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迟缓爱德华菌FliC-TolC融合蛋白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志强 杜万年 +8 位作者 王苗 于秀剑 田占云 刘晨 李昕甜 吴同垒 康元环 史秋梅 刘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鞭毛蛋白FliC与外膜蛋白TolC均具有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liC蛋白具有疫苗佐剂的特性,但目前尚未有关迟缓爱德华菌(E.tarda)FliC-TolC融合产物免疫动物的免疫效果的相关报道。为研究E.tarda FliC-TolC融合蛋白的免疫特性,本研究利用融合PC... 鞭毛蛋白FliC与外膜蛋白TolC均具有免疫保护效果,其中FliC蛋白具有疫苗佐剂的特性,但目前尚未有关迟缓爱德华菌(E.tarda)FliC-TolC融合产物免疫动物的免疫效果的相关报道。为研究E.tarda FliC-TolC融合蛋白的免疫特性,本研究利用融合PCR方法扩增获得fliC-tolC片段,构建重组载体pET-28a-fliC-tolC,并利用E.coli BL21表达系统表达了融合蛋白FliC-TolC。将纯化的FliC-TolC、TolC、FliC蛋白免疫小鼠后,以E.tarda强毒株攻毒评估免疫效果;并利用斑马鱼模型进行了平行试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克隆了E.tarda fliC-tolC基因并表达和纯化了相应重组蛋白FliC-TolC;FliC-TolC蛋白激发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优于FliC、TolC蛋白单独免疫组,表明FliC-TolC蛋白具有优良的免疫原性。攻毒试验表明FliC-TolC蛋白组小鼠对强毒株可产生较好的抵抗力,相对保护率为95%;斑马鱼攻毒试验相对保护率为60%。本研究证实了E.tarda重组蛋白FliC-TolC的免疫效力,为进一步研制E.tarda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菌 flic-tolc融合蛋白 蛋白表达 免疫保护力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1A.301-Vip3A融合杀虫蛋白原核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
2
作者 杨小艳 韩垚 +2 位作者 吴红 雷开荣 谢树章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46-3055,共10页
【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 【目的】对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的杀虫蛋白基因(Cry1A.301和Vip3A)进行原核融合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为玉米抗虫基因资源发掘和品种创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连接肽构建不同杀虫机理的Cry1A.301和Vip3A融合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和结构域预测分析及定量检测,并采用人工饲料混合饲喂法测定融合蛋白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和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的杀虫活性。【结果】构建的融合基因基本骨架为5'-Cry1A.301-Vip3A-3',中间由编码连接肽(8个氨基酸)的核苷酸序列(TCCACCTGCTCCACCTGCTCCACC)组装而成,经诱导表达形成融合蛋白Cry1A.301-Vip3A。该融合蛋白含有1409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157 kD,为稳定的酸性蛋白,包含Cry1A.301和Vip3A蛋白家族的4个特征结构域。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细胞中成功表达,且Cry1A.301和Vip3A蛋白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饲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7 d后,亚洲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和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达100.00%。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与Cry1A.301蛋白对亚洲玉米螟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Vip3A蛋白(P<0.05,下同)。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Vip3A蛋白和Cry1A.301蛋白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和Vip3A蛋白对草地贪夜蛾的杀虫活性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Cry1A.301蛋白。【结论】原核表达的Cry1A.301-Vip3A融合蛋白结构稳定,对亚洲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均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Bt)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生物活性
下载PDF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中筛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效果分析
3
作者 徐春华 朱士玉 +7 位作者 胡屹 易可华 宋灿磊 王紫纯 邬勇 王青 杨芊茹 沈鑫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 目的:探讨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皮肤试验在筛查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结核感染检测提供技术建议,了解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TBI)现状。方法:2023年10月23日至11月14日在上海市奉贤区和金山区共选取140名肺结核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名研究对象同时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EC皮肤试验进行结核感染检测,采用Kappa值检验两种方法结果一致性,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0名研究对象,包括男性55例,女性85例;IGRA阳性率为15.00%(21/140),EC皮肤试验阳性率为14.29%(20/140),两种试验方法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6),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高度一致性;以IGRA作为结核感染的参考标准,EC皮肤试验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8.32%(117/119)、阳性预测值为90.00%(18/20)、阴性预测值为97.50%(117/120);男性EC阳性率(32.73%,18/55)明显高于女性(2.35%,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83,P<0.001)。结论:EC皮肤试验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用于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筛查,但受限于使用年龄和接种禁忌证,可采用IGRA对无法进行EC皮肤试验者进行补充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接触者追踪 分枝杆菌感染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下载PDF
