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istical property of candidate earthquake precursors and its apparent focal mecha- nism dependence
1
作者 吴忠良 王林瑛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z1期61-66,共6页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reported earthquake precursors show apparent focal mechanism dependence. Intensity of anomaly is described by the ′anomaly ratio′ as defined by the number of stations/items reporting anoma...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reported earthquake precursors show apparent focal mechanism dependence. Intensity of anomaly is described by the ′anomaly ratio′ as defined by the number of stations/items reporting anomalies before the target earthquake over the number of stations/items in operation around the target earthquake. Variation of the ′anomaly ratio′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target earthquake was studied for dip-slip earthquakes all over China, strike-slip earthquakes in eastern China, and strike-slip earthquakes in western China, respectively. It is observed that for strike-slip earthquakes, the ′anomaly ratio′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target earthquake, while earthquakes in eastern China and western China have different slopes. For dip-slip earthquakes, however, the ′anomaly ratio′ h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with the magnitude of the target earthquake. Limited data imply that the ′anomaly ratio′ seems proportional to the apparent stress of the target earthquake. The result might be heuristic for the analysis of candidate earthquake precur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precursor focal mechanism apparent stress
下载PDF
新疆地下流体源兆、场兆、大震远兆特征的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高小其 陈华静 +2 位作者 高国英 许秋龙 崔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94,共12页
以20多年来新疆地区的18个地下流体监测点的资料为基础,沿着“异常与震中”这一主线,对新疆地区的16次5级地震、4次7级以上地震及1个6级强震群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源、场、远兆异常有如下特征:异常空... 以20多年来新疆地区的18个地下流体监测点的资料为基础,沿着“异常与震中”这一主线,对新疆地区的16次5级地震、4次7级以上地震及1个6级强震群的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源、场、远兆异常有如下特征:异常空间展布不均,源兆空间内异常监测点展布“密集”、异常比例可达90%;而场兆空间展布“稀疏”、“分散”,异常比例一般在45%~53%;而远兆则是更加“稀疏”和“零星”,异常比例统计为25%。异常起始时间不同,源兆异常时间以中期为主;中强震场兆异常时间以中短期、特别是短期为主;强震场兆以中期异常为主;而强震远兆则也以中期异常为主。异常形态不同,源兆中期异常及强震场兆巾期异常一般是趋势性大幅度升高变化为丰,且以化学测项为多,油气探外以井喷形式予以表现;而中强震场兆异常,一般表现为幅度明显的短期内的负异常、脉冲突跳、短期内的高值上升、阶变及年变化规律被打破等;强震远兆特征则基本上表现为少数测点、测项的大幅度中期异常及个别测项的临震大幅度突跳现象,油气探片则也以剧烈什喷形式予以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兆 场兆 远兆 新疆地下流体
下载PDF
2004年9月17日阳江4.9级地震概述 被引量:9
3
作者 叶秀薇 杨马陵 +6 位作者 叶东华 康英 秦乃刚 刘特培 万永芳 廖桂金 华卫 《华南地震》 2005年第3期69-77,共9页
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发生了4.9级地震,从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及等震线分布判断本次4.9级地震仍属1969年阳江6.4级地震“老”震区的晚期地震活动,与该区已发生的4~5级地震序列活动类似,具有前期余震频度、强度衰减快的特点。宏观调查... 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发生了4.9级地震,从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及等震线分布判断本次4.9级地震仍属1969年阳江6.4级地震“老”震区的晚期地震活动,与该区已发生的4~5级地震序列活动类似,具有前期余震频度、强度衰减快的特点。宏观调查及震源机制证实平冈断裂是此次4.9级地震的主要控震和发震构造。震前曾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前兆异常,但地震学异常不显著,震前中小地震活动未出现异常活跃或异常平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活动性 前兆异常 阳江地震
下载PDF
可能的地震前兆的一个统计性质及其与地震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忠良 王林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58-63,176,共7页
定点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性质看上去与地震的类型有关 .以出现异常的台项数与当地定点观测前兆的总台项数之比来度量异常出现的程度 ,称为“相对异常台项比” .对倾滑型地震、东部的走滑型地震、西部的走滑型地震 ,分别考察其“相对异常... 定点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性质看上去与地震的类型有关 .以出现异常的台项数与当地定点观测前兆的总台项数之比来度量异常出现的程度 ,称为“相对异常台项比” .对倾滑型地震、东部的走滑型地震、西部的走滑型地震 ,分别考察其“相对异常台项比”随地震震级的变化 .对于走滑型地震 ,“相对异常台项比”随震级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东部的斜率大约是西部的斜率的二倍 ;而对于倾滑型地震 ,“相对异常台项比”并不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加 .有限的数据所给出的线索显示 :“相对异常台项比”似乎与视应力水平有关 .这一结果对地震预测工作可能具有启发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震源机制 视应力
