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hodamine B doped silica nanoparticle labels for protein microarray detec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Ying1, LI ZhongHui1, ZHONG WenYing2, LI Hui2, XU DanKe1 & CHEN HongYuan1 1Key Laboratory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for Life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China 2Departmen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0年第4期747-751,共5页
A core-shell Rhodamine B-doped SiO2 nanoparticl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fluorescent intensity was found to be 100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vidual Rhodamine B molecule. The doped nanoparticles were further conju... A core-shell Rhodamine B-doped SiO2 nanoparticl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fluorescent intensity was found to be 100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vidual Rhodamine B molecule. The doped nanoparticles were further conjugated with streptavidin and the resulting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in the detection of reverse-phase protein microarrays, in which human IgG of various concentrations was first immobilized on aldehyde-modified glass slides and then biotinlyated goat anti human IgG as well as the labeled nanoparticles were sequentially conjugated. The calibration curve is linear over the range from 800 fg to 500 pg and the limit of detection is 100 fg, which is 8 times lower than that of streptavidin-labeled Cy3 fluorescent dyes. The dyedoped SiO2 nanoparticles show potentials for the protein array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DAMINE B SIO2 nanoparticles protein DETECTION protein microarrays
原文传递
Fluorescent and colorimetric immunoassay of 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 enhanced by porous Pd nanoparticles
2
作者 Wenyun Zhuge Xiaofeng Tan +2 位作者 Ruyue Zhang He Li Gengxiu Zh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307-1309,共3页
A modified ELISA realizing fluorescent and colorimetric immunoassay of 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 (NMP 22) was developed based on porous Pd nanoparticles. The uniqu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enzyme mimetic activity of p... A modified ELISA realizing fluorescent and colorimetric immunoassay of 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 (NMP 22) was developed based on porous Pd nanoparticles. The unique structure and excellent enzyme mimetic activity of porous Pd nanoparticles favor to oxidize o-phenylenediamine (OPD) into 2,3-phenazinediamine (oxOPD) by H2O2, producing colorimetric and fluorescence dual-readout signal for the detection of NMP 22. The developed immunoassay method will offer great potential in clinical research and diagnostic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AR matrix protein 22 POROUS Pd nanoparticles ELISA COLORIMETRIC FLUORESCENCE
原文传递
PEGMA刷微图案诱导聚苯乙烯纳米颗粒阵列化
3
作者 高浩 魏中华 +2 位作者 邓佳 陈涛 赵海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70-276,共7页
基于光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疏水性引发剂表面制备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以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为模板,借助亲疏水区域间表面能的差异使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在亲水区域精准组装制备纳... 基于光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在疏水性引发剂表面制备亲水性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以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为模板,借助亲疏水区域间表面能的差异使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在亲水区域精准组装制备纳米颗粒微阵列。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与拉曼光谱仪(Raman)对各阶段基体表面化学组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多巴胺/3-(三甲氧基硅烷基)丙基2-溴-2-甲基丙酸酯(PDA/SiBr)复合涂层、PEGMA聚合物刷以及PS纳米颗粒微阵列被成功制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对PEGMA聚合物刷图案化表面及PS纳米颗粒阵列化表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PS纳米颗粒在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区域选择性组装。研究了PS纳米颗粒微阵列表面BSA蛋白吸附行为,荧光图像结果表明PS纳米颗粒在PEGMA聚合物刷微图案表面组装后可以有效促进BSA蛋白在该区域的黏附。相关研究工作拓展了图案化聚合物刷在纳米颗粒微阵列制备中的应用,为纳米颗粒在高质量生物微阵列、生物探针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A)刷微图案 亲疏水反差特性 聚苯乙烯(PS)纳米颗粒 微阵列 蛋白吸附
