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转边手卷镶接工艺探究——以《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为例
1
作者 沈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手卷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装裱形式,在历经从晋至清的千余年发展后,形成了撞边手卷、套边手卷和转边手卷三种经典样式,其中转边手卷又可分为挖嵌式与镶接式两种工艺。流传至今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转边手卷大多为更节省绢料的镶接式装裱工... 手卷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装裱形式,在历经从晋至清的千余年发展后,形成了撞边手卷、套边手卷和转边手卷三种经典样式,其中转边手卷又可分为挖嵌式与镶接式两种工艺。流传至今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转边手卷大多为更节省绢料的镶接式装裱工艺,但此工艺复杂繁琐、技术难度较大,到了当代,有所式微,面临失传的境地。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博物馆藏《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转边手卷的修复重裱为例,叙述对原装裱用料、配色、镶接工艺等的研究,以及原尺寸恢复其原本镶接式转边手卷的过程,旨在为古人优秀传统技艺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边手卷 挖嵌 镶接
下载PDF
中国手卷式电影审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阳 赵黛霖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41-48,共8页
中国传统手卷绘画方法对中国电影影响深远。在手卷画中,既有山水画的灵动和趣味,也蕴含着手卷画叙事的巧妙构思。在中国电影实践中,手卷式电影构图令“沉浸”与“认识”这两种哲学和美学理路交相辉映,使有限的电影时空在横移和纵深展开... 中国传统手卷绘画方法对中国电影影响深远。在手卷画中,既有山水画的灵动和趣味,也蕴含着手卷画叙事的巧妙构思。在中国电影实践中,手卷式电影构图令“沉浸”与“认识”这两种哲学和美学理路交相辉映,使有限的电影时空在横移和纵深展开中呈现出强烈的历史感,可谓趣味生动、富于灵性。而勾连画中叙事的“回眸”等技巧,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将观看者引向目光之外的遐思之中。此外,近年青年导演又将手卷式电影的创作方法延伸至电影整个结构的设置上,表现出挑战极限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卷式电影 “灵”与“趣” “沉浸”与“认识” 《长江图》 《春江水暖》
下载PDF
夏圭《溪山无尽图》、李公麟《五百罗汉图》递传经过及相关问题研究
3
作者 罗宏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8-107,共20页
南宋夏圭(禹玉)与北宋李公麟均系曾经影响中国画史发展序列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其作品历经沧桑,多所佚失,经各家有序著录且指为夏、李作品者虽不乏其例,但是否真、赝、临、仿等实质性问题,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流传内涵大多模糊含混,至... 南宋夏圭(禹玉)与北宋李公麟均系曾经影响中国画史发展序列的重要代表人物。但其作品历经沧桑,多所佚失,经各家有序著录且指为夏、李作品者虽不乏其例,但是否真、赝、临、仿等实质性问题,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且流传内涵大多模糊含混,至于指为真迹或具有一定临摹水准且流传序列清晰完整之二氏作品,则更属少见。有鉴于此,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以及田野调查资料的汰选整理,去芜存菁,综合运用美术学、艺术市场学、美术考古学、统计学、社会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系统、完整地对台北历史博物馆所藏传为宋代夏圭《溪山无尽图》、李公麟《五百罗汉图》两长卷之基本递传流变经过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勾勒出两卷从宋代以至近现代至少七百余年的大致流变历史轨迹。上述两卷原基本滞留点最晚至明清时期大致均在江淮流域一带,其中传为夏圭《溪山无尽图》之长卷,约在清代中期偏晚一些流入陕西西安,民国二十年(1931)后复回流江南。另一传为李公麟《五百罗汉图》长卷则长期存在于江南地区,有较为坚实丰厚的流传基础。以此为契机,论文进而综合分析各家学说,相应对两卷之真赝、用纸以及题跋、著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最终联缀复原出氤氲影响夏圭《溪山无尽图》长卷、李公麟《五百罗汉图》长卷辗转流徙的时代背景、人文环境以及两卷其后得在上海地区因缘汇聚并同时回购至前陕西省政府、旋复在1949年后因战事缘故辗转迁徙台湾,终为台北历史博物馆什袭庋藏的一段复杂历史。其对弥补台北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档案史料之空阙以及补充、完善区域性、专题性中国艺术市场历史与中国美术史研究等,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至于对两卷递传原委、递传经过、递传序列与相关问题的甄别讨论以及涉及20世纪30年代陕西省政府曾经进行系列收藏、展览、推介、研究活动的历史勾勒兼及1949年后两卷迁台经过、捐赠原委等相关问题的复原、考证等,尤显凸出,具有一定的学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圭 李公麟 图卷流变 考论
