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以武汉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4年武汉市本地化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排放清单,采用CMAQ空气质量模式及CMAQ-DDM(Decoupled Direct Method,三维去耦合直接法)敏感性分析模块,探究和揭示了武汉市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地...该研究以武汉及其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4年武汉市本地化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排放清单,采用CMAQ空气质量模式及CMAQ-DDM(Decoupled Direct Method,三维去耦合直接法)敏感性分析模块,探究和揭示了武汉市大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各地区的排放贡献,并进一步结合FLEXPART (Flexible Particle Dispersion Mode)-WRF模式模拟了不同典型月份潜在影响的排放源区分布。结果表明,印痕模型及空气质量模式互为补充和相互验证,可为污染来源解析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研究发现,武汉市PM_(2.5)的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且存在季节性差异,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武汉市中部,并呈现1月份PM_(2.5)污染最严重,7月份PM_(2.5)污染最轻的特征;以武汉地区及周边为研究区域,研究区域外对国控点PM_(2.5)的贡献大于研究区域内贡献,且1月份受研究区域外的影响最大,7月份最小,其中沉湖七壕受区域外其他城市贡献最大,青山钢花受武汉市本地贡献最大;1、4、10 3个月PM_(2.5)的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武汉市东北及东南部包括河南南部及安徽西部等地,其中4月和10月受来自东南部地区的潜在影响较重;7月份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包括湖南东北部等地。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使用高分辨率WRFV3.4.1模式对TWP-ICE试验期间的一次热带深对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第四重嵌套每五分钟输出一次的模拟资料对对流系统的上升气流质量通量廓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FLEXPART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对热带深对流系统进行拉格朗日轨迹分析.质量通量廓线特征及拉格朗日轨迹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条件不稳定层顶附近便有部分水凝物被输送出深对流系统.深对流系统中的水凝物主要沿环境引导气流向深对流下游方向输送.由于受低层风场扰动的影响,少量的水凝物被输送到深对流系统的上游.深对流系统中的水凝物向其下游方向输送的最远距离为200-300 km,并约有10%-20%的水凝物对对流系统下游50-150 km附近卷云砧的形成产生影响,其影响的时间尺度约为4-6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