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rine Flow Acceleration Is Superior to Qmax in Diagnosing BOO in Patients with BPH 被引量:3
1
作者 文建国 崔林刚 +5 位作者 李一冬 尚小平 朱文 张瑞莉 孟庆军 张胜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4期563-566,共4页
Summary: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urine flow acceleration (UFA, mL/s2) is superior to maximum uroflow (Qmax, mL/s) in diagnosing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 ... Summary: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urine flow acceleration (UFA, mL/s2) is superior to maximum uroflow (Qmax, mL/s) in diagnosing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 in patients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50 men with BPH (age: 58±12.5 years) and 50 controls (age: 59±13.0 years) were included. A pressure-flow stud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BOO 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Incontinence Control Society (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FA and Qmax in BPH group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05±0.85) vs. (4.60±1.25) mL/s2 and (8.50±1.05) vs. (13.00±3.35) mL/s] (P〈0.001). Accol;ding to the criteria (UFA〈2.05 mL/s2, Qmax〈10 mL/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UFA vs. Qmax in diagnosing BOO were 88%, 75% vs. 81%, 63%. UFA vs. Omax, whe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P-Q chart (the kappa values in corresponding analysis), was 0.55 vs. 0.35. The pros- tate volume, post void residual and detrusor pressure at Qmax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28.6±9.8 vs. 24.2±7.6 mL, 60.4±1.4 vs. 21.3±2.5 mL and 56.6±8.3 vs. 21.7±6.1 cmHzO, respectively (P〈0.05).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UFA is a useful urodynamic parameter, and is superior to Qmax in diagnosing BOO in patients with B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 (BPH)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 (BOO) urine flow accelera-tion (UFA) Qmax P-Q chart
下载PDF
Debye-Hckel solution for steady electro-osmotic flow of micropolar fluid in cylindrical microcapillary
2
作者 A. A. SIDDIQUI A. LAKHTAKIA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3年第11期1305-1326,共22页
Analytic expressions for speed, flux, microrotation, stress, and couple stress in a micropolar fluid exhibiting a steady, symmetric, and one-dimensional electro-osmotic flow in a uniform cylindrical microcapillary wer... Analytic expressions for speed, flux, microrotation, stress, and couple stress in a micropolar fluid exhibiting a steady, symmetric, and one-dimensional electro-osmotic flow in a uniform cylindrical microcapillary were derived under the constraint of the Debye-Hiickel approximation, which is applicable when the cross-sectional radius of the microcapillary exceeds the Debye length, provided that the zeta potential is sufficiently small in magnitude. Since the aciculate particles in a micropolar fluid can rotate without translation, micropolarity affects the fluid speed, fluid flux, and one of the two non-zero components of the stress tensor. The axial speed in a micropolar fluid intensifies when the radius increases. The stress tensor is confined to the region near the wall of the mi- crocapillary, while the couple stress tensor is uniform across the cross-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 stress ELECTRO-OSMOSIS MICROCAPILLARY micropolar fluid microrota-tion steady flow
