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rap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flunarizine and its main production impurities
1
作者 Niamh O'Connor Michael Geary +1 位作者 Mary Wharton Paul Sweetm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1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A rapid selective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flunarizine and its associated impurities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according to ICH guidelines. The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C1... A rapid selective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flunarizine and its associated impurities was developed and validated according to ICH guidelines. The separation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Thermo Scientific Hypersil Gold C18 column (50 mm × 4.6 mm i.d., 1.9 μm particle size) with a gradient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ammonium acetate-tetrabutylammoniumhydrogen sulfate buffer, at a flow rate of 1,8 mL/min and UV detection at 230 nm. Naturally aged samples were also tested to determine sample stability. A profile of sample and impurity breakdown was also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narizine Sub 2 gm column Active pharmaceuticalingredient HPLC
下载PDF
Flunarizine and lamotrigine prophylaxis effects on neuron-specific enolase, S-100, and brain-specific creatine kinase in a fetal rat model of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2
作者 Li He Jingyi Deng Wendan He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7期768-771,共4页
BACKGROUND: Calcium antagonists may act as neuroprotectants, diminishing the influx of calcium ions through voltage-sensitive calcium channels. When administered prophylactically, they display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BACKGROUND: Calcium antagonists may act as neuroprotectants, diminishing the influx of calcium ions through voltage-sensitive calcium channels. When administered prophylactically, they display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newborn rats.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flunarizine (FNZ), lamotrigine (LT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drugs, on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in fetal rats. DESIGN AND SETTING: This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as performed at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Shenzhen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MATERIALS: Forty pregnant Wistar rats, at gestational day 20, were se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NZ, LTG, FNZ + LTG, and model groups, 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 METHODS: Rats in the FNZ, LTG, and FNZ + LTG groups received intragastric injections of FNZ (0.5 mg/kg/d), LTG (10 mg/kg/d), and FNZ (0.5 mg/kg/d) + LTG (10 mg/kg/d), respectively. Drugs were administered once a day for 3 days prior to induction of hypoxia-ischemia.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not administered any drugs. Three hours after the final administration, eight pregnant rats from each group underwent model establishment hypoxia-ischemia brain damage to the fetal rats. Cesareans were performed at 6, 12, 24, and 48 hours later; and 5 fetal rats were removed from each mother and kept warm. Two fetuses without model establishment were removed by planned cesarean at the same time and served as controls. A total of 0.3 mL serum was collected from fetal rats at 6, 12, 24, and 48 hours, respectively, following birth. MAIN OUTCOME MEASURES: Serum protein concentrations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and S-100 were measured by ELISA.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brain-specific creatine kinase were measured using an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method. RESULTS: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S-100, and brain-specific creatine kina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ypoxic-ischemic fetal rats, compared with the non-hypoxic-ischemic group.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S-100, and brain-specific creatine kinase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FNZ, LTG, and FNZ + LTG groups following ischemia,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P 〈 0.01). However, thes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FNZ and LTG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FNZ + LTG group, following ischemia (P 〈 0.01). CONCLUSION: Preventive antenatal use of oral FNZ and LTG has positiv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n intrauterine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se two drugs is super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narizine LAMOTRIGINE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neuron-specific enolase S-100 brain-specific creatine kinase
下载PDF
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中强 张鹏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1期91-93,105,共4页
目的 探究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考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治疗)和观察组(34例,采取氟桂... 目的 探究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参考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治疗)和观察组(34例,采取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分析两组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评定量表、血清神经递质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评定量表、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显著较参考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参考组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5)。结论 前庭性偏头痛采用氟桂利嗪联合丁苯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眩晕、头痛状况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氟桂利嗪 丁苯酞 效果
下载PDF
