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沈锦春 郭海峰 +3 位作者 杨建军 段满林 朱四海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3-386,共4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剂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h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吗啡组,每组20例,分别于术前0.5h静注氟比洛芬酯或安慰剂英脱利匹特。术后距第一次给药6h再次静注氟比洛芬酯或英脱利匹特。两组患者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24、36、48h的VAS和舒适评分(BCS),记录术后吗啡用量以及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两组VAS和BCS评分在各相应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12h氟比洛芬酯组吗啡用量为(16.99±3.51)mg,明显低于吗啡组的(25.09±4.63)mg(P<0.01)。氟比洛芬酯组患者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的时间为(69.05±11.20)h,短于吗啡组的(78.05±12.94)h(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氟比洛芬酯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吗啡用量,促进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与吗啡术后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季淑娟 解珂 +2 位作者 黄礼兵 张静 崔苏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39-841,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术后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Ⅰ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Ⅱ组)、单纯吗啡组(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术后24h(T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吗啡术后镇痛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Ⅰ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Ⅱ组)、单纯吗啡组(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1)、术后24h(T2)、术后48h(T3)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测定T细胞分化抗原(CD3+)、辅助性T细胞(CD4+)、抑制性T细胞(CD8+)、CD4+/CD8+表达及淋巴细胞(Lcell)总数。结果Lcell总数三组T2时均低于T1时(P<0·01),Ⅲ组T3时与T1时比较仍明显减少(P<0·05),CD4+Ⅲ组T2时明显低于T1时(P<0·05)。CD3+在T2时Ⅲ组与Ⅰ组比明显减少(P<0·05),CD4+在T1时Ⅲ、Ⅱ组与Ⅰ组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三组免疫系统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使用氟比洛芬酯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镇痛 肿瘤 淋巴细胞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及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柴林 甘建辉 +1 位作者 郑智文 万向学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采用双盲法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ml...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于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采用双盲法分别于气管插管后(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ml(A组)或脂肪乳剂5ml(B组),2组术后均辅以PCIA静脉镇痛泵,分别记录术后2、12、24h的镇痛评分(VAS值),不良反应及芬太尼用量。在麻醉开始前(TO)、手术2h(T1)、术毕(T2)及术后12h(r13)术后24h(T4)采取外周静脉血5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一10、TNF—a和IFN一1水平。记录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液量及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用量。结果术后2、12hA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ID比较,2组T1,T2,T3时点血清TNF—a,IFN-1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Tl时点达高峰。与B组比较,A组T1,他,耶时点血清TNF—a含量降低(P〈0.05),IFN一1含量升高(P〈0.05)。与11D比较,2组T1,他,T3时点血清IL_6、IL一10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且在他时点达高峰。与B组比较,A组T1,T2,r乃时点血清IL_6含量降低,IL一10含量升高(P〈0.05)。2组患者四项指标在T4时点均接近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老年肿瘤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了芬太尼的用量,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降低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激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细胞因子 肿瘤 老年人 麻醉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在口腔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强 潘熊熊 +3 位作者 刘莉 吴波 尹楠 俞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7-468,共2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口腔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芬太尼0.05mg,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口腔肿瘤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口腔肿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芬太尼组(B组)。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芬太尼0.05mg,术后均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A组: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4mg和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B组:芬太尼0.8mg和格拉司琼6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两组背景输注2ml/h,PCA0.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持续输注48h。观察并记录苏醒时(T0)、术后6h(T1)、12h(T2)、24h(T3)和48h(T4)VAS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PCA按压次数为零,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头痛头昏、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安全用于口腔肿瘤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芬太尼 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口腔肿瘤
下载PDF
不同时间给予氟比洛芬酯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瑞芹 林雪 +4 位作者 常潘 李迪 刘明远 潘红 王微娜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氟比洛芬酯(FA)注射液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浆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手术开皮前30 min给予FA100 mg;B组:手术开皮后30 min给予FA 100 mg...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氟比洛芬酯(FA)注射液对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浆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手术开皮前30 min给予FA100 mg;B组:手术开皮后30 min给予FA 100 mg。术后均行舒芬太尼(SF)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6 h、24 h血浆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浓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术后6 h、24 h IL-2水平均降低,而IL-6和IL-10水平均升高(P<0.01);与B组比较,A组术后6 h、24 h时IL-2升高,IL-6降低(P均<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6 h IL-10水平升高(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TNF-α和M-CS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静脉注射FA 100 mg镇痛,同时复合SF静脉自控镇痛,可降低结直肠肿瘤切除患者术后促炎因子的表达,同时提高抗炎因子水平,并促进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肿瘤切除术 结直肠 超前镇痛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镇痛和预先镇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琦 尤新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术前预先镇痛及单纯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吗啡30 mg+0.9%NaCl镇痛组(A组,n=30),术后吗啡20 mg+0.9%NaC l镇痛组(B组,n=30),术后氟... 