下载PDF
汉画像列女画像图像叙事在魏晋南朝的转向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伟 李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3,I0010,共8页
东汉纸张改良后,出现新的绘画载体--手卷。绘画载体的不同,使得汉画像列女画像图像叙事在魏晋南朝发生很大转向。本文试以汉代嘉祥武氏祠中的列女图与魏晋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为研究对象,从图像叙事的交流过程、时空观与叙事结构三... 东汉纸张改良后,出现新的绘画载体--手卷。绘画载体的不同,使得汉画像列女画像图像叙事在魏晋南朝发生很大转向。本文试以汉代嘉祥武氏祠中的列女图与魏晋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为研究对象,从图像叙事的交流过程、时空观与叙事结构三方面探寻绘画载体变化带来的叙事变化,并试图探索叙事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图文叙事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 魏晋南朝手卷画 列女画像 图像叙事
下载PDF
从《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看一个明初沧州移民家族的构建与发展
5
作者 秦博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7-52,共6页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汇集明初文翰名臣真迹四十三篇,系世所罕见之艺术文化瑰宝。手卷题赞及其他相关孙氏文献故物能够深刻反映出明初河北沧州地区移民社会的形成以及地方士绅家族的发展过程。手卷本身及其所...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汇集明初文翰名臣真迹四十三篇,系世所罕见之艺术文化瑰宝。手卷题赞及其他相关孙氏文献故物能够深刻反映出明初河北沧州地区移民社会的形成以及地方士绅家族的发展过程。手卷本身及其所蕴含的宗族理念被孙氏家族六百年代代相传并恪守的历史,也是明清以来中国宗族组织蓬勃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渤海孙氏积善堂题赞手卷》 明初沧州移民 士绅宗族 “隐德” 孙楷第
下载PDF
乾隆内府书画装潢初探 被引量:16
6
作者 傅东光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40,共30页
中国古代书画装潢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技艺主要是依靠在实际操作中的口手相传,缺乏文字记载,相关研究也多局限于手法技巧,较少涉及时代风格与艺术特色。由于古书画在屡易其主的过程中往往经历了多次改装,也造成历代装... 中国古代书画装潢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技艺主要是依靠在实际操作中的口手相传,缺乏文字记载,相关研究也多局限于手法技巧,较少涉及时代风格与艺术特色。由于古书画在屡易其主的过程中往往经历了多次改装,也造成历代装潢基准作品的匮乏和不确定。乾隆内府书画装潢集历代之大成,代表了有清一代的最高水平,而北京故宫博物院相对完整的清宫书画原装潢收藏也为其风格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试图以此为切入点,在系统梳理院藏乾隆内府书画装潢原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其时代风格与艺术特色,希望能对中国古代书画装潢艺术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府 乾隆 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代书画 艺术特色 时代风格 实际操作 文字记载 相关研究 装潢艺术 古书画 不确定 高水平 切入点 中国 技艺 历代
原文传递
宋元龙舟题材绘画研究——寻找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卷 被引量:9
7
作者 余辉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共31页
