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蓝孢孔菌新种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 Guo&L. Zhou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钢 周林 +4 位作者 徐莉娜 李艳婷 周伟 郭尚 侯雷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1-76,共6页
[目的]本研究是对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液体发酵培养基的营养源和培养条件进行探索。[方法]以发酵培养液中的菌球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球萌发活力指数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的培养的... [目的]本研究是对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液体发酵培养基的营养源和培养条件进行探索。[方法]以发酵培养液中的菌球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球萌发活力指数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工艺的培养的温度、pH值、碳源、氮源、接种量进行优化筛选,研究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并对发酵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功能性成分测定对比。[结果]液体发酵培养中最佳的发酵培养条件为:温度27℃、起始pH为8.0、接种量为11%、碳源是海藻糖、氮源是豆粕粉,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海藻糖2.0%、豆粕粉3.5%、KH_2PO_4(0.05%)、MgSO_4(0.025%),该条件下菌球生物量最高为2.36g·100mL^(-1)。发酵菌丝体的三萜类化合物、β-葡聚糖和黄酮含量均高于子实体。[结论]通过对发酵工艺的筛选优化,为该菌的人工驯化和功能性食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 Guo&L. ZHOU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嗜蓝孢孔菌新种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 & L.Zhou菌丝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尚 李艳婷 +3 位作者 周林 南晓洁 郭霄飞 刘晓钢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5期25-26,50,共3页
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是从山西雁北地区沙棘腐木上分离获得的嗜蓝孢孔菌属的新种,这个种类具有特殊功能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该研究对其菌丝培养条件即温度、pH值、碳源营养、氮源营养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 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是从山西雁北地区沙棘腐木上分离获得的嗜蓝孢孔菌属的新种,这个种类具有特殊功能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该研究对其菌丝培养条件即温度、pH值、碳源营养、氮源营养进行了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菌丝体在人工培养基上容易生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最适温度下30d左右可长满平皿。最适培养条件:pH为6.0,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这些结果为该菌的人工驯化栽培和功能食品开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 培养条件 温度 PH值 碳源 氮源
下载PDF
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一新种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尚 周林 +2 位作者 徐莉娜 李艳婷 南晓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34-2339,共6页
【目的】在山西雁北地区沙棘树腐木上采集到了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研究其新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并确定新种。【方法】形态学观察采用肉眼观察标本以及制作Melzer、棉蓝和5%KOH 3种试剂的浮载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形态,... 【目的】在山西雁北地区沙棘树腐木上采集到了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研究其新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并确定新种。【方法】形态学观察采用肉眼观察标本以及制作Melzer、棉蓝和5%KOH 3种试剂的浮载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形态,分子系统发育分析采用将新种的ITS序列与其他已经报道的20种真菌ITS进行同源聚类分析,构建基于ITS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形态学特征为具有马蹄形担子果,盖状无柄,有时平伏反卷生长,单系菌丝系统;骨架菌丝在Melzer试剂和棉蓝试剂中呈负反应;担孢子近球形或球形,无色,厚壁等。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新种与嗜蓝孢孔菌属亲缘关系较近,聚在一个分支中,并在系统发育树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亚分枝。【结论】根据研究确认为嗜蓝孢孔菌属新种,定名为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登陆号GenBank:KT861405,Fungal name:FN570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蓝孢孔菌 新种 形态学 分子系统发育树 分类
下载PDF
A New Species of Genus Fomitiporia 被引量:1
4
