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and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b(Ⅲ) complexes with 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被引量:2
1
作者 唐瑞仁 郑由浒 顾国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8年第5期599-605,共7页
Two novel ligands named 4-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4-SPDA) and 4-(4-(2-(2, 6-dicarboxypyridin-4-yl)- vinyl)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DSPDA)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Tb(Ⅲ) were synthesized and... Two novel ligands named 4-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4-SPDA) and 4-(4-(2-(2, 6-dicarboxypyridin-4-yl)- vinyl)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DSPDA)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Tb(Ⅲ)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metry,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mental analysis and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 The ligand synthetic route was optimized.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complex in solid state, in different kind of solvents and in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s of DSPDA and 4-SPDA reach over 78% by Wittig-Horner reaction and other eight pyridine-2, 6-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with different substituents on pyridine ring,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Tb(Ⅲ) are also obtaine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the complexes with electron-donating groups are more intense than those of the complexes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s on pyridine ring;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the complexes are the strongest in neutral solution (pH=7), and the less the dipole moment of solvent molecule is, the stronger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s.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ligands (4-APDA and DSPDA) are the good sensitizers for Tb(Ⅲ) 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 complexes pyridine-2 6-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SYNTHESIS fluorescence property
下载PDF
Tb(Ⅲ)-BPMPHD-CTMAB体系荧光性质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邢雅成 阎兰 +1 位作者 刘海新 杨汝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研究了Tb(Ⅲ)-BPMPHD-CTMAB体系的荧光性质,探讨了荧光体系的组成及影响因素,建立了在该体系中测定Tb(Ⅲ)的新方法。检测限可达到3.0×10^(-11)mol/L,应用于合成样品中微量Tb(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关键词 tb bpmphd CTMAB 荧光分析
全文增补中
不同有机酸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喜贵 吴红英 +1 位作者 翁诗甫 吴瑾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1-994,共4页
对合成的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并从配体结构、能量传递和能级匹配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七种Tb-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对合成的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重点比较了七种Tb-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并从配体结构、能量传递和能级匹配等方面分析了不同配体对Tb(Ⅲ)离子荧光效率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七种Tb-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表明,配体不影响Tb(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峰位置,只影响其荧光效率。配体的共轭性、刚性越好,配合物荧光效率越高,二元酸比一元酸更有利于增强Tb(Ⅲ)离子的荧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荧光效率
下载PDF
Tb(Ⅲ)-EDTP-吡啶-2-甲酸三元体系的溶液荧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和俊 孟建新 冯德雄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6期630-633,共4页
Tb-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吡啶-2-甲酸三元体系的溶液荧光呈典型的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而激发峰位于310nm ,为吡啶-2-甲酸的吸光区域,表明在溶液中形成了Tb-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吡啶-2-甲酸三元配合物。... Tb-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吡啶-2-甲酸三元体系的溶液荧光呈典型的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而激发峰位于310nm ,为吡啶-2-甲酸的吸光区域,表明在溶液中形成了Tb-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吡啶-2-甲酸三元配合物。该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在pH 为6.0 时最强,同时随吡啶-2-甲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过量的乙二胺四亚甲基膦酸的加入不影响体系的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P 吡啶甲酸 荧光分析