下载PDF
1976年和林格尔6.3级地震前后震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晁军 李占维 +5 位作者 王翠萍 王彦伟 包岩斌 赵蒙生 王彬 李泰来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32,共8页
从时空变化特征、震源参数、地震波谱特征、b值、Vp Vs、Q值、持续时间衰减比、Ap As等方面对1976年 4月 6日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着重分析了地震前后 2年左右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 ,以提取和林格尔 6 3... 从时空变化特征、震源参数、地震波谱特征、b值、Vp Vs、Q值、持续时间衰减比、Ap As等方面对1976年 4月 6日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着重分析了地震前后 2年左右出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变化特征 ,以提取和林格尔 6 3级地震的短临信息。分析后认为此次地震出现的震兆特征与包头 6 4级地震、张北 6 2级地震某些方面有相似处 ,对探讨分析未来阴山、燕山地震带浅源中强震的孕育过程及提取临震信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林格尔6.3级地震 震兆特征 震源深度 b值 波速比 Q值 1976年 地震波 震源参数
下载PDF
前兆波及其地震预测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军 田韬 卢永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通过回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前兆波的研究与地震预测实践的进展情况,分析利用地震前兆波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及其在科学上面临的困难,分别对前兆波及其定义、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基本依据、前兆波观测技术概... 通过回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震前兆波的研究与地震预测实践的进展情况,分析利用地震前兆波进行地震预测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有意义的进展及其在科学上面临的困难,分别对前兆波及其定义、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基本依据、前兆波观测技术概述、前兆波的地震预测意义进行了探讨。文中定义了地震前兆波,以固体均匀弹性中的介质点波动方程和大量震例总结的前兆波阶段性特征,说明利用地震前兆波预测大地震事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文中阐述了前兆波观测技术的发展要求,并提出了改变目前的被动观测状况、对观测目标区域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短期和临震前兆进行主动观测的科学思路;应强化对地震震源区的观测,利用前兆波携带的信息研究震源及其附近地区的介质参数变化,对实现短临地震预测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兆波 地震预测 观测技术 震源区
下载PDF
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型和强震预报 被引量:12
7
作者 秦保燕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83-92,共10页
根据以往研究的地震孕育和发生的3个模式提出了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式、地震前兆指标和预报方法。综合模式由7个单元组成:震源、震源端部的2个调整单元、震源顶部和底部的2个软弱层(这些单元均位于上岩石圈)以及下岩石圈的两个深部... 根据以往研究的地震孕育和发生的3个模式提出了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式、地震前兆指标和预报方法。综合模式由7个单元组成:震源、震源端部的2个调整单元、震源顶部和底部的2个软弱层(这些单元均位于上岩石圈)以及下岩石圈的两个深部剪切蠕滑断层(一个与震源断层面垂直立交,另一个与震源断层面同面立接)。这7个单元组成了导致强震后果的结构。在构造力源作用下每一个单元围绕震源运动。最终使震源区破裂和发生强震。根据这个模式各种地震前兆异常区的演化与模式中震源与其它各个单元之间的差异性有关,与调整单元、调整层、深部剪切蠕滑断层之间的差异性有关。这种差异性使不同时间或同一时段多个异常区、带边界的交汇点或连接区预示未来强震位置。在孕震后期,震源系统某些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并形成正反馈,前兆异常随时间的变化出现起伏加剧。根据总结,强震大多发生在第3次起伏加剧的峰值处和峰值后并得到M=4.29+0.11t式中t为起伏加剧的异常时间,以月为单位。由上述指标可以作出强震的中短期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成因 综合模型 地震预报 强震
下载PDF
新生鼠大脑皮层局灶性缺血区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国才 屈素清 +2 位作者 周英 王亚奇 栾佐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97-201,共5页
目的观察神经前体细胞植入新生鼠局灶性缺血区内的存活和融合情况。方法应用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因子的无血清D/F12(1:1)培养获得新生鼠神经前体细胞球并在培养中掺人5-溴-2'-脱氧尿嘧啶标记,免疫酶技术检测nestin... 目的观察神经前体细胞植入新生鼠局灶性缺血区内的存活和融合情况。方法应用含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诱导因子的无血清D/F12(1:1)培养获得新生鼠神经前体细胞球并在培养中掺人5-溴-2'-脱氧尿嘧啶标记,免疫酶技术检测nestin标志和分化诱导实验证明所获得的细胞球是神经前体细胞,去脑膜结扎小动脉手术制作新生鼠脑皮层局灶性缺血动物模型,将标记好的神经前体细胞直接注射到缺血损伤灶的边缘区,定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植入细胞的分布、存活和与宿主脑组织的融合情况。结果缺血损伤侧的脑皮层内带标记的细胞量明显要多于实验对照的对侧,植入的神经前体细胞主要向损伤灶的颗粒层聚集,未见远部位迁移,与宿主脑皮层组织有很好的融合。结论大脑皮层缺血性损伤可刺激神经前体细胞发育,提示新生动物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有希望通过神经前体细胞移植获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 移植 局灶性脑皮层缺血损伤 新生鼠
下载PDF
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淀粉样前置蛋白基因的表达
9
作者 马杰 江峰 戴钦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B10期34-37,共4页