作者 Shang GUO Lin ZHOU +4 位作者 Jingru ZHANG Lina XU Yanting LI Xiaojie NAN Xiaogang LIU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2期27-30,共4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to stud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of a new strain collected from rotten wood of sea buckthorn in Yanbei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Methods]The specimens we... [Objectives] This study aimed to study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lecular phylogeny of a new strain collected from rotten wood of sea buckthorn in Yanbei area of Shanxi Province. [Methods]The specimens were observed with naked eyes. With Melzer,cotton blue and 5% KOH as floating carriers,the slices were prepared,which were observed under a microscope. The ITS sequence of the new strain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20 kinds of reported fungi to construct molecular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ITS. [Results] The new strain has horseshoe-shaped basidiocarp and pileus shape and has no stipe. Sometimes,it grows procumbently and scrolled backward. The mycelial system is monomitic. The skeletal hyphae showed a negative reaction in the Melzer reagent and cotton blue reagent. The basidiospores are subglobose or spherical and colorless with thick wall. The results of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ew strain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omitiporia spp. and was clustered into the same branch with them. It formed an independent sub-branch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 [Conclusions] The new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a new species of Fomitiporia,named as 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 Guo & L. Zhou( Gen Bank: KT861405,Fungal name: FN570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mitiporia New species MORPHOLOGY Phylogenetic tree TAXONOMY
下载PDF
雁北嗜蓝孢孔菌固态发酵对谷物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莉娜 郭尚 李艳婷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18,共7页
[目的]为明确雁北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 G1)固态发酵对不同谷物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大米、黄米、藜麦、玉米和黑米作为培养基进行传统发酵,以Vc作为阳性对照,并利用方差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发酵方式、... [目的]为明确雁北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 G1)固态发酵对不同谷物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大米、黄米、藜麦、玉米和黑米作为培养基进行传统发酵,以Vc作为阳性对照,并利用方差分析对比研究不同发酵方式、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提取参数对发酵产物中总酚含量以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经雁北嗜蓝孢孔菌G1固态发酵以后,5种发酵谷物总酚含量和总抗氧化性存在差异,其中发酵黄米水提物中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8.37 mg·g^(-1)),是未发酵黄米水提物(1.98 mg·g^(-1))的4.23倍;而发酵黑米的乙醇提取物总抗氧化活性最高可达到773.41 U·g^(-1),是对照组(220.64 U·g^(-1))的3.51倍。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发酵藜麦总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无水乙醇于50℃水浴振荡提取80 min,发酵藜麦的总抗氧化性可达到848.13 U·g^(-1),是未发酵藜麦(148.32 U·g^(-1))的5.72倍。[结论]经雁北嗜蓝孢孔菌G1固态发酵后,谷物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有所提高,本研究结果对高效利用谷物以及进一步开发新型食品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北嗜蓝孢孔菌 固态发酵 谷物 总酚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嗜蓝孢孔菌属一新种的营养成分及其急性毒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尚 庞荣 +4 位作者 郭丽宏 李艳婷 徐莉娜 南晓洁 刘晓钢 《中国食用菌》 2016年第4期54-57,共4页
从山西大同地区沙棘腐木上分离获得野生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 sp.)一新种,即Fomitiporia guoshangensis(S.Guo&L.H.Guo)。为分析其营养及药用价值和急性毒性,测定其中粗脂肪、粗蛋白、粗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及三萜类化合物... 从山西大同地区沙棘腐木上分离获得野生嗜蓝孢孔菌属(Fomitiporia sp.)一新种,即Fomitiporia guoshangensis(S.Guo&L.H.Guo)。为分析其营养及药用价值和急性毒性,测定其中粗脂肪、粗蛋白、粗多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及三萜类化合物、葡聚糖、黄酮等功能成分含量;以原粉4 g·kg^(-1)、水煎56 g·kg^(-1)剂量给小鼠灌胃,给药后连续喂养14 d,记录生长情况,并检测其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含有蛋白质16.10%、粗多糖2.14%、粗脂肪1.02%、氨基酸12.51%,并含有三萜类化合物、葡聚糖、黄酮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性成分;小鼠无明显的中毒症状、死亡和脏器损伤现象。表明此菌株营养和功能成分显著,无急性毒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mitiporia guoshangensis 新种 营养成分 功能性成分 急性毒性
下载PDF