目的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术前预先镇痛及单纯吗啡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吗啡30 mg+0.9%NaCl镇痛组(A组,n=30),术后吗啡20 mg+0.9%NaC l镇痛组(B组,n=30),术后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20 mg+0.9%NaCl镇痛组(C组,n=30),术前氟比洛芬酯100 mg+术后吗啡20 mg+0.9%NaC l镇痛组(D组,n=30)。镇痛泵参数设定: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自控镇痛(PCA)量2 mL,锁定时间30 min。记录各组24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泵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3 h,B组VAS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术后24 h内,B组PCA使用次数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多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患者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吗啡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氟比洛芬酯术前预先镇痛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术后静脉镇痛 预先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雷鹏飞 高杉 王培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后行PCIA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药物为吗啡50 mg+...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食管癌手术后行PCIA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后镇痛药物为吗啡5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在手术切皮前和关胸前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镇痛药物为氟比洛芬酯100 mg+吗啡30 mg+昂丹司琼8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镇痛泵设置均为背景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0.5 ml/h,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术后24、48 h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与B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食管癌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吗啡相似,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适合应用于食管癌术后的镇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镇痛 食管癌 术后
下载PDF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立平 马欣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3期371-373,382,共4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脂用于子宫切除手术超前应用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脂50 mg;Ⅱ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10 mL。术后PCEA:吗啡4 mg以0.9%...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脂用于子宫切除手术超前应用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麻醉前15 min静脉缓注氟比洛芬脂50 mg;Ⅱ组术前15 min静脉缓注生理盐水10 mL。术后PCEA:吗啡4 mg以0.9%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分别记录术后1、6、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Ⅰ组的VAS在6 h与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4hⅠ组的吗啡用量(1.51±0.36 mg)低于Ⅱ组(2.12±0.39 mg)(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如瘙痒、恶心、呼吸抑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镇痛结束后,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Ⅰ组和Ⅱ组2分组和3分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脂超前应用于子宫切除手术,可减少术后的吗啡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提高镇痛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脂 吗啡 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黄礼兵 季淑娟 崔苏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1Z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A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B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C组)。A组术毕静脉注射吗啡0.03mg/kg,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在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A组),术前氟比洛芬酯组(B组),术后氟比洛芬酯组(C组)。A组术毕静脉注射吗啡0.03mg/kg,B组术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术后12、24、36h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3组患者术后应用吗啡PCA镇痛,其参数为:PCA剂量2ml,背景计量0,锁定时间为15min。记录术后6、12、24、36、48h的VAS评分,48h的PCA次数及所剩药液量,不良反应记录恶心、呕吐、嗜睡、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术后6、12、24hA组的VAS评分高于B、C组(P<0.05),术后6、12、24hC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P<0.05);术后48hA组的剩余液显著少于B、C组(P<0.05),按压次数显著多于B、C组(P<0.05)。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镇痛于消化道肿瘤术后镇痛在减少吗啡用量的情况下能达到良好的镇痛目的,而且有超前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吗啡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胸科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张劲军 徐康清 +2 位作者 罗文颖 魏明 黄文起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9期101-103,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M组),每组30例,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F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吗啡3mg为首量,维持...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F、M组),每组30例,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F组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24mg+氟比洛芬酯300mg+生理盐水共150ml,背景流量2ml/hr,单次剂量3ml,锁定时间30min。M组在相同时间点给吗啡3mg为首量,维持配方为吗啡60mg+生理盐水共150ml,参数同F组。分别记录和统计手术后12、48h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泵按压次数、伤口引流量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痛效果相近,VAS评分和48h伤口引流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低于M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有1例呼吸抑制,F组无呼吸抑制。两组均未见消化道出血。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术后静脉镇痛 吗啡 开胸手术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手术后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静 崔苏扬 +4 位作者 汪小海 季淑娟 黄礼兵 解珂 赵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82-384,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M组术后使用吗啡自控静脉内镇痛(PCIA)泵(负荷剂量0.03mg/kg,1mg/次,锁定时间15min...