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altitrexed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 by Optical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Jia-xing YIN Zong-ning +3 位作者 WU Wei WANG Zhong-xia HE Rui WU Zhao-xu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963-970,共8页
The interaction of raltitrexed(RTX)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was investigated by steady state/lifetim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circular dichroism(CD) spectroscopy under the simulative physiological c... The interaction of raltitrexed(RTX) with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was investigated by steady state/lifetime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circular dichroism(CD) spectroscopy under the simulative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The results of fluorescence titration reveal that RTX could strongly quench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BSA via a static quenching procedure.The obtained binding constant K A of RTX with BSA was 478630 and 44259 L/mol at 298 and 310 K,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van't Hoff equation,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ΔH,ΔG and ΔS were calculated,indicating that hydrophobic forces were the predominant intermolecular forces in stabilizing the complex.The binding process was a spontaneous process,in which Gibbs free energy change was negative.According to F rster's non-radioactive energy transfer theory,the distance r between donor(BSA) and acceptor(RTX) was 3.82 nm,suggesting that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BSA to RTX occurred with high probability.Displacement experiment and the number of binding sites calculation confirmed that RTX could bind to the site-I of BSA.Furthermore,the effects of pH and some metal ions on the interaction of RTX with BSA were also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of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and CD spectra show that the RTX-BSA binding induced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B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ltitrexed(RTX)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fluorescence lifetime Circular dichroism(CD) spectroscopy
下载PDF
1,3,5-三羟基苯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2
作者 冯建华 吴刚 +1 位作者 汪丽 徐婷婷 《滁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2-56,共5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3,5-三羟基苯与牛血清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其猝灭常数。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荧光猝灭是一种动态猝灭机理,与BSA的结合位点数近似等于0.6。利...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3,5-三羟基苯与牛血清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确定了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其猝灭常数。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荧光猝灭是一种动态猝灭机理,与BSA的结合位点数近似等于0.6。利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1,3,5-三羟基苯与BSA作用产生的蛋白质构象,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在白蛋白内部产生了局部结构的伸展,同时在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的局部两极方向上产生了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 5-三羟基苯 牛血清蛋白(bsa)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猝灭
下载PDF
有/无金属离子Cu^(2+)或Zn^(2+)参与时中药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与生物大分子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雪锋 夏咏梅 +2 位作者 方云 邹鲁 刘玲玲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01-1305,共5页
运用荧光光谱(FS)及紫外光谱(UV)研究了有/无金属离子Cu2+或Zn2+参与时中药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无金属离子参与时,伞形花内酯均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 运用荧光光谱(FS)及紫外光谱(UV)研究了有/无金属离子Cu2+或Zn2+参与时中药有效成分伞形花内酯与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有/无金属离子参与时,伞形花内酯均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金属离子参与使得KA增大,n仍维持在2左右;伞形花内酯分子能够扦插入BSA分子内部,温度以及金属离子参与对伞形花内酯与BSA分子中荧光性氨基酸残基间的空间距离r影响不大。有/无金属离子参与时伞形花内酯与BSA的作用过程均是一个熵增加和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伞形花内酯与BSA之间以静电相互作用为主,金属离子参与使伞形花内酯与BSA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增强,故ΔH对ΔG的贡献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成分 伞形花内酯 牛血清白蛋白 金属离子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掺Ni^(2+)、Cu^(2+)、Zn^(2+)金属离子聚合物对BSA的吸附性能研究
4
作者 窦尧 杨晓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5-1439,共5页
本文以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作为反应体系,分别向该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镍、醋酸铜和氯化锌以获得对蛋白质具有亲和力的活性位点,采用方便易行的热引发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 本文以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作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作为引发剂作为反应体系,分别向该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镍、醋酸铜和氯化锌以获得对蛋白质具有亲和力的活性位点,采用方便易行的热引发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对蛋白质具有特异性吸附的三种掺金属离子聚合物,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其进行了表征。随后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蛋白质模型,考察了这三种掺金属离子聚合物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三种掺金属离子聚合物对蛋白质的吸附是由聚合物中的金属离子含量决定的,属于特异性的亲和吸附,且掺铜离子聚合物的吸附性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金属离子聚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铒和镱的多吡啶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晓飞 张培芳 +1 位作者 谢承志 徐靖源 《分析仪器》 CAS 2023年第1期105-111,共7页