针刺激痛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张若滔 郭静 +7 位作者 王雪飞 温雅丽 王握瑜 刘璐 赵洛鹏 王麟鹏 李彬 徐晓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930-1934,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激痛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相关指标、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患者分为观... 目的观察针刺激痛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相关指标、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诊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假针刺+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予以激痛点针刺+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针刺隔天治疗1次,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后头痛情况,临床疗效,血清炎症相关指标[环氧化酶-2(COX-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腺素E 2(PGE_(2))]及血管活性物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脑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偏头痛发生次数、头痛发作总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75.0%(30/40),P<0.05];观察组血清COX-2、CGRP、PGE_(2)、vWF、ET-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NO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明显慢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脑血流动力学,且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激痛点 针刺疗法 盐酸氟桂利嗪 血管活性物质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联合布洛芬、氟桂利嗪治疗瘀阻脑络型血管性头痛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佘秋熳 陈玉峰 吴玉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布洛芬、氟桂利嗪治疗瘀阻脑络型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管性头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布洛芬、氟桂利嗪治疗瘀阻脑络型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血管性头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头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搏动指数(PI)、血管阻力指数(RI)]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头痛VAS评分、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s、Vm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I、RI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Vs、V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I、R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布洛芬、氟桂利嗪治疗瘀阻脑络型血管性头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头痛发作,改善脑血流动力学状态,且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瘀阻脑络型 血府逐瘀汤 布洛芬 氟桂利嗪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瑞环 杨耀峰 +2 位作者 王晓斌 惠文静 陈钧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20-530,共11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等各大数据库中有关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比灵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研究26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中药的痊愈率[OR=2.33,95%CI(1.91,2.84),P<0.00001]、总有效率[OR=4.55,95%CI(3.44,6.01),P<0.00001]均高于西比灵药物组;针刺联合中药的不良反应[OR=0.29,95%CI(0.10,0.91),P=0.03]低于西比灵药物组;针刺联合中药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MD=-1.53,95%CI(-2.24,-0.83),P<0.0001]、头痛发作频次[MD=-1.51,95%CI(-1.92,-1.11),P<0.00001]、头痛持续时间[MD=-2.16,95%CI(-3.51,-0.81),P=0.002]、头痛积分[MD=-3.03,95%CI(-4.69,-1.38),P=0.0003]均低于西比灵药物组。GRADE证据评级示:痊愈率、总有效率为中级;不良反应、VAS评分、头痛发作频次均为低级;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积分为极低级。【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偏头痛相较于单纯西比灵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确切,且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药 西比灵 偏头痛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小针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研究
7
作者 李歌 张晓明 李敬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947-1951,共5页
目的探究小针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0例前庭性偏头痛病人,按就诊顺序抽签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氟桂利嗪治疗)、小针刀组(30例,小针刀治疗)、... 目的探究小针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0例前庭性偏头痛病人,按就诊顺序抽签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氟桂利嗪治疗)、小针刀组(30例,小针刀治疗)、联合组[30例,小针刀(每周进行1次针刀治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三组病人治疗效果、眩晕残障量表(DH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56.67%)、小针刀组(66.67%)相比,联合组(90.00%)总改善率显著提高。同一时间点两组DH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减少(P<0.05);两组DHI评分组间与时点有交互效应(P<0.05),治疗2、3 d后,联合组、小针刀组和对照组DH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小针刀组相比,联合组治疗2、3 d后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增加而减少(P<0.05);两组VAS评分组间与时点有交互效应(P<0.05),治疗2、3 d后,联合组[(2.01±0.65)分、(1.15±0.35)分]、小针刀组[(2.43±0.71)分、(1.45±0.46)分]和对照组[(3.11±0.77)分、(2.05±0.51)分]VAS评分较治疗前[(5.72±1.25)分、(5.69±1.23)分、(5.65±1.21)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小针刀组相比,联合组治疗2、3 d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4/30)高于小针刀组(0.00%,0/30),低于对照组(30.00%,9/30)。治疗后,联合组(0.82±0.17)次/月、小针刀组(1.55±0.41)次/月和对照组(1.66±0.55)次/月,头痛发作频率较治疗前[(4.35±1.03)次/月、(4.55±1.17)次/月、(4.75±1.23)次/月]降低,与对照组、小针刀组相比,联合组治疗后头痛发作频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效果显著,可减轻病人头痛及眩晕程度,并且快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小针刀 疗效 氟桂利嗪 内耳前庭
下载PDF
氘丁苯那嗪治疗氟桂利嗪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8
作者 董霞 于永鹏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盐酸氟桂利嗪使用广泛,特别在中老年人群中,服用时间过长,容易出现不可逆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本例患者为73岁女性患者,因反复头痛、头晕服用盐酸氟桂利嗪,3个月后出现口周、舌及双手抖动,伴有不自主咀嚼运动,诊断为“药物性锥体外系反应... 盐酸氟桂利嗪使用广泛,特别在中老年人群中,服用时间过长,容易出现不可逆的锥体外系副反应。本例患者为73岁女性患者,因反复头痛、头晕服用盐酸氟桂利嗪,3个月后出现口周、舌及双手抖动,伴有不自主咀嚼运动,诊断为“药物性锥体外系反应”。患者服用氯硝西泮片及苯海索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予以服用氘丁苯那嗪,用药1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随访1年患者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桂利嗪 氘丁苯那嗪 锥体外系反应 迟发性运动障碍
下载PDF
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丽波 肖黎黎 +1 位作者 舒鑫 张弟文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9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究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6月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辅酶Q10联合氟... 目的探究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6月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氧化应激状态[氧磷酶-1(PON-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芳香酯酶(ArE)]、偏头痛症状[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偏头痛疼痛程度、偏头痛发作频次],采用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估两组患者的偏头痛疼痛程度。