宫颈锥切术联合三元融合蛋白治疗宫颈HSIL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张俊勤 李洁 +2 位作者 赵静 田菲 闫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3期4463-4468,共6页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联合三元融合蛋白(MBP-SERPINA-IFNκ,MSIK)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HSIL)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8月...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联合三元融合蛋白(MBP-SERPINA-IFNκ,MSIK)治疗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HSIL)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08月至2021年07月我院收治的186例HSIL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SIK组(n=93)和对照组(n=93),两组均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非经期阴道推入干扰素α-2β凝胶,隔日一次,10次/疗程,MSIK组术后非经期阴道推入MSIK,14 d/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TCT异常率及HR-HPV转阴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改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结果:随访期间两组HR-HPV转阴率呈升高趋势,且随访9、12个月两组HR-HPV转阴率均较随访3个月时升高(P<0.05);随访3、6、9、12个月时,MSIK组HR-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6、9、12个月,两组TCT异常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MSIK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MSIK组更低(P<0.05)。MSIK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0.75%(P<0.05)。MSIK组治愈率为97.85%,高于对照组的81.72%(P<0.05);随访12个月MSIK组无复发情况,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锥切术联合MSIK治疗HSIL合并HR-HPV感染可有效提高转阴率,且治疗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锥切术 三元融合蛋白 宫颈高度病变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下载PDF
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腰椎布氏杆菌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孙治国 木热提·卡哈尔 +1 位作者 徐阔 地力木拉提·艾克热木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脊柱二病区诊断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且接受融合内固定手术的112例患... 目的探讨分析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与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脊柱二病区诊断为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且接受融合内固定手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融合不良组(21例)与融合组(91例),融合不良组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5~70岁,平均(50.50±15.30)岁。融合组91例,其中男64例,女27例;年龄20~76岁,平均(48.80±13.40)岁。收集并比较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等一般资料以及术前影像学检查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是否终板硬化、是否吸烟、是否存在终板炎性浸润、是否存在骨质破坏、是否贫血。观察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血液系统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变量与术后融合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相关变量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白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血清白蛋白、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是否吸烟、是否终板硬化、是否存在骨质破坏、是否贫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是否存在终板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外周血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为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率的危险因素[OR(95%CI)=2.481(1.428,4.305),OR(95%CI)=2.245(1.273,3.958)];绘制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预测融合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均>0.7,且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存在较高的预测效能。结论血液高凝状态,尤其是外周血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作为一种内在的危险因素,与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融合存在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 D-二聚体 纤维蛋白 融合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ACPA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吴旭强 郑冰 +1 位作者 顾维杰 朱勇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益赛普(etanercept)]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抗瓜氨酸肽抗体(ACP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性RA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片等常规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关节积液情况、膝关节功能及ACPA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关节积液深度、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AC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难治性RA患者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疗效明显,能够减少关节积液量,改善膝关节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积液 膝关节功能 抗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突触融合蛋白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王娜 杨迷玲 +1 位作者 杨金花 郝义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突触融合蛋白6(STX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的82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X6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STX6与...