下载PDF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技术及其在抗体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何为 许丹科 +6 位作者 刘志红 刘泽源 黄英 李明 宁云山 王云丹 孙启鸿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0,共4页
以兔IgG为模式蛋白质,对其在醛基修饰玻片表面的固定浓度、固定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固定蛋白质的浓度为 1g/L、固定时间为 4h时,可获得理想的蛋白质固定效果;蛋白质的定量检测范围为 1μg/L^10mg/L。按优... 以兔IgG为模式蛋白质,对其在醛基修饰玻片表面的固定浓度、固定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固定蛋白质的浓度为 1g/L、固定时间为 4h时,可获得理想的蛋白质固定效果;蛋白质的定量检测范围为 1μg/L^10mg/L。按优化的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制作条件将规模化制备的抗体制作成抗体微阵列芯片,通过与荧光标记的人球蛋白和人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对不同抗体株抗球蛋白和抗白蛋白活性的快速筛选与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微阵列 抗体 荧光标记 分析技术
下载PDF
荧光纳米粒子Ru(bpy)_3/SiO_2的制备及其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检测HIV p24抗原 被引量:4
5
作者 尹东光 刘斌虎 +2 位作者 张礼 谢春娟 张乐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5-1099,共5页
以三联吡啶钌(Ru(bpy)3)为内核材料,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表面带氨基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光稳定性、荧光分子泄露与纳米粒子表面氨基测定等实验... 以三联吡啶钌(Ru(bpy)3)为内核材料,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合成了表面带氨基的核壳结构荧光纳米粒子Ru(bpy)3/SiO2,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手段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光稳定性、荧光分子泄露与纳米粒子表面氨基测定等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表面带氨基活性基团,每毫克纳米粒子约含385nmol氨基,纳米粒子呈规则球形,大小均一,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70±6)nm,具有很好的光稳定性。用100W氙灯在最大发射波长照射90min后,其荧光强度仅衰减8%;在水溶液中不易发生染料泄露,连续超声1h后,染料泄露少于0.05%。以合成的纳米粒子作荧光探针标记链霉亲和素后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芯片检测HIV p24抗原。结果显示,荧光强度与p24浓度呈良好的正相关性,检出限为3.1μg/L。本纳米粒子作为新型荧光探针,可应用于高灵敏检测的蛋白质微阵列芯片及荧光免疫分析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纳米粒子 三联吡啶钌 P24抗原 蛋白质微阵列芯片
下载PDF
蛋白质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7
6
作者 魏琴 吴丹 +2 位作者 张慧 李燕 李媛媛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12-320,共9页
在综述定量测定蛋白质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 ,着重阐述了染料、染料 -金属配合物作探针的吸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以及近几年来兴起的共振瑞利散射法在蛋白质的测定中的应用和发展动态 。
关键词 蛋白质 定量测定 吸光光度法 荧光光度法 共振瑞 利散射法
下载PDF
蛋白微阵列免疫分析法用于海洋致病菌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荣夫 庄峙厦 +3 位作者 鄢庆枇 李景喜 陈石 王小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1-1414,共4页
建立了一种用于水体中副溶血弧菌、河弧菌和大肠杆菌检测定量的蛋白微阵列免疫分析法。以Cy3标记免疫球蛋白(IgG)为探针,蛋白芯片为载体,对孵育反应的IgG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IgG浓度为0.1g/L在37℃下孵育6... 建立了一种用于水体中副溶血弧菌、河弧菌和大肠杆菌检测定量的蛋白微阵列免疫分析法。以Cy3标记免疫球蛋白(IgG)为探针,蛋白芯片为载体,对孵育反应的IgG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IgG浓度为0.1g/L在37℃下孵育60min,可以获得理想的检测效果;在优化条件下,本方法中副溶血弧菌、河弧菌和大肠杆菌的检出限分别为9.9×104个/mL、9.3×104个/mL和3.9×105个/mL;将本方法与ELIS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操作便捷、高通量检测等特点;并将本方法应用于海水中这3种致病菌的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微阵列 荧光免疫法 海洋致病菌
下载PDF
蛋白质微阵列检测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文章 王东 +1 位作者 杜宏武 程京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1-315,共5页
