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by image-based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 and single particle tracking system implemented in a single platform
1
作者 Donghee Lee Jeonghoon Lee Jung Kyung Kim 《Journal of Innovative Optical Heal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21年第2期93-101,共9页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and single particle tracking(SPT)techni-ques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from average diffusive motion of high-concentration molecules and from trajectories of l...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and single particle tracking(SPT)techni-ques determin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from average diffusive motion of high-concentration molecules and from trajectories of low-concentration single molecules,respectively.Lateral dif-fusion coefficients measured by FRAP and SPT techniques for the same biomolecule on cell membrane have exhibited inconsistent values across laboratories and platforms with larger dif-fusion coefficient determined by FRAP,but the sources of the inconsistency have not been investigated thoroughly.Here,we designed an image-based FRAP-SPT system and made a direct comparison between FRAP and SPT for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submicron particles with known theoretical values derived from Stokes-Einstein equ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The combined iFRAP-SPT technique allowed us to measur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same fluorescent particle by utilizing both techniques in a single platform and to scrutinize inherent errors and artifacts of FRAP.Our results reveal that diffusion coefficient overestimated by FRAP is caused by inaccurate estimation of the bleaching spot size and can be corrected by simple image analysis.Our iFRAP-SPT technique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for not only cellular membrane dynamics but also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solutes in small scale analytical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coefficient 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 single particle tracking(SPT)
下载PDF
基于FRAP的微间隙润滑油膜流速测量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韩素立 李超 +1 位作者 郭峰 邵晶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7,共7页
薄油膜润滑广泛存在于各类精密机械与微机电系统中。微纳米间隙内的润滑油流动是影响薄膜润滑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薄润滑油膜的流速测量仍然缺少有效手段。本文基于荧光漂白恢复显微技术和漂白区域形状演化过程的成像分析,建立了油... 薄油膜润滑广泛存在于各类精密机械与微机电系统中。微纳米间隙内的润滑油流动是影响薄膜润滑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薄润滑油膜的流速测量仍然缺少有效手段。本文基于荧光漂白恢复显微技术和漂白区域形状演化过程的成像分析,建立了油膜流速测量系统,可以对微米间隙润滑油膜的速度分布进行原位测量。利用建立的系统获得了厚度为8μm时聚丁烯PB450润滑油膜的库埃特流速分布。重建的荧光漂白强度分布曲线和实验测量结果的皮尔森相关系数大于0.95,且流速分布符合已有润滑理论,证明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漂白恢复 微间隙 润滑油膜 流速 库埃特流
下载PDF
应用FRAP技术分析小鼠嵌合体和正常胚胎发育中细胞间隙连接介导通讯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营 雷蕾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8-53,共6页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光漂白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分析小鼠嵌合体胚胎和正常胚胎的卵裂球之间细胞间隙连接介导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结果发现:8... 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光漂白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分析小鼠嵌合体胚胎和正常胚胎的卵裂球之间细胞间隙连接介导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结果发现:8-细胞期嵌合体胚胎的光漂白恢复率(24.3%)明显低于正常胚胎(64.2%),提示GJIC的降低可能是影响嵌合体胚胎发育率降低的因素之一;囊胚的光漂白恢复率也较低(22.7%),提示随着细胞分化,GJIC的水平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光漂白恢复技术 细胞间隙连接介导通讯 嵌合体 鼠卵裂球