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术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M组术后使用吗啡自控静脉内镇痛(PCIA)泵(负荷剂量0.03mg/kg,1mg/次,锁定时间15min,背景剂量为0);F组,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采用吗啡PCIA泵,设置同M组;P组,手术开始前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12、24、36h分别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采用吗啡PCIA泵,设置同M组。观察6、12、24、36、48h各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48h吗啡总用量,并采集麻醉诱导前和切皮后6、12、24h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术后6h,P组VAS明显低于M组。术后12h,P组及F组VAS均明显低于M组。此外,M组术后48h吗啡总用量明显多于P组及F组。三组患者术前IL-6、IL-10几乎不可测到,切皮后6h,三组血浆IL-10均达峰值,但M组明显低于P组及F组。切皮后12h三组IL-6达峰值,其中M组明显高于P组及F组,24hM组仍明显高于P组。结论术前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能更好的控制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术后的重度疼痛,并明显减少吗啡用量,此外还能明显减少术后炎症细胞因子IL-6生成,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术后镇痛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经腹子宫全切除术后病人PCA效应的影响
12
作者 王淼 佘守章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等一氟比洛芬酯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氯诺昔康和吗啡作比较。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三组... 目的:比较研究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期间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等一氟比洛芬酯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应和不良反应,并与氯诺昔康和吗啡作比较。方法:选择择期经腹子宫全切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三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采用双泵法行双盲对照观察。其中A泵三组均为硬膜外持续输注0.2%左旋布比卡因4ml/h。B泵F组以氟比洛芬酯PCIA强化;L组B泵以以氯诺昔康PCIA强化;M组B泵以吗啡PCIA强化。镇痛效应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ge分级)和病人对PCA综合满意度评分,并记录订后1h、2h、4h、6h、8h、12h、16h、18h、24hPCA泵的按压次数(D1)与实际进入次数(D2),和肛门排气时间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病人的一般飞速相似,24小时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的使用剂量为192mg,三组病人未按压PCA泵的病人各为2例(10%),静脉用药量分别为(53.9±2.1)mg(F组)、(11.4±2.8)mg(L组)、(4.7±3.5)mg(M组)。在相同时间段内三组间VAS,Ramesay镇静评分,Bromage分级及D1/D2比值均相似(P〉0.05)。结论:在0.2%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持续输注(4ml/h)的基础上,新型靶向非甾体类镇痛药氟比洛芬酯与氯诺昔康和吗啡静脉PCA均能达到辅助镇痛的效果,静脉PCA氟比洛芬酯与吗啡的比例约为12:1;氯诺昔康与吗啡的比例约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自控静脉 氟比洛芬酯 氯诺昔康 吗啡
下载PDF
单次静注凯纷复合硬膜外腔小剂量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庆龙 岳子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686-688,共3页
目的:观察在妇科术后镇痛中,单次静注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硬膜外使用小剂量吗啡的协同作用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AsAⅠ~Ⅱ级,年龄23~59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均在术中缝腹膜后给予镇痛药... 目的:观察在妇科术后镇痛中,单次静注凯纷(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硬膜外使用小剂量吗啡的协同作用和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150例,AsAⅠ~Ⅱ级,年龄23~59岁,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均在术中缝腹膜后给予镇痛药物。A组:硬膜外注入吗啡2.5 mg;B组:硬膜外注入吗啡1.5 mg;C组:硬膜外注入吗啡1.5 mg,同时静脉注射凯纷50 mg。记录术后4h、8 h、16h、20h、24h、28h、32h和36h VAS评分、Prince Henry评分(PHS)、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B、C三组病人的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21.88±5.50)h、(15.03±5.02)h和(28.98±5.82)h,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VAS评分:B组在8~28 h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明显低于B组,在20~36 h时也明显低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镇痛评分的比较结果相一致。B、C两组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瘁的患者均少于A组(P<0.05),但C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汗畏寒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未见。结论:单次静注凯纷复合硬膜外注入吗啡用于妇科术后镇痛,能增加镇痛强度和延长镇痛持续时间,并可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子宫切除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肿瘤手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芳坤 马民玉 刘兰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肿瘤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乳腺肿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Ⅰ组)30例,曲马多组(Ⅱ组)30例,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术毕拔管后Ⅰ组氟比洛芬酯50 mg缓慢iv,Ⅱ组曲马多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肿瘤手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乳腺肿瘤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Ⅰ组)30例,曲马多组(Ⅱ组)30例,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术毕拔管后Ⅰ组氟比洛芬酯50 mg缓慢iv,Ⅱ组曲马多100 mgim。采用Prince-Henry疼痛评分法评定镇痛效果,记录用药后2 h、4 h、6 h、8 h、10 h、15 h疼痛评分及镇痛时间;监测并记录注药前,注药后10 min、20 min、30 min、60 min、120 min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和心电图变化以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10 h内各时点疼痛评分均值小于2,镇痛满意率Ⅰ组为83.3%,Ⅱ组为90%;镇痛持续时间Ⅰ组略长于Ⅱ组(12.4±3.5 h vs 11.9±3.6 h)(P>0.05)。术后镇痛期间两组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均稳定。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Ⅱ组。结论:与曲马多相似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肿瘤手术后镇痛是有效的、安全的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乳腺肿瘤 术后镇痛 曲马多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覃鲁 张维恭 钟海生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8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常规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吗啡用药量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5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常规硬膜外吗啡自控镇痛泵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氟比洛芬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吗啡用量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8 h及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 h及48 h,观察组患者的吗啡用量分别为(40.36±14.65)mg和(60.64±14.45)mg,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1.29±20.68)mg和(72.38±18.36)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8.19±11.14)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27±13.37)h,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吗啡联合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可发挥协同作用,进而减少吗啡的用量及胃肠道不良反应,促进术后肠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根治术 氟比洛芬酯 吗啡 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研究
