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封海龙 李彩英 +3 位作者 殷小平 冯平勇 崔彩霞 池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全身磁共振扫描系统对23例肝硬化患者、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轴位弥散加权成像扫描,b值选用0、500、800、1000 s/mm2,分别在肝脏右前叶、右后叶、左内叶测量...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对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全身磁共振扫描系统对23例肝硬化患者、1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轴位弥散加权成像扫描,b值选用0、500、800、1000 s/mm2,分别在肝脏右前叶、右后叶、左内叶测量各组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中肝脏左叶ADC值大于肝脏右叶的ADC值,且具有显著性差异;Z=-4.621P=0.0001;右前叶ADC值略大于右后叶ADC值,两者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Z=-1.552P=0.06。b=500、800、1000 s/mm2时肝硬化组肝脏的ADC值均低于对照组肝脏的ADC值,且与对照组肝脏ADC值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别。结论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诊断肝硬化引起弥漫肝实质损害中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局灶性病变 肝硬化 肝脏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在局灶性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兴荣 覃大明 +2 位作者 张丽君 陈华东 张峻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血管瘤22例,囊肿19例)进行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疾病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选用500s/mm2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49±0.14)×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分别为(0.93±0.14)×10-3m m2/s、(0.9 7±0.1 5)×1 0-3m m2/s、(1.0 6±0.1 7)×1 0-3m m2/s、(1.5 3±0.2 9)×1 0-3m m2/s、(2.1 8±0.2 3)×1 0-3m m2/s和(3.15±0.21)×10-3mm2/s。肝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小于正常肝脏(P<0.01),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大于肝脏(P<0.01)。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脏的ADC值之间、肝癌与转移瘤的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测定,能较准确的判断局灶性肝脏病变的性质,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表观扩散系数 肝脏局灶性病变
下载PDF
MRI VIBE序列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邬颖华 宋彬 徐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MRI快速梯度回波的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CT及US检查未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 目的探讨MRI快速梯度回波的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序列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CT及US检查未明确诊断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病例相继进行常规自旋回波(spin-echo,SE)T2W、2D GRE T1W平扫和3D-VIBE序列的钆剂增强多期(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分别观察各种病灶在平扫和多期增强扫描各时相的信噪比(SNR)、对噪比(CNR)、信号强度和强化规律,并与临床、手术病理结果等对照。结果各种类型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SNR和CNR,信号强度及强化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MRI 3D-VIBE序列动态增强对肝脏各种局灶性病变具有重要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下载PDF
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与螺旋CT对比的ROC曲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汉丰 周翔平 +8 位作者 余建群 宋彬 黄娟 李昌宪 李真林 张刚 张青 陈 杨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8期671-675,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局灶性肝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 目的 :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局灶性肝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联合分析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对病灶检出最好 ,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病灶定性 ,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组ROC曲线下面积Az 值最大为 0 92 6 0 ,准确性为 86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单独分析菲立磁MRI等三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肝成像无论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价值均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分析平扫+菲立磁MRI较单独分析SPIO能明显改善病灶的检出能力及定性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ROC曲线 诊断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影像表现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磊 贾中正 +3 位作者 张学琴 张涛 陈莹 刘茂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或典型影像表现及临床随访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人124例,平均年龄(55.1±15.8)岁。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124个,包括肝...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纳入经手术病理或典型影像表现及临床随访证实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病人124例,平均年龄(55.1±15.8)岁。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124个,包括肝细胞癌(HCC)52个、胆管细胞癌(ICC)7个、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HCC-CC)4个、转移瘤(HM)6个、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及FNH样变42个、肝腺瘤(HCA)2个、异型增生结节(DN)5个、肝海绵状血管瘤(CHL)6个。