacanga africana Stapf)的根皮和树皮,中药药性为味苦、甘,性凉,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痢、镇惊安神、止痉止痛之功。可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呆钝健忘,胃脘痛、睾丸肿痛、痛经、跌打伤痛、惊厥等。水煎服,10~25 g/d,无毒。结论:研究赋予非洲马铃果皮中药药性,可为其引入中医临床并进一步与中药配伍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对丰富我国中药资源、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马铃果 中药药性 外来中药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药用历史 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研究
5
作者 张惠 姜砚馨 +7 位作者 费文婷 王淳 刘曦 郝春晖 郭宝林 奥恰·巴尔纳巴斯 夏立营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4-1549,共6页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 目的:基于外来植物药丽杯角[Hoodia gordonii(Masson) Sweet ex Decne]的研究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为丽杯角引入中药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Web of Science、PubMed、Scopus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查阅,筛选丽杯角可信度高和结论可靠的科学研究文献。最终纳入132篇相关文献,将其分为综述研究、历史应用、化学成分、临床研究、药理作用、安全性文献共6类,结合中医药理论探讨丽杯角的中药药性。结果:通过概括、归纳以及理论研究分析丽杯角中药药性为苦,微寒;归脾、胃、肝经;具有清热泻火、化浊降脂、疏肝解郁的功效。主要用于胃火炽盛,多食易饥,形体肥胖,内热消渴,肝气郁结,胸胁胀闷。结论:赋予丽杯角中药药性对将非洲植物资源引入中药,加强物种多样化,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杯角 中药药性 新外来中药 临床研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
下载PDF
外来植物药卡瓦胡椒的文献研究及中药药性探讨
6
作者 王晨曦 赵天伦 +5 位作者 秦露 刘广绪 刘亚丽 杨敏 冯帅 李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31,共6页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 卡瓦胡椒药用价值广泛,在欧洲和美国颇负盛名,是欧美地区最受欢迎的植物药之一。要加强对外来植物药的“中药化”研究,赋予其中药药性,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卡瓦胡椒主要以根及根茎入药,性温热,味苦辛,归心、肝、肾经;有镇静安神,息风止痉,疏肝解郁,麻醉止痛,祛湿利水等功效。可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抽搐痉挛,风湿、舌苔厚白、小便不畅等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外来植物 卡瓦胡椒 中药药性 归经 性味 升降浮沉
下载PDF
新外来中药白果槲寄生的中药药性探讨
7
作者 热依塞·努尔买买提 梁唯灿 +8 位作者 李一芃 邸松蕊 付祥郴 王梓旭 王淳 郭宝林 王林元 朱映黎 张建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84-1590,共7页
白果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的新鲜带叶茎枝和果实,中国无分布。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被列入《美国顺势疗法药典》《德国顺势疗法药典》等。目前,以白果槲寄生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海利升注射液已... 白果槲寄生是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白果槲寄生(Viscum album L.)的新鲜带叶茎枝和果实,中国无分布。在欧洲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治疗,被列入《美国顺势疗法药典》《德国顺势疗法药典》等。目前,以白果槲寄生提取物为主要原料的海利升注射液已作为进口的天然药物进入我国临床,主要用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辅助治疗。通过总结分析白果槲寄生科学研究文献,结合中医理论对其中药药性进行探讨。通过对白果槲寄生的活性成分、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等文献分类研究,归纳出白果槲寄生具有抗癌和提高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抗癫痫等药理作用;依据临床应用和使用情况,结合中药药性理论,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赋予了白果槲寄生中药药性。白果槲寄生的性味归经为性平味甘;归肝、肾、脾经。功效为解毒散结、平肝潜阳、益气养阴,可用于治疗癥瘕积聚,肝阳上亢,痫证,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等。供配制成药用(皮下注射),建议从1 mL 0.000 1 mg开始,每周注射次数根据患者情况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槲寄生 中药药性 新外来中药 性味归经 功效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安全性
下载PDF
