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9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oracoscopy in Cameroon: Indications, Technics and Short Term Results
1
作者 Guy Aristide Bang Richard II Mbele +4 位作者 Fabrice Stephane Arroye Betou Arlette Joelle Moukitek Banaken Amos Bella Ela Charles Mve Mvondo Arthur Essomba 《Surgical Science》 2024年第4期278-288,共11页
Introduction: Thoracoscopy is a video-assisted surgical approach that mirrors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oracotomy. Our aim is to map the current state of thoracoscopy practice in Cameroon’s hospitals. Methods: This wa... Introduction: Thoracoscopy is a video-assisted surgical approach that mirrors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oracotomy. Our aim is to map the current state of thoracoscopy practice in Cameroon’s hospitals. Methods: This was a descriptive study that collected both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data over 57 months across four hospitals in Cameroon. It included 13 patients and focused on variables such as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clinical profiles,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esults: Thirteen patients, predominantly male (84.6%, n = 11), with a mean age of 37.5 ± 16 years, were enrolled. Alcohol use (61.5%) and smoking (38.5%) were the most common past histories. The major complaints were dyspnea (84.6%) and chest pain (58.3%). The primary surgical procedure was clot-free thoracoscopy in 30.8% of cases, mainly for persistent hemothorax (41.8%). Most surgeries were elective (76.9%) and performed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with selective intubation (61.5%).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was single-port thoracoscopy (U-VATS) (76.9%), with no reported difficulties;however, one intraoperative incident occurred and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Drainage was performed systematically in all patients, and one case required conversion to open surgery.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minor (Clavien-Dindo grade I) and mainly consisted of pain, with a mortality rate of 15.4%.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found between risk factors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or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Conclusion: Thoracoscopy, a novel approach in our context, primarily focuses on minor thoracic surg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acoscopy SINGLE-PORT HEMOTHORAX Cameroon
下载PDF
Primary repair of esophageal atresia Gross type C via thoracoscopic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Is it the best option?
2
作者 Sonia Pérez-Bertólez Jorge Godoy-Len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4年第5期1474-1481,共8页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mplex esophageal atresia;but,at the present time,should not be the first therapeutic option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 surgeon can per... 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 is a promising treatment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mplex esophageal atresia;but,at the present time,should not be the first therapeutic option in those cases where the surgeon can perform a primary anastomosis of the two ends of the esophagus with acceptable 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atresia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thoracoscopy Magnamosis Magnetic anastomosis
下载PDF
Low cervical incision combined with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for resection of a goiter extending to the posterior mediastinum: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3
作者 Fei Tong Zhongyu Wu +2 位作者 Shaohua Xu Ziyi Zhu Minjun Dong 《Laparoscopic, Endoscopic and Robotic Surgery》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Approximately 25%of goiters extend to the substernal area,and most of them can be removed through a cervical incision.Goiters that extend into the posterior mediastinum are very rare,and resection usually requires tho... Approximately 25%of goiters extend to the substernal area,and most of them can be removed through a cervical incision.Goiters that extend into the posterior mediastinum are very rare,and resection usually requires thoracotomy.In recent years,there have been several reports of resection of substernal goiters by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Here,we present a 75-year-old female with a giant substernal goiter who successfully underwent resection of the goiter extending to the posterior mediastinum using low cervical incision combined with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ternal goite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y
下载PDF
Determining the need for a thoracoscopic approach to treat a giant hiatal hernia when abdominal access is poor
4
作者 Francisco Javier Pérez Lara Rogelio Zubizarreta Jimenez +4 位作者 Tatiana Prieto-Puga Arjona Pilar Gutierrez Delgado Juan Manuel Hernández Carmona Jose Manuel Hernández Gonzalez Maria Pitarch Martinez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2023年第12期2739-2746,共8页
BACKGROUND Giant hernias 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digestive surgeons.The approach taken(laparoscopic vs thoracoscopic)depends largely on the preferences and skills of each surgeon,although in most cases tod... BACKGROUND Giant hernias present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for digestive surgeons.The approach taken(laparoscopic vs thoracoscopic)depends largely on the preferences and skills of each surgeon,although in most cases today the laparoscopic approach is preferred.AIM To determine whether patients presenting inadequate laparoscopic access to the intrathoracic hernial sac obtain poorer postoperative results than those with no such problem,in order to assess the need for a thoracoscopic approach.METHODS For the retrospective series of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or hiatal hernia(n=112),we calculated the laparoscopic field of view and the working area accessible to surgical instruments,by means of preoperative imaging tests,to assess the likely outcome for cases inaccessible to laparoscopy.RESULTS Patients with giant hiatal hernias for whom a preoperative calculation suggested that the laparoscopic route would not access all areas of the intrathoracic sac presented higher rates of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during follow-up than those for whom laparoscopy was unimped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Moreover,the insertion of mesh did not improve results for the non-accessible group.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giant hiatal hernias,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a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angle of vision and the working area for surgery.When parts of the intrathoracic sac are inaccessible laparoscopically,the thoracoscopic approach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atal hernia Abdominal surgery LAPAROSCOPY thoracoscopy surgery