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突触融合蛋白6(STX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郑州人民医院)的82例胃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X6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STX6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至2023年6月,记录所有胃癌患者的生存结局,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胃癌组织中STX6表达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STX6表达阳性率为65.85%,高于癌旁组织50.00%(P<0.05)。胃癌组织中STX6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但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有关(P<0.05)。经log-rank检验显示,STX6阳性表达者的总生存时间较STX6阴性表达者短(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STX6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呈负相关(r<0,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TX6呈高表达,且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与STX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突触融合蛋白6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8
作者 王燕玲 王丽娜 +5 位作者 黄巧玲 王燕燕 宋娜娜 刘旭蓉 吴静 蔡兴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TEN患者20例,均给予rhTNFR:Fc治疗。治疗21 d后,记录TE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段(治疗后7、14、21 d)的药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评分平均值,50%DASI(DASI50)、75%DASI(DASI75)、90%DASI(DASI90)所占比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体温下降时间、皮疹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治疗21 d后,TEN患者中,显效18例(90.00%),有效2例(10.00%)。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DASI评分分别为(30.44±5.68)、(5.28±2.31)、(2.04±1.1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52.34±7.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治疗21 d后的DASI50(100.00%)、DASI75(100.00%)、DASI90(90.00%)的改善比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治疗后7、14、21 d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2.73±5.58)、(15.99±4.60)、(4.44±1.10)pg/mL,均低于治疗前[(33.63±17.3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N患者体温下降时间为(2.49±0.81)d,皮疹控制时间为(5.19±1.90)d,住院时间为(11.92±4.20)d。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终止治疗或失访,均未出现急性不良反应,随访期间病情未见复发,定期复查结果显示并无合并症、活动性肝炎与结核疾病等。结论rhTNFR:Fc作为治疗TEN疾病的药物其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可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与DASI评分,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生物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铁蛋白与犬α干扰素的融合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检测
9
作者 宋若楠 刘春草 +9 位作者 李航 王真真 贾楠楠 朱杰 李传峰 程松 梁留存 刘光清 王金泉 孟春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6,共6页
为获得治疗犬病毒性传染病的特效药物,本研究将铁蛋白与犬α干扰素进行融合表达。首先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犬α干扰素序列(IFN2a)合成模板,通过融合PCR连入铁蛋白编码基因的上游,并将该重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中,获得重组质... 为获得治疗犬病毒性传染病的特效药物,本研究将铁蛋白与犬α干扰素进行融合表达。首先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犬α干扰素序列(IFN2a)合成模板,通过融合PCR连入铁蛋白编码基因的上游,并将该重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中,获得重组质粒pCold-TF-CaIFN2a-Fe。转化BL21后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约89 kDa的可溶性重组目的蛋白。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使用犬肾细胞/水疱疹性口炎病毒(MDCK/VSV)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抗病毒活性,效价确定为8×104 IU/mg,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犬α干扰素 融合表达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任瑷珲 梁宇彬 卓文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7,共8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作为调节线粒体融合的关键因子,通过调控线粒体的融合裂变过程来维持线粒体数量、结构和生物功能等动态变化,线粒体动力学的稳态是调节细胞器功能的前提,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作为调节线粒体融合的关键因子,通过调控线粒体的融合裂变过程来维持线粒体数量、结构和生物功能等动态变化,线粒体动力学的稳态是调节细胞器功能的前提,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征之一。在AD患者的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同时,Mfn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因此,Mfn2在A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Mfn2在AD线粒体动力学中的作用。