下载PDF
西北地区草地贪夜蛾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治理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大为 陈靖 +3 位作者 魏玉红 惠娜娜 郭致杰 罗进仓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20,共9页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 旨在明确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来源,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对策。基于mtCOI基因分子标记分析中国草地贪夜蛾不同生态区8个省12个地理种群276个样品的遗传多样性指数、遗传分化系数及基因流等。结果表明,甘肃省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133~0.157与0.133~0.317,均低于中国周年繁殖区广东、广西、云南种群的0.157~0.819与1.033~7.705;所有种群的Tajima’s D中性检验和Fu’s F检验结果均为负值,表明草地贪夜蛾入侵中国后经历了明显的种群扩张事件。四川种群与其他种群遗传分化显著,62个种群间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基因交流。陕西略阳、陕西宁强、甘肃徽县、甘肃成县种群的有效迁入个体数和有效迁出个体数之和分别为11 860.66、11 708.65、10 878.66和10 379.32,在中国草地贪夜蛾的基因交流过程中具有中继站的作用,表明陕南汉水谷地为中国草地贪夜蛾西线北迁入侵西北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COI基因 草地贪夜蛾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基因流
下载PDF
淀粉及其改性产品对东鞍山细粒赤铁矿聚团——磁选的影响
4
作者 张爽 李文博 +1 位作者 程绍凯 周立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针对东鞍山强磁选抛尾存在粒度小于20μm的微细粒铁矿物流失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种类淀粉及其改性产品对微细粒赤铁矿的选择性聚团效果,通过团聚—磁选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团聚药剂和用量,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检测了药剂与赤铁矿... 针对东鞍山强磁选抛尾存在粒度小于20μm的微细粒铁矿物流失的问题,研究了不同种类淀粉及其改性产品对微细粒赤铁矿的选择性聚团效果,通过团聚—磁选试验确定了适宜的团聚药剂和用量,借助偏光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手段检测了药剂与赤铁矿和石英作用前后的形貌特征,最后通过研究高分子药剂的作用机理,论述了药剂的选择性和团聚效果。结果表明:在药剂用量为200 g/t时,交联玉米淀粉的选矿指标优于其他几种药剂,团聚药剂的加入能实现微细粒赤铁矿的选择性聚团,使铁精矿回收率提高2.13~3.94个百分点,选矿效率提高2.77~3.46个百分点,但由于赤铁矿被团聚后呈不规则絮状,在较大的聚团中会夹杂少量石英,导致磁选精矿铁品位略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赤铁矿 淀粉及其改性产品 选择性团聚 强磁选 FTIR
下载PDF
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开发理论认识与技术实践——以济阳页岩油为例
5
作者 杨勇 张世明 +7 位作者 吕琦 孙志刚 蒋龙 孙红霞 刘祖鹏 吕晶 邢祥东 倪良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以济阳页岩油为代表的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取得产能突破,但埋藏深、厚度大、成熟度低,地层温度高、压力大,原油流动能力差的特点,使其实现高产稳产面临巨大挑战。基于万米岩心及90余口水平井生产实践,深化发展了“储-缝-压”三... 以济阳页岩油为代表的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取得产能突破,但埋藏深、厚度大、成熟度低,地层温度高、压力大,原油流动能力差的特点,使其实现高产稳产面临巨大挑战。基于万米岩心及90余口水平井生产实践,深化发展了“储-缝-压”三元储渗理论,以此为指导形成了页岩油开发甜点立体评价、立体开发优化设计、立体均衡压裂等济阳页岩油开发关键技术体系。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孔隙和多尺度、多类型发育的微缝组成“双储”系统,控制着储集空间及油气富集规律,是高产稳产的物质基础;支撑缝与激活缝耦合形成跨纳米-厘米尺度的“双缝”系统,具有梯级启动特征,是高产稳产的渗流路径;地层保压性好的前提下,压裂增能可有效提高孔缝的渗流能力、增加渗吸置换效率,同时精细控压实现能场协同耦合,可进一步释放页岩油藏产能,保压增压“双压”协同是高产稳产的能量保障;以三元储渗理论为指导形成的开发关键技术体系为多洼陷多层系产能突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对促进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济阳页岩油 三元储渗理论 甜点评价 开发优化 均衡压裂
下载PDF
复杂管道浓差腐蚀机制深入分析
6
作者 刘斌 刘英伟 王艳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4-1032,共9页
