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ibution of soil fauna to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components in Cinnamomum camphora foliar litter in different-sized gaps i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Yan Zhang Danju Zhang +1 位作者 Xun Li Jian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31-941,共11页
Forest gaps are important in forest dynamics and management,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soil fauna influence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litter components in different-sized forest gaps. This investigation uses... Forest gaps are important in forest dynamics and management,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soil fauna influence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litter components in different-sized forest gaps. This investigation uses litterbags with two different mesh sizes (0.04 and 3 mm) to control the meso- and microfauna entering the bags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soil fauna to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components (including condensed tannins, total phenol, lignin and cellulose) during litter decomposition. 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seven different forest gap sizes in Pinus massoniana plantations over 1 year. One closed-canopy site (CC) and forest gap sizes of 100, 225, 400, 625, 900, 1225 and 1600 m^2 were created in a P. massoniana plant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of China;the CC was treated as the control. Cinnamomum camphora foliage from local native trees was used in all forest gap experiments. We found the following:(1) Gap siz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degradation rates (E) of condensed tannins and lignin and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soil fauna;medium-sized gaps also presented high degradation rates. Soil fauna obviously contributed to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foliar litter components in medium-sized gaps.(2)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to degradation (40.98%) was recorded for lignin, and the lowest contribution (0.29%) was recorded for condensed tannin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edium-sized gaps (900 m^2) were conducive to the degradation of recalcitrant litter components by soil fau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NNAMOMUM camphora foliar litter Gap size Pinus massoniana RECALCITRANT litter components Soil fauna
下载PDF
涪江中游4种造林树种碳氮磷化学计量及养分重吸收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强 杨鸿淋 +5 位作者 徐春晖 杨玉莲 屈巧欣 康四岚 李佳芯 吴庆贵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37-445,共9页
【目的】探究涪江中游不同造林树种间植物-凋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以及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为该区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涪江中游4种常见造林树种(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 【目的】探究涪江中游不同造林树种间植物-凋落叶-土壤连续体的生态化学计量以及叶片养分重吸收特征,为该区域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涪江中游4种常见造林树种(柏木Cupressus funebr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树种植物叶片、凋落叶和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及叶片氮磷养分特征。