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ox-LDL、偏头痛发作频次、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或缩短,且观察组低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ON-1、ArE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与氧化应激状态,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辅酶Q10 氟桂利嗪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平衡针联合氟桂利嗪口服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曾纪超 李爱民 +1 位作者 黎胜驹 关锦贞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氟桂利嗪口服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广东省名中医专家李爱民传承工作室、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阳江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以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 目的:观察平衡针联合氟桂利嗪口服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广东省名中医专家李爱民传承工作室、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阳江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神经内科住院的60例以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疗程14 d的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组疗程一致,在对照组西药基础上使用平衡针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头痛日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脑电图异常情况、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头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伴随症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CD异常率、脑电图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平衡针联合氟桂利嗪应用于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氟桂利嗪,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TCD异常率与脑电图异常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氟桂利嗪 平衡针
下载PDF
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阻络证临床研究
11
作者 刘岳 张朝驹 +5 位作者 何川 李孝林 刘道东 陈洪卫 彭昌华 王华东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目的观察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颈性眩晕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2 w,并比较... 目的观察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颈源性眩晕痰湿阻络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颈性眩晕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疗程2 w,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流动力学指标(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心慌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眩晕症状加重等不良反应。结论舒筋止眩汤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性眩晕更有优势,能有效降低血液黏度及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部供血,进而改善眩晕、上肢麻木、颈项僵硬疼痛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舒筋止眩汤 盐酸氟桂利嗪 痰湿阻络证
下载PDF
川芎定痛饮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清神经递质的影响
12
作者 啜阿丹 王丽彦 林禹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定痛饮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偏头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试验组予以川芎定痛饮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目的探讨川芎定痛饮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偏头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试验组予以川芎定痛饮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偏头痛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特异性偏头痛生活质量量表(migraine quality of life scale,MSQ)评分,进行脑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的测定。结果试验组显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和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S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ACA、PCA、MCA水平和血清CG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HT、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定痛饮加减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能够更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提高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血流速度和血清神经递质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川芎定痛饮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递质
下载PDF
黄帝内针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13
作者 许艺娴 陈醉 +1 位作者 胡冬梅 周晓燕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2-66,共5页
目的研究黄帝内针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内科治疗的7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 目的研究黄帝内针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内科治疗的7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帝内针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的偏头痛每周发生天数、次数、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采用头痛日记法)和头痛程度{[采用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H)]以及生活质量[采用头痛影响测试量表-6(HIT-6)]};于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情况[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血流速度]。随访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偏头痛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4.29%、7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4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偏头痛发作次数、天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分别为(1.37±1.33)次、(0.91±0.85)d,(1.03±0.91)h,明显少(短)于对照组的(2.37±1.73)次、(1.37±0.84)d、(2.03±1.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H、HIT-6与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1.34±1.30)分、(36.31±5.17)分、(5.91±4.8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9±1.60)分、(42.91±5.15)分、(8.91±3.9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CA、MCA、PCA分别为(89.15±4.15)cm/s、(99.69±3.19)cm/s、(68.61±4.20)cm/s,明显慢于对照组的(92.97±3.67)cm/s、(108.56±6.94)cm/s、(75.59±6.07)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周,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帝内针联合氟桂利嗪能够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症状与生活质量,其作用与调节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黄帝内针 氟桂利嗪 肝阳上亢 血流动力学 疗效
下载PDF
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5例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14
作者 周娜 武运红 +3 位作者 韩虹 王文徽 郭佳佳 郭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52-1357,共6页
目的 总结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HC)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的5例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 目的 总结小婴儿期起病的儿童交替性偏瘫(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HC)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就诊的5例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其行基因检测,并对其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5例患儿中男2例,女3例,起病年龄最小为17 d,最大为6月龄,平均起病年龄为3月龄。3例患儿起病前有明显诱因。5例患儿均有眼球运动异常表现,其首次偏瘫发作年龄为3~18月;偏瘫发作频率最小为5~9 d发作1次,1例患儿目前仅发现1次偏瘫发作;5例患儿中偏瘫持续时间最短为20~30 min,最长为2~3 d。服用氟桂利嗪后患儿的发作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每次发作持续的时间无明显变化。通过基因检测共发现3种突变类型:2种为杂合错义突变,分别为D801N(c.2401G>A)和L798P(c.2393T>C);1种为缺失突变,2381_2383del(p.Thr794del),其中携带D801N基因突变者3例,其余各1例。其中突变2381_2383del(p.Thr794del)尚未在ClinVar数据库收录。结论 对于起病年龄较早,以眼球运动异常或肌张力障碍等为首发症状,发作性症状在睡眠期和觉醒后缓解或消失,头颅MRI和EEG均正常时,需警惕交替性偏瘫可能。本研究尚未发现小婴儿期起病的AHC患儿的基因型特异性,可能与3种变异均位于α3亚基的M6跨膜区域,对Na+/K+-ATP酶离子转运的影响水平相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交替性偏瘫 ATP1A3基因 临床表型 基因型 癫痫 眼球运动异常 氟桂利嗪
下载PDF
天舒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
15