在关于管道的流动加速腐蚀研究中,浓差腐蚀这一机制一直被忽视,这是因为这种腐蚀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流体中的氧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揭示这种机制的腐蚀过程,本文以复杂形状管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关于浓差腐蚀的... 在关于管道的流动加速腐蚀研究中,浓差腐蚀这一机制一直被忽视,这是因为这种腐蚀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流体中的氧的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揭示这种机制的腐蚀过程,本文以复杂形状管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关于浓差腐蚀的数学模型。将管道壁面附近的流体粘性底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然后根据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建立了关于极化后的腐蚀电流的离散方程组,并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浓差腐蚀条件下,离子导电层的电流分布。结果表明:浓差腐蚀会引起腐蚀电流的极大的改变,使管路各部位的腐蚀情况有所改变,如果不考虑浓差腐蚀,对管路的腐蚀情况会产生错误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 浓差腐蚀 腐蚀机制 阳极极化 阴极极化 氧分布 管道流体 流动加速腐蚀
下载PDF
冷端管径对高压节流型涡流管性能影响分析
7
作者 王杰 田园 +2 位作者 陆梅 陈长江 刘渊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1,80,共8页
冷端管径(D_(c))是影响涡流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12 MPa的高压节流工况,以CH_(4)为计算工质,建立物理模型,改变D_(c)为36、38、40、42和44 mm。对比发现:随着D_(c)增大,冷端内旋气体温度逐渐下降,制冷效果提升;热端外旋气体温度先... 冷端管径(D_(c))是影响涡流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12 MPa的高压节流工况,以CH_(4)为计算工质,建立物理模型,改变D_(c)为36、38、40、42和44 mm。对比发现:随着D_(c)增大,冷端内旋气体温度逐渐下降,制冷效果提升;热端外旋气体温度先增加后下降,D_(c)=40 mm时制热效果最佳。反映出D_(c)与制冷效果呈正相关,但对制热效果存在最佳值。当D_(c)增大时,内旋气体总压下降幅度逐渐平缓,利于节流;在D_(c)≥40 mm时,外旋气体总压下降幅度变大,且变化不规律,节流时有损调节阀使用寿命。另外D_(c)=44 mm时,外旋气体速度变化规律异常。所以根据工况需求,可控制D_(c)尺寸来调节涡流管制冷制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管 冷端管径 制冷制热 节流降压 流动分析
下载PDF
湍流风况下风电机组机舱近尾流的数值模拟研究
8
作者 汪涛 卢新根 +2 位作者 王晓东 樊庆洋 梁翰文 《风机技术》 2024年第4期60-66,共7页
水平轴风电机组机舱风速是机组控制的主要信号参数。机舱风速受风电机组来流湍流与风电机组近尾流影响,变化复杂,对风电机组的优化控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湍流风况下风电机组机舱近尾流进行了详细分析。对... 水平轴风电机组机舱风速是机组控制的主要信号参数。机舱风速受风电机组来流湍流与风电机组近尾流影响,变化复杂,对风电机组的优化控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湍流风况下风电机组机舱近尾流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研究了稳态均匀风况和湍流风况下的近尾流的结构、机舱速度分布及其对风电机组总体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风电机组总体性能随湍流风况波动也呈现多尺度波动特征。湍流风况下,经过滤波后的机舱风速的时间序列和来流风速的时间序列体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对于湍流风况和稳态均匀风况,叶片/风轮旋转对风电机组机舱风速波动的影响最大。湍流风况会增加风电机组机舱风速的波动频率,增大波动的幅值,削弱风轮旋转对尾流和机舱风速的影响。湍流风况使得机舱周围的流动结构更复杂。稳态均匀风况与湍流风况下叶片吸力面叶根位置处都发生了分离流动,湍流强度增大了叶根位置处的流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轴风电机组 机舱风速 近尾流 湍流风况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排气孔优化研究
9
作者 刘兴旺 李远航 +3 位作者 刘晓明 李登辉 蒋强强 陈荣道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3期83-88,共6页
针对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排气孔处气体流动变化产生的流动损失问题,对排气孔结构进行优化,以期降低流动损失并提高排气压力。通过三维动网格模型对不同排气孔结构的涡旋压缩机排气过程进行瞬态仿真,发现腰果形排气孔更大的截面积使其拥... 针对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排气孔处气体流动变化产生的流动损失问题,对排气孔结构进行优化,以期降低流动损失并提高排气压力。通过三维动网格模型对不同排气孔结构的涡旋压缩机排气过程进行瞬态仿真,发现腰果形排气孔更大的截面积使其拥有更好的开启特性,可有效降低排气损失,提高排气稳定性。在对腰果形排气孔采取进一步扩压式优化后,发现其可以更加有效地降低排气速度并提高排气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 动网格 排气孔结构优化 排气特性 流动损失
下载PDF
基于多头注意力动态图卷积网络的交通流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涵优 陈红梅 +1 位作者 肖清 方圆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83,共12页