【结果】①构树叶片和凋落叶的N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桉树和构树的叶片及凋落叶P含量显著高于柏木和马尾松,且马尾松土壤P含量最低;②桉树和构树叶片的养分重吸收效率总体上高于马尾松和柏木;③叶片和凋落叶N、P含量分别与土壤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重吸收效率与叶片N和P含量、凋落叶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重吸收效率与叶片N、凋落叶N∶P、土壤C∶P和N∶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涪江中游地区,这4种造林树种的叶片-凋落叶-土壤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构树和桉树叶片N、P含量相对较高,养分重吸收能力较强,对养分限制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因此,在研究区域内改造马尾松、柏木等低效人工林时可以适量补植构树和桉树,有助于提升该区域人工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叶片 凋落叶 土壤 化学计量 养分重吸收 人工林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森林叶凋落物交互分解的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强 彭少麟 +3 位作者 毕华 张洪溢 马文辉 李妮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6-89,共4页
为了检验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1个,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气温为主要差异,年均气温相差3 7... 为了检验全球变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在跨气候带的大尺度下进行森林凋落物的交互分解实验,在热带的尖峰岭和亚热带的鼎湖山各选样地1个,它们有相似的海拔高度、土壤类型、年均降雨量及干湿季节律,气温为主要差异,年均气温相差3 7℃。各样地分别收集了10种当地的优势树种的凋落叶.其中2个样地各自的优势种青皮和锥栗,2个样地均有的共同种荷木作为单种样。10种凋落叶的等重量混合为混合样,共计6类凋落叶,分别交互置于2个样地分解。结果表明:6类凋落叶在尖峰岭的分解速率显著地大于在鼎湖山的分解速率;凋落叶分解的表观Q10在3 7~7 5范围内。证实在这个温差范围内,凋落物分解加快的程度可达1 36~3 0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热带 亚热带 叶凋落物 交互分解
下载PDF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两种天然次生林植物叶片-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宝荣 曾全超 +2 位作者 安韶山 张海鑫 白雪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5461-5473,共13页
了解我国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两种天然林下植物叶片-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制。结果表明:(1)辽东栎和白桦两种植物叶片碳、氮、磷平均含量为468.... 了解我国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两种天然林下植物叶片-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规律和系统稳定机制。结果表明:(1)辽东栎和白桦两种植物叶片碳、氮、磷平均含量为468.6、17.1、2.1 g/kg;凋落叶碳、氮、磷平均含量为457.3、12.5、1.6 g/kg;土壤碳、氮、磷平均含量分别为17.6、1.4、0.5 g/kg。(2)白桦叶片N、P含量之间II类线性回归斜率大于1(P=0.07),表明白桦叶片建成过程中存在N、P元素按比例投入的依赖。白桦凋落叶N、P含量之间的II类线性回归斜率显著小于1(P<0.05),两种天然次生林凋落叶整体N、P含量之间的II类线性回归斜率也显著小于1(P<0.05),反映了凋落叶中单位P含量与单位N含量间不存在等速损耗关系。(3)黄土高原子午岭两种天然次生林凋落叶氮含量与土壤氮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氮库有增加作用。相比于凋落叶,植物叶片磷含量与土壤磷含量具有较紧密的关系,表现为高的土壤P含量则植物叶片也具有较高的P含量。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两种天然次生林下土壤有机质具有较快的矿化作用。(4)辽东栎作为植被演替到顶极群落的优势物种,其凋落叶C∶N值为26.7远低于白桦凋落叶C∶N值44.9(P<0.05),有利于微生物对凋落叶的分解。两种天然次生林的植物叶片N∶P均值为7.97<14,低于全国和全球尺度的其他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天然次生林主要受N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再吸收 土壤 叶片 凋落叶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对几种典型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文君 杨万勤 +2 位作者 谭波 刘瑞龙 吴福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88-1495,共8页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对植物生长不同关键时期凋落物分解的贡献可能具有显著差异,但一直缺乏必要关注。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次生林树种香樟(Cinnamomum...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动物对植物生长不同关键时期凋落物分解的贡献可能具有显著差异,但一直缺乏必要关注。以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人工林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次生林树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根据植物叶片物候规律在非生长季节(秋末落叶期、萌动期和展叶期)和生长季节(叶片成熟期、盛叶期和叶衰期)不同关键时期动态研究土壤动物对凋落物失重率的影响。土壤动物对4种典型物种凋落物分解均表现出明显贡献,其作用的凋落物失重率分别为:17.78%(麻栎)>14.23%(柳杉)>9.61%(香樟)>8.21%(马尾松)。相对于其他时期,四个树种的土壤动物贡献率均在秋末落叶期最小,除马尾松在叶衰期土壤动物贡献率最大以外,其余3个物种均在盛叶期土壤动物的贡献率最大,且土壤动物对阔叶分解的贡献率大于针叶。相关分析表明,除温度显著影响各关键时期土壤动物对凋落物的贡献外,整个第一年土壤动物作用的凋落物失重率及贡献率与纤维素含量和C/N显著相关,但在非生长季节主要与N含量、C/N和木质素/纤维素密切相关,而生长季节主要相关于木质素/N。这些结果为深入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质循环及其与植物生长过程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凋落叶 失重率 植物物候期 土壤动物
下载PDF