了解Mfn2与A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将为开发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翁紫燚 陈榕 孟庆涛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7期2055-2059,共5页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介导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过程,参与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是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动力素相关蛋白。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外科手术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创伤性休克、严重感染等致命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发现... 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介导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过程,参与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是线粒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动力素相关蛋白。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外科手术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创伤性休克、严重感染等致命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近年来发现,Mfn2在IRI中具有修复作用,包括肠IRI、肺IRI、肾IRI和心脏IRI等。Mfn2通过多个途径参与不同IRI的修复,减缓疾病进展。深入研究Mfn2与IRI的关系及相关机制,可为IRI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融合蛋白2 线粒体融合与裂解 细胞凋亡 自噬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 脂质平衡
下载PDF
TIM-1-Fc融合蛋白对哮喘小鼠Th1/Th2和Th17/Treg免疫失衡的调节
12
作者 曹津萌 卿吉琳 +4 位作者 朱莉雅 魏燕 赵艺莲 叶超 陈治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9-486,527,共9页
目的制备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1(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1,TIM-1)-Fc融合蛋白并探讨TIM-1-Fc融合蛋白对卵白蛋白(ova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 目的制备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1(T cell immunoglobulin domain and mucin domain protein-1,TIM-1)-Fc融合蛋白并探讨TIM-1-Fc融合蛋白对卵白蛋白(ova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的干预作用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TIM-1-Fc融合蛋白。采用腹腔注射OVA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建立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TIM-1-Fc干预组。每次干预前20 min,使用40μL卵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OVA-NS)滴鼻,TIM-1-Fc融合蛋白干预包括TIM-1-Fc滴鼻组(每只小鼠每次给予1μg/40μL TIM-1-Fc滴鼻)和TIM-1-Fc注射组(每只小鼠每次给予6μg/200μL TIM-1-Fc腹腔注射),每天1次,连续7 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2(type 2 T helper cells,Th2)、辅助性T细胞17(type 17 T helper cells,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成功构建TIM-1-Fc融合蛋白,成功构建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与哮喘组相比,TIM-1-Fc融合蛋白干预后显著减轻了哮喘小鼠气道炎性损伤和肺组织损伤;TIM-1-Fc融合蛋白干预能显著降低外周血中TIM-1^(+)CD4^(+)T细胞和TIM-1^(+)Th17细胞比例,使TIM-1^(+)Treg细胞增多,显著降低Th2、Th17细胞比例,提高Treg细胞比例,调节哮喘中Th1/Th2和Th17/Treg免疫失衡。结论TIM-1-Fc融合蛋白改善OVA诱导的过敏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肺组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IM-1-Fc融合蛋白对Th1/Th2和Th17/Treg的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1 TIM-1-Fc融合蛋白 过敏性哮喘 TH1/TH2 TH17/TREG
下载PDF
LfcinB与EGFP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胞内表达与分离纯化
13
作者 刘威 王玉莲 +4 位作者 王林 吴昊东 田会敏 成德 王亮 《现代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4,共8页
该研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片段与抗菌肽牛乳铁蛋白肽(LfcinB-His)基因片段的N末端连接,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胞内表达载体,融合表达重组蛋白EGFP-LfcinB-His,并对其进行活性检测。将重组表达质粒电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 该研究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片段与抗菌肽牛乳铁蛋白肽(LfcinB-His)基因片段的N末端连接,构建以EGFP为报告基因的胞内表达载体,融合表达重组蛋白EGFP-LfcinB-His,并对其进行活性检测。将重组表达质粒电转入毕赤酵母GS115中,筛选阳性转化子,甲醇诱导其发酵表达,488 nm的激发光下检测到较强的荧光。当酵母细胞培养达到最高密度后,收集菌体细胞,破壁,用酵母细胞蛋白裂解液进行裂解。裂解液经过超滤浓缩、Ni-NTA亲和层析、甲酸裂解等纯化步骤后,Tricine-SDS-PAGE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4.1 ku的目标蛋白(LfcinB-His)条带。通过液质联用测定与分析,最终获得了纯度为90.32%的LfcinB-His超滤浓缩液,对测试的6株致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浓度范围在16~64μg/mL。综上,该研究为毕赤酵母表达小分子多肽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学参考,也为进一步研究LfcinB的生物活性及高密度发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毕赤酵母 融合表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在CHO-S细胞中的表达纯化及功能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千爱君 萧耿苗 +4 位作者 李壮 梁志成 穆云萍 赵子建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0-396,共7页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 目的在悬浮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CHO-S)中分泌表达、纯化重组hCGH-CTP融合蛋白,验证其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脂质积累的影响。