为了制备蛋白质微阵列和研究芯片表面抗原 抗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如何在玻片表面固化蛋白质和用荧光染料 (Cy3,Cy5 )对蛋白质进行标记 .结果表明 ,在醛基修饰的玻璃表面 ,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表面 ,能使二者保... 为了制备蛋白质微阵列和研究芯片表面抗原 抗体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如何在玻片表面固化蛋白质和用荧光染料 (Cy3,Cy5 )对蛋白质进行标记 .结果表明 ,在醛基修饰的玻璃表面 ,通过共价偶联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芯片表面 ,能使二者保持其特异性结合能力 .同时 ,荧光标记后的抗原或抗体仍然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 .蛋白质微阵列是通过机械手在玻片表面排阵制作的 .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获取采用了激光共焦荧光扫描系统 .用不同浓度的抗原探针阵列 ,对其相应的抗体靶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此外 ,还通过在玻片表面固定兔IgG和固定鼠IgG ,对羊抗兔和羊抗鼠抗体与其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相互作用进行了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微阵列 检测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 固定化 荧光标记 蛋白质芯片
下载PDF
壳聚糖纳米粒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淑芸 袁喜英 +1 位作者 杨晓容 宗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为报告基因,探讨影响壳聚糖(CS)介导的基因转染率的因素。方法:复凝聚法制备pEGFP/CS纳米粒,选用HEK293细胞,考察CS相对分子质量、CS中的氨基与pEGFP中的磷酸基的比值(N/P比)、纳米... 目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为报告基因,探讨影响壳聚糖(CS)介导的基因转染率的因素。方法:复凝聚法制备pEGFP/CS纳米粒,选用HEK293细胞,考察CS相对分子质量、CS中的氨基与pEGFP中的磷酸基的比值(N/P比)、纳米粒粒径、介质pH值和血清对转染率的影响。结果:相对分子质量5×10^3的CS获得较高转染率;转染率随N/P比增加而提高;介质pH≤6.8有利于转染;在230~1290nm范围,粒径对转染效率无影响;CS介导的转染不受血清影响。结论:CS相对分子质量、N/P比和介质pH值是影响转染率的因素,低相对分子质量水溶性CS有利于提高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PEGFP 纳米粒 转染效率
下载PDF
纳米荧光小球标记在蛋白质微阵列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海波 庄峙厦 +4 位作者 陈成祥 黄荣夫 谭芳 鄢庆枇 王小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27-1230,共4页
研究了不经分离、一次性制备氨基化联吡啶钌掺杂的双层二氧化硅纳米小球的方法。实验证明该纳米小球尺寸均匀,光稳定性、水溶性好,分散稳定。通过简单的偶联反应后,它能有效的和蛋白质结合,结合后的蛋白能保持其生物活性。以此纳米荧光... 研究了不经分离、一次性制备氨基化联吡啶钌掺杂的双层二氧化硅纳米小球的方法。实验证明该纳米小球尺寸均匀,光稳定性、水溶性好,分散稳定。通过简单的偶联反应后,它能有效的和蛋白质结合,结合后的蛋白能保持其生物活性。以此纳米荧光小球为标记物,应用于蛋白质微阵列的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其效果明显优于相同条件下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标记物的定量结果,检出限可以达到3.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荧光小球 蛋白质微阵列 蛋白检测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体内的示踪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丹 范恒 +4 位作者 唐庆 寿折星 刘星星 左冬梅 邹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追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体内的归巢情况,为BMSCs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扩增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采用慢病毒... 目的追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体内的归巢情况,为BMSCs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扩增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B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采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技术(lentivirus-GFP)对BMSCs进行荧光蛋白标记(Ad-GFP-BMSCs)。SD雌性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Ad-GFP-BMSCs组。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对各组大鼠进行评估,采用性别交叉移植的方法,尾静脉注射Ad-GFP-BMSCs于雌性大鼠体内,1周后收集结肠标本,对结肠标本进行病理学评估,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GFP表达,PCR检测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 region on the Y chromosome,SRY)基因。结果 TNBS能成功诱导溃疡性结肠炎,与模型组相比,Ad-GFP-BMSCs组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Lentivirus-GFP成功标记SD大鼠的BMSCs,转染后BMSCs能够稳定表达GFP蛋白,尾静脉注射1周,Ad-GFP-BMSCs组免疫荧光可检测到GFP表达,PCR可检测出SRY基因,空白组和模型组无GFP和SRY基因表达。结论慢病毒载体介导的GFP转染技术和SRY基因可以追踪移植的BMSCs,而且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可以归巢于受损的结肠组织,这可能为BMSCs移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SRY基因 溃疡性结肠炎 示踪
下载PDF
吲哚基二聚体菁类探针同步荧光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旭聪 燕瑾 +1 位作者 郭良洽 谢增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15-2618,共4页