下载PDF
膀胱Cajal间质细胞对膀胱逼尿肌细胞兴奋调控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丁砺蠡 方强 +1 位作者 封建立 宋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8-1121,共4页
目的探讨膀胱Cajal细胞(ICC细胞)在逼尿肌细胞兴奋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方法①透射电镜观察ICC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②以荧光光漂白恢复(FRAP)对相邻的ICC细胞和逼尿肌细胞进行检测,观察ICC细胞和相邻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荧... 目的探讨膀胱Cajal细胞(ICC细胞)在逼尿肌细胞兴奋调控中所起的作用。方法①透射电镜观察ICC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超微结构联系;②以荧光光漂白恢复(FRAP)对相邻的ICC细胞和逼尿肌细胞进行检测,观察ICC细胞和相邻逼尿肌细胞之间的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①超微结构可见ICC细胞和逼尿肌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②对与单个ICC细胞相邻的逼尿肌细胞进行荧光漂白后,可发现逼尿肌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有显著恢复(P<0.01),同时ICC细胞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说明ICC细胞与逼尿肌细胞间有信号通讯的通路。结论①ICC细胞与逼尿肌细胞之间存在结构上联系;②ICC细胞可以将兴奋信号传递给周围的逼尿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细胞 荧光漂白(frap) 膀胱逼尿肌
下载PDF
EMs异位及在位内膜间质细胞Cx43的表达及GJIC功能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志能 姚珍薇 +2 位作者 唐良萏 赵纯全 张建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049-1054,1077,共7页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中Cx43的表达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探讨间质细胞GJIC功能异常对EMs发病的影响。方法: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41例EMs在位内膜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出间质细...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异位与在位内膜间质细胞中Cx43的表达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探讨间质细胞GJIC功能异常对EMs发病的影响。方法:取24例卵巢处子宫内膜异位灶、41例EMs在位内膜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分离出间质细胞,加入雌、孕激素培养,建立体外间质细胞培养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分别检测三组间质细胞的Cx43表达及GJIC功能。结果:间质细胞成功培养率分别为:异位内膜组45.8%(11/24)、EMs在位内膜组92.7%(38/41)、对照组93.3%(28/30),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纯度为95%,在位内膜间质细胞纯度达98%。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中Cx43表达水平及GJIC功能明显比其他两组低,正常对照组的Cx43表达水平及GJIC功能最高,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1)同时建立EMs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正常内膜间质细胞的体外模型,有助于研究EMs的发病机制;(2)间质细胞中Cx43蛋白表达下调及其GJIC功能异常与EMs发生有关,调节Cx43表达或GJIC功能可能是潜在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细胞培养 间质细胞 连接蛋白43 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 荧光漂白后恢复技术
下载PDF
纳秒脉冲诱导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姚陈果 郭飞 +2 位作者 李成祥 肖德友 唐丽灵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5-930,共6页
将纳秒脉冲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荧光萃灭后肿瘤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情况,以研究纳秒脉冲对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变化的影响。经纳秒脉冲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荧光恢复率显著增加,... 将纳秒脉冲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通过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荧光萃灭后肿瘤细胞的荧光强度变化情况,以研究纳秒脉冲对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变化的影响。经纳秒脉冲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荧光恢复率显著增加,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处理组的荧光恢复率都达到对照组的3倍以上。此外,处理组肿瘤细胞的荧光漂白恢复率随脉冲个数的增加而升高。实验结果表明,纳秒脉冲促进了肿瘤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恢复,且在固定的脉冲宽度和幅值下,GJIC对纳秒脉冲作用的响应程度与施加的脉冲个数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不仅为纳秒脉冲用于GJIC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而且也深化了纳秒脉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人肝癌细胞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缝隙连接通讯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晋刚 许建中 +4 位作者 王序全 周强 罗飞 何清义 孙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648-1651,共4页