目的:分别研究了稀土元素铒(Er)和镱(Yb)的多吡啶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揭示金属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转运和代谢过程,为研究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两种稀土多吡啶配合物与... 目的:分别研究了稀土元素铒(Er)和镱(Yb)的多吡啶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揭示金属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转运和代谢过程,为研究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两种稀土多吡啶配合物与BSA的猝灭机制、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作用方式。结果:两种配合物能够有效的导致BSA内源荧光静态猝灭;荧光光谱结果显示两种配合物的结合常数均达到10^(4)L·mol^(-1)数量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两种配合物与BSA的结合位点数约为1,表明形成1:1的非共健复合物;通过热力学参数推断出两种配合物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ΔH>0,ΔS>0);同步荧光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的加入使BSA的构象发生变化,影响了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结论:铒和镱的多吡啶金属配合物均与BSA有很好的结合能力,且结合后改变了BSA的构象,为今后成为药物提供了可能性,也为进一步研究此类稀土配合物代谢动力学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铒和镱 多吡啶 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下载PDF
芦丁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0
6
作者 杨美玲 杨培菊 宋玉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3-489,共7页
本文合成了芦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芦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通过二者的荧光光谱的变化,求得芦丁过渡金属配合... 本文合成了芦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通过红外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芦丁的过渡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通过二者的荧光光谱的变化,求得芦丁过渡金属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探讨了它们之间作用力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过渡金属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合成方法 载体 药物 维生素P
下载PDF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分离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孙旭东 李红旗 +1 位作者 隋洪艳 沈忠耀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5-499,共5页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它以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本文从单组分蛋白质入手 ,考查了 pH值、铵离子浓度、不同...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是近 2 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分离技术。它以配基简单、吸附量大、分离条件温和、通用性强等特点 ,逐渐成为分离纯化蛋白质等生物工程产品最有效的技术之一。本文从单组分蛋白质入手 ,考查了 pH值、铵离子浓度、不同铵盐等对蛋白质洗脱的影响 ,并进行了分析。还对不同的金属螯合柱和不同性质蛋白质的洗脱性能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不同金属离子与蛋白质亲和力的区别 ,为实际体系的分离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螯合亲和层析 分离 纯化 蛋白质 生物产品
下载PDF
五氯酚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3 位作者 周培疆 南淑清 陆光汉 宋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7-980,共4页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五氯酚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五氯酚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五氯酚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五氯酚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五氯酚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五氯酚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五氯酚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五氯酚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根据所得结果可推断五氯酚与BSA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同时由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了五氯酚与BSA结合位置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牛血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全氟辛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谢显传 王晓蓉 +2 位作者 张幼宽 吴颖欣 薛银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96-1500,共5页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荧光光谱研究环境污染物全氟辛酸(PF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FOA对BSA有荧光静态猝灭作用.PFOA与BSA在温度277,298,310K的反应结合常数分别为1.06×105,7.12×104,5.68×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4),采用荧光光谱研究环境污染物全氟辛酸(PFO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FOA对BSA有荧光静态猝灭作用.PFOA与BSA在温度277,298,310K的反应结合常数分别为1.06×105,7.12×104,5.68×104L/mol;在BSA上有1个PFOA的结合位点,该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残基.由反应的热力学可推断PFOA与BSA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与PFOA结合后,BSA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色氨酸残基附近疏水性增强,蛋白质分子结构趋于折叠状态;而酪氨酸残基附近亲水性增强,蛋白质分子结构趋于松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PFOA) 牛血清白蛋白(bsa) 荧光猝灭
下载PDF
分子对接和荧光光谱法研究麦角甾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蕊 吴超仪 +2 位作者 刘宇 杨树德 程显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8-42,共5页