基于蛋白质对双嵌吲哚染料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作用,以新型水溶性吲哚基同型二聚体探针I,建立了一种灵敏的蛋白质同步荧光分析体系。实验考察了吲哚探针的荧光特征、吲哚探针浓度、缓冲体系pH、盐浓度等参数对体系荧光的影响。在酸性条件... 基于蛋白质对双嵌吲哚染料具有良好的荧光增强作用,以新型水溶性吲哚基同型二聚体探针I,建立了一种灵敏的蛋白质同步荧光分析体系。实验考察了吲哚探针的荧光特征、吲哚探针浓度、缓冲体系pH、盐浓度等参数对体系荧光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与探针I发生结合作用,同步荧光明显增强并向长波方向发生红移,且同步荧光强度与蛋白质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最优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线性响应范围5.00×10-7~2.50×10-5g.mL-1,检测限(3σ/K)为3×10-8g.mL-1;测定了血清蛋白BSA的合成样品,不同浓度BSA样品回收率为98.6%~103.0%,相对标准偏差1.1%~1.9%;与蛋白质紫外标准测定法比较,测定偏差为0.4%~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 吲哚二聚体菁类探针 蛋白质测定
下载PDF
雾霾图像中大气光值估计方法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娟 刘远远 +3 位作者 张馨午 刘敏 刘子杉 陈关海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10,共5页
大气光值的估计是图像去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雾图成像方程的结果,误差过大将会导致图像的去雾性能降低。首先对现有的大气光值估计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将它们以基于"暗通道"、"人工特征"、&q... 大气光值的估计是图像去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雾图成像方程的结果,误差过大将会导致图像的去雾性能降低。首先对现有的大气光值估计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将它们以基于"暗通道"、"人工特征"、"卷积神经网络"分成三类,在每一类中都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接着通过仿真实验,展示了不同方法的去雾效果,并从运算精确度和运算复杂度两个方面对不同方法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全文做了一个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值 大气散射模型 图像去雾 评价指标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的微波法合成及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单洪岩 刘殿骏 王振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72-2374,共3页
通过对微波反应器中氯金酸和柠檬酸钠混合物进行直接加热,快速、一步合成了金纳米粒子.通过调节反应初始混合物中氯金酸与柠檬酸钠的比例,可获得不同粒径窄分散的金纳米粒子.进一步将所合成的金纳米粒子功能化,考察了其在蛋白质检测中... 通过对微波反应器中氯金酸和柠檬酸钠混合物进行直接加热,快速、一步合成了金纳米粒子.通过调节反应初始混合物中氯金酸与柠檬酸钠的比例,可获得不同粒径窄分散的金纳米粒子.进一步将所合成的金纳米粒子功能化,考察了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微波法合成 蛋白质检测
下载PDF
铁镍磁性微球直接纯化组氨酸标签蛋白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宝全 张停停 +5 位作者 鲍丽 吕晓菊 王佳宁 张艳梅 王剑锋 范圣第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69-1573,共5页
以氯化铁与硫酸镍为主要原料基于热分解法原理一锅法合成铁镍磁性微球。氯化铁、硫酸镍和乙酸钠在(80℃)乙二醇中搅拌30 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乙醇胺后180℃搅拌6h,经过水清洗与乙醇清洗后获得有磁性的含镍微球,XRD检测结果证实晶型为N... 以氯化铁与硫酸镍为主要原料基于热分解法原理一锅法合成铁镍磁性微球。氯化铁、硫酸镍和乙酸钠在(80℃)乙二醇中搅拌30 min,在氮气保护下,加入乙醇胺后180℃搅拌6h,经过水清洗与乙醇清洗后获得有磁性的含镍微球,XRD检测结果证实晶型为Ni Fe2O4,晶体的平均粒径为6.75 nm。磁性微球不经任何修饰直接与组氨酸标签蛋白结合,完成带有组氨酸标签的绿色荧光蛋白纯化,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使用5倍于镍配位凝胶质量的铁镍磁性微球可达到与镍配位凝胶相近的蛋白质吸附量。低成本的铁镍磁性微球可以替代镍配位凝胶用于组氨酸标签蛋白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镍磁性微球 热分解法 组氨酸标签 蛋白纯化
下载PDF
rbcS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旺田 张金文 +1 位作者 刘玲玲 陈正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利用PCR技术从豌豆(Pisum satium Linn)基因组DNA中分离了rbcS基因启动子及叶绿体定位信号编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1256bp)与已报道序列的相应区域同源性达98.41 %。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串连在一起,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 利用PCR技术从豌豆(Pisum satium Linn)基因组DNA中分离了rbcS基因启动子及叶绿体定位信号编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1256bp)与已报道序列的相应区域同源性达98.41 %。将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串连在一起,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介导法转化烟草叶片及洋葱表皮细胞。结果表明这一表达系统增强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瞬时表达,从而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高效表达提供了新的工具,可以实现目的基因的组织特异性和光诱导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S 基因启动子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活性鉴定
下载PDF