【目的】交通流预测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管理和运行至关重要。交通网络中不同路段或路口的流量随时间动态变化,空间邻近路段或路口的流量也会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从交通流序列中学习不同路段或路口流量的时空相关性,提升交通流短时... 【目的】交通流预测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管理和运行至关重要。交通网络中不同路段或路口的流量随时间动态变化,空间邻近路段或路口的流量也会相互影响。为了更好地从交通流序列中学习不同路段或路口流量的时空相关性,提升交通流短时预测性能,提出基于多头注意力动态图卷积网络(dynamic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 with multi-head attention,DGCNMA)的交通流预测方法。【方法】DGCNMA模型在Transformer框架中首先引入图卷积网络学习交通流序列的空间嵌入并融入交通流序列,进而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从多个角度同时捕捉交通流序列的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其次引入交互动态图卷积网络,通过卷积网络和动态图卷积网络交互学习以及交通流奇偶子序列特征交互融合,同时学习交通流序列的局部时空相关性和全局时空相关性。【结果】通过在高速公路交通流数据集(PEMS03、PEMS04、PEMS08)和地铁人群流量数据集(HZME inflow and HZME outflow)上的大量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DGCNMA模型的交通流预测性能优于基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预测 多头注意力 交互动态图卷积
下载PDF
二次界面聚合法制备具有高锂镁分离性能的电纳滤膜
11
作者 刘慧莉 汪婧 +5 位作者 陈加帅 宋治昊 蒋雨萌 郭志远 张盼盼 纪志永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3,共9页
通过调控界面聚合水相单体并利用二次界面聚合(SIP)构建荷正电表面,制备了高选择性电渗析分离锂镁的电纳滤膜(ENFMs).采用不同水相单体与均苯三甲酰氯进行单次界面聚合(IP),实现了对分离膜孔径及荷电性能的调控,其中以哌嗪为水相单体时... 通过调控界面聚合水相单体并利用二次界面聚合(SIP)构建荷正电表面,制备了高选择性电渗析分离锂镁的电纳滤膜(ENFMs).采用不同水相单体与均苯三甲酰氯进行单次界面聚合(IP),实现了对分离膜孔径及荷电性能的调控,其中以哌嗪为水相单体时膜的Li^(+)/Mg^(2+)分离性能最优(P_(Mg^(3+)^(Li^(-)))=4.75).随后,利用SIP过程在其表面聚合不同浓度的荷正电水相单体聚乙烯亚胺(PEI,M_(W)=70000),使膜表面由荷负电转为荷正电.随着PEI浓度的增加,膜表面正电荷密度显著增加,PEI质量分数为2.0%时,最优膜的Li^(+)通量为3.26×10^(-8)mol·cm^(-2)·s^(-1),选择性高达15.90,打破了传统的“Trade-off”效应,为后续盐湖卤水中Li^(+)/Mg^(2+)分离的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聚合 电纳滤膜 选择性电渗析 Li^(+)/Mg^(2+)分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方法、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吉涛 李俊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9,共12页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 为了提高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与评价效果,基于大量文献调研,梳理了剩余油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剩余油微观分布、宏观分布和饱和度定量分析3个方面总结了剩余油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概括了水驱油藏、稠油油藏和化学驱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一步提出了目前剩余油研究的难点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剩余油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和井网密度、井网模式、注采系统的完善程度、生产动态等;剩余油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分析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和矿场测试方法等,各种方法的研究目的和适用条件不同,测试结果反映不同位置、不同尺度下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总体呈现高度分散和相对富集的特征,剩余油微观分布呈现连续相和非连续相多种形式;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方面:超大物理模型的构建、多尺度高分辨率成像系统集成、考虑不同驱替介质及物性时变与非连续相非线性渗流的数值模拟改进方法、多学科多方法矿场测试的综合应用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非线性渗流 研究方法 适用条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曹娥江适宜生态流量计算和评价研究
13
作者 皇甫欣予 陈星 +1 位作者 田传冲 许钦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6,共7页
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对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曹娥江流域东沙埠和黄泥桥两个控制断面1961—2017年还原径流量资料进行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检验,表明还原径流量可视为天然径流量。选取Tennant法、Qp法、频率曲线法、... 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对维持河流生态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曹娥江流域东沙埠和黄泥桥两个控制断面1961—2017年还原径流量资料进行可靠性、代表性和一致性检验,表明还原径流量可视为天然径流量。选取Tennant法、Qp法、频率曲线法、年内展布法、月流量变动法共5种水文学方法分别计算两个控制断面各月适宜生态流量。以准确率、满足率和适宜度为指标综合评价了不同方法在曹娥江流域研究区的适用性,最终推荐月流量变动法作为适宜生态流量的计算方法,最小值分别为14.83 m^(3)/s和2.44 m^(3)/s,最大值分别为46.61 m^(3)/s和6.74 m^(3)/s。该研究为流域水库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 适宜生态流量 水文学法 月流量变动法 综合指数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膨胀波效应的高超声速进气道肩部流动分离控制研究
14