所有病人均行肝脏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观察分析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特征并对其进行分型。同一病变中不同分型间占比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计算肝胆期病灶-肝脏信号强度比(LLR),不同病变间LLR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HCC、ICC、HM、FNH/FNH样变和DN病变中不同分型间占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CC病灶中28个可见包膜(53.85%),各分型中Ⅱb型最多(23/52,44.23%);ICC病灶中Ⅱa型和Ⅲ型最多(均为3/7,42.86%);HM病灶中Ⅱa型最多(4/6,66.66%),且均为胃肠道转移瘤;FNH/FNH样变中Ⅳa型最多(32/42,76.19%);DN病灶中Ⅰa型最多(4/5,80.00%)。肝胆期不同高信号的病变间LL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的LLR低于FNH/FNH样变(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高信号病变的影像特征分型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肝胆期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汉丰 宋彬 +6 位作者 周翔平 余建群 陈卫霞 陈宪 孙家瑜 陈茀茀 朱红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54-457,465,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肝病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曲线分... 目的 对比分析菲立磁增强扫描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本院完成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局灶性肝病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受试者操作特性 (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组ROC曲线下面积 (Az值 )最大 ,为 0 .92 6 0 ,准确性为 86 .8%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MRI 3种方法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分析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较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能明显改善病灶的定性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立磁增强MRI 局灶性肝病 定性诊断 螺旋CT 增强扫描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斐 唐澍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7期894-897,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WI检查,在DWI检查中选定兴趣区后对病灶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WI检查,在DWI检查中选定兴趣区后对病灶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量,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DWI信号表现,对比良恶性病变患者不同b值下的ADC值,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比较常规MRI、DWI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的结果,评价诊断效能。结果:8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中恶性病变57例(包括肝转移瘤22例,原发性肝癌35例),良性病变26例(包括肝囊肿12例,肝血管瘤14例),在DWI上原发性肝癌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均呈高信号,肝囊肿呈低信号;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高、中、低b值下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病变的ADC值(P<0.05);DWI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患者的特异性(96.15%vs 69.23%)、准确性(90.36%vs 72.29%)高于常规MRI(P<0.05),误诊率(3.85%vs 30.77%)低于常规MRI(P<0.05),DWI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患者的敏感性(87.72%vs 73.68%)、漏诊率(12.28%vs 26.32%)与常规MR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MR鉴别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中,应用DWI检查可通过比较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患者的DWI图像信号特征和ADC值判断病变性质,有效提高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患者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下载PDF
两种方法学比较评价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汉丰 张小明 +3 位作者 杜勇 董国礼 张青 蹇朴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完成螺旋CT增扫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肝病26例61个病灶,运用前瞻性及盲法ROC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 目的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完成螺旋CT增扫及菲立磁增强MRI扫描且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局灶性肝病26例61个病灶,运用前瞻性及盲法ROC分析两种方法分别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结果前瞻性评价提示螺旋CT增强扫描、MRI平扫及联合分析MRI平扫+菲立磁增强MRI诊断病灶检出的准确性分别为78%、86%、94%,P<0.05。盲法ROC分析提示联合分析MRI平扫+菲立磁增强MRI病灶检出ROC曲线面积最大,与其它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前瞻性或盲法ROC分析法均提示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高于螺旋CT增强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ROC曲线 诊断
下载PDF
菲立磁增强MRI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汉丰 邓开鸿 +6 位作者 周翔平 余建群 刘荣波 孙家瑜 刘川 赵晖 徐剑英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着重探讨菲立磁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MRI增强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局灶性肝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 目的 :着重探讨菲立磁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增强扫描及菲立磁MRI增强扫描且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局灶性肝病 2 6例 5 7个病灶 ,采用分组盲法ROC曲线分析对比评价菲立磁增强MRI与螺旋CT增强扫描对局灶性肝病的检出价值。结果 :联合平扫MRI+增强MRI与其它三种方法之间比较 ,Az最大为 0 975 0 ,P <0 0 5 ,单独菲立磁增强MRI的Az=0 9315虽然大于平扫MRI的Az=0 92 2 6 ,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CT与其它三种方法之间比较 ,病灶检出Az =0 82 70最小 ,P <0 0 5。结论 :菲立磁增强MRI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价值优于螺旋CT增强扫描。联合分析平扫 +菲立磁增强MRI的肝局灶性病灶的检出价值优于单独分析菲立磁增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菲立磁 ROC曲线