雪被斑块对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过程中胡敏酸和富里酸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倪祥银 杨万勤 +3 位作者 徐李亚 何洁 李晗 吴福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8-1152,共15页
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过程中胡敏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FA)等腐殖物质的累积是土壤形成和碳吸存的重要途径,并可能受到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的影响,但一直缺乏必要关注。本文采用凋落物网袋法,于2012/2013年冬季研究... 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化过程中胡敏酸(Humic acid,HA)、富里酸(Fulvic acid,FA)等腐殖物质的累积是土壤形成和碳吸存的重要途径,并可能受到冬季不同厚度雪被斑块的影响,但一直缺乏必要关注。本文采用凋落物网袋法,于2012/2013年冬季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天然形成的不同厚度雪被斑块(厚雪被、中雪被、薄雪被和无雪被)下优势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叶在不同雪被关键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和雪被融化期)腐殖化过程中胡敏酸和富里酸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冬季,6种凋落叶胡敏酸碳和富里酸碳含量在各雪被关键期均表现出随雪被厚度减少而增加的趋势,而净累积量表现出在雪被形成期和融化期随雪被厚度减少而增加、在雪被覆盖期随雪被厚度减少而减少的趋势,且均受到凋落叶初始酸不溶性组分含量的影响。同时,不同雪被斑块下6种凋落叶胡敏酸碳均累积且净累积量为四川红杉>康定柳>岷江冷杉>高山杜鹃>红桦>方枝柏,而除红桦外的其他5种凋落叶富里酸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且降解量为四川红杉>高山杜鹃>康定柳>方枝柏>岷江冷杉>红桦。这些结果清晰地表明,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冬季雪被的减少可能促进高山森林凋落叶腐殖质累积,但在雪被覆盖不同时期受到雪被斑块特征和凋落叶基质质量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富里酸 雪被斑块 凋落叶腐殖化 高山森林
下载PDF
不同森林凋落叶混合分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丽萍 刘增文 +2 位作者 高祥斌 杜红霞 高文俊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7-60,共4页
采用尼龙分解袋的方法,对四川岷江上游地区连香树、云南松、糙皮桦和云杉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叶进行田间混合分解试验。结果表明,糙皮桦与云杉、糙皮桦与云南松、连香树与云南松凋落叶混合后对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连香树与云杉凋落叶... 采用尼龙分解袋的方法,对四川岷江上游地区连香树、云南松、糙皮桦和云杉4种典型人工林凋落叶进行田间混合分解试验。结果表明,糙皮桦与云杉、糙皮桦与云南松、连香树与云南松凋落叶混合后对分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连香树与云杉凋落叶的混合对分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此外,放置在阔叶林地的针阔混合凋落叶分解速率较之放置在针叶林地的快,证明阔叶林地环境有利于凋落叶的分解。因此得出营造云南松和糙皮桦、云南松和连香树、云杉和糙皮桦混交林来改善凋落叶分解状况及土壤肥力、防止纯林造成的土壤极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香树 云南松 糙皮桦 云杉 凋落叶分解 混交林
下载PDF
冬季雪被对青藏高原东缘高海拔森林凋落叶P元素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武启骞 吴福忠 +4 位作者 杨万勤 赵野逸 何伟 何敏 朱剑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115-4127,共13页
雪被是影响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态因子,其是否影响到生长季节与非生长季节凋落物中的P元素释放,尚未量化。为了量化季节性雪被对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元素释放的影响,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 雪被是影响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态因子,其是否影响到生长季节与非生长季节凋落物中的P元素释放,尚未量化。为了量化季节性雪被对高海拔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P元素释放的影响,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青藏高原东缘川西高海拔森林不同厚度冬季雪被斑块下,设置凋落物分解袋实验。检测该地区代表性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凋落叶在雪被覆盖不同关键时期(雪被形成前期、完全覆盖期和消融期)以及生长季节的P元素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质量与雪被厚度均显著影响了P元素的释放过程。雪被覆盖时期凋落物P元素释放率表现为有雪被覆盖大于无雪被覆盖,而生长季节中除岷江冷杉外的其他3种凋落物P元素释放率均为无雪被覆盖下最大。相对于无雪被覆盖斑块,冬季雪被的存在提供了保护绝缘层,促进凋落物P元素释放,提高了各物种冬季P元素释放贡献率。这些结果表明,全球变化情景下的雪被减少可能减缓高海拔森林凋落物P元素的释放过程,改变森林土壤P元素水平。所以在研究高寒、高海拔地区全球气候变化下生态系统功能的工作中,应注重雪被这一异质性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凋落叶 高海拔森林 磷释放 雪被梯度
下载PDF
森林叶凋落物混合分解的研究I.缩微(Microcosm)实验 被引量:44
9
作者 廖利平 D.K.Lindley 杨永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59-464,共6页
采用缩微实验法 ,初步系统研究了杉木叶凋落物分别与火力楠、红栲和木荷 3个阔叶树种之一的叶凋落物两两混合分解的动态变化 ,以探明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杉木叶凋落物与 3种阔叶树种叶凋落物两两混合分... 采用缩微实验法 ,初步系统研究了杉木叶凋落物分别与火力楠、红栲和木荷 3个阔叶树种之一的叶凋落物两两混合分解的动态变化 ,以探明凋落物混合分解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杉木叶凋落物与 3种阔叶树种叶凋落物两两混合分解时所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形式 :杉木与木荷表现出抑制作用 ,杉木与红栲或火力楠表现为较弱的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混合叶凋落物 分解 缩微实验