用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法和分子对接理论研究麦角甾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麦角甾醇能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通过考察猝灭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初步推断麦角... 用分子荧光光谱实验法和分子对接理论研究麦角甾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麦角甾醇能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通过考察猝灭过程中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初步推断麦角甾醇与BSA的结合是自发的熵增过程,驱动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运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麦角甾醇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麦角甾醇与BSA相结合,主要的作用力类型为疏水相互作用;并获得了麦角甾醇在BSA中的作用位点,麦角甾醇处在一个疏水性的结合口袋中,结合稳定性强。荧光光谱的实验结果与分子对接的理论结果总体上一致,说明结合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BSA可以携带和运输麦角甾醇,同时从分子对接中获得了麦角甾醇在BSA中详细的结合位点和结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角甾醇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分子对接 结合位点
下载PDF
[Hg(SCN)_4]^(2-)对蛋白质的荧光猝灭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伦富 刘忠芳 +2 位作者 胡小莉 孔玲 刘绍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pH=1.4~3.4的酸性介质中,[Hg(SCN)4]2-配阴离子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γ-球蛋白(γ-G)和血红蛋白(Hb)等蛋白质反应形成复合物,从而引起蛋白质荧光的猝灭.荧光猝灭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Hg(Ⅱ)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于Hg(Ⅱ)的测定.... 在pH=1.4~3.4的酸性介质中,[Hg(SCN)4]2-配阴离子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γ-球蛋白(γ-G)和血红蛋白(Hb)等蛋白质反应形成复合物,从而引起蛋白质荧光的猝灭.荧光猝灭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Hg(Ⅱ)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可用于Hg(Ⅱ)的测定.该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3σ)分别为4.4 ng/mL(BSA)、6.5 ng/mL(γ-G)和12.9 ng/mL(Hb),其中以BSA体系灵敏度最高.研究了[Hg(SCN)4]2-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荧光光谱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结合吸收光谱的变化、温度的影响以及某些热力学参数讨论了荧光猝灭反应的机理;并以[Hg(SCN)4]2--BSA体系为例考察了共存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以BSA为探针采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红药水中汞溴红和乙肝疫苗中硫柳汞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SCN)4]2- 牛血清白蛋白 γ-球蛋白 血红蛋白 荧光猝灭
下载PDF
联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于兵川 吴洪特 +3 位作者 周培疆 南淑清 陆光汉 宋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4-718,共5页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联苯胺(BD)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联苯胺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为联苯胺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获得了不同温度下,联苯胺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联苯胺(BD)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联苯胺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为联苯胺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获得了不同温度下,联苯胺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根据所得结果可推断联苯胺与BSA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由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了联苯胺与BSA结合位置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胺(BD) 牛血清白蛋白(bsa)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火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次野鸢尾黄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安萍 张国文 +1 位作者 潘军辉 龚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3+、Ca^2+、Cu^2+或Mn^2+对次野鸢尾黄素(IF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存在金属离子时,IFR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其结合过程的表观结合常数KA值为10^4...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金属离子Fe^3+、Ca^2+、Cu^2+或Mn^2+对次野鸢尾黄素(IF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存在金属离子时,IFR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其结合过程的表观结合常数KA值为10^4~10^5数量级,结合位点数;r/约等于1。由热力学参数得出IFR与BSA结合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在Fe^3+或Ca^2+的存在下,IFR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由动态猝灭转变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也由以疏水作用力为主转变为以氢键与范德华力为主或以静电引力为主。Cu^2+或Mn^2+存在下,IFR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及分子间作用力类型均没有发生改变。四种金属离子的参与都使得IFR与BSA结合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结合位点数仍维持在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野鸢尾黄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金属离子
下载PDF
盐酸表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及药物在血清与尿样中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江崇球 高明霞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37-940,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表阿霉素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求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2.342×104(t=25℃), KA=1.993×104(t=35 ℃), KA=1.638×104(t=45℃), 以及金属离子对结合常数的影响, 确定了药物与血清白蛋白...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表阿霉素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求得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KA=2.342×104(t=25℃), KA=1.993×104(t=35 ℃), KA=1.638×104(t=45℃), 以及金属离子对结合常数的影响, 确定了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并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给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25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18. 又进一步在生理条件下成功的测定了药物在血清与尿样中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表阿霉素 牛血清白蛋白 药物 血清 尿样 含量 测定 荧光猝灭法