下载PDF
MRI MOCO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雯 黄嵘 +1 位作者 戚玉龙 刘鹏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评估M R I运动校正(motio ncorrection,MOCO)技术对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扫描(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动态增强图像的图像配准效果,探讨MOCO重建图像对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检... 目的评估M R I运动校正(motio ncorrection,MOCO)技术对肝脏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扫描(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动态增强图像的图像配准效果,探讨MOCO重建图像对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检出率的作用。方法 52例怀疑有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利用MOCO技术对增强扫描不同时相的3D-VIBE图像进行图像配准,得到MOCO重建图像。2位高年资腹部放射医师共同对肝脏平扫T1WI、T2WI、增强扫描不同时相的3D-VIBE图像和MOCO重建图像进行评判,以讨论结果作为最终意见。结果①52例受检者在3D-VIBE多期增强扫描中同一层位图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失配准,腹水及肝脏术后患者尤为明显。经过M O C O技术的校正,MOCO重建图像修正了因呼吸运动所致的多期扫描同一层位图像失配准;②对52例受检者的MR平扫、3D-VIBE和MOCO重建图像进行集体阅片,共同确认131个病灶。MOCO重建图像和3D-VIBE图像检出病灶数目分别为129个和116个,MOCO重建图像病灶发现率高于3D-VIBE图像(98.47%vs88.55%,x2=9.058,p=0.03)。MOCO重建图像对≤2.0cm的病灶的检出率高于3D-VIBE图像(83.52%vs97.8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5,P=0.001);③MOCO重建图像能更好显示FHL强化特征,能为FHL的诊断提供更真实的影像信息。结论 MOCO技术能修正由呼吸运动所致的多期扫描同一层位图像失配准,可以提高对小病灶的检出率,能更好显示FHL的强化特征,有助于FHL的影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三维 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序列 运动校正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强化方式在其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杰 宋彬 徐隽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FHL)的强化方式在其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7例FHL病例(50个病灶),采用MRI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序列(3D-VIBE)对病灶进行包括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在内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3D-VIB...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FHL)的强化方式在其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47例FHL病例(50个病灶),采用MRI三维容积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序列(3D-VIBE)对病灶进行包括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在内的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3D-VIBE序列所显示的病灶形态学特点和测量病灶的对比噪声比,重点观察病灶的强化方式和强化方式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①17例(20个病灶)肝细胞肝癌(HCC)多表现为“动脉期快进、门静脉期快出”的强化方式,60%的HCC出现“假包膜”,65%合并肝硬变背景;②3例胆管细胞肝癌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67%合并有病灶周围近侧肝内胆管的扩张;③12个(100%)转移性肝癌均表现为周边程度不一的环形强化;④肝血管瘤在动脉早期边缘呈周边结节样强化,并随时间推移出现向心性的“推进式”强化;⑤4例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表现为脓肿壁的簇状或环形强化和内部纤维分隔的轻度强化,1例嗜酸性肉芽肿仅轻度强化。结论FHL的形态学特征以及动脉期的强化特点和强化演变方式对定性诊断帮助较大;MRI3D-VIBE序列多期动态扫描是提供上述信息的最优影像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三维容和式内插值法屏气检查
下载PDF
MR扩散及灌注成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谭军 郝金刚 +2 位作者 袁曙光 闫东 王家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和灌注成像(DWI,P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共209个病灶,其中肝囊肿40例69个病灶,肝血管瘤43例57个病灶,肝细胞癌27例36个病灶,转移性肿瘤17例47个病灶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计测表观扩... 目的探讨扩散和灌注成像(DWI,PWI)对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7例肝脏占位性病变共209个病灶,其中肝囊肿40例69个病灶,肝血管瘤43例57个病灶,肝细胞癌27例36个病灶,转移性肿瘤17例47个病灶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DWI序列所选用b值为0、500s/mm2.其中15例肝细胞癌,8例肝血管瘤和2例肝囊肿行灌注成像.结果肝脏恶性肿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的平均ADC值为(1.09±0.24)×10-3mm2/s,与肝囊肿、肝血管瘤病变的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以肝血管瘤平均ADC值1.71×10-3mm2/s作为判定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分界点,则灵敏度是97.5%,特异度是86.5%.绝大部分肝癌病灶的时间-信号曲线(TSC)表现为速升速降型,全部肝血管瘤的TSC表现为缓升缓降型.结论DWI、PWI对肝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肝脏MRI的补充检查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扩散 灌注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小占位的磁共振信号强度比与病灶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滨 陈静静 +3 位作者 孙西河 周茂义 李丽新 常光辉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41-243,W001,共4页