下载PDF
凋落叶多样性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吸收^(15)N标记硫铵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志群 汪思龙 +2 位作者 廖利平 高洪 陈龙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287-1290,共4页
利用15N硫铵研究了凋落叶多样性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凋落叶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盆栽杉木幼苗的生长 .杉木、火力楠、红栲和刺楸 4种凋落叶混合处理后 ,杉木幼苗的生长量最大 ;杉木、火力楠、刺楸 3种凋落叶混合... 利用15N硫铵研究了凋落叶多样性对杉木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凋落叶多样性的增加有利于盆栽杉木幼苗的生长 .杉木、火力楠、红栲和刺楸 4种凋落叶混合处理后 ,杉木幼苗的生长量最大 ;杉木、火力楠、刺楸 3种凋落叶混合处理后的杉木幼苗生长量次之 ,其它依次为杉木、火力楠、红栲 3种凋落叶混合处理 >杉木和刺楸凋落叶处理 >杉木和红栲凋落叶处理 >对照 >杉木和火力楠 2种凋落叶混合处理 >杉木凋落叶处理 .就杉木幼苗对硫铵氮的吸收率而言 ,不作任何处理的杉木幼苗吸收率最高 ,其次为杉木、火力楠、红栲和刺楸 4种凋落叶混合处理 ,其它依次为杉木、火力楠、刺楸 3种凋落叶混合处理和杉木、火力楠、红栲 3种凋落叶混合处理 >杉木和刺楸凋落叶处理 >杉木和红栲凋落叶处理>杉木和火力楠 2种凋落叶混合处理 >杉木凋落叶处理 .另外 ,用凋落叶处理后 ,土壤中硫铵氮的残留量比不作凋落叶处理的土壤多 ,硫铵氮的总回收量也比不作凋落叶处理的土壤大幅增加 ,而且凋落叶多样性的增加也会增加硫铵氮的残留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多样性 杉木 幼苗生长 ^15N硫铵 养分吸收
下载PDF
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高山草甸两种凋落叶失重的贡献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艳 杨万勤 +4 位作者 薛樵 李俊 王滨 谭波 吴福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149-6158,共10页
季节性冻融期间高山草甸凋落叶的分解可为生长季节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分解是否具有明显的贡献仍然缺乏一致认识。因此,以高山草甸代表性植物黄花亚菊(Ajani... 季节性冻融期间高山草甸凋落叶的分解可为生长季节植物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养分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分解是否具有明显的贡献仍然缺乏一致认识。因此,以高山草甸代表性植物黄花亚菊(Ajania nubigena)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孔径凋落叶袋排除土壤动物的方法,研究冬季不同冻融时期(冻结前期、冻结期和融化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失重的贡献。整个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黄花亚菊和黑褐苔草两种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分别为12.07%和4.03%,总贡献率分别为46.39%和24.14%。土壤动物对两种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均在融化期最大,而土壤动物对黄花亚菊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在冻结初期最小,土壤动物对黑褐苔草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在冻结期最小。整个季节性冻融期,土壤动物对凋落叶失重率的作用和贡献率与正积温和凋落叶初始C、N浓度和C/N比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季节性冻融期间土壤动物对高山草甸凋落叶分解具有明显的贡献,但这些过程受冻融格局和凋落叶初始质量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草甸 凋落叶质量损失 季节性冻融时期 土壤动物
下载PDF
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丽萍 张兴昌 +5 位作者 刘增文 孙强 王书斌 孙红彦 于维峰 刘玉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7-92,共6页
【目的】研究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防止土壤退化、增加土壤肥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集四川岷江流域上游的4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1 utilis)和云杉(Picea ... 【目的】研究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防止土壤退化、增加土壤肥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集四川岷江流域上游的4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1 utilis)和云杉(Picea asperata))林木凋落叶及林地土壤样品,通过对当年凋落叶进行240 d室内分解培养试验,探讨不同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云杉和云南松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降低,糙皮桦和连香树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增加;4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C、N以及4种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有所增加。【结论】土壤有机质、全N、微生物量、酶活性增加的幅度与凋落叶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率有密切关系,凋落叶分解的越快,土壤状况改善的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凋落叶分解 土壤性质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内3种树种凋落叶全碳释放的季节动态