16
作者 田彬 刘万红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7期12-14,共3页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在开胸手术前使用是否有超前镇痛的效果,并对比其不良反应。方法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Ⅰ、Ⅱ、Ⅲ3组,各20例。Ⅰ组采用术前氟比洛芬酯,术后吗啡的镇痛方法;Ⅱ组采用术后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Ⅲ组采用术后吗啡镇痛。观察各组术后1、2、4、8、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手术过程中3组患者都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术后1、2、4、8hVAS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且术后4h内VAS评分Ⅱ组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和Ⅱ组无差别,均明显低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与吗啡复合应用可以增强镇痛效果,而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开胸手术 超前镇痛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用于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镇痛效果及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9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研究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中,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以及其对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92例消化道肿瘤切除术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术前给药组(A)、术后给药组(B)、术后给予舒芬太尼组(即空白对照组:C)... 目的研究消化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中,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镇痛效果,以及其对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92例消化道肿瘤切除术的住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术前给药组(A)、术后给药组(B)、术后给予舒芬太尼组(即空白对照组:C)。A组患者在手术前给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B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进行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50 mg,C组则使用常规舒芬太尼自控静脉内镇痛泵。计算术后各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各组间评分进行比较。另外,采集麻醉前与手术切皮后6、12、24 h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其中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各组间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 h时,C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12 h时,C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有P<0.05);术后48 h内,C组舒芬太尼总用量最多。3组患者术前血浆中IL-10和IL-6处于低水平表达状态,切皮后6 h,3组的IL-10明显升高,但C组低于A组和B组(均有P<0.05);且切皮后12 h,3组患者血浆IL-6含量达到最高值,且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均有P<0.05);24 h时,C组患者的血浆IL-6含量仍高于A组。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且术前给药效果更好,可以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使用情况。另外,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可以减少患者术后的炎症细胞因子IL-6的产生,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消化道肿瘤手术 镇痛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吗啡用于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永密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0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 40例Ⅱ~Ⅲ级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IA镇痛,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组(B组)、氟比洛芬酯...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中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吗啡的镇痛效果。方法 40例Ⅱ~Ⅲ级晚期癌症患者应用PCIA镇痛,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布托啡诺组(B组)、氟比洛芬酯+吗啡组(M组),观察48h内(6h,12h,24h,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8h内的VAS评分和镇静评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M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晚期癌症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低于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布托啡诺 吗啡 晚期癌症 自控静脉镇痛
下载PDF
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正卫 叶培军 吴贺文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6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收治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吗啡镇痛,观察组接受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VAS评...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方案的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方法:收治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吗啡镇痛,观察组接受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VA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BCS及Ramsay评分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吗啡总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接受氟比洛芬酯联合吗啡镇痛,可以减轻疼痛感受、减少吗啡总用量,避免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吗啡 氟比洛芬酯
下载PDF
预先用氟比洛芬酯于妇科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凤桐 梁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第7期206-208,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术前预先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术后应用及单纯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在妇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术前10min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时注入吗啡1.5 mg;Ⅱ组... 目的观察比较术前预先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术后应用及单纯吗啡术后硬膜外镇痛在妇科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90例ASAⅠ~Ⅱ级的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术前10min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手术结束时注入吗啡1.5 mg;Ⅱ组手术结束时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吗啡1.5 mg;Ⅲ组手术结束时注入吗啡2mg.记录术中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处理。结果 VAS评分术后4h内Ⅱ组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Ⅰ、Ⅱ组显著少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镇痛效果Ⅲ组与Ⅰ、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硬膜外吗啡预先应用,镇痛效果更佳,可填补因硬膜外吗啡起效较慢导致的术后镇痛空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吗啡 预先镇痛 术后镇痛 硬膜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