作者 常国宁 康进忠 郭严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5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天舒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7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观察天舒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7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天舒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偏头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增强结合因子-1(ILF-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和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ET-1、ILF-1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舒片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降低偏头痛发作频率和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舒片 盐酸氟桂利嗪 偏头痛 细胞因子 视觉模拟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元胡止痛滴丸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林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元胡止痛滴丸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脑病科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偏头痛患者11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联合元胡止痛滴丸治疗... 目的:探讨元胡止痛滴丸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脑病科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偏头痛患者116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联合元胡止痛滴丸治疗,两组均完成4周治疗,并完成6个月门诊随访,比较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疼痛频次、疼痛持续时间、脑血流动力学水平、药物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两组干预4周后疼痛减轻,疼痛持续时间缩短;观察组VAS评分、疼痛频次及疼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4周后脑血流动力学水平得到降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及大脑前动脉(AC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腹泻便秘、血压波动、皮疹过敏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元胡止痛滴丸联合氟桂利嗪胶囊用于偏头痛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疼痛频次,缩短疼痛持续时间,有助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能降低6个月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胡止痛滴丸 氟桂利嗪胶囊 偏头痛 脑血流动力学 持续时间 疼痛频次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对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神经血管活性肽、血管内皮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朱树信 何鸿卓 唐宁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14-217,共4页
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04例并应用纸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3... 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性眩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04例并应用纸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每月无头痛天数)、血清活性肽[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酶(CGRP)、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脑血流动力学[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每月无头痛天数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血清活性肽、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嗜睡,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能够调节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偏头痛性眩晕 活性肽 内皮活性物质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强力定眩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
18
作者 黄凌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7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强力定眩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益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 目的:分析强力定眩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益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60例脑动脉硬化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力定眩胶囊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脑动脉血流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视物不清及听觉异常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脑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椎动脉、基底动脉脉动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30)。结论:强力定眩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其脑动脉血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定眩胶囊 氟桂利嗪 脑动脉硬化 眩晕
下载PDF
加巴喷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研究
19
作者 张神凤 《浙江实用医学》 2024年第5期375-378,385,共5页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辅助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偏头痛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桂利嗪组和加用巴喷丁组,每组41例。氟桂利嗪组予氟桂利嗪口服治疗,10mg/次,2次/d;加用巴喷丁组...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辅助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2022年1月~2023年9月偏头痛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桂利嗪组和加用巴喷丁组,每组41例。氟桂利嗪组予氟桂利嗪口服治疗,10mg/次,2次/d;加用巴喷丁组在氟桂利嗪组基础上加用巴喷丁口服治疗,第1天初始剂量为0.3g;第2天为0.3g/次,2次/d;第3天0.3g/次,3次/d;第4天开始维持在0.3g/次,3次/d,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调整。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并随访1个月。结果(1)临床疗效,加用巴喷丁组总有效率(95.12%)高于氟桂利嗪组(78.05%)(P<0.05);(2)焦虑与抑郁。两组SAS、SDS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加用巴喷丁组较氟桂利嗪组更低(P<0.01);(3)头痛评分(SF-MPQ-2评分)。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两组头痛评分、持续时间较治疗前降低和缩短,发作频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比较,加用巴喷丁组头痛评分更低、持续时间更短、发作频率更低(P<0.01);(4)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两组大脑各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两组比较,加用巴喷丁组血流速度下降更明显(P<0.01);(5)不良反应。两组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头晕、嗜睡等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缩短其疼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改善患者疼痛、焦虑及抑郁情况,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氟桂利嗪 加巴喷丁 临床疗效 脑动脉血流动力学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PFO伴偏头痛患者的效果
20
作者 葛立永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5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经导管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PFO伴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PFO伴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 目的:分析经导管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治疗PFO伴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PFO伴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经导管PFO封堵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头痛发作情况、头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头痛发作情况、头痛影响测评量表-6(HIT-6)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头痛发作情况优于治疗前,HIT-6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PFO封堵术联合氟桂利嗪能减轻PFO伴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频率,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 经导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氟桂利嗪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