13
作者 李勋 刘洋 +3 位作者 张健 张艳 张明锦 刘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4-1639,共6页
通过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林窗下3个树种凋落叶全碳释放动态,为低山丘陵区低效人工林林分改造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4种面积的马尾松人工林林窗(G1:100m^2、G3:400 m^2、G4:900... 通过探究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不同林窗下3个树种凋落叶全碳释放动态,为低山丘陵区低效人工林林分改造及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以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人为采伐形成的4种面积的马尾松人工林林窗(G1:100m^2、G3:400 m^2、G4:900 m^2、G5:1600 m^2)为研究对象,以林下为对照,对比分析林窗内马尾松、樟(Cinnamomum camphora)、桢楠(Phoebe zhennan)凋落叶的全碳释放率。结果表明:林窗面积对凋落叶全碳释放有显著影响,900m^2林窗更利于凋落叶中有机质的释放;樟凋落叶春季的全碳释放率显著高于其他三季,而马尾松和桢楠凋落叶春、夏、秋季的全碳释放率较高,冬季最低,表明凋落叶的碳释放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当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叶的碳释放受林窗面积、季节以及不同树种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凋落叶 林窗 季节动态 碳释放
下载PDF
二球悬铃木凋落叶分解初期对水体总氮和总磷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李艳晖 王瑜 +1 位作者 李砧 麻秋团 《生态科学》 CSCD 2020年第6期191-198,共8页
为研究凋落叶在小型水体分解初期对水体N、P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模拟了秋季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凋落叶在水体中短期分解的过程,研究了不同质量凋落叶分解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球悬铃木凋落叶... 为研究凋落叶在小型水体分解初期对水体N、P含量变化的影响,在实验室内模拟了秋季二球悬铃木(Platanus acerifolia)凋落叶在水体中短期分解的过程,研究了不同质量凋落叶分解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球悬铃木凋落叶中磷(P)在10 h内淋溶作用明显,水体TP含量在10 h内持续上升;而凋落叶质量不同,氮(N)快速淋溶时间不同,1—2 g凋落叶发生在6 h内,3 g凋落叶在24 h内持续释放N。二球悬铃木凋落叶在水体分解4 d过程中,均表现为N、P的整体释放,但N、P变化特征不同,1—2 g凋落叶水体中TN峰值出现在48 h,3 g凋落叶峰值在72 h;而TP峰值分别为10 h(1 g)、72 h(2 g)和96 h(3 g)。随凋落叶质量增加,水体TN、TP含量升高且差异显著,1 g、2 g和3 g凋落叶水体中的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217 mg·L–1、0.475 mg·L-1和0.644 mg·L–1,T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132 mg·L–1、0.192 mg·L–1和0.302 mg·L–1。二球悬铃木凋落叶水体TP显著高于白蜡凋落叶水体TP,TN波动变化但整体上也高于白蜡落叶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球悬铃木 凋落叶 分解初期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川西高山林线三种灌木凋落叶分解中的无脊椎动物多样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和润莲 陈亚梅 +5 位作者 邓长春 杨林 刘军伟 杨万勤 张健 刘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497-5507,共11页
以无脊椎动物为主体的土壤动物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素,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植被垂直带谱中重要的过渡区域,拥有比相邻生态系统更高的生境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林线上温度... 以无脊椎动物为主体的土壤动物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素,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高山林线交错带是高山植被垂直带谱中重要的过渡区域,拥有比相邻生态系统更高的生境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林线上温度波动和冻融循环频率显著高于针叶林,为了了解林线交错带上环境差异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于高山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时期,即雪被末期和生长季末期,研究了林线主要代表性灌木——高山柳(Salix cupularis)、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红毛花楸(Sorbus rufopilosa)凋落叶分解的土壤动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凋落物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及个体、类群密度随物种、海拔梯度和季节而变化,且季节差异对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比物种和海拔梯度更显著。3个因子的交互作用不仅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而且影响群落个体密度和类群密度。雪被末期,凋落物中的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及丰富度指数D以针叶林最高,优势度指数C以林线最高;生长季节末期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密度和个体密度显著高于雪被末期。总体上,凋落物中的无脊椎动物群落丰富度以生长季末期最高,林线较针叶林丰富。这意味着,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灌丛密度增加,凋落物输入量增大,可能导致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脊椎动物 高山林线 灌木 凋落叶 雪被