下载PDF
荧光探针Tb(Ⅲ)与葡萄糖淀粉酶的络合作用
5
作者 翟国堂 袁静明 袁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939-941,共3页
以Tb(Ⅲ)作荧光探针探索葡萄糖淀粉酶分子与该离子的成键位置数、成键环境及键合Tb(Ⅲ)的解离常数K_D。
关键词 荧光探针 tb 葡萄糖淀粉酶 络合
下载PDF
Eu(Ⅲ)、Tb(Ⅲ)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6
作者 韩洪星 《广州化工》 CAS 2012年第11期111-113,共3页
以吡啶-2,6-二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β-二酮配体4-(2-乙酰基-3-氧代丁基)吡啶-2,6-二甲酸甲酯(L),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得以确定。同时制备了该配体与稀土离子Eu(Ⅲ)和Tb(Ⅲ)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确定... 以吡啶-2,6-二甲酸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β-二酮配体4-(2-乙酰基-3-氧代丁基)吡啶-2,6-二甲酸甲酯(L),其结构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得以确定。同时制备了该配体与稀土离子Eu(Ⅲ)和Tb(Ⅲ)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确定了它们的组成结构,用荧光光谱研究分析了配合物Eu(L)3.2H2O和Tb(L)3.3H2O的光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 稀土配合物 荧光性能
下载PDF
温度对铽(Ⅲ)-转铁蛋白溶液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斌盛 白海静 +1 位作者 刘文 丰九英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37-743,共7页
在pH 7.4,0 .0 1mol/LN 2 羟乙基哌嗪 N′ 2 乙磺酸 (Hepes)条件下 ,铽 (Ⅲ )与N ,N′ 二 (2 羟苄基 )乙二胺 N ,N′ 二乙酸 (HBED)结合并发生交换相互作用使铽 (Ⅲ )荧光增强 10 4 倍 ,通过监测铽 (Ⅲ ) 5 45nm荧光强度的变化测定... 在pH 7.4,0 .0 1mol/LN 2 羟乙基哌嗪 N′ 2 乙磺酸 (Hepes)条件下 ,铽 (Ⅲ )与N ,N′ 二 (2 羟苄基 )乙二胺 N ,N′ 二乙酸 (HBED)结合并发生交换相互作用使铽 (Ⅲ )荧光增强 10 4 倍 ,通过监测铽 (Ⅲ ) 5 45nm荧光强度的变化测定了Tb HBED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是lgK =14.30± 0 .49;Tb HBED配合物中配体、铽 (Ⅲ )荧光强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pH 7.4,0 .0 1mol/LHepes条件下 ,TbN apoTf TbC 配合物中蛋白质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而能量受体铽 (Ⅲ )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主要源于铽 (Ⅲ )与螺旋 5色氨酸残基间的无辐射能量转移 ;当温度由 0℃上升到 5 5℃时 ,平均能量转移效率AE值增加了 2 9%,给体、受体间距离R有约 4.2 %的减小 ,温度变化引起TbN apoTf TbC 配合物大的构象变化 ;铽 (Ⅲ )与人血清脱铁转铁蛋白的结合使蛋白质的变性温度降低 .同样条件下 ,TbN apoOTf TbC 配合物与TbN apoTf TbC 配合物有所不同 ,虽然能量给体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但铽 (Ⅲ )荧光强度没有明显的增强 ;铽 (Ⅲ )对蛋白质的变性温度几乎没有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铽()离子 转铁蛋白 溶液构象 荧光光谱 荧光强度
下载PDF
4-酰基-双(1,3-二苯基-5-吡唑啉酮)铽(Ⅲ)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建宇 薛卫星 +2 位作者 张金娜 刘玉平 叶志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合成了 3种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 ,1 ,5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5 -戊二酮 ;1 ,6-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6-己二酮和 1 ,1 0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合成了 3种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 ,1 ,5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5 -戊二酮 ;1 ,6-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6-己二酮和 1 ,1 0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4 -基 ) -1 ,1 0 -癸二酮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组成进行了表征 .合成了它们的 Tb( )二元和三元 [1 ,1 0 -二氮杂菲 (Phen)或 2 ,2 -联吡啶 (Dipy) ]配合物 ,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配合物发射 Tb( )的特征荧光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Tb( )的最低激发态 (5D4 )能级匹配较好 ;配合物荧光强度随 4-酰基 -双 (1 ,3 -二苯基 -5 -吡唑啉酮 )配体 2个吡唑环间碳链的增长而减弱 ;第 2配体 Phen和 Dipy具有荧光增强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 配合物 荧光性质 铽() 合成 4-酰基-双(1 3-二苯基-5-吡唑啉酮)
下载PDF
具有三重螺旋链的二氯苯氧乙酸铽(Ⅲ)配位聚合物的晶体结构与荧光性质 被引量:4
9