方法构建CTP连接肽融合人糖蛋白激素β5/α2重组蛋白表达载体pcDNA3.1-rhCGH-CTP,将其瞬时转染CHO-S悬浮细胞中,大量表达纯化并验证rhCGH-CTP蛋白生物学活性;通过干预3T3-L1成熟脂肪细胞24 h,观察细胞内甘油三酯(TG)水平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hCGH-CTP蛋白在CHO-S细胞中成功表达,表达量可达715.4 mg·L^(-1);用AKTA pure蛋白纯化系统纯化蛋白,SDS-PAGE方法鉴定纯化出的蛋白纯度较高可达90%。此外,在高表达TSHR基因的成熟脂肪细胞3T3-L1中,利用ELISA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后胞内cAMP含量明显升高,说明rhCGH-CTP蛋白具有生物活性;油红O染色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hCGH-CTP蛋白干预组的成熟脂肪细胞中TG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rhCGH-CTP融合蛋白,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并能有效降低TG,该研究为后续深入揭示CGH蛋白的生理作用及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糖蛋白激素β5/α2融合蛋白 真核表达 悬浮CHO-S细胞 cAMP活性 基因工程 脂代谢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和临床参数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术前肝细胞癌的细胞角蛋白19状态
15
作者 方威扬 肖慧 +2 位作者 王爽 林晓明 陈超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8-1751,共14页
目的探索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验证MRI影像深度学习特征结合临床显著性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6例已证实CK19状态的HCC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基于增强MRI影像的肝胆期(HBP)和扩... 目的探索并建立深度学习模型,验证MRI影像深度学习特征结合临床显著性特征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HCC)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16例已证实CK19状态的HCC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实验。基于增强MRI影像的肝胆期(HB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以及统计学分析筛选的与CK19状态显著相关的临床参数特征,建立了单序列多尺度特征融合模型(MSFF-IResnet)和多尺度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MMFF-IResnet)。通过模型间的分类性能对比评估,突出深度学习模型对于术前预测HCC的CK19状态的有效性。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升高的NLR值(P=0.029)和不完整的肿瘤包膜(P=0.028)是CK19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多尺度特征融合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方法改进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均取得了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基线模型的分类结果,且最终的MMFF-IResnet表现出最佳的分类性能,其AUC为84.2%、准确度为80.6%,敏感度为80.1%,特异度为81.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MRI影像和临床参数的多尺度和多模态特征融合模型成功预测了HCC的CK19状态,验证了深度学习方法结合MRI影像和临床参数在术前预测CK19状态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MRI影像 细胞角蛋白19 多尺度特征融合 多模态数据
下载PDF
卵巢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对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16
作者 贾颖娜 郑翠 +1 位作者 何慧 徐菁华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907-1912,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完成肿瘤细胞减灭术且获得至少2年随访结果,统计随访...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对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卵巢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完成肿瘤细胞减灭术且获得至少2年随访结果,统计随访2年内复发率。根据研究目的,统计卵巢癌组织中MFN2表达,根据统计结果将患者分为MFN2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一般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卵巢癌组织中MFN2对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影响。绘制决策曲线,评估卵巢癌组织中MFN2对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收集3年内98例卵巢癌患者病例资料,复发时间为18.0(13.0,24.0)月,67例患者在随访24个月内相继复发,复发率为68.37%。MFN2阳性患者FIGO III期比例、肿瘤复发比例少于阴性患者,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甲胎蛋白(AFP)表达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FIGO III期、MFN2阴性比例高于未复发组,血清HE4、VEGF、AFP表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数据显示,血清HE4、VEGF高表达,组织中MFN2阴性是导致卵巢癌患者肿瘤细胞减灭术后2年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决策曲线,血清VEGF、HE4、卵巢癌组织中MFN2预测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净获益,且联合预测曲线高于独立指标预测。结论卵巢癌患者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2年内复发与组织中MFN2阴性表达有关,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FN2表达有助于预测2年内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肿瘤细胞减灭术 线粒体融合蛋白2 复发
下载PDF
融合蛋白催化D-葡萄糖合成D-阿洛酮糖的研究
17
作者 张家赫 冯敬杰 +4 位作者 刘微微 常楚婷 郭庆彬 丁文涛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0,153,共9页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代糖,目前主要以价格较高的D-果糖为底物,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获得。寻找低价原料替代D-果糖生产D-阿洛酮糖对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葡萄糖异构酶与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通过柔性或刚性连接... D-阿洛酮糖是一种新型功能性代糖,目前主要以价格较高的D-果糖为底物,通过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转化获得。寻找低价原料替代D-果糖生产D-阿洛酮糖对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将葡萄糖异构酶与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通过柔性或刚性连接肽,以不同顺序首尾相连,构建4种构型的融合蛋白,从中选择催化效果最好的融合蛋白构型并对此融合蛋白的催化条件进行优化,实现了以价格较低的D-葡萄糖为底物经催化合成D-阿洛酮糖。研究结果表明:融合蛋白AE3G和AS3G同时具备葡萄糖异构酶和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活性,能够将D-葡萄糖转化为D-果糖和D-阿洛酮糖。采用刚性连接肽连接的AE3G活性优于使用柔性连接肽连接的AS3G。优化后的AE3G催化条件为65℃,Tris-HCl缓冲液为50 mmol/L,pH值为7.5,Co 2+浓度为0.5 mmol/L,Mn 2+浓度为0.5 mmol/L,湿细胞质量浓度为75 g/L。在此条件下,分别以100 g/L D-葡萄糖和体积分数为5%的F55果葡糖浆为底物,利用融合蛋白催化产生17.2 g/L和12.5 g/L D-阿洛酮糖,反应液中D-葡萄糖、D-果糖和D-阿洛酮糖的质量比为2.5∶2.3∶1.0。研究旨在证明融合蛋白催化D-葡萄糖转化成D-阿洛酮糖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D-阿洛酮糖平衡浓度高于文献报道值,希望为低成本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 葡萄糖异构酶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D-阿洛酮糖 果葡糖浆 D-葡萄糖