下载PDF
早期分解中油松与阔叶树种凋落叶混合分解效应及其相互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晓曦 周雯星 +3 位作者 李佳佳 王博雅 刘增文 石雪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311,共9页
以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和5种阔叶树的凋落叶为对象,使用分解袋法在室内进行为期6个月的针阔混合分解实验,研究产生的混合分解效应、针阔凋落叶对彼此分解速率的影响及其可能产生机理。结果显示:(1)油松分别与红桦( ... 以油松( Pinus tabuliformis Carrière)和5种阔叶树的凋落叶为对象,使用分解袋法在室内进行为期6个月的针阔混合分解实验,研究产生的混合分解效应、针阔凋落叶对彼此分解速率的影响及其可能产生机理。结果显示:(1)油松分别与红桦( Betula albo-sinensis Burk.)、灰楸( Catalpa fargesii Bur.)、太白杨( Populus purdomii Rehd.)凋落叶混合对分解速率均产生加性效应,但其中油松凋落叶分解受到显著促进,而阔叶凋落叶分解受到显著抑制。油松与杜仲( 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凋落叶混合时两者分解速率均显著降低,油松与槭树( Acer tsinglingense Fang et Hsieh)凋落叶混合时两者分解速率均显著提高;(2)总体而言,在蔗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参与凋落叶分解的主要时期,红桦、灰楸、太白杨分别与油松凋落叶混合分解使土壤中这3种酶的活性较油松单独分解时显著提高,而较阔叶凋落叶单独分解时显著降低;油松与杜仲混合分解使这3种酶活性较两者单独分解时显著降低,而油松与槭树混合分解则产生相反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从凋落叶混合分解对物质循环影响的角度考虑,红桦、灰楸、太白杨和槭树可以用于油松纯林的混交改造,但应注意混交对阔叶树种分解的抑制;杜仲与油松凋落叶混合分解将会妨碍彼此养分循环,不宜混交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 混合分解 非加和效应 相互影响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闽江口秋茄凋落叶分解碳氮磷元素动态特征与水解酶活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雨雪 胡伟芳 +2 位作者 罗敏 仝川 黄佳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242-4254,共13页
凋落物水解酶活性和环境要素对凋落物的分解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秋茄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C)、氮(N)、磷(P)元素动态特征及水解酶活性变化,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闽江口粗芦岛红树林湿地20年生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研究对象,探讨秋茄... 凋落物水解酶活性和环境要素对凋落物的分解有重要影响.为研究秋茄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C)、氮(N)、磷(P)元素动态特征及水解酶活性变化,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闽江口粗芦岛红树林湿地20年生秋茄(Kandelia obovata)为研究对象,探讨秋茄凋落叶在秋茄(主场)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客场)生境分解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整个分解期间,主场生境秋茄凋落叶累计质量损失率显著高于客场生境(P<0.05),两生境下累计质量损失率和分解速率随分解时间变化差异性明显(P<0.01).主客场生境对比下,凋落叶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随分解时间推移发生显著性变化(P<0.01).②凋落物累计质量损失率与TC含量、C/N、酸性磷酸酶(AP)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TN显著正相关(P<0.01),分解速率与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③AP活性与凋落物C、N、P含量及C/N、C/P显著相关(P<0.05),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β-葡萄糖苷酶(βG)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均与N/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电导率负相关关系明显(P<0.05),纤维素水解酶(CBH)与T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秋茄凋落叶的分解与部分水解酶活性和自身养分含量相关,并受到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大;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水解酶活性会受到分解底物和土壤环境因子环境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秋茄 元素动态 水解酶活性 闽江河口
下载PDF
高寒森林不同生境对凋落叶分解灰分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岳楷 杨万勤 +3 位作者 张川 彭艳 黄春萍 吴福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096-3105,共10页