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对肺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苏洁 陈素红 +3 位作者 吕圭源 黄敏聪 方慧 牟秀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3期70-73,82,共5页
目的观察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对肺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菊花"甘、凉,入肺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G1-正常对照组、G2-肺阴虚组、G3-菊花水部位组(菊水组)、G4-菊花乙醚部位组(菊乙组)、G5-... 目的观察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对肺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菊花"甘、凉,入肺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G1-正常对照组、G2-肺阴虚组、G3-菊花水部位组(菊水组)、G4-菊花乙醚部位组(菊乙组)、G5-菊花正丁醇部位组(菊正组)、G6-百合固金汤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灌服甲状腺片+烟熏制备肺阴虚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共33天。试验期间,测量大鼠体质量、肛温、面温、抓力、面部及耳部微循环血流量;取血测定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阴虚组大鼠体质量、抓力明显减少,肛温、面温升高,面部及耳部微循环血流量增加,血清T3、T4、cAMP、TNF-α、IL-1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肺阴虚组比较,菊正组大鼠体质量、抓力增加,肛温、面温、面耳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血清TNF-α、IL-1、cAMP、T3及T4含量均减少;菊水组大鼠面温、肛温血清T3及T4含量减少;菊乙组耳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血清IL-1及TNF-α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百合固金汤组及菊正组,菊水组和菊乙组面温、面耳部血流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药效作用次之。结论菊花能改善肺阴虚大鼠面温、面耳部血流量、抓力等证候指标,与其能调节甲状腺激素、炎症因子及环核苷酸等有关,可作为其甘凉、入肺经药性现代科学内涵的组成部分;正丁醇部位药效作用强于乙醚及水部位,为认识菊花甘凉、入肺经共同药效物质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肺阴虚 归经
下载PDF
甘凉与甘温归肝肾经中药对雌二醇致小鼠肾阳虚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吕圭源 苏洁 +5 位作者 陈素红 张伟 张益勋 徐琼 冷永涛 吴海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甘凉归肝肾经(女贞子、龟甲)与甘温归肝肾经(海马、菟丝子)中药对雌二醇致小鼠肾阳虚的影响。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女贞子组、龟甲组、海马组、菟丝子组。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 目的观察比较甘凉归肝肾经(女贞子、龟甲)与甘温归肝肾经(海马、菟丝子)中药对雌二醇致小鼠肾阳虚的影响。方法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女贞子组、龟甲组、海马组、菟丝子组。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灌胃给药,连续12d,每日1次。期间观察小鼠体征,测量小鼠肛温、抓力、自主活动;末次给药后取血,测血清TP、ALB、TC、TG、ALT、AST等生化指标;取肝、肾、睾丸、精囊腺,测定脏器指数。结果女贞子、龟甲能增加肾阳虚小鼠自主活动,升高血清TP、ALB水平,其中女贞子还能增加抓力,减少肝脏指数,升高血清TC、TG水平。海马、菟丝子能升高肾阳虚小鼠的肛温,增加抓力和自主活动,增加精囊腺指数,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少肝脏指数,其中海马还能增加肾脏指数,菟丝子还能增加睾丸指数。结论四味中药均通过甘入肝肾而表现出改善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的作用,但在改善畏寒肢冷、性欲减退、肝功能损害等方面有一定差异。说明性味归经相同的中药可表现出相近或相同的药理作用;甘温、甘凉归肝肾经中药虽然味甘、作用部位在肝肾经,但因药性不同,药理作用仍有较大差异,故在"性味结合归经"层面探讨中药功效的共同规律可能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菟丝子 女贞子 龟甲 肾阳虚 性味归经
下载PDF
相同性味不同归经中药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吕圭源 苏洁 +5 位作者 陈素红 张伟 徐琼 张益勋 冷永涛 汤小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1年第10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海马和菟丝子、黄芪和谷芽两对相同性味不同归经中药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ICR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海马组、菟丝子组、黄芪组、谷芽组共7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 目的观察比较海马和菟丝子、黄芪和谷芽两对相同性味不同归经中药对雌二醇致肾阳虚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ICR雄性小鼠8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海马组、菟丝子组、黄芪组、谷芽组共7组,每组12只,采用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造成小鼠肾阳虚模型。