目的研究人骨随间充质干细胞(hum an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MSCs)的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 lar commun ication,G JIC)功能。方法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缝隙连接结构,应用荧光光漂白恢复(fluorescencered istri... 目的研究人骨随间充质干细胞(hum an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hMSCs)的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 lar commun ication,G JIC)功能。方法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缝隙连接结构,应用荧光光漂白恢复(fluorescencered istribution after photob leach ing,FRAP)技术,5,6-CFDA荧光负载hMSCs,激光淬灭细胞内荧光,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体外培养的hMSCs的G JIC功能。结果细胞内荧光被淬灭后可通过缝隙连接通道恢复,hMSCs平均荧光漂白恢复率为(35.26±0.76)%。结论缝隙连接是间充质干细胞间的重要通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缝隙连接通讯 荧光光漂白恢复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立 彭艳丽 +1 位作者 汤永强 孙玮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观察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兔晶状体前囊膜行组织块细胞培养,将传代2~3代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在12孔板中培养24 h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近紫外线照射组(同一近紫外线光源下一固定位置50 cm,测得该点的功率... 目的:观察近紫外线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兔晶状体前囊膜行组织块细胞培养,将传代2~3代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在12孔板中培养24 h后,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近紫外线照射组(同一近紫外线光源下一固定位置50 cm,测得该点的功率为0.2 mW/cm2,给于同一强度,5,10,15 min不同时间的近紫外线照射,采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各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变化情况.结果:FRAP测定正常对照组和近紫外线照射组细胞GJIC功能,正常对照组细胞平均荧光恢复率为(58.337±5.620)%,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近紫外线照射组细胞平均荧光恢复率逐渐下降,分别为(34.205±3.652)%,(18.809±3.017)%,(7.029±2.91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紫外线照射能降低兔晶状体上皮细胞GJIC功能,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其功能下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紫外线 荧光光漂白后恢复技术 缝隙连接细胞通讯
下载PDF
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缝隙连接通讯功能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莉敏 杜兰平 +3 位作者 高宇翔 董磊 崔巍 蔺洁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503-506,共4页
目的:应用双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体外培养的脐动脉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应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测定血管ECs、SMCs之间的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方法:人脐动脉ECs、SMCs分离培养,Ⅷ因子和SMα-actin相关... 目的:应用双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鉴定体外培养的脐动脉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应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测定血管ECs、SMCs之间的缝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方法:人脐动脉ECs、SMCs分离培养,Ⅷ因子和SMα-actin相关抗原鉴定ECs和SMCs,应用FRAP技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之间的GJIC功能,记录实时成像结果,应用动态比(M)计算漂白区域内标记荧光的分子中动态分子的比例。结果:第一组ECs和SMCs单独培养,选择漂白细胞与周围至少3个同种细胞相连接,SM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31.79±5.69;E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23.43±2.11;第二组ECs和SMCs混合培养,选择ECs和SMCs独立相连的2个细胞,SM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14.47±3.28,ECs被漂白后平均M值为6.41±0.80。结论:FRAP实时动态恢复曲线可直接观察荧光恢复强度及速度,参照FRAP恢复曲线,M值可做为组间GJIC比较相对定量的可靠指标,通过检测证实ECs和SMCs之间存在GJIC,且荧光由ECs向SMCs方向的传递大于由SMCs向ECs方向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 缝隙连接通讯 人脐带动脉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光学在生物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10