目的 计算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病灶 /肝脏磁共振信号强度比 (SIR) ,并评价其与病灶性质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病例共 92例 ( 148个病灶 )行前瞻性磁... 目的 计算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病灶 /肝脏磁共振信号强度比 (SIR) ,并评价其与病灶性质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病例共 92例 ( 148个病灶 )行前瞻性磁共振成像 ( 0 .5T)研究。计算 4种病灶的SIR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T1W图像上 ,肝海绵状血管瘤与恶性肿瘤的SIR值间差异无显著性 (t=1.799,P =0 .0 75) ;质子加权像上 ,良恶性肿瘤的SIR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t=0 .691,P =0 .4 91) ;T2 WI上 ,良性病变的SIR显著高于恶性肿瘤 (P <0 .0 1) ,且 4种病变的SIR值与回波时间 (TE)之间均存在线性正向相关关系。结论 在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占位肝脏 性质 磁共振成像 信号强度比
下载PDF
MRI VIBE序列评价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邬颖华 宋彬 冯泽华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41-244,24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快速梯度回波的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28例疑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采用常规自... 目的:探讨MRI快速梯度回波的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屏气检查(three-dimensional volumetric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3D-VIBE)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128例疑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患者采用常规自旋回波(spin-echo,SE)T2W、2D GRE T1W平扫及3D-VIBE序列钆剂增强的多期增强扫描和2D GRE T1W钆剂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均先行T2W和T1W平扫,再相继进行3D-VIBE增强多期(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扫描和2D GRE T1W平衡期增强扫描。经手术、病理或综合CT、US等多种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1例(90个病灶)。分析51例(90个病灶)各序列的MR征象、VIBE资料重建后对病灶血管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评价3D-VIBE和2D GRE T1W序列对不同大小病灶检测与定性的准确性及对病灶组织学起源诊断的准确性。结果:3D-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与常规2D GRE T1W增强扫描对病灶总的检测及定性能力分别为98.9%(89/90)、91.1%(82/90)和86.7%(78/90)7、5.6%(68/90)(P<0.05)。对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2.9%(39/42)、90.4%(19/21)、80%(12/15)、100%(12/12)和78.6%(33/42)、81%(17/21)、53.3%(8/15)、83.3%(10/12)(P<0.05)。3D-VIBE肝动脉期扫描有44例(86.3%)肝动脉显示良好,门静脉期有46例(90.2%)门脉期显示良好;肝细胞癌17个病灶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14个病灶显示引流静脉;1例肝血管瘤显示供血动脉;1例肝转移瘤显示毗邻静脉。结论:MRI3D-VIBE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无论在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诊断方面,还是在病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上均较常规2D GRE T1W增强扫描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脏肿瘤 三维容积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小占位的病灶/水信号强度比与病灶性质的相关性
15
作者 陈静静 王滨 +3 位作者 孙西河 周茂义 李丽新 常光辉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病灶 /水信号强度比(SIR)与病灶性质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病例共 92例 ( 144个病灶 )行前瞻性磁共振成像 ( 0 .5T)研究。计...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的病灶 /水信号强度比(SIR)与病灶性质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病例共 92例 ( 144个病灶 )行前瞻性磁共振成像 ( 0 .5T)研究。计算 4种病灶的SI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T1W图像上 ,肝血管瘤的SIR值与恶性肿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t=1.83 0 ,P =0 .0 71) ,肝囊肿的SIR值显著低于其它三者 (t =16.83 6,P <0 .0 1) ,以 1.2为界 ,诊断正确率为 94 % .于T2 加权像上 (TR =2 50 0ms) ,血管瘤的SIR值均显著高于恶性肿瘤 (P <0 .0 1) ,TE =12 0ms时 ,以 0 .6为界 ,区分血管瘤与恶性肿瘤 ,诊断正确率达 93 % ;以 0 .4 8为界 ,区分血管瘤与HCC ,诊断正确率为 9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 磁共振成像 病灶 水信号强度比 肝肿瘤 诊断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白秀艳 孙玉 +4 位作者 侯洁 张楠 马向宏 王薇 杨本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和手术病理资料纳入本研究。病理证实为20例肝细胞癌(hepa...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Gd-EOB-DTPA增强MRI和手术病理资料纳入本研究。病理证实为20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2例混合型肝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cholangiocarcinoma,c HCC-CC),7例肝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和1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2位高年资放射诊断医师盲法独立分析MRI资料,归纳病灶的Gd-EOBDTPA增强MRI动态3期(动脉期、门脉期、过渡期)强化规律和肝胆期信号特点,并作出影像诊断(含病理类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评价两位医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 (1)Gd-EOB-DTPA增强MRI动态3期:5例HCC动态强化特征不典型,包括3例HCC动脉期轻度强化和2例HCC过渡期"廓清"不明显。1例FNH过渡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2例c HCC-CC动态强化不具特征性,均可见肿瘤供血动脉。余所见无殊。(2)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1例(1/20,5%)HCC呈高信号,19例(19/20,95%)HCC呈明显低信号。4例ICC均呈低信号内伴云絮状稍高信号,2例c HCC-CC均呈低信号伴中央更低信号。1例(1/7,14.3%)FNH呈稍低信号伴中央"靶征"稍高信号,6例(6/7,85.7%)FNH呈等-稍高信号伴中央星状低信号。1例HAML呈稍低信号强度,其内见更低信号区。(3)两位医师通过Gd-EOB-DTPA增强MRI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12%(32/34)和97.06%(33/3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9,P>0.05),诊断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945,P<0.05)。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MRI有助于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钠 肝脏局灶性病变 肝胆期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芸 郁义星 赵卫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0期7-12,共6页