下载PDF
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下根治切除术后谵妄发生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5
作者 刘微 关丹丹 张洪岩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54-1059,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下根治切除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个体化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01日至2021年01月01日我院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切...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下根治切除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个体化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01日至2021年01月01日我院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挑选符合入组的患者,以是否发生术后谵妄为结局变量,探讨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实验相关指标对术后是否发生谵妄的影响,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影响老年肺癌胸腔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利用R语言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Bootstrap方法以及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决策的获益性。结果:最终纳入284例患者,28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为32例,发生比例为11.27%,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导致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OPD病史,PO 2,BMI,ASA分级,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地佐辛用量;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显示:构建的列线图个体化预测老年肺癌胸腔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谵妄能力较强,其中AUC=0.858,95%CI 0.71~0.92,随后采用Bootstrap方法重复抽样1000次验证列线图,发现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6,说明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肺癌胸腔镜下根治切除术后发生谵妄的发生阈值为0.06~0.87之间时该模型图的适用性最佳。结论:影响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下根治切除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OPD病史,PO 2,BMI,ASA分级,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地佐辛用量,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老年肺癌胸腔镜下根治切除术后发生谵妄预测准确,且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癌 谵妄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术后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苏鹏 田子强 +3 位作者 徐延昭 吕会来 李振华 温士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857-862,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进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Logistic...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随机选择2017年06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进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治疗的10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复发为终点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之间无复发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的102例患者中,我们发现,患者年龄(OR=4.009,95%CI:1.209~13.299,P=0.023)、糖尿病(OR=3.515,95%CI:1.045~11.819,P=0.042)、手术时间(OR=1.014,95%CI:1.002~1.026,P=0.020)、术中出血量(OR=1.016,95%CI:1.008~1.025,P<0.001)均为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同时,手术时间(OR=1.123,95%CI:1.008~1.252,P=0.036)为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并发症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无并发症组明显延长(P<0.001)。无并发症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高于有并发症患者(HR=1.43,95%CI:1.03~1.99,P=0.033),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严重并发症患者(HR=1.61,95%CI:1.15~2.24,P=0.005)。结论:对于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且术后并发症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 并发症 糖尿病 预后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
7
作者 张隆盛 蓝金辛 +4 位作者 林耿彬 李春然 林旭林 张欢楷 杨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择期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18~60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复方倍他米松复合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0例。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B组注射药物为加入复方倍他米松05 ml的04%罗哌卡因25 ml,R组注射药物为04%罗哌卡因25 ml。两组均采用标准化的支气管插管静脉全麻方案,术后行PCA。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咳嗽)VAS疼痛评分,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B组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PC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R组比较,B组术后8、12和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 PCA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舒芬太尼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穿刺部位感染、尿潴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比较,复方倍他米松作为罗哌卡因佐剂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围术期镇痛,能增强阻滞及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倍他米松 罗哌卡因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 术后镇痛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TPVB对胸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任苏恩 李砚 +1 位作者 刘磊 钟巍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胸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8例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全麻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胸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8例患者展开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全麻,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镇痛效果及躁动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48 h的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及躁动发生率分别为(4.58±1.37)次、(56.11±12.05)μg、6.12%,明显少(低)于对照组的(6.03±1.65)次、(67.36±13.29)μg、20.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分别为(3.23±0.87)分、(3.04±0.75)分、(2.67±0.64)分、(2.23±0.5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4±0.91)分、(3.51±0.69)分、(3.05±0.58)分、(2.94±0.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的血清β-EP、PEG2水平分别为(118.56±14.52)pg/mL、(18.74±2.30)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29±15.17)pg/mL、(22.63±2.1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2.24%、8.