北京地区黄栌和桑树上的新病原腐朽菌 被引量:11
7
作者 崔宝凯 杜萍 +1 位作者 陶万强 王金利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78,共5页
报道了北京地区两种新的由锈革孔菌科真菌引起的树木腐朽病害,其病原菌分别为石榴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punicataY.C.Dai,B.K.Cui&Decock)和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Y.C.Dai&B.K.Cui)。石榴嗜蓝孢孔菌可以引起黄栌干基腐朽... 报道了北京地区两种新的由锈革孔菌科真菌引起的树木腐朽病害,其病原菌分别为石榴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punicataY.C.Dai,B.K.Cui&Decock)和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Y.C.Dai&B.K.Cui)。石榴嗜蓝孢孔菌可以引起黄栌干基腐朽,桑木层孔菌则主要造成桑树的心材腐朽。根据采集的标本对这两种新的病原菌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菌种分离和培养性状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嗜蓝孢孔菌 桑木层孔菌 锈革孔菌科 病原菌
下载PDF
不同“桑黄”类真菌水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武晓林 王超儀 包海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8-143,共6页
用H22荷瘤小鼠对6种"桑黄"类真菌的水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除鲍姆木层孔菌水提取物低剂量组外,粗毛纤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山野木层孔菌的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以及火木层孔菌、鲍姆木孔菌、瓦尼木层孔菌... 用H22荷瘤小鼠对6种"桑黄"类真菌的水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除鲍姆木层孔菌水提取物低剂量组外,粗毛纤孔菌、椭圆嗜蓝孢孔菌、山野木层孔菌的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以及火木层孔菌、鲍姆木孔菌、瓦尼木层孔菌的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均具有显著抑瘤作用,抑瘤率均大于40%,其中;椭圆嗜蓝孢孔菌水提取物高剂量组(1 000 mg/kg)的抑瘤效果最佳。与阳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粗毛纤孔菌高剂量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小鼠胸腺指数无显著性差异。6种"桑黄"类真菌水提取物均对提高小鼠肿瘤细胞中Bax的表达起到了促进作用;对Bcl-2的表达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粗毛纤孔菌 火木层孔菌 椭圆嗜蓝孢孔菌 抗肿瘤
下载PDF
中国锈革孔菌科新种及值得注意的种(英文) 被引量:16
9
作者 戴玉成 张小青 周彤燊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报道了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多孔菌一新种,版纳嗜蓝孢层孔菌 Fomitiporia bannaensis Y.C. Dai,该菌具有平伏的子实体较小的担孢子及大量的子实层刚毛这些特征很容易使该新种区别于同属的... 本文报道了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多孔菌一新种,版纳嗜蓝孢层孔菌 Fomitiporia bannaensis Y.C. Dai,该菌具有平伏的子实体较小的担孢子及大量的子实层刚毛这些特征很容易使该新种区别于同属的其它种,对与其它近似种的不同也进行了讨论锈革孔菌科的另外两种悦目小集毛菌Coltriciella  ablectabilis(Lloyd) Kotl, Pouzar& Ryvarden和杜氏齿革菌 Hydnochaete duportii Pat.被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并根据我国的材料对这两种进行了详细描述。三个种被重新进行了组合它们是 Fomitiporia sonora(Glib.)Y.C. Dai, Fomitiporia  sublaevigata(Cleland &  Rodway) Y.C. Dai和 Onnia flaovida(Berk.) Y.C. D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悦目小集毛菌 嗜蓝孢层孔菌属 版纳嗜蓝孢层孔菌 杜氏齿革菌 锈革孔菌科 多孔菌 分类学
下载PDF
一种嗜蓝孢孔菌新种的分离鉴定与菌株初步筛选 被引量:5
10
作者 南晓洁 郭尚 +4 位作者 周林 王华 刘晓钢 李艳婷 张红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5-31,45,共8页
[目的]在山西同朔地区沙棘木上采集到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并筛选出适宜不同碳源的母种菌株株系及适宜不同主料产区的原种菌株株系,为母种和原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 [目的]在山西同朔地区沙棘木上采集到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并筛选出适宜不同碳源的母种菌株株系及适宜不同主料产区的原种菌株株系,为母种和原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组织分离培养等研究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以葡萄糖、玉米粉、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母种菌株,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料培养原种菌株。[结果]Fomitiporia yanbeiensis在3种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以玉米粉为碳源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2.22mm·d-1,其次是葡萄糖,为2.12mm·d-1,第三是可溶性淀粉,为2.05mm·d-1。其中1号菌株在玉米粉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2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葡萄糖培养基中,5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而在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中,6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2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小麦、玉米和小米三种原种培养基中,接种后30d和45d时,满袋率及平均满袋率最高为玉米培养基,其次是小麦培养基,第三是小米培养基。在玉米培养基中,1号菌株的满袋率最高,而小麦和小米培养基中,6号的满袋率最高。[结论]Fomitiporia yanbeiensis可确定为嗜蓝孢孔菌属的一个新种。筛选出适宜玉米粉培养的母种菌株为1号,适宜可溶性淀粉培养的为6号菌株,适宜葡萄糖培养的为5号菌株。适宜玉米培养的原种菌株为1号,适宜小麦和小米培养的均为6号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蓝孢孔菌 母种 原种 筛选