作者 安苗 高楼军 +2 位作者 高小玲 柴红梅 任宜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金属配位聚合物[Tb2(2,4-D)6(2,2'-bipy)2]n(1)(2,4-D=2,4-二氯苯氧乙酸;2,2'-bipy=2,2'-联吡啶),用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金属配位聚合物[Tb2(2,4-D)6(2,2'-bipy)2]n(1)(2,4-D=2,4-二氯苯氧乙酸;2,2'-bipy=2,2'-联吡啶),用X-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法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2.792(1)nm,b=0.851(3)nm,c=3.335(1)nm,β=113.6470(1)°,V=7.2575(5)nm3,Z=4。金属离子Tb3+处于扭变的四方反棱柱构型中,金属离子之间通过配体2,4-D的羧基的桥联作用,链接成为一维三重螺旋链状配位聚合物。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有望成为潜在的绿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tb()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铽(Ⅲ)-酰胺类复合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初探
10
作者 孙雨薇 倪忠斌 +2 位作者 黄晓华 刘晓亚 陈明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153-156,共4页
首次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乙烯基乙酰胺(NVA)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纳米微球,并使其与TbCl3进行配位反应,从而得到了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复合体系;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 首次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乙烯基乙酰胺(NVA)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纳米微球,并使其与TbCl3进行配位反应,从而得到了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复合体系;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以及荧光光谱(RF)对样品进行表征,得到了微球的形态、结构和复合微球的光学性能等方面的信息。实验结果证明:制得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由NVA与St的共聚物构成,其直径在150nm左右,微球表面光滑且颗粒的单分散性较好;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配合物体系中,聚合物配体在紫外光区有很好的吸光性能,并能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发光中心离子Tb(Ⅲ),从而在585nm处(对应于^5D4→^7D4电子跃迁)能够发出Tb(Ⅲ)的特征发射峰,表明共聚物纳米微球配体三重态能级与稀土Tb(Ⅲ)离子的最低激发态能级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匹配,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 纳米微球 能量传递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银纳米敏化铽-诺氟沙星荧光和二级散射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志洁 赵慧春 +2 位作者 丁芬 李爱云 王晓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34-2537,共4页
铽(Ⅲ)(Tb3+)与诺氟沙星能生成二元配合物,在272 nm紫外光照射下配合物中的配体诺氟沙星能吸收能量并将其能量转移给稀土铽(Ⅲ)离子,产生铽(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峰,最大峰位于545 nm。而配合物的二级散射峰也恰好在545 nm。当一... 铽(Ⅲ)(Tb3+)与诺氟沙星能生成二元配合物,在272 nm紫外光照射下配合物中的配体诺氟沙星能吸收能量并将其能量转移给稀土铽(Ⅲ)离子,产生铽(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峰,最大峰位于545 nm。而配合物的二级散射峰也恰好在545 nm。当一定浓度和一定大小颗粒的银纳米粒子加入到二元体系中时,不仅增强了铽(Ⅲ)与诺氟沙星配合物分子间的能量传递,同时也增大了体系的二级散射光强度,使得体系在545nm处的总发射光强度大大增加,且体系的发光强度与诺氟沙星的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诺氟沙星的分析方法。实验研究了银纳米粒子-铽(Ⅲ)-诺氟沙星体系测定诺氟沙星的最佳实验条件,线性范围为6.0×10^-9-1.0×10^-5mol·L^1,检出限为4.4×10^-9mol·L^-1。由于产生的发射光谱是长波区的锐线光谱,该方法干扰少、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测定胶囊和眼药水中诺氟沙星的含量,其回收率在93.2%-1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二级散射 诺氟沙星 荧光
下载PDF
1,4-双(1′,3′-二苯基-5′-吡唑酮-4′)-1,4-丁二酮的合成及其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建宇 叶志殷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7,共3页
以 1 ,3 -二苯基 -5 -吡唑酮与丁二酰氯作用 ,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螯合剂—— 1 ,4-双 (1′,3′-二苯基 -5′-吡唑酮 -4′) -1 ,4-丁二酮 (BDPPBD) ,收率 64.5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产物的结构。以 BDPPBD... 以 1 ,3 -二苯基 -5 -吡唑酮与丁二酰氯作用 ,合成了一种新的β-二酮螯合剂—— 1 ,4-双 (1′,3′-二苯基 -5′-吡唑酮 -4′) -1 ,4-丁二酮 (BDPPBD) ,收率 64.5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产物的结构。以 BDPPBD为配体制备了其 Tb( )、Eu( )配合物 ,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BDPPBD是 Tb( )发光配合物的优良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稀土配合物 荧光性质 1 4-双(1′ 3′-二苯基-5′-吡唑酮-4′)-1 4-丁二酮 合成 铽() 铕()
下载PDF