每组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共用药12天。期间观察小鼠体征,测量肛温、抓力、自主活动;末次给药后取血,测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生化指标;取肝、肾、睾丸、精囊腺,测定脏器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金匮肾气丸组、海马组、菟丝子组能升高肾阳虚小鼠的肛温,增加抓力和自主活动,增加精囊腺指数,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少肝脏指数,其中金匮肾气丸组、海马组还能增加肾脏指数,金匮肾气丸组、菟丝子组还能增加睾丸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海马、菟丝子性味归经相同(同属甘温归肝肾经),则表现出相近的药理作用,通过温阳入肝肾从而改善腰膝酸软、性欲减退、畏寒肢冷、精神委靡之肾阳虚以及肝亏虚证候;黄芪组、谷芽组能升高血清TP、ALB、TC、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显示黄芪、谷芽性味归经相同(同属甘温归脾经),也表现出相近的药理作用,通过温阳入脾从而改善蛋白和脂质失调;但因是归脾经,对肾阳虚证的主证无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性味归经相同的中药(如海马、菟丝子均甘温归肝肾经;黄芪、谷芽均甘温归脾经)则表现出相近或相同的药理作用;但性味相同而归经不同,则药理作用差异较大。故在"性味结合归经"层面探讨中药功效的共同规律可能更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菟丝子 黄芪 谷芽 肾阳虚 归经
下载PDF
论药膳食材按体质分类研究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达 王雪翎 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137-138,共2页
将中医体质学思想引入中医药膳研究,从指导思想、目的、方法以及意义等方面论述了药膳食材按照体质分类研究的可行性,为中医药膳研究提供新思路,供广大"治未病"医者临证参考。
关键词 药膳食材 体质分类 四气五味 归经 可行性
下载PDF
性味归经与抗衰老药效的BP神经网络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麦其鹏 吴艳华 李续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220-223,共4页
针对中药药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复杂的、不确定的关系,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中药抗衰老药效的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实例对抗衰老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经验证,用BP神经网络方法评价中药抗衰老药效是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性味归经 抗衰老药效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中医治疗口秽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红艳 吕安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秽用药的性味及归经规律,为口秽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文本数据为基础,开展口秽的中医文献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口秽证治文献中的中药按功效归类,并分别统计其性味、归经,采用Excel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秽用药的性味及归经规律,为口秽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文本数据为基础,开展口秽的中医文献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口秽证治文献中的中药按功效归类,并分别统计其性味、归经,采用Excel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口秽用药规律。结果:149味中药796次数据统计显示,口秽用药主要为寒性,其次是温性和平性药物,共占97.49%;用药以甘味为主,其次是苦味和辛味,共占90.71%;以归胃经的药物为主,其次是归肺、脾、心、肝经的药物;按功效分类,以清热药为主,补虚药和化湿药次之。结论:通过文本数据挖掘出中医治疗口秽的用药以寒性药物为主,其治则以清热利湿及健脾和胃为主,该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有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口秽 中药 性味 归经
下载PDF