作者 刘甫州 袁化成 +1 位作者 李东 周珂玉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5,共13页
为改善高超声速进气道唇口激波/附面层干扰诱导的肩部流动分离,从膨胀波及激波理论出发,推导出了膨胀波效应影响下的斜激波附面层干扰理论公式,获得了影响斜激波诱导分离的主要因素:膨胀角梯度、激波角及波前马赫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 为改善高超声速进气道唇口激波/附面层干扰诱导的肩部流动分离,从膨胀波及激波理论出发,推导出了膨胀波效应影响下的斜激波附面层干扰理论公式,获得了影响斜激波诱导分离的主要因素:膨胀角梯度、激波角及波前马赫数。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膨胀波效应影响下的流动分离控制研究,给出了膨胀波效应影响下斜激波诱导分离的判别及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增大激波入射点处膨胀角梯度,可以显著减小甚至消除肩部流动分离;随着激波角增大,激波强度及逆压力梯度增加,分离区尺寸显著增大。而波前马赫数对分离区尺寸的影响不显著;在进口马赫数3.57~5.18,唇罩角度6°~10°范围内,当激波入射点处逆压比梯度小于250 m^(-1)时,斜激波诱导的流动分离消失,可为改善超声速/高超声速进气道内流道流动分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激波附面层干扰 膨胀波 流动分离 流动控制
下载PDF
端壁自适应射流对跨声速压气机近失速工况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15
作者 李晓东 梁作召 +2 位作者 孙鹏 崔兴达 刘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65,共10页
为了提升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和近失速工况性能,提出了一种在压气机静叶端壁施加端壁自适应射流的被动控制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不同出口轴向位置和出口偏航角的端壁自适应射流结构对跨声速压气机级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 为了提升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和近失速工况性能,提出了一种在压气机静叶端壁施加端壁自适应射流的被动控制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了不同出口轴向位置和出口偏航角的端壁自适应射流结构对跨声速压气机级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端壁自适应射流结构能够有效提升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裕度,并能提高近失速工况的总压比和等熵效率,在目前综合表现最佳的端壁自适应射流方案中,稳定工作裕度改进量为27.99%,近失速工况的总压比和等熵效率分别提升了0.61%和1.07%,峰值点效率略微下降0.55%。端壁自适应射流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能流体回流,缓解流道堵塞,降低总压损失,提升叶片负荷,射流出口位于角区分离起始位置附近的作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 端壁自适应射流 稳定裕度 角区分离 流动控制 近失速工况
下载PDF
基于Flowmaster的平流式冷凝器性能仿真及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东 易吉云 王广基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490-493,497,共5页
为分析平流式冷凝器传热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使用热力学系统仿真软件Flow-master,基于几何参数的冷凝器模型,对一平流式冷凝器进行仿真,通过与有关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仿真结果.分析冷凝器各流程性能参数,指出该冷凝器第三个流程对冷... 为分析平流式冷凝器传热性能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使用热力学系统仿真软件Flow-master,基于几何参数的冷凝器模型,对一平流式冷凝器进行仿真,通过与有关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仿真结果.分析冷凝器各流程性能参数,指出该冷凝器第三个流程对冷凝器性能影响较小.通过改变流程布置并分析其对冷凝器性能的影响,发现该冷凝器尺寸设计过于保守.对减少冷凝器扁管的数量和长度进行一系列仿真分析,得到性能保持不变且结构更加紧凑的冷凝器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式冷凝器 性能仿真 流程布置 结构优化 flowmaster
下载PDF
关于5G双域快网的实现方案
17
作者 严会霞 王希才 +2 位作者 王海霞 燕淑芳 刘海娥 《长江信息通信》 2024年第7期209-211,共3页
中国电信5G双域快网,是指在5G定制网的“比邻”模式下,基于中国电信边缘UPF设备,为特定用户(指行业客户的特定群体,如师生、政务员工、医护人员等)和非特定用户(指到访客户指定的特定区域的所有电信5G用户,如普通游客)提供数据流量本地... 中国电信5G双域快网,是指在5G定制网的“比邻”模式下,基于中国电信边缘UPF设备,为特定用户(指行业客户的特定群体,如师生、政务员工、医护人员等)和非特定用户(指到访客户指定的特定区域的所有电信5G用户,如普通游客)提供数据流量本地卸载和就近处理,使中国电信5G移动业务用户、物联网5G用户不换卡、不换号,可同时访问客户内网和互联网。文章主要说明5G双域快网基于增强型ULCL分流方式和DNN分流方式,实现4G和5G网络均可以访问客户内网和互联网的功能,同时增加域名分流和DNS重定向的方案以实现附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双域快网 ULCL分流 DNN分流 DNS重定向 域名分流
下载PDF
设计马赫数下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动损失的参数化调控
18
作者 阚晓旭 雷浩东 +1 位作者 吴宛洋 钟兢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55,共15页