含铽-水杨酸端基聚苯乙烯的合成及荧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珍 路建美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38-842,共5页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能对聚合物进行设计的优点,以水杨酸为原料,通过氯磺化制得5-氯磺酰基水杨酸,以此为引发剂,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苯乙烯(St)的聚合进行了研究,并且将制得的聚苯乙烯与铽离子配位.结果表明,聚合反...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能对聚合物进行设计的优点,以水杨酸为原料,通过氯磺化制得5-氯磺酰基水杨酸,以此为引发剂,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苯乙烯(St)的聚合进行了研究,并且将制得的聚苯乙烯与铽离子配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符合对单体浓度为一级的动力学关系;聚合物分子量随转化率呈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都在1.4以下;通过1H-NMR的端基分析,扩链反应都证明了聚合具有可控性;所有结果显示该聚合反应符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特性.IR,UV-Vis和荧光光谱表明Tb(Ⅲ)与含水杨酸端基的聚苯乙烯配位成功,当用λ=305nm光激发,此配合物发射Tb(Ⅲ)的特征荧光.讨论了引发剂的浓度对聚合体系自由基活性特征的影响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配位条件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氯磺酰基水杨酸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tb()配合物 荧光性能 微波
下载PDF
4-酰代-双(1,3-二苯基-5-吡唑酮)螯合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宇 张金娜 +2 位作者 刘玉平 薛卫星 叶志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8-270,共3页
于 90℃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 ,Ca(OH) 2 为缩合剂 ,由 1,3 二苯基 5 吡唑酮分别与戊、己和癸二酰氯作用 (量比为 2∶1) ,合成了三种新的 β 二酮螯合剂 4 酰代 双 (1,3 二苯基 5 吡唑酮 )(各以符号P、H和D表示 ) ,收率为 6 5 .5 %、6... 于 90℃ ,以二氧六环为溶剂 ,Ca(OH) 2 为缩合剂 ,由 1,3 二苯基 5 吡唑酮分别与戊、己和癸二酰氯作用 (量比为 2∶1) ,合成了三种新的 β 二酮螯合剂 4 酰代 双 (1,3 二苯基 5 吡唑酮 )(各以符号P、H和D表示 ) ,收率为 6 5 .5 %、6 7.4%和 6 1.0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产物的结构。测定了以它们为配体的Tb(Ⅲ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这三种化合物的Tb(Ⅲ )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高于 4 酰代 双 (1 苯基 3 甲基 5 吡唑酮 )的Tb(Ⅲ )配合物 ;这三种化合物的Tb(Ⅲ )配合物荧光强度的顺序为P >H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酰代-双(1 3-二苯基-5-吡唑酮) 螯合剂 合成 表征 钺配合物
下载PDF
铽-依诺沙星-邻菲啰啉络合物荧光猝灭法测定ATP
15
作者 李桂芝 刘永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共3页
研究了铽-依诺沙星(enx)-邻菲啰啉(phen)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ATP)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6.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λex=340nm,λem=545nm时,荧光强度的减小值与ATP的浓度在0.1~10.0... 研究了铽-依诺沙星(enx)-邻菲啰啉(phen)络合物作为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测定三磷酸腺苷二钠(ATP)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pH6.7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λex=340nm,λem=545nm时,荧光强度的减小值与ATP的浓度在0.1~10.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mg·L^-1。该体系直接用于三磷酸腺苷二钠片剂中ATP含量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4%~104.0%,相对标准偏差为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铽配合物 依诺沙星 邻菲啰啉 荧光猝灭法 三磷酸腺苷二钠
下载PDF
基于Tb(Ⅲ)配合物的“turn on”型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对有机磷化合物的传感识别 被引量:1
16
作者 全静苗 雷海瑞 +3 位作者 刘峰毅 严军林 刘静 房喻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6-881,共6页
有机磷化学武器的使用以及有机磷农药滥用给社会安全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发展能够高效检测有机磷化合物的方法对于防范和治理有机磷化合物污染至关重要.本工作中合成了以1,4,7-三氮杂环壬烷衍生物为配体的Tb(III)配合物—... 有机磷化学武器的使用以及有机磷农药滥用给社会安全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发展能够高效检测有机磷化合物的方法对于防范和治理有机磷化合物污染至关重要.本工作中合成了以1,4,7-三氮杂环壬烷衍生物为配体的Tb(III)配合物——TbL^(3+),该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不含芳环结构,故其发光效率很低.当有机磷化合物杀螟腈和TbL^(3+)络合后,由于杀螟腈的T1能级与Tb(III)的5D4能级高度匹配,前者作为能量给体可大幅敏化TbL^(3+)的荧光,且最大敏化效率为I/I0=55,对杀螟腈的检出限可达59 nmol/L.高分辨质谱、荧光滴定实验和荧光寿命测试表明,TbL^(3+)可络合2个杀螟腈分子和1个甲醇分子.丙溴磷、毒死蜱、乐果、二嗪农、辛硫磷、倍硫磷、甲基对硫磷和敌敌畏8种有机磷化合物几乎不对TbL^(3+)的荧光产生影响,据此实现了对有机磷化合物杀螟腈的特异传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配合物 荧光探针 有机磷化合物
原文传递
铕和铽对四(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卟啉的荧光猝灭
17
作者 吕艳阳 魏亚婵 +1 位作者 熊英 张小雨 《光谱实验室》 CAS 2013年第5期2469-2471,共3页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铕(Ⅲ)、铽(Ⅲ)两种稀土离子对四(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卟啉(T M PP)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中性介质中,铕(Ⅲ)和铽(Ⅲ)与T M PP相互作用使T M P P的荧光猝灭。实验表明:以DMF为溶剂、420 nm为最大激发波长、655nm为最...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铕(Ⅲ)、铽(Ⅲ)两种稀土离子对四(3,4-亚甲二氧基苯基)卟啉(T M PP)荧光强度的影响。在中性介质中,铕(Ⅲ)和铽(Ⅲ)与T M PP相互作用使T M P P的荧光猝灭。实验表明:以DMF为溶剂、420 nm为最大激发波长、655nm为最大发射波长时,T MPP的荧光强度和稀土离子对其荧光猝灭均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 铽() 四(3 4-亚甲二氧基苯基)卟啉 荧光猝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