目的 检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淀粉样前置蛋白(APP)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八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为对照组,B~H各组大鼠脑缺血1h后,分别再灌注0、1、3、8h和1、3、7d... 目的 检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淀粉样前置蛋白(APP)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SD大鼠136只,随机分为八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为对照组,B~H各组大鼠脑缺血1h后,分别再灌注0、1、3、8h和1、3、7d后处死。取双侧脑皮质,用RT-PCR方法检测APP770、APP751、APP695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PP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脑皮质含KPI结构区的APP770和APP751mRNA水平在再灌注1d后开始升高(P≤0.01),第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第7d达基础水平。APP695 mRNA在缺血再灌注后第1d到第3d逐渐下降后回升(P≤0.01),直到第7d达基础水平。再灌注8h后神经变性开始出现,同时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的星形细胞开始增多。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发APP mRNA的表达升高;选择性诱发KPI-APP表达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反应性星形细胞增多所致,调节APP剪切的一些因素也参与脑缺血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 淀粉样前置蛋白 基因 表达
下载PDF
1996年2月28日四川宜宾5.4级地震的参数和前兆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桂芳 程万正 《四川地震》 1996年第3期1-11,共11页
本文简要地给出了1996年2月28日四川宜宾5.4级地震的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及震前地震活动的特点,观测台网分布和前兆异常,以及对宜宾5.4级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情况。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地震参数
下载PDF
NEDD9、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海霞 唐良萏 周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发育下调基因9(neur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9,NEDD9)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EDD9及FAK... 目的:探讨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发育下调基因9(neur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9,NEDD9)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EDD9及FAK在52例上皮性卵巢癌、1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8例卵巢良性肿瘤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并对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NEDD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P=0.000)、卵巢良性肿瘤(P=0.000)及正常卵巢组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K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P=0.002)、卵巢良性肿瘤(P=0.000)及正常卵巢组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DD9的表达在卵巢癌的FIGO分期(P=0.000)、组织分化程度各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0),而在确诊时年龄(P=0.756)、血清CA-125水平(P=0.300)、病理类型(P=0.526)及腹水(P=0.506)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AK的表达在FIGO分期(P=0.008)及腹水(P=0.027)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在确诊时年龄(P=0.299),血清CA-125水平(P=0.116)、组织分化程度(P=0.100)及病理类型(P=1.000)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NEDD9和FAK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0.535,P<0.05)。结论:NEDD9及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早期联合检测NEDD9和FAK可能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发育下调基因9 黏着斑激酶 上皮性卵巢癌
下载PDF
地震预报思路的再讨论
12
作者 郭增建 《国际地震动态》 2002年第6期1-4,共4页
文中回顾了 1 974年提出的“块、带、源、兆、触、报”六字预报思路 ,并基于近2 0年来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补充和深化。
关键词 构造块体 地震带 震源 触发 地震预报 地震前兆
下载PDF
Variation of stress field in the source region around a strong shock:an example 被引量:4
13
作者 刁桂苓 于利民 李钦祖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1期85-92,共8页
An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6.6 occurred on November 16,1983 in the Kaoiki,Hawii.Th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es were made by stages for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74 earthquakes with M≥3.0 in this area f... An earthquake with magnitude 6.6 occurred on November 16,1983 in the Kaoiki,Hawii.Th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es were made by stages for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74 earthquakes with M≥3.0 in this area from 1977 to 1985,it was found that each type of focal mechanism is roughly with invariable percentage,and that the strike-slip events including the mainshock,which did not appear in other stages,occurred in the stage around M=6.6 mainshock.The