金纳米粒子与抗体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赛 彭运平 +2 位作者 何小维 李文美 刘晓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2-476,共5页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TEM)、Zeta电位测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以及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免疫球蛋白G(IgG)与金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呈均一分散的球形,... 本文运用透射电镜(TEM)、Zeta电位测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以及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免疫球蛋白G(IgG)与金纳米粒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呈均一分散的球形,抗体蛋白能够与金纳米粒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内源荧光光谱表明金纳米粒子对抗体蛋白的内源荧光有显著的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SV=4.25×109 L·mol-1,同时金纳米粒子与抗体蛋白间有较强的作用,结合常数K=1.95×1014,结合位点数n为1.49。外源荧光光谱表明金纳米粒子与抗体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相互作用。ATR-FTIR分析抗体蛋白与金纳米粒子作用前后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抗体蛋白有序结构含量降低,构象朝着更加松散的状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抗体蛋白 荧光光谱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二级结构
下载PDF
小脑变性相关蛋白2 mRNA在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席志芹 王学峰 +12 位作者 龚云 李劲梅 汪建华 孙纪军 龚玉来 晏勇 郭珍立 栾国明 王玉平 李云林 张建国 卢涌 李红卫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64-368,共5页
目的了解小脑变性相关蛋白2(CDR2)mRNA在癫痫(EP)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EP患者分成耐药(40例)和非耐药(8例)两组,用基因芯片扫描和FQ-PCR分别检测脑组织中CDR2基因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扫描提示CDR2 ... 目的了解小脑变性相关蛋白2(CDR2)mRNA在癫痫(EP)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8例EP患者分成耐药(40例)和非耐药(8例)两组,用基因芯片扫描和FQ-PCR分别检测脑组织中CDR2基因表达,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基因芯片扫描提示CDR2 mRNA在EP患者与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结果与基因芯片扫描一致。结论EP患者脑组织中有CDR2 mRNA表达,由于其表达产物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CSF)和血液中,因而检测CDR2 mRNA在血或CSF中的表达产物有可能成为诊断EP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小脑变性相关蛋白2 基因芯片 FQ-PCR
下载PDF
雄激素含量测定用蛋白微阵列的制备
19
作者 周勇 王伟 +1 位作者 耿美玉 杜冠华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4-90,共7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鼠雄激素受体结合域(rARLBD)重组表达,结合新兴的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无污染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雄激素检测及新药发现。实验将编码ARLBD的cDNA片段(888bp)插入到含有多聚组氨酸标签的表达载体pET32a中...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鼠雄激素受体结合域(rARLBD)重组表达,结合新兴的蛋白质微阵列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无污染的检测方法,用于临床雄激素检测及新药发现。实验将编码ARLBD的cDNA片段(888bp)插入到含有多聚组氨酸标签的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表达质粒pET32a/AR,并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经IPTG低温诱导,得到高效表达的可溶性ARLBD融合蛋白产物,并通过NiNTA凝胶亲和吸附纯化。将纯化得到的ARLBD使用芯片点样仪固定到硅烷化-多糖表面片基,制备得到ARLBD蛋白质微阵列。实验得到的特异性结合曲线表明在微阵列上的受体蛋白能够保持功能构像。通过Scatchard方程计算得到微阵列上ARLBD与荧光标记的睾酮结合的Kd值为5.32nmol/L。浓度依赖性标准曲线表明这一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达1pmol/L。应用这一方法对224例健康中国老年人血清雄激素水平进行了测定,研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并首次提供了一定样本量的我国老年人血清活性雄激素水平的参考值。这一技术的建立将为生物工程技术产品与临床检测和分子水平化合物筛选有效地结合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融合表达 蛋白质微阵列 血清检测
下载PDF
GFP质控芯片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徐秋林 马文丽 +4 位作者 李凌 石嵘 毛向明 吴清华 郑文岭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6-20,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质量控制芯片来监测样品标记、杂交和检测过程中的失误。方法:针对GFP基因设计的4条60mer寡核苷酸探针和1条阳性对照探针poly(U)与流感寡核苷酸探针一起打印在DAKO玻片上,并构建了GFP基因的克隆载体和体外表达载体,将从这... 目的:建立一种质量控制芯片来监测样品标记、杂交和检测过程中的失误。方法:针对GFP基因设计的4条60mer寡核苷酸探针和1条阳性对照探针poly(U)与流感寡核苷酸探针一起打印在DAKO玻片上,并构建了GFP基因的克隆载体和体外表达载体,将从这两种重组载体上获得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基因的RNA、DNA片段和人的全血样品中的DNA用限制性显示技术(RestrictionDisplaytechnology,RD)扩增标记,将标记的样品和荧光标记的通用引物U分别与芯片杂交、检测,并对扫描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FP探针与相应的样品杂交时出现阳性信号,阳性对照探针在所有的杂交中均出现阳性信号,而空白对照则未检测荧光信号。结论:建立的质控芯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用于基因芯片中的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苷酸探针 基因芯片 绿色荧光蛋白 质量控制 限制性显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