灰分是凋落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直接关系到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及有机组分的动态特征,且可能受生境和分解时期的影响,然而有关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动态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袋法,以岷江上游高寒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 灰分是凋落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直接关系到凋落叶的分解过程及有机组分的动态特征,且可能受生境和分解时期的影响,然而有关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动态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凋落袋法,以岷江上游高寒森林4种代表性植物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凋落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寒森林凋落叶在3种不同环境条件下(林下、溪流、河岸带)分解过程中灰分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灰分量随凋落叶的分解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且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物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与之相反,经过两年的分解,除溪流中康定柳凋落叶灰分浓度略有下降外(-0.99%),林下和河岸带中康定柳凋落叶及其它物种凋落叶中灰分浓度在所有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了增加的趋势(5.86%—72.15%)。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变异量在不同分解时期存在明显或显著的差异,且受物种和环境因子的调控。这些结果表明,传统上认为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比较稳定的观点是不准确的,且以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浓度不变的前提下采用无灰分质量损失(ash free mass loss)而计算凋落叶质量损失的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研究为认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灰分的动态特征及凋落叶质量损失的测定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叶分解 溪流 林下 河岸带 灰分浓度 环境特征
下载PDF
亚热带次生混交林中不同类群植物叶片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格局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彰琦 欧阳明 +2 位作者 胡小飞 刘煜 陈伏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E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目前对不同类群植物间的异同及其在适应与竞争机制方面的解释尚不明确。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演替至常绿阔叶林中间阶段的次生混交林中选取17种... 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E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目前对不同类群植物间的异同及其在适应与竞争机制方面的解释尚不明确。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演替至常绿阔叶林中间阶段的次生混交林中选取17种常绿植物和13种落叶植物,于生长旺季和叶凋落期分别收集鲜叶和凋落叶,采用连续浸提7步分级法测定7类EC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植物叶片E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植物鲜叶游离态糖类的含量及百分比分别为52 mg/g和54%,均高于落叶植物的48.11 mg/g和49%,而水溶性半纤维素类相反(P<0.05);其它几种EC差异均不显著。(2)常绿植物凋落叶的游离态糖类、弱结合态糖类、强结合态糖类和水溶性半纤维素类占有机碳比例分别为10.82%、2.87%、2.70%和3.44%,均低于落叶植物的13.14%、3.95%、3.81%和4.51%;乔木凋落叶游离态糖类和弱结合态糖类占有机碳比例则为10.73%和2.78%,低于灌木的11.90%和3.40%及草藤本的11.98%和3.40%。(3)常绿植物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和弱结合态糖类含量显著高于其凋落叶;而落叶植物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和总EC含量则明显低于其凋落叶。推断与落叶植物竞争时,常绿植物可能通过提高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含量,增强叶片碳源利用取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群 碳水化合物 鲜叶 凋落叶 亚热带次生林
下载PDF
亚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半纤维素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晗 吴福忠 +4 位作者 杨万勤 徐李亚 倪祥银 何洁 胡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9-238,共10页
亚高山森林林窗可能通过改变冬季雪被格局和生长季水热环境影响林窗内凋落物中半纤维素的分解动态,但目前对此还缺乏研究。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亚高山森林5种典型物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四川红杉... 亚高山森林林窗可能通过改变冬季雪被格局和生长季水热环境影响林窗内凋落物中半纤维素的分解动态,但目前对此还缺乏研究。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亚高山森林5种典型物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雪被融化期和生长季节从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到郁闭林下物种凋落物的半纤维素变化特征。经历一年分解后,5种凋落物的半纤维素均呈现净累积现象。针、阔叶凋落物半纤维素分别在雪被覆盖期和融化期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损失率。在雪被覆盖期和融化期,凋落物半纤维素在林窗中心和林冠林窗具有相对较高的损失率;而在生长季节,林窗中心呈现相对较低的凋落物半纤维素累积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半纤维素损失率与环境因子和凋落物质量因子均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表明亚高山森林林窗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半纤维素损失率具有显著影响,分别促进了半纤维素在冬季的损失以及抑制了半纤维素在生长季节的累积,意味着亚高山森林林窗的形成有利于凋落物半纤维素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凋落物 半纤维素 季节性雪被 亚高山森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