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TPVB在胸腔镜手术全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其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全身麻醉 超声 胸椎旁神经阻滞 艾司氯胺酮 并发症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黎佩建 魏崴 +2 位作者 杨剑填 黄文聪 李勇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88-591,I0006,共5页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病人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对早期肺腺癌近期结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早期肺腺癌病人1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接受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治疗的精准治疗组(n=41)、接受传统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的传统治疗组(n=59),对比其手术情况相关指标、肺功能参数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精准治疗组病人的手术时间(102.31±19.38)min短于传统治疗组(118.64±21.23)min,术中出血量(62.45±8.34)mL少于传统治疗组(77.23±10.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精准治疗组病人的用力肺活量(FVC)(3.40±0.56)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31±0.40)L、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17.95±2.68)mL·mmHg-1·min-1水平分别高于传统治疗组的(2.86±0.41)L、(2.08±0.36)L、(14.53±2.10)mL·mmHg-1·min-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FVC、FEV1、DL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准治疗组、传统治疗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内,两组病人均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CT三维重建联合胸腔镜精准肺段切除术可优化手术过程、改善早期肺腺癌病人术后早期的肺功能,可能是一种更为精准可靠的手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肺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肺段 磨玻璃结节 CT三维重建 预后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裴焕爽 于佳佳 +1 位作者 孟雨 付建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35~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F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g/kg,C组不予处理。于麻醉诱导前20 min(T_(0))、单肺通气30 min(T_(1))、单肺通气60 min(T_(2))、双肺通气15 min(T_(3))时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并记录SpO_(2)。记录T_(1)、T_(2)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和无效腔气量与潮气量之比(V_(D)/V_(T))。记录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情况、补救例数、术后转ICU例数、术后72 h内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T_(1)时SpO_(2)、T_(1)—T_(3)时PaO_(2)和OI、T_(1)、T_(2)时Cdyn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Ppeak和V_(D)/V_(T)、T_(2)时Pplat明显降低(P<0.05)。两组无一例单肺通气期间发生低氧血症和补救、术后转入ICU、术后72 h内发生肺不张、急性肺损伤和肺炎。结论对胸腔镜右肺叶切除术采用封堵器行单肺通气的患者,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期间肺氧合功能,优化呼吸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封堵器 单肺通气 氟比洛芬酯 氧合 呼吸力学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在肺结节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
11
作者 洪甲庚 林绍立 +1 位作者 蔡东妙 聂洋洋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究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患者采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腔... 目的探究行单孔胸腔镜下肺结节切除患者采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麻醉复苏时间、麻醉药物用量、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复苏时间更短,且麻醉药物用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1,P<0.05)。结论行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时选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能够使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更加稳定,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肺结节楔形切除术 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麻醉 生命体征 并发症
下载PDF
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肺叶切除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12
作者 吴秀东 王两忠 于晓倩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抽样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双盲方式分为观察组(n=41... 目的探讨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抽样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双盲方式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观察组予以RISS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按压自控镇痛泵(PCIA)时间、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D3^(+)、CD4^(+)、CD8^(+)。结果观察组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6.25±1.78)vs.(7.59±2.45)]次低于对照组,而首次按压PCIA时间[(12.85±2.85)h vs.(10.25±1.78 h)]长于对照组(t=2.274,、2.833、4.955,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Cor、NE、CD3^(+)、CD4^(+)、CD8^(+)存在时间、组间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6、12、24、72 h时点,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15±0.14)vs.(2.45±0.39)分、(2.05±0.31)vs.(3.42±0.59)分、(2.45±0.52)vs.(3.96±0.76)分、(2.11±0.35)vs.(3.02±0.57)分、(1.45±0.19)vs.(2.49±0.37)分(t=20.089、13.162、10.500、8.711、16.010,P<0.05);在术毕、术后24 h、72 h时点,观察组的Cor、NE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2 d,观察组的CD3^(+)、CD4^(+)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ISS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利于增强镇痛效果,并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及减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肌 前锯肌 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镇痛 应激反应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3
作者 成刚 王长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以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5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1,开胸内固定手术)和观察组(n=44,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 目的探讨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康复进程以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85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41,开胸内固定手术)和观察组(n=44,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骨骼愈合时间)、疼痛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速(PEF)]、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 a(O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 a(CO 2)]}、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呼吸频率恢复时间、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胸管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p a(CO 2)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2组FEV 1、FVC、PEF、FEV 1/FVC水平及p a(O 2)水平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胸腔镜的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康复进程,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其肺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复位内固定术 老年肋骨骨折 肺功能 骨骼愈合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胸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赵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胸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武警山西总队医院确诊为创伤性血胸的82例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处理,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性血胸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8月武警山西总队医院确诊为创伤性血胸的82例患者,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处理,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处理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镇痛用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皮质醇(cortisol,Cor)、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以及P物质(substance P,SP)的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以及术后第1、2、3天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用于创伤性血胸的治疗效果确切,并可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血胸 电视胸腔镜 传统开胸手术 创伤应激指标 术后疼痛程度 安全性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评价