作者 熊涛 严寒 +1 位作者 陈传平 罗艳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5期41-45,共5页
综述了如荧光漂白恢复(FRAP)、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荧光相关光谱(FCS)、表面质膜共振(SPR)等光学方法在生物分子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生物分子 光学技术 荧光漂白恢复(frap)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下载PDF
5-HT_(1A)受体蛋白在PC12细胞膜转运的动态变化
11
作者 金艳燕 吕琼 +4 位作者 闫竹青 高尔静 赵春礼 张进禄 徐志卿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在神经元样PC12活细胞上进行实时、可视和定量研究5-羟色胺1A受体的时空分布、膜转运和信号传导机制。方法运用RT-PCR方法获得小鼠5-HT1A基因,并插入到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方法将质粒转染至PC12细胞和HEK293... 目的在神经元样PC12活细胞上进行实时、可视和定量研究5-羟色胺1A受体的时空分布、膜转运和信号传导机制。方法运用RT-PCR方法获得小鼠5-HT1A基因,并插入到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中。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方法将质粒转染至PC12细胞和HEK293细胞中,通过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5-HT1A-EGFP的PC12细胞系。运用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观察活细胞中5-HT1A-EGFP的表达情况,利用光漂白荧光恢复(FRAP)技术在PC12细胞膜局部漂白后观察5-HT1A-EGFP荧光蛋白在细胞膜上转运的情况。结果克隆所获得的小鼠5-HT1A基因是准确的。5-HT1A-EGFP蛋白清晰的分布于PC12和HKE293细胞膜上。通过FRAP技术观察到漂白区域的细胞膜在100s内有部分恢复,说明受体在细胞膜上发生转运。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5-HT1A-EGFP融合蛋白的PC12细胞系,并利用活细胞成像和FRAP技术观察分析并证实了5-HT1A受体在PC12细胞的膜表面的表达和转运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5-HT1A)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 绿色荧光蛋白(GFP) PC12细胞 光漂白荧光恢复技术(frap)
下载PDF
基于激光共聚焦同步双扫描技术的LC3脱乙酰化修饰调控自噬的机理研究
12
作者 尹伟 方三华 +2 位作者 吴航军 刘双双 肖桂凤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09-313,共5页
激光共聚焦同步双扫描(simultaneous,SIM)技术在常规扫描单元的基础上,引入一个同步扫描单元(SIM scanner),该技术独立控制了两个激光束,一个用于激光光刺激,另一个用于同步成像。本实验中,采用激光共聚焦同步双扫描系统的405 nm和488 n... 激光共聚焦同步双扫描(simultaneous,SIM)技术在常规扫描单元的基础上,引入一个同步扫描单元(SIM scanner),该技术独立控制了两个激光束,一个用于激光光刺激,另一个用于同步成像。本实验中,采用激光共聚焦同步双扫描系统的405 nm和488 nm激光分别对细胞的特定部位进行刺激和同步成像,实时检测了LC3复合物的形成,记录并分析了乙酰化前后LC3的光动力学变化过程,证实了LC3的脱乙酰化修饰是自噬性降解所必须的,本实验体系为激光共聚焦双扫描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SIM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刺激过程无法成像的问题,为漂白后荧光恢复(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漂白后荧光损失(fluorescence loss in photobleaching,FLIP)和光诱导激活等研究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可作为光刺激的一种实验模式在很多实验设计中进行延伸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双扫描 漂白后荧光恢复 脱乙酰化修饰
下载PDF
三羟异黄酮对BALB/c-3T3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13
作者 王李伟 仲伟鉴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漂白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观察GEN于浓度为0、12.5、50、100μmol/L时对BALB/c-3T...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GEN)对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漂白后恢复(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FRAP)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下观察GEN于浓度为0、12.5、50、100μmol/L时对BALB/c-3T3细胞荧光漂白后恢复的影响。[结果]受试细胞在GEN 12.5μmol/L时经漂白后荧光恢复率为(36.13±5.43)%,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50、100μmol/L时经漂白后荧光恢复率分别为(32.93±5.06)%和(28.18±10.69)%,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GEN在较高剂量时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功能,提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有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异黄酮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 荧光漂白后恢复
下载PDF
Effects of H pylori infection on gap-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被引量:8
14
作者 Ran Tao Miao-Feng Hu Jin-Tu Lou Yong-Liang Le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1期5497-5500,共4页