下载PDF
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致葡萄膜炎2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武 陈水龄 +5 位作者 周婉瑜 史航 刘璐 贺严 付文涛 褚利群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 目的探讨TNF-α抑制剂与葡萄膜炎发病的关系并分析TNF-α抑制剂诱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某院收治的2例使用TNF-α抑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后出现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葡萄膜炎发生时间分别在用药后2周和6周,其中前葡萄膜炎1例,前、中间葡萄膜炎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有好转。在持续生物制剂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倾向。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引起葡萄膜炎的TNF-α抑制剂主要包括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多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眼内葡萄膜炎患者等。患者年龄区间在5~77岁,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周~4年。经系统治疗,停止免疫抑制剂后,绝大多数诱发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力可恢复。结论TNF-α抑制剂可以诱发葡萄膜炎的发生,发病类型以前葡萄膜炎为主,且有复发倾向。及时诊疗后患者的视力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抑制剂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注射用依那西普 葡萄膜炎 副作用 英夫利昔单抗 阿达木单抗 视力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石可可 周慧玲 +1 位作者 张硕 于鸿 《癌症进展》 2024年第7期711-714,739,共5页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病情隐匿,5年生存率仅为15%~20%。因此寻找精准有效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人体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参与各种生物过... 胰腺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早期病情隐匿,5年生存率仅为15%~20%。因此寻找精准有效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是人体一种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参与各种生物过程,包括线粒体融合、线粒体自噬、脂质代谢、细胞增殖及凋亡等,其生物学活性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对MFN2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期望为胰腺导管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肿瘤标志物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胰腺导管腺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3425-16kD融合蛋白原核表达及其刺激ATB患者IFN-γ释放水平研究
20
作者 史阅韩 张雪莲 +1 位作者 解宝江 贾晓炜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6期915-920,共6页
目的 原核系统表达与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融合蛋白抗原Rv3425-16kD,检测其能否被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 ATB)中肺结核患者和结核潜伏性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 LTBI)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 目的 原核系统表达与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融合蛋白抗原Rv3425-16kD,检测其能否被活动性结核病(active tuberculosis, ATB)中肺结核患者和结核潜伏性感染(latent TB infection, LTBI)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识别,探讨作为诊断抗原鉴别活动性结核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融合蛋白Rv3425-16kD并进行亲和纯化,以Western Blot法鉴定;收集结核病医学部收治的的ATB患者、LTBI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分离PBMCs,分别用Rv3425-16kD融合蛋白、早期分泌靶抗原6/培养液蛋白10(ESAT-6/CFP10)和MTB全菌裂解液刺激后,提取细胞总RNA,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γ-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 mRNA的表达,通过t检验分析刺激前后PBMCs IFN-γ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原核系统表达及纯化的Rv3425-16kD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均为37kD。健康人PBMCs刺激前,IFN-γ mRNA表达量为4.2±1.6,MTB全菌裂解液刺激后为14.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另外两组刺激没有明显变化;ATB患者PBMCs刺激前,IFN-γ mRNA表达量为3.7±1.2,经Rv3425-16kD融合蛋白、ESAT-6/CFP10抗原多肽和H37Rv全菌裂解液分别刺激后IFN-γ mRNA表达量为:166.0±29.7、13.7±5.8和213.0±33.5,三组抗原在刺激前后IFN-γ mRNA表达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原核重组的Rv3425-16kD融合蛋白可被ATB患者PBMCs细胞识别,具有较强抗原刺激作用和特异性,可用作MTB感染的预防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Rv3425-16kD融合蛋白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Γ-干扰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