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及药理作用构成情况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先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明确归肺经作用与其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阐释归经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信息,构建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标准化处... 目的分析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明确归肺经作用与其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之间的关联关系,为阐释归经理论的科学内涵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相关信息,构建数据库系统,进行信息标准化处理,通过数据信息的频数与频率分析,总结归肺经中药性味、临床功效、药理作用构成规律。结果共筛选129种归肺经中药,从药性看,归肺经中药以寒性药最常见,占49.6%;从药味看,以苦味、甘味和辛味最多见;从临床功效看,大多具有止咳、祛痰、平喘、解表等功效,主治疾病部位主要在肺脏、皮肤、咽喉、鼻等;药理作用出现频数最多的是抗菌、抗炎、抗肿瘤、镇咳、平喘、祛痰等。结论归肺经中药以寒凉药性为主,止咳、祛痰、平喘等临床功效以及抗菌、抗炎、抗肿瘤、镇咳、平喘、祛痰等药理作用可能与归肺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经理论 中药性味 临床功效 药理作用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苦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赖昌生 张蕙缨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166-170,共5页
目的:分析苦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收取中药466味(不包括附药),以每味中药的名称、类别、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主治、升降浮沉、毒性作为中药性能数据表的字段,输入具体数据。以微软公司的Access为数据库,用VBA为开发工具,编... 目的:分析苦味中药性能及功效特点。方法:收取中药466味(不包括附药),以每味中药的名称、类别、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主治、升降浮沉、毒性作为中药性能数据表的字段,输入具体数据。以微软公司的Access为数据库,用VBA为开发工具,编写程序将数据整理规范,利用Access查询功能,得出数据。结果:苦味中药寒性最多,温性次之,平性药位居中第三,凉性药位居第四,热性最少。结论:苦味中药具有理气宽中、活血化瘀、祛风除湿药、清热泻火解毒、清化热痰等多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味中药 四性分布 归经分布 类别分布 升降浮沉 毒性
下载PDF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口服与灌肠用药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柳春 李子荣 +1 位作者 董亚丽 梁永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汤剂口服与汤剂灌肠用药异同。方法检索近15年医学期刊发表的中药治疗UC临床疗效好的研究文献,提取元数据建立"UC方剂数据库",对口服与灌肠治疗用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等因素进行χ^(2)或Fis...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汤剂口服与汤剂灌肠用药异同。方法检索近15年医学期刊发表的中药治疗UC临床疗效好的研究文献,提取元数据建立"UC方剂数据库",对口服与灌肠治疗用药的功效、性味、归经等因素进行χ^(2)或Fisher’s确切概率检验。结果口服方中核心药物有18味,分别是:甘草、黄连、木香、白术、白芍、黄芩、白头翁、当归、党参、地榆、黄芪、茯苓、陈皮、薏苡仁、干姜、败酱草、肉桂、山药,累计293味次,累计频率72.17%;灌肠方中核心药物有14味,分别是:白及、黄柏、黄连、地榆、白头翁、苦参、三七、五倍子、白芍、赤芍、秦皮、败酱草、甘草、当归,累计299味次,累计频率71.36%。口服药物以补虚药为主,辅以清热药、理气药;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脾、胃、大肠、肺、心经为主。灌肠药物以清热药、止血药为主;药性以寒为主;药味以苦、涩、甘为主;归经以大肠、肝、胃经为主。口服与灌肠用药功效、性味、归经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治疗UC由于给药途径不同用药差异较大,口服药物重在补虚、清热、理气;灌肠药物重在清利湿热、和血止血。挖掘中医治疗UC用药规律时要区分给药途径,得到的规律才更符合临床实际,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溃疡性结肠炎 汤剂口服 汤剂灌肠 用药规律 对比分析 四气五味 归经
下载PDF
苏州市吴门医派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08张处方的中药性味归经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杰 周云海 梁国强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11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苏州市吴门医派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处方用药性味和归经分布,为更有效地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2020年2月1日—2月23日负责代煎的确诊COVID-19成... 目的: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苏州市吴门医派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处方用药性味和归经分布,为更有效地处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药学部2020年2月1日—2月23日负责代煎的确诊COVID-19成年患者的108张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分析处方应用中药的药性分布规律。结果:用于治疗COVID-19的108张中药处方功效分布以清热解毒者居多,四气以微寒、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肺经、胃经、脾经为主。结论:通过分析苏州市吴门医派防治COVID-19的108张处方,推测四气分布与江南地理气候特点易致湿热相关;而五味分布符合本病"湿、热、毒"的病机特点;归经分布则体现了本病"肺"—"脾胃"的发病转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门医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药性味 归经