下载PDF
尼古丁猝灭牛血清蛋白荧光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薛泽春 程新胜 +2 位作者 杨丽文 张现 席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研究了尼古丁对牛血清蛋白荧光光谱变化,以及牛血清蛋白荧光猝灭机制,同时利用同步荧光研究了尼古丁对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尼古丁猝灭牛血清蛋白荧光是通过静态机制,形成常数为KA=2.1×107 L.mol-1,每一个牛血清蛋白分... 研究了尼古丁对牛血清蛋白荧光光谱变化,以及牛血清蛋白荧光猝灭机制,同时利用同步荧光研究了尼古丁对酪氨酸和色氨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尼古丁猝灭牛血清蛋白荧光是通过静态机制,形成常数为KA=2.1×107 L.mol-1,每一个牛血清蛋白分子结合尼古丁的位点数为0.22,牛血清蛋白与尼古丁的这种结合是很弱的,没有影响分子的构象,酪氨酸残基荧光没有变化,只是色氨酸荧光强度降低,荧光峰位置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牛血渍蛋白 荧光猝灭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齐多夫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邵爽 邱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2-1346,共5页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pH7.1)中齐多夫定(ZDV)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及三种金属离子(Cu2+,Mg2+,Zn2+)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齐多夫定及金属离子均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 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Tris-HCl缓冲溶液,pH7.1)中齐多夫定(ZDV)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及三种金属离子(Cu2+,Mg2+,Zn2+)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齐多夫定及金属离子均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齐多夫定与BSA间存在较强结合作用,热力学参数ΔH和ΔS分别为-10.2kJ·mol-1和77.5J·mol-1·K-1(298K),表明其结合力以静电作用力为主;298K下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结合距离分别为6.92×105L·mol-1、1.18和2.28nm;温度升高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减小.三种金属离子均导致ZDV与BSA的结合常数减小,结合距离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齐多夫定 金属离子 荧光猝灭
下载PDF
磺胺二甲氧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国文 张玉珍 +1 位作者 阙青民 潘军辉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06年第4期316-318,335,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pH=7.4)磺胺二甲氧嘧啶(SD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模式.研究表明,磺胺二甲氧嘧啶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属于形成了复合物的单一静态猝灭过程,其猝灭速率常数为7.35×101...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pH=7.4)磺胺二甲氧嘧啶(SD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模式.研究表明,磺胺二甲氧嘧啶对BSA内源性荧光的猝灭属于形成了复合物的单一静态猝灭过程,其猝灭速率常数为7.35×1012L.mol-1.S-1,结合常数为1.04×105L.mol-1,结合位点数为1.03.并考察了金属离子Fe3+、Mn2+、Ca2+、Zn2+、Cu2+存在下,对磺胺二甲氧嘧啶与BSA结合常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二甲氧嘧啶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离子
下载PDF
铜、钠和钼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陈晓波 李崧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9-312,共4页
研究了铜、钠和钼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强度的影响。铜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有明显的静态猝灭现象,其离解常数为2.38×10-4mol.L-1。氯化钠对BSA溶液的荧光没有影响,说明生理盐水作为生物系统的体液对生命起到很好的保... 研究了铜、钠和钼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强度的影响。铜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有明显的静态猝灭现象,其离解常数为2.38×10-4mol.L-1。氯化钠对BSA溶液的荧光没有影响,说明生理盐水作为生物系统的体液对生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钼离子在小浓度时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静态猝灭比较小,当钼离子浓度增加到8.4×10-3mol.L-1时,则呈现出雪崩猝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猝灭 牛血清白蛋白 金属离子
下载PDF
柿子单宁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顾海峰 梁晋鄂 +3 位作者 李春美 徐玉娟 陈美红 胡婉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07,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柿子单宁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柿子单宁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柿子单宁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柿子单宁与BSA作用的结...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柿子单宁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柿子单宁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柿子单宁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柿子单宁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根据所得结果可推断柿子单宁与BSA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同时由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了柿子单宁与BSA结合位置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子单宁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猝灭
下载PDF
人血清白蛋白与金属离子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杨斌盛 杨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通过金属离子对人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的猝灭,探讨了金属离子Cu^(2+),Mn^(2+),Ni^(2+),Co^(2+),Cr^(3+)等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基于Fo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得出了人血清白蛋白第一类Cu^(2+)结合部位与214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
关键词 荧光光谱 金属离子 人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