为有效预测、调控高负荷压气机平面叶栅的旋涡结构与流动损失,本文以某高负荷的可控扩散叶型(CDA)拉伸生成的平面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损失权重系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几何、气动变量条件下,叶栅流道内的旋涡结构与流动损失... 为有效预测、调控高负荷压气机平面叶栅的旋涡结构与流动损失,本文以某高负荷的可控扩散叶型(CDA)拉伸生成的平面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损失权重系数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几何、气动变量条件下,叶栅流道内的旋涡结构与流动损失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了稠度,安装角和进、出口几何角等参数变化影响旋涡结构损失与出口截面损失的作用机理,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各几何参数影响流动损失及损失权重系数的参数化表达式。结果表明:根据参数化表达式来对不同参数下的最优解进行预测后,各单参数变量下对应的最佳优化结果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3%,对于影响损失较大的几何参数的损失权重系数预测时,平均绝对误差不超过6%。通过本文所提出的参数化方法,与传统损失模型相比,在计算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流动损失方面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一些预测精度提升了一个数量级。本文以最佳参数预测、重构一套优化叶栅,实际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相较于原型叶栅,优化叶栅出口截面损失下降了11.18%,扩压能力提升了8.04%,达到了定性预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 平面叶栅 旋涡结构 流动损失 参数化方法 优化重构
下载PDF
高铁开通能否促进技术创新“绿色化”?
19
作者 高洪玮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58,共23页
技术创新“绿色化”是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铁开通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为绿色创新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文章以中国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绿色创新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双重维度出发,基于2003—2019年282个... 技术创新“绿色化”是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高铁开通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为绿色创新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文章以中国高铁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绿色创新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双重维度出发,基于2003—2019年282个地级城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显著增加了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数量,但对绿色创新占比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在需求层面,高铁开通促进了沿线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壮大,增大了绿色创新需求;在供给层面,高铁开通加快了沿线地区创新要素的流动,促进了空间知识溢出,改善了绿色创新供给条件,从而促进了绿色创新数量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高铁开通对旅游城市和非中心城市技术创新“绿色化”的促进作用较非旅游城市和中心城市更为突出;高铁开通优化了沿线地区的绿色创新结构,提升了绿色创新质量;高铁开通对绿色创新数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文章为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并发挥高铁开通对技术创新“绿色化”的正向作用,激发主体绿色创新积极性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技术创新“绿色化” 旅游经济发展 创新要素流动
下载PDF
基于多流融合的柔性互联配电网数据驱动鲁棒供电恢复方法
20
作者 杨志淳 杨帆 +2 位作者 雷杨 闵怀东 胡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08-3520,I0014-I0017,共17页
传统配电网通过柔性互联实现了“业务流-能量流-信息流-控制流”多流融合,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更好地解决分布式光伏出力不确定性对供电恢复业务流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多流融合的柔性互联配电网数据驱动鲁棒供电恢复方法。首先,在柔性... 传统配电网通过柔性互联实现了“业务流-能量流-信息流-控制流”多流融合,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更好地解决分布式光伏出力不确定性对供电恢复业务流的影响,为此,提出了基于多流融合的柔性互联配电网数据驱动鲁棒供电恢复方法。首先,在柔性互联配电网多流融合框架下建立多时段供电恢复模型,主要包括供电恢复业务流目标和能量流-信息流-控制流融合约束条件;然后,针对描述分布式光伏出力不确定性的凸包多面体集合存在放缩过程中保守性大的问题,建立了数据驱动的超平面多面体集合模型;进一步,将所建立的不确定集合应用到供电恢复模型中,构建了柔性互联配电网鲁棒供电恢复模型,并采用列与约束生成算法对鲁棒供电恢复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改进IEEE 33节点系统和实际示范工程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多流融合的柔性互联配电网数据驱动鲁棒供电恢复方法可以降低保守性,提高供电恢复结果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互联配电网 多流融合 超平面多面体集合 供电恢复 两阶段鲁棒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