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 pylori infection on gap-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 and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METHODS: A human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line (SGC- 7... 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H pylori infection on gap-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JIC) and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in vitro. METHODS: A human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line (SGC- 7901) cultured on coverslips was exposed overnight to intact H pylori (CagA^+ or CagA^- strains) and sonicated extracts, respectively. GJIC between the cells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 (FRAP) technique. Proliferation of SGC cells was determined by 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 assay. RESULTS: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in which cells were cultured with simple medium alone, both CagA^+ and CagA^- H pylori isolates could inhibit GJIC (CagA^+: F = 57.98, P 〈 0.01; CagA^-: F = 29.59, P 〈 0.01) and proliferation (CagA^+: F = 42.65, P 〈 0.01; CagA^-: F = 58.14, P 〈 0.01) of SGC-7901 cells. Compared with CagA^- strains, CagA^+ H pylori mo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GJIC of gastric cells (intact Hpylori: t = 13.86, P 〈 0.01; sonicated extracts: t = 11.87, P 〈 0.01) and inhibited proliferation gastric cells to a lesser extent in vitro (intact H pylori: t = 3.06, P 〈 0.05; sonicated extracts: t = 3.94, P 〈 0.01).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agA^- H pylori strains, CagA^+ strains down-regulate GJIC of gastric epithelial cells more significantly and 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gastric cells to a lesser extent in vitro. H pylori, especially CagA^+ strain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YLORI Gap-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CAGA 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 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
下载PDF
微米级核壳量子点团聚体在生物膜中的扩散与溶解及其毒性
15
作者 赵佳玥 张道勇 潘响亮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3-1309,共7页
包括量子点在内的人工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突出的环境污染物,为确定其在生物膜中的扩散过程和特征,应用TIRF(全内反射荧光)、FRAP(荧光漂白后恢复)等技术,研究了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的微米级的团聚体在细菌Comamonas testoteroni生物膜... 包括量子点在内的人工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突出的环境污染物,为确定其在生物膜中的扩散过程和特征,应用TIRF(全内反射荧光)、FRAP(荧光漂白后恢复)等技术,研究了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的微米级的团聚体在细菌Comamonas testoteroni生物膜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生物膜内部的扩散及其在生物膜中的溶解和毒性.结果表明:通过TIRF技术观察到生物膜可快速吸附>1μm的CdTe/CdS/ZnS核壳式量子点团聚体,而且通过CLSM(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进行深度扫描发现,量子点团聚体吸附到生物膜表面后可以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深层,在25 min内可穿透45μm的生物膜,并在生物膜中随深度呈线性分布特征.FRAP分析表明,量子点团聚体被生物膜固定后还具有较强的移动性,漂白区的荧光强度在5 min可恢复30%.量子点团聚体在生物膜中会溶解产生Cd^(2+)、Zn^(2+)等重金属离子,从而对生物膜产生毒性并杀死细菌.研究显示,虽然纳米颗粒进入环境中会形成微米级的团聚体,但依然可以进入生物膜,对水生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危害.TIRF、CLSM和FRAP技术是研究纳米颗粒物在生物膜表面吸附和内部扩散动力学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量子点 生物膜 全内反射荧光(TIRF) 荧光漂白后恢复(frap)
下载PDF
粘附式细胞仪快速分析细胞膜脂质流动的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薇 鲍永耀 +2 位作者 李奈林 罗深秋 朴英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用荧光探针NBD-C6-HPC标记体外培养48h的小鼠肝细胞,细胞膜磷脂用570型粘附式细胞仪激光漂白局部细胞膜,然后测定荧光的重新分布。结果显示,荧光恢复牢为76/,膜流动性为(1.49±0.057)×10... 用荧光探针NBD-C6-HPC标记体外培养48h的小鼠肝细胞,细胞膜磷脂用570型粘附式细胞仪激光漂白局部细胞膜,然后测定荧光的重新分布。结果显示,荧光恢复牢为76/,膜流动性为(1.49±0.057)×10 ̄(-9)cm ̄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细胞膜 粘附式细胞仪 光漂白