天津博物馆藏《金明池争标图》页展现了南宋人描绘龙舟图像的基本模式,而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则是元代宫廷画家探知北宋金明池竞渡的形象之源。据元人杨准题跋,1351年之前,张氏《西湖争标图》应与《清明上河图》一起尚收藏在元内府。... 天津博物馆藏《金明池争标图》页展现了南宋人描绘龙舟图像的基本模式,而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则是元代宫廷画家探知北宋金明池竞渡的形象之源。据元人杨准题跋,1351年之前,张氏《西湖争标图》应与《清明上河图》一起尚收藏在元内府。作者认为,元代《龙舟夺标图》(故宫博物院藏)临摹了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卷的高潮部分,作者极有可能是宫廷画家王振鹏,这一范式影响到元代多本此类题材的作品。该文试图通过捕捉《清明上河图》所折射出的信息,寻找其姊妹篇《西湖争标图》(已佚)的画面形态,梳理宋元龙舟竞渡题材的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择端《西湖争标图》卷 南宋《金明池争标图》页 元《龙舟夺标图》卷 龙舟竞渡题材 逻辑学
原文传递
政治还是娱乐:杏园雅集和《杏园雅集图》新解 被引量:29
8
作者 尹吉男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9,160,共34页
《杏园雅集图》是明代宫廷画家谢环绘制于1437年的重要作品,对正统二年三月一日在杨荣的私家花园"杏园雅集"活动做了图像表现。这是一位宫廷画家在业余时间的绘画活动。雅集活动与图像涉及当时在职的九位朝廷文官,其中包括诸... 《杏园雅集图》是明代宫廷画家谢环绘制于1437年的重要作品,对正统二年三月一日在杨荣的私家花园"杏园雅集"活动做了图像表现。这是一位宫廷画家在业余时间的绘画活动。雅集活动与图像涉及当时在职的九位朝廷文官,其中包括诸如杨士奇、杨荣、杨溥、王直、王英等朝廷重臣。本文对绘画对象中的人物背景进行梳理,发现这些人物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所谓"馆阁诸公",具有很浓的地域政治特性。作者首次讨论了"杏园雅集"活动和《杏园雅集图》的图像模式的深层含意,破解背后的真实用意和功能。自始至终都以"政治史"和"艺术史"的双重视角展开了彼此交织的一系列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士奇 谢环 王振 杏园雅集 《杏园雅集图》江西文官集团 政治绘画 宦官政治
原文传递
“四王”及吴历仿赵大年问题研究——以《湖庄清夏图》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雪杉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117,192,共19页
董其昌对赵令穰(字大年)《湖庄清夏图》推崇备至,王时敏又曾收藏该画三十余年,使《湖庄清夏图》成为“四王”临仿古人的重要资源。王时敏最早将《湖庄清夏图》由长卷转化为竖长构图,建立起“仿赵大年”的基本图式;王鉴、王翚等则在王时... 董其昌对赵令穰(字大年)《湖庄清夏图》推崇备至,王时敏又曾收藏该画三十余年,使《湖庄清夏图》成为“四王”临仿古人的重要资源。王时敏最早将《湖庄清夏图》由长卷转化为竖长构图,建立起“仿赵大年”的基本图式;王鉴、王翚等则在王时敏图式基础上加入远山或农田,将赵大年“湖天渺茫之景”灵活应用在不同山水画主题之中。吴历又于“四王”基础上提炼和发扬了赵大年画作中路径的纵深感,在《湖天春色图》等作品中营造出类似西方风景画的空间深度,这为我们理解吴历绘画中出现的、近似西方绘画的空间感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王 仿赵大年 吴历 西法 湖庄清夏图
原文传递
两件《幼舆丘壑图》著录及流传考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宫力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52,108,109,共16页
赵孟頫《幼舆丘壑图》在著录中存在着"一画两本"的情况,且"一存一佚"的现实更是加大了深入认知的困难(存本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因此,作者首先试图由画面图像之外的信息展开考辨,辨别分析了存在的谬... 赵孟頫《幼舆丘壑图》在著录中存在着"一画两本"的情况,且"一存一佚"的现实更是加大了深入认知的困难(存本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因此,作者首先试图由画面图像之外的信息展开考辨,辨别分析了存在的谬误及成因,并补充相应的著录信息、明确彼此的关联;其次,结合"现存本"中题跋内容、书体、作者、落款、印章以及装裱信息与著录的比对加以推论,明确了题跋顺序变化的缘由,并针对一些有争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舆丘壑图 考辨 题跋 著录
原文传递
宋燕肃《春山图》辨伪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燕翼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50,157,共11页