下载PDF
雁北嗜蓝孢孔菌固态发酵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尚 李艳婷 +9 位作者 徐莉娜 郭霄飞 李银生 南晓洁 刘晓钢 张红刚 张程 朱敏 周伟 陈楠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8-63,共6页
通过对雁北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在10种杂粮谷物基质(藜麦、荞麦、小米、小麦、玉米、燕麦、黄豆、薏米、大豆、大米)中的固态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雁北嗜蓝孢孔菌在10种基质中均能完成发酵,即1... 通过对雁北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在10种杂粮谷物基质(藜麦、荞麦、小米、小麦、玉米、燕麦、黄豆、薏米、大豆、大米)中的固态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雁北嗜蓝孢孔菌在10种基质中均能完成发酵,即10种固态发酵产物均可作为"雁北蕈穀食品"原料。发酵过程中雁北嗜蓝孢孔菌总体生长趋势基本相同,但同一种基质中不同阶段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发酵阶段的特点选择特定的发酵条件、装料量和发酵时间,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时间的目的,获得最优质的固态发酵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北嗜蓝孢孔菌 固态发酵 杂粮谷物 发酵基质 雁北蕈穀食品原料
下载PDF
一个嗜蓝孢孔菌属新菌株的分离、鉴定与菌种培养基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尚 周林 +2 位作者 徐莉娜 李艳婷 南晓洁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4期35-37,174,共4页
采自山西右玉地区沙棘树腐木中的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株,其形态学特征为具有马蹄形担子果,盖状无柄,有时平伏反卷生长,单系菌丝系统;骨架菌丝在Melzer试剂和棉蓝试剂中呈负反应;担孢子近球形或球形,无色,厚壁等。将Fomitiporia yanbe... 采自山西右玉地区沙棘树腐木中的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株,其形态学特征为具有马蹄形担子果,盖状无柄,有时平伏反卷生长,单系菌丝系统;骨架菌丝在Melzer试剂和棉蓝试剂中呈负反应;担孢子近球形或球形,无色,厚壁等。将Fomitiporia yanbeiensis的ITS序列与其他已经报道的嗜蓝孢孔菌属真菌ITS进行比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omitiporia yanbeiensis与嗜蓝孢孔菌属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可定该属的一个新种,名为Fomitiporia yanbeiensis S.Guo&L.Zhou(Gen Bank:KT861405,Fungal name:FN570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蓝孢孔菌 新种 形态学 分类 培养基质
下载PDF
针层孔菌属和嗜蓝孢孔菌属2新记录种(英文)
13
作者 李娟 熊红霞 戴玉成 《菌物研究》 CAS 2008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仲氏针层孔菌和假斑点嗜蓝孢孔菌为中国孔状木生真菌2新记录种。本文根据采集的标本材料提供了该2个种的详细描述和线条图。
关键词 假斑点嗜蓝孢孔菌 木生孔菌 仲氏针层孔菌 分类
下载PDF
雁北嗜蓝孢孔菌菌株液体培养条件优化
14
作者 郭霄飞 李艳婷 +5 位作者 郭尚 宋敏丽 白倩 徐莉娜 南晓洁 张程 《食药用菌》 2020年第4期272-276,共5页
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对3个雁北嗜蓝孢孔菌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筛选,以为该菌的大规模培养和人工驯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海藻糖是1号和2号菌株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3号菌... 以菌丝体生物量、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体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对3个雁北嗜蓝孢孔菌菌株液体发酵培养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筛选,以为该菌的大规模培养和人工驯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海藻糖是1号和2号菌株的最佳碳源,葡萄糖是3号菌株的最佳碳源;3个菌株的最佳氮源均为豆粕粉;最佳无机盐1号菌株是硫酸镁,2号、3号菌株是磷酸二氢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北嗜蓝孢孔菌 液体发酵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下载PDF
石榴嗜蓝孢孔菌发酵液中一个新drimane型倍半萜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怀宇 陆云德 +2 位作者 李正辉 王刚 刘吉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0,23,共6页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对石榴嗜蓝孢孔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角鲨烯(1)、棕榈酸(2)、(9Z,12Z)-十八烷... 采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对石榴嗜蓝孢孔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角鲨烯(1)、棕榈酸(2)、(9Z,12Z)-十八烷二烯酸(3)、(22E,24R)-ergosta-7,22-dien-3β-ol(4)、亚油酸甲酯(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7)、过氧麦角甾醇(8)、2α-methoxyl-3β,9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9)、3β,6β-dihydroxycinnamolide(10)、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化合物10是一个新的drimane型倍半萜,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嗜蓝孢孔菌 化学成分 倍半萜 6β-dihydroxycinnamolide
下载PDF