dominant types in the other stages were depressed in the period around the mainshock. This is a believable precursor phenomena.orientation of the principal axes of stress field was inversed by fitting slip vector based on the focal mechanisms in the different peri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field around the main shock with M=6.6 was more stable,its maximum and minimum principal axes is nearly horizontal in EW and NS direction respectively,the middle one is nearly vertical.The middle principal axis of stress field in the other periods appeared to be horizontal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ismic rupture horizontally slip with a small dip.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ress field of source region in the period around the strong shock and that in the other periods shows that the seismogeny and occurrence of the strong shock were controlled by the variation of stress field.The characteristic environment factors of Kaoiki region and its effect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ss field in the source region focal mechanism precursor phenomena
下载PDF
1998年嵊州4.0级地震及其前兆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立珣 虞雪君 +2 位作者 张士印 陈学庭 杨钢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5-371,共7页
介绍了1998年8月17日在浙江省嵊州市MS4.0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震源机制和前兆特征。根据震源机制解和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推断这次地震的破裂方向为N63°W,与孝丰-三门断裂带走向一致。嵊州地震震中烈度为Ⅴ度强... 介绍了1998年8月17日在浙江省嵊州市MS4.0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震源机制和前兆特征。根据震源机制解和宏观等震线长轴方向推断这次地震的破裂方向为N63°W,与孝丰-三门断裂带走向一致。嵊州地震震中烈度为Ⅴ度强。地震发生时嵊州市和新昌县普遍有感,少数建筑物遭到损坏,河堤和道路出现几十米长的狭窄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地震前兆 短期预报 嵊州地震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髓鞘修复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若兰 谢友红 +2 位作者 晏宁 穆建坤 贺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04-1311,共8页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介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1)、髓鞘碱性蛋白(MBP)、NG2细胞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介入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对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Olig1)、髓鞘碱性蛋白(MBP)、NG2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3只SPF级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模型组、rTMS组、假手术组,每组21只,3组分别按术后1、3、10 d各分7只。模型组、rTMS组使用线栓法制备短暂性大脑中动脉栓塞(tMCAO)模型,模型组建模成功后自然恢复,rTMS组建模成功后每24 h介入高频rTMS治疗,干预10 d。使用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rTMS对大鼠运动功能影响。各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第1、3、10天取脑,通过对NG2、髓鞘碱性蛋白(MBP)进行免疫组织化染色,观察缺血侧纹状体中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增殖以及髓鞘损伤程度;Western blot检测Olig1、MBP、NG2的表达量。结果rTMS降低tMCAO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rTMS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rTMS促进tMCAO后OPC的增殖和分化,其中rTMS组的NG2表达在第1、3、10天均高于模型组(P<0.05);Olig1表达在第3、10天高于模型组(P<0.05)。rTMS促进脑组织缺血后的髓鞘修复,模型组MBP表达始终低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rTMS组MBP表达在10 d时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急性期rTMS治疗可促进OPC增殖和髓鞘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局灶性脑缺血 髓鞘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下载PDF
2005年9月23日拜城震群特征及形变前兆分析
16
作者 翟世龙 陶茂松 +1 位作者 邹广 王爱倩 《内陆地震》 2006年第4期372-377,共6页
2005年9月23日至10月20日克孜尔地区发生了小震群事件,其中发生MS4以上地震5次,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为MS4.9。此次震群活动强度大、频次高,因此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和特殊性。在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此次震群地震目录资料基础上,从震群的时序特... 2005年9月23日至10月20日克孜尔地区发生了小震群事件,其中发生MS4以上地震5次,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为MS4.9。此次震群活动强度大、频次高,因此具有一定的显著性和特殊性。在尽可能完整地收集此次震群地震目录资料基础上,从震群的时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能量释放特征、前兆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此次震群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为K-ρ型前兆震群,震群主要受到近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力,发震构造既不是克孜尔(F2)断裂也不是喀桑托开断裂,很有可能与本地区的隐伏断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拜城 震群特征 震源机制解 形变前兆