目的分析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上腹部疼痛就诊6例,因恶心... 目的分析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表现,总结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曾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脏局灶性病变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因上腹部疼痛就诊6例,因恶心和呕吐就诊1例;余20例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就诊。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后27例29个病灶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误诊时间10 d~6个月。24例26个病灶经肝部分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诊断,3例3个病灶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确诊再生结节6例8个病灶,血管瘤6例6个病灶,血管周上皮细胞分化肿瘤5例5个病灶,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炎性病变、神经内分泌瘤和肝转移癌(胃肠道间质瘤肝转移和乳腺癌肝转移)各2例2个病灶,肝局灶性脂肪沉积和肝肉瘤样癌各1例1个病灶。本组确诊后经相应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1~6年,27例中21例情况良好,4例失访,1例死亡,1例随访33个月后诊断为肝细胞癌,行介入治疗后现病情稳定。结论过度重视肝胆特异期低信号、肝脏局灶性病变与原发性肝癌影像学表现相似、对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认识不足是导致本文病例误诊的主要原因。熟悉肝脏多种占位性病变临床特征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误诊 肝肿瘤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德龙 京芳华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年2020月5月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接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年2020月5月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接诊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常规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比较不同病变性质DWI检查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diffusion sensitivity coefficient,b值)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常规序列与DWI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的效果。结果:b值分别为500 s/mm2、1000 s/mm2、1500 s/mm2时肝脏局灶性良性病变ADC值均高于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P<0.05);在肝脏局灶性恶性病变诊断中DWI的特异度为94.74%、准确率为91.38%、阳性预测值为97.22%,高于MRI常规序列检查的68.42%、72.41%和82.86%(P均<0.05)。结论:DWI检查对肝脏局灶性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效果优于MRI常规序列检查,多b值DWI检查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MRI常规序列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胆管癌的临床应用效果
19
作者 王欧成 刘迎春 +1 位作者 刘勇 张刘璐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7期161-161,163,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7.02至2020.02诊疗的胆管癌患者20例、肝局灶性占位病变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均施行DWI检查,评估扩散系数(ADC).结果:胆管癌、肝转移瘤、肝细胞癌患者中,AD...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胆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7.02至2020.02诊疗的胆管癌患者20例、肝局灶性占位病变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20例,均施行DWI检查,评估扩散系数(ADC).结果:胆管癌、肝转移瘤、肝细胞癌患者中,ADC值比较无意义(P>0.05);但以胆管癌患者ADC值为依据,肝血管瘤、肝囊肿和健康体检者ADC值显著高于前者,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胆管癌、肝局灶性占位病变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呈现具有高诊断率的优势,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胆管癌 肝局灶性占位病变 扩散系数
下载PDF
3.0T MR 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彩英 封海龙 +2 位作者 殷小平 冯平勇 崔彩霞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91-1094,共4页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GE 3.0T Signal EXC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57个病灶)行DWI,其中25例良性病变30个病灶,22例恶性病变27个病灶。...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GE 3.0T Signal EXCITE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对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57个病灶)行DWI,其中25例良性病变30个病灶,22例恶性病变27个病灶。b值选用0、500、1000s/mm2,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b值为500s/mm2和1000s/mm2时,良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3.12±1.58)×10-3mm2/s、(2.23±1.01)×10-3mm2/s;恶性病变的ADC值分别为(2.01±0.95)×10-3mm2/s、(1.31±0.37)×10-3mm2/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评价ADC值诊断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99、77.8%、76.6%、77.2%、75.0%、79.3%和0.852、81.5%、90.0%、85.9%、88%、84.3%。结论3.0T MR DWI ADC值在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b值为1000s/mm2时所测ADC值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