下载PDF
Changes of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detrusor instability
17
作者 周逢海 宋波 +1 位作者 金锡御 范立新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4年第1期7-10,共4页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al changes of gap junctional mediation of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detrusor instability (DI) and its mechanisms. Methods: The function of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functional changes of gap junctional mediation of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detrusor instability (DI) and its mechanisms. Methods: The function of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in the cultured bladder detrusor cells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 Results: At the fourth minute after bleaching, the mean fluorescences recovery rates of DI group bladder detrusor cells were (35 791±0 836)%, that of control group (8 645±0 673)%. The mean fluorescence recovery rates of DI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 P <0 01). Conclusion: It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of intercellular excitatory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of pathogenesis of 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rusor instability gap junctional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 fluorescence redistribution after photobleaching
下载PDF
逼尿肌不稳定缝隙连接介导细胞间通讯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逢海 宋波 +1 位作者 金锡御 范立新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 研究逼尿肌不稳定 (DI)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 (GJIC)功能 ,探讨DI发病机理以及阻断兴奋传递作为治疗手段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 (FRAP)检测BOO大鼠模型培养膀胱逼尿肌细胞GJIC功能 ,以荧光恢复率作为比较... 目的 研究逼尿肌不稳定 (DI)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 (GJIC)功能 ,探讨DI发病机理以及阻断兴奋传递作为治疗手段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 (FRAP)检测BOO大鼠模型培养膀胱逼尿肌细胞GJIC功能 ,以荧光恢复率作为比较。 结果 在漂白后第 4min时 ,DI组平均荧光恢复率为 (35 .791± 0 .836 ) % ,正常对照组为 (8.6 4 5± 0 .6 73) % ,D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细胞间兴奋传递增强是DI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不稳定 细胞间通讯 发病机理 荧光光漂白恢复技术 缝隙连接 细胞培养
原文传递
二氧化硅刺激肺成纤维细胞间隙连接功能下调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毛国根 叶少菁 曾群力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索矽肺发病过程中二氧化硅 (SiO2 )刺激肺纤维化发生与肺成纤维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 (GJIC)下调的关系。方法 不同剂量的SiO2 刺激S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PAM)及具有肺泡巨噬细胞特性的、经 12 O 四葵酰基 佛波 13 乙酸酯 (... 目的 探索矽肺发病过程中二氧化硅 (SiO2 )刺激肺纤维化发生与肺成纤维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 (GJIC)下调的关系。方法 不同剂量的SiO2 刺激SD大鼠肺泡巨噬细胞 (PAM)及具有肺泡巨噬细胞特性的、经 12 O 四葵酰基 佛波 13 乙酸酯 (佛波酯 ,PMA或TPA)诱导分化的人血单核细胞株(pTHP 1)培养上清液 ,作用于中国仓鼠肺成纤维 (CHL)细胞。用四唑盐 (MTT)法测定CHL细胞增殖(A570nm)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按荧光光漂白后再恢复 (FRAP)技术测定CHL细胞GJIC功能 [荧光传递速率K ,(× 10 -3/s) ]。结果 SiO2 刺激的PAM上清液和pTHP 1上清液均能诱导CHL细胞增殖(PAM :F =3.2 0 5 ,P <0 .0 5 ;pTHP 1:F =13.779,P <0 .0 1)及抑制GJIC功能 (PAM :F =19.948,P <0 .0 1;pTHP 1:F =9.36 5 ,P <0 .0 1) ,并随SiO2 浓度增加 (5 0、10 0、2 0 0和 5 0 0 μg/ml) ,细胞增殖能力渐强 ,呈剂量-效应关系 (PAM :r=- 0 .80 3,P <0 .0 5 ;pTHP 1:r =- 0 .914,P <0 .0 1)。PAM和pTHP 1细胞上清液可以增强CHL细胞的GJIC功能 (K均数分别为 2 1.2 4× 10 -3/s、18.92× 10 -3/s)和抑制细胞增殖 (A570nm均数分别为 0 .5 0 6、0 .2 18) ,和空白对照 (7.81× 10 -3/s、7.81× 10 -3/s和 0 .5 39、0 .388)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矽肺 肺纤维化 frap技术 肺成纤维细胞 间隙连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