层卧孔菌深层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树钱 沈国华 +1 位作者 程立佳 游兰英 《食用菌学报》 1997年第4期43-4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层卧孔菌[Fomitiporia punctata(Fr.)Murr.]的菌种分离、培养基配方.探索了培养条件,并投入中试规模的批量生产.层卧孔菌最适培养基为麦麸-蔗糖-酵母粉.中试生产温度控制在28±2℃,最适pH为5.5~6.0,最佳接种量为15%~20%... 本文研究了层卧孔菌[Fomitiporia punctata(Fr.)Murr.]的菌种分离、培养基配方.探索了培养条件,并投入中试规模的批量生产.层卧孔菌最适培养基为麦麸-蔗糖-酵母粉.中试生产温度控制在28±2℃,最适pH为5.5~6.0,最佳接种量为15%~20%.通气量为1:0.5(v/■v/min).培养80h左右.即可得到层卧孔菌菌丝体培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卧孔菌 深层培养 菌丝体培养物
下载PDF
雁北嗜蓝孢孔菌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霄飞 李艳婷 +2 位作者 王志伟 张程 郭尚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12期1950-1954,共5页
为了探索雁北嗜蓝孢孔菌液体发酵的最适条件,试验以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的菌体干质量、菌球形态、多糖含量为指标,对雁北嗜蓝孢孔菌液体发酵的温度、装液量、转速、最佳生长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雁北嗜蓝孢孔菌最适... 为了探索雁北嗜蓝孢孔菌液体发酵的最适条件,试验以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的菌体干质量、菌球形态、多糖含量为指标,对雁北嗜蓝孢孔菌液体发酵的温度、装液量、转速、最佳生长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雁北嗜蓝孢孔菌最适液态发酵条件为:温度30℃、装液量130 mL于250 mL的培养瓶中、摇床转速150 r/min、生长周期16 d;在此条件下培养的液体菌种,不仅菌球干质量大、多糖含量高,而且菌球形态较好、菌球大小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北嗜蓝孢孔菌 液体发酵 培养条件 筛选和优化
下载PDF
青海西北部沙棘立木腐朽病初报
18
作者 徐铭蔚 季晓红 +1 位作者 赵俊 周德明 《中国森林病虫》 2019年第3期20-24,共5页
笔者在我国青海西北部采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子实体,经对样品的分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该地区沙棘腐朽病的病原菌为鼠李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rhamnoides。该菌过去作为分类学种类仅在我国河北有报道... 笔者在我国青海西北部采集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子实体,经对样品的分子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该地区沙棘腐朽病的病原菌为鼠李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rhamnoides。该菌过去作为分类学种类仅在我国河北有报道,且未说明该菌是否为病原菌。本文中首次报道鼠李嗜蓝孢孔菌在我国青海西北部造成心材白色腐朽,该病主要发生在沙棘成熟林分内,病原菌通过沙棘伤口侵染,最后风折导致沙棘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心材腐朽病 鼠李嗜蓝孢孔菌
下载PDF
沙棘菌芝化学成分初探
19
作者 胡锦鹏 陈萍 +1 位作者 朱胤龙 梁馨月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0-31,共2页
目的初步探索沙棘菌芝未知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对沙棘菌芝的溶剂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确定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沙棘菌芝中含有氨基酸、糖、有机酸、皂苷、黄酮类、酚类、生... 目的初步探索沙棘菌芝未知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对沙棘菌芝的溶剂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确定其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沙棘菌芝中含有氨基酸、糖、有机酸、皂苷、黄酮类、酚类、生物碱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了沙棘菌芝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今后其活性成分的确定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菌芝 预实验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椭圆嗜蓝孢孔菌中四种甾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明杰 包海鹰 +1 位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300,共8页
采用硅胶色谱法、重结晶法从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甾类化合物,单体化合物通过与已知标准品比对确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α,8... 采用硅胶色谱法、重结晶法从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甾类化合物,单体化合物通过与已知标准品比对确定化合物结构,分别为麦角甾醇(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麦角甾醇过氧化物(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麦角甾-7,22-二烯-3β-醇-棕榈酸酯和麦角甾-4,6,8(14),22(23)-四烯-3-酮。采用MTT法检测甾类化合物对人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采用H22裸鼠移植模型法评价甾类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在细胞毒实验中,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肺癌细胞株A549均有较好的抑制活性,麦角甾醇效果最佳,在浓度为50·g/m 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82.89%、74.33%、50.03%和69.33%,IC_(50)值分别为20.61·g/m L、37.18·g/m L、49.89·g/m L和38.74·g/m L,对Hep G2的抑制能力优于其他细胞系。在体内实验中,麦角甾醇和麦角甾-4,6,8(14),22(23)-四烯-3-酮在剂量为50mg/kg/d时抑瘤率分别为60.75%和63.21%,并且麦角甾醇组瘤鼠的脾指数有显著增加。构效关系分析认为甾核的C-3位被羟基或羰基取代后,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嗜蓝孢孔菌 甾类化合物 抗肿瘤活性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