15
作者 殷优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67-70,共4页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 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其中观察组(55例)行单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55例)行三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指标、术后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胸管总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27%)低于对照组(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0,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以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治疗时,选择单孔操作术式可减轻创伤和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孔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成形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韦科全 李思聪 +4 位作者 蒋伟 黄立坚 覃健 黄振旺 龙小毛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结果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手术结果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治疗三尖瓣反流(TR)的94例患者临床资料。68例接受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正中开胸组),26例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置换术同期心脏不停跳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全胸腔镜组)。通过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减少选择偏倚,最终得到26对病例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基本信息、手术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包括心脏彩超结果、手术住院相关指标等。结果全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阻断时间长于正中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两组二尖瓣收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压差、压力减半时间(PHT)、TR面积、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RVD)以及房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个月TR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正中开胸组二尖瓣压差显著低于全胸腔镜组(P<0.05),但两组二尖瓣收缩期血流速度、PHT、TR面积、RAD、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瓣周漏、房颤、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二尖瓣手术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与正中开胸二尖瓣置换术同期行三尖瓣人工瓣环成形术的疗效相当,两种手术方式均可用于临床治疗二尖瓣、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心脏不停跳 三尖瓣成形术 二尖瓣置换术
下载PDF
胸腔镜肺切除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17
作者 朱昌娥 张儒舫 +1 位作者 魏嵘 张马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 目的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2以及临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有123例(21.7%)发生PP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最大为7 cmH2O)是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410+0.006×单肺通气时间+0.063×单肺通气呼吸频率+0.569×手术医师经验不足(赋值为1)-0.160×最大PEEP值,该模型预测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发生率的AUC为0.682(95%CI 0.631~0.734),敏感性76.4%,特异性69.6%。结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是PPCs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单肺通气 胸腔镜 肺切除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殷德猛 乔羽 +1 位作者 邹松 邓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每组58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两...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0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6例早期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每组58例。单孔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两孔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两孔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 d和出院时,单孔组疼痛评分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单孔组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均低于两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两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相比,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可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两孔胸腔镜 早期肺癌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改良模块化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临床应用
19
作者 杨子恒 李樊 赵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 总结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病人93例。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剑突下组(40例)和侧进胸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围术期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 目的 总结剑突下入路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2月~2023年3月我院行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病人93例。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剑突下组(40例)和侧进胸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围术期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均完成胸腔镜胸腺全切或胸腺扩大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剑突下组胸腺全切手术时间为(60.32±1.53)分钟,胸腺扩大切除手术时间为(114.52±11.63)分钟,术后带管时间为(3.20±0.91)天,术后住院时间为(4.00±0.16)天,侧进胸组分别为(66.62±1.45)分钟、(138.76±6.35)分钟、(4.00±1.22)天和(4.70±0.1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剑突下组术后24小时VAS评分为(3.8±0.8)分、48小时VAS评分为(3.0±0.7)分、72小时VAS评分为(2.6±0.9)分,侧进胸组分别为(5.7±0.9)分、(4.7±0.8)分和(3.2±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0天感觉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模块化剑突下胸腔镜胸腺肿瘤切除术安全可靠,具备明显的围术期优势,尤其适合伴有重症肌无力的MasaokaⅠ、Ⅱ期胸腺瘤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剑突下入路 胸腔镜 手术要点
下载PDF
单孔与多孔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探讨
20
作者 王代平 王世平 +2 位作者 何学东 马伟 钟庆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单孔组、两孔组与三孔组,每组50例。比较三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 目的:探讨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单孔组、两孔组与三孔组,每组50例。比较三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第1天与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前、术后第3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前1 d、术后3个月检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两孔组、三孔组,术后第1天、第3天疼痛评分低于另两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另两组,术后第3天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另两组(P<0.05);3组间术后1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两孔组(20.00%)与三孔组(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效果与多孔胸腔镜手术相近,可缩短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与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亚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单孔 多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