下载PDF
2013年2月20日广西平果4.5级地震震害及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培兰 史水平 +1 位作者 阎春恒 龙政强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年第2期6-14,共9页
通过对平果4.5级地震震害及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积累该地区的震害特征、地震地质、地震序列、地震前兆等资料,对地震应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此次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序列,发生在广西西部中强地震活跃地区NW向百色—合... 通过对平果4.5级地震震害及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积累该地区的震害特征、地震地质、地震序列、地震前兆等资料,对地震应急、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此次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序列,发生在广西西部中强地震活跃地区NW向百色—合浦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具有左旋逆冲特征,震感范围大,影响波及面广,震中烈度达Ⅵ+,造成较大破坏,体现了广西地区"低震级、高烈度、灾害大"的震害特征。从小震活动的时空分布、频度及断层总面积参数、大震前后应力降变化、显著地震特征及地震前兆异常出发,分析平果4.5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平果4.5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时空图像、测震学指标、地磁及水位等前兆异常比较显著,中期、短期异常配套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增强 震害 地震前兆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短临异常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方明 《高原地震》 2009年第2期28-31,共4页
地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地应力观测是目前我国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通过分析,获得汶川地震前刘家峡台地应力观测资料的异常特征,解释了汶川地震的震源机制。对现有地震预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应力 短临预报 震源机制
下载PDF
Simultaneous Study of VLF/ULF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s in Japan
19
作者 Vikram Singh Yasuhide Hobara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20年第2期201-215,共15页
We carried out a simultaneous study of ground-based magnetic field and lower ionospheric anomalies during major earthquakes occurring around Japan in 2010 and 2012. Ultra Low Frequency (ULF) geomagnetic field waveform... We carried out a simultaneous study of ground-based magnetic field and lower ionospheric anomalies during major earthquakes occurring around Japan in 2010 and 2012. Ultra Low Frequency (ULF) geomagnetic field waveforms of Esashi station and Very Low Frequency (VLF) Japanese transmitter (JJY) electric signal amplitude received in Moshiri station Hokkaido during nighttime (22:00-02:00 LT) were used to minimize the local interference. Twenty earthquakes having magnitude greater than 5.5 were considered for the data analysis for two years. Nighttime amplitude fluctuations and polarization from the received VLF transmitter signal amplitude and ULF magnetic field respectively were calculated to identify anomalous signatures in relation to every earthquake. We found most earthquakes analyzed indicating VLF amplitude anomalies simultaneously occurred with ULF magnetic field anomalies within a week prior to the earthquakes. Stronger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for larger magnitude and shallower earthquakes. Focal mechanism of earthquakes was also examined to ident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generating anomaly. Both VLF and ULF anomalies were observed for reverse fault type earthquakes occurring under the strong pressure in the crust. Obtained results may indicate the common anomaly source both for VLF and ULF in the lithosphere and are consistent with currently proposed Lithosphere-Atmosphere-Ionosphere (LAI) coupling scenarios during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LF Transmitter IONOSPHERE PERTURBATIONS ULF VLF ANOMALIES Earthquake GEOMAGNETIC Field focal Mechanism precursor
下载PDF
1989年11月2日宁夏固原5.3级地震序列特征及前兆异常
20
作者 陈素改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23-231,共9页
本文分析了1989年11月2日宁夏固原5.3级地震前后的地震活动,井分析了其序列特征,判定此震为孤立型地震。本文最后介绍了几起震前认识到的前兆观测资料异常现象。
关键词 地震 序列特征 前兆 异常 宁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