下载PDF
从中医药证关系论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治疗大肠癌中药性味归经特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欣 张海山 +2 位作者 王立雅 朴炳奎 郑红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68-71,共4页
本文通过整理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病历,建立信息数据库,运用网络分析数据,总结出朴炳奎教授在治疗大肠癌辨证论治中,大肠癌主要呈现脾肾亏虚、湿热互结、痰瘀互结等7种证型。因证施用不同组方药物,其核心药物包括白术... 本文通过整理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治疗大肠癌的门诊病历,建立信息数据库,运用网络分析数据,总结出朴炳奎教授在治疗大肠癌辨证论治中,大肠癌主要呈现脾肾亏虚、湿热互结、痰瘀互结等7种证型。因证施用不同组方药物,其核心药物包括白术、山药、枳壳、益智仁。结合阴阳、脏腑理论和四气、五味、归经原理,揭示朴炳奎教授使用药物性味多为"温微、温平"性和"甘、苦、辛"味,归经多为"脾、胃、肺"经,阐明朴炳奎教授在治疗大肠癌过程中因证施药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四气五味 归经 朴炳奎 辨证立法
下载PDF
牛膝性味功效及用药禁忌考证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林强 吴丽林 +1 位作者 易腾达 袁振仪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90-96,共7页
本文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对牛膝的别名、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和用药禁忌进行考证。结果发现,牛膝有诸多别名,其中以“牛膝”最为常见。除《中国药典》所载功效外,牛膝尚有祛寒湿、止痹痛、乌须发、逐血气、抗衰老、止痛、截疟、坚阴、下胎... 本文通过查阅本草古籍,对牛膝的别名、功效主治、性味归经和用药禁忌进行考证。结果发现,牛膝有诸多别名,其中以“牛膝”最为常见。除《中国药典》所载功效外,牛膝尚有祛寒湿、止痹痛、乌须发、逐血气、抗衰老、止痛、截疟、坚阴、下胎、补虚益气、益阴壮阳、出竹木刺之功。其主治病证有29余种,涉及到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多个方面。古籍中牛膝味辛,性温、微温,入肺经、膀胱经、心包经等内容亦未被收录,其用药禁忌包含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禁忌及饮食禁忌四个方面。考证对比发现,本草古籍中牛膝许多内容未被现代传承。本文基于古籍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与临床对其进行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 别名 功效主治 性味归经 禁忌
下载PDF
基于文献数据挖掘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吉富涛 尹本敬 +6 位作者 陈葛 程强 廖建青 郑太才 冉伟鹏 王琪 李具宝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3411-3417,共7页
目的:基于30年文献数据挖掘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的用药规律,为跟痛症的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基于30年文献数据挖掘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的用药规律,为跟痛症的辨证论治和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构建跟痛症的外用中药数据库,通过对中药频次统计、相互关联规则分析、分层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和分析高频次中药、核心药物及处方潜在规律。结果: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排名前20位的主要是透骨草、红花、伸筋草、威灵仙、牛膝、川芎、川乌、桂枝、乳香、当归、草乌、没药、独活、海桐皮、苏木、木瓜、花椒、五加皮、防风、艾叶;在四气分布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为温性中药,其次为平性和热性中药;在五味分布中使用最多的为辛味中药,其次为苦味和甘味中药;在归经分布中使用最多的前3位分别为肝、脾、肾经;在支持度设置为≥20%的基础上,将置信度设为≥80%,得到“白芍-当归”“没药-红花”等搭配规则的关联药物共27组;通过高频次中药的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共14组。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跟痛症主要以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为主。药性主要为温、平、热,药味主要为辛、苦、甘,归经主要为肝、脾、肾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痛症 中药 外用 功效 性味 归经 文献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