故宫博物院藏《春山图》卷一直被归于北宋燕肃名下,但自入藏以来,就其是否确为北宋真迹,始终存在争议。基于此,本文在学界对作品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重新梳理《春山图》的流传经过,并对卷后题跋内容及作者归属、鉴藏印位置及真伪以及图像... 故宫博物院藏《春山图》卷一直被归于北宋燕肃名下,但自入藏以来,就其是否确为北宋真迹,始终存在争议。基于此,本文在学界对作品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重新梳理《春山图》的流传经过,并对卷后题跋内容及作者归属、鉴藏印位置及真伪以及图像所呈现的时代风格依次予以考察辨析,尝试从多个角度探讨《春山图》中存在的疑点及所暴露的破绽,以此推断《春山图》并非北宋燕肃真迹。最后,作者将此图与《右军书扇图》相联系,通过对验二图类似的伪题、伪印,探究今日所见《春山图》的形成时间和制作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肃 《春山图》 卷辨伪 《右军书扇图》
原文传递
文彦博《三札卷》创作时间新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光辉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38,108,共9页
本文通过考释文彦博《三札卷》所载宋代制度,重新确认了三札的创作时间:《护葬帖》大体作于元丰三年(1080)九月至元丰四年(1081)三月;《预差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1083);《汴河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的夏秋两季。上... 本文通过考释文彦博《三札卷》所载宋代制度,重新确认了三札的创作时间:《护葬帖》大体作于元丰三年(1080)九月至元丰四年(1081)三月;《预差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1083);《汴河帖》大体作于元丰四年至元丰六年的夏秋两季。上述三帖均作于文彦博判河南府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彦博 三札卷 宋代官制 《文潞公集》
原文传递
降龙归瓶:石涛《十六罗汉图》卷的核心与寄托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晞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2,108,109,共19页
十六罗汉是中国人物画中最古老而流行的题材之一,历代画作的母题和构图有大致模式,其中的降龙罗汉惯例持钵。石涛的《十六罗汉图》卷却在中段用约略三分之一的幅面描绘一罗汉持瓶降龙,此段云水澎湃,龙颜惊愤,迥异他段的清和闲散。降龙... 十六罗汉是中国人物画中最古老而流行的题材之一,历代画作的母题和构图有大致模式,其中的降龙罗汉惯例持钵。石涛的《十六罗汉图》卷却在中段用约略三分之一的幅面描绘一罗汉持瓶降龙,此段云水澎湃,龙颜惊愤,迥异他段的清和闲散。降龙归瓶的图像晚明时出现于吴彬和丁云鹏的画作,应与当时的心学思潮及诠释收心理论的通俗小说《西游记》有关。石涛作此图时因梦想重挫而引发了退身心境,故在画中沿用呼应禅修的降龙归瓶典故,并以此作为全画的核心,寄托自己从此潜心修道、不务名位的意向。此图是石涛以宗教画兼为自传言志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十六罗汉图 降龙 罗汉 晚明心学
原文传递
金润《溪山真赏图》卷的初步研究
14
作者 李凯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2,137,共10页
明代金润《溪山真赏图》卷为其传世绘画孤本。此图系金润为其女婿陈钢所绘。画作虽属文人逸笔画法,但与明代前期王绂、谢缙、杜琼、刘珏、姚绶等文人画家的画风明显有别。金润在画卷诗题中言及其画法与方从义相关,这恰与《无声诗史》中... 明代金润《溪山真赏图》卷为其传世绘画孤本。此图系金润为其女婿陈钢所绘。画作虽属文人逸笔画法,但与明代前期王绂、谢缙、杜琼、刘珏、姚绶等文人画家的画风明显有别。金润在画卷诗题中言及其画法与方从义相关,这恰与《无声诗史》中介绍他“画法方方壶”的记载相吻合。金润对元末方从义画风的传承,说明虽然明代前期师法董源、巨然、赵孟頫、元四家画风的文人画家占据画坛主流,但方从义绘画的影响当时仍然存在。《溪山真赏图》对全面客观地认识明代前期绘画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润 陈钢 溪山真赏图 方从义绘画 明代前期绘画
原文传递
邓文原《芳草帖》考
15
作者 关键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1-59,139,140,共11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名为《元明人书》的散帖一册,册中收有元代邓文原《芳草帖》一件。此帖前人无考。作者分析认为,《芳草帖》原为赵孟頫《水村图》卷后一跋,为邓文原大德九年至至大元年(1305-1308)南返时所书,为其早年小楷书佳作。受此卷... 故宫博物院藏有名为《元明人书》的散帖一册,册中收有元代邓文原《芳草帖》一件。此帖前人无考。作者分析认为,《芳草帖》原为赵孟頫《水村图》卷后一跋,为邓文原大德九年至至大元年(1305-1308)南返时所书,为其早年小楷书佳作。受此卷分割影响,邓氏帖中所书诗在清代诸种诗集中出现误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文原 《芳草帖》 赵孟頫 《水村图》 高克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