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ro-micro-anatomy of myocutaneous flaps on the dorsum of foot
1
作者 张放鸣 陈尔瑜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1年第1期44-47,共4页
Thirty feet of Chinese adult cadavers were dissected under an operativemicroscope to observe the extensor hallucis brevis and extensor digitorum brevisand their vessels and nerves in order to design myocutaneous flaps... Thirty feet of Chinese adult cadavers were dissected under an operativemicroscope to observe the extensor hallucis brevis and extensor digitorum brevisand their vessels and nerves in order to design myocutaneous flaps.It was be-lieved that the lateral tarsal artery and the lateral branch of the deep peronealnerve are the best choice to be included in the pedicle when muscle flaps ormyocutaneous flaps are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dorsum of foot.The size of themuscles may be enlarged both laterally and medially as the clinicalcondition requi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ical flap foot lateral TARSAL ARTERY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手足外伤皮瓣转移修复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曹静 黄小英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182-185,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手足外伤皮瓣转移修复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2月—2023年9月于通用环球中铁邳州医院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的82例手足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 目的 探讨在手足外伤皮瓣转移修复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2月—2023年9月于通用环球中铁邳州医院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的82例手足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胀消失与皮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皮瓣愈合时间分别为(2.04±0.13)、(15.62±1.4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6、16.407,P均<0.05);观察组术后患者12、24、72 h与出院时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更少,护理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运用于手足外伤皮瓣转移修复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护患关系的良好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外伤 皮瓣转移修复术 围术期护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 疼痛程度
下载PDF
Dorsalis pedis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for hand and foot reconstruction 被引量:11
3
作者 YUGuang LEIHong-yu GUOShuang HUANG Jian-hua YU Hao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2年第1期32-35,共4页
Objective:To report the results of repair of skin defects in the extremities with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harvested from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dorsum of the foot.Methods:Six cases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 Objective:To report the results of repair of skin defects in the extremities with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harvested from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dorsum of the foot.Methods:Six cases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defects over the foot and hands were resurfaced by free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s,including five patients with skin defects of the hands,and one with defects at the dorsum of the foot.The flaps were harvested from the lateral aspect of the dorsum of the foot with the sizes ranging from 2 cm×5.5 cm to 6 cm×11 cm.Two veins at the proximal margin of the flap were retained,one of which was anastomosed to a recipient bed artery to provide arterial inflow and the other was anastomosed to a recipient bed vein for venous outflow.Results:All flaps demonstrated mild edema and survived completely.Blisters appeared on four flaps.Using this technique,we achieved good functional and cosmetic results in this series.Conclusions:Dorsalis pedis arterialized venous flap with rich vascular communications could enhance peripheral perfusion and decrease congestion of venous flaps,thereby improves reliability and utility for extremity re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gical flaps Reconstructive surgicalprocedures HAND foot
原文传递
Submental island flap reconstruction for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 Experience in 30 cases 被引量:4
4
作者 Pradeep Pradhan Swagatika Samal +2 位作者 Dillip Kumar Samal Chappity Preetam Pradipta Kumar Parida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9年第2期65-70,共6页
Objective:The submental flap can be utilized f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in oral cavity malignancies because due to its close approximation to the surgical site,fewer donor site morbidity and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bjective:The submental flap can be utilized for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in oral cavity malignancies because due to its close approximation to the surgical site,fewer donor site morbidity and the cost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cedure.Methods: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oral cavit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rom July 2012 to August 2015 in a tertiary care referral hospital.Patients with clinical staging Ⅰ/Ⅱ/Ⅲ (T1/T2/T3,N0) oral malignancy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Patients with nodal metastasis irrespective of the stage of disease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medical illness/revision case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Submental island flap was utilize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oft tissue defect in each patient.Patients were followed at monthly interval till 6 months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Results:The buccal mucosa (12 patients),tongue (10 patients) and floor of mouth (8 patients) were the subsites in the oral cavity.Partial and complete skin necrosis was found in 4 and 2 patients respectively.Post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was required in 5 patients.None of the patients had loco regional recurrence till 6 months of follow-up.Conclusion: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liable option for the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in oral cancer because of dependent vascular pedicle,less donor site morbidity and the lower cost compared to the free flaps,often preferred in patients with a lower socioeconomic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AL MALIGNANCIES SUBMENTAL island flap surgical technique OUTCOME
原文传递
Applied anatomy of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the repair of defects following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resection 被引量:4
5
作者 Xi Chen Han Zhou +4 位作者 Yong-Jie Zhang Lin Yin Mei-Ping Lu Guang-Qian Xing Zi-Ping Lin 《World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2015年第1期-,共6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in the repair of hypopharyngeal defects.Methods: We collected wet specimens of fresh cadaveric heads from the Han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 for applied...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in the repair of hypopharyngeal defects.Methods: We collected wet specimens of fresh cadaveric heads from the Han Chinese adult population for applied anatomy of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and followed five patients with pyriform sinus carcinoma after reconstruction surgery using submental island flaps.Results: We found that the average length and width of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s were (65.20 ± 11.69) mm and (46.70 ± 6.59) mm, respectively.The skin flap in all five patients survived after surgery, and tracheal tubes and gastric tubes were removed 7-36 days after surgery.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42 months, pharyngeal flaps grew well, and speech and swallowing functions were satisfactory.Conclusion: The submental island flap is a preferred material for the repair of hypopharyngeal defects after hypopharyngeal carcinoma resection, because of good blood supply, easy harvesting, and high survival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ental island flap Submental artery Submental vein Hypopharyngeal neoplasms Reconstructive surgical procedures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和传统修复方法促进糖尿病足愈合的比较 被引量:71
6
作者 朱新华 柴益民 +3 位作者 叶吉忠 韩培 文根 陈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4期5548-5554,共7页
背景: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促进组织缺损创面的愈合修复,其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方法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 背景: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促进组织缺损创面的愈合修复,其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方法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调控血糖辅以创面换药,采用传统清创干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采用传统治疗结合使用新型的海藻盐泡沫敷料干预,每组30例。评价2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病足在换药次数、血糖控制平稳时间、创面准备时间愈合时间、治愈率均显著改善(P<0.05)。结果说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可促进创面炎症消退,刺激创面肉芽生长,同时能为皮肤缺损创面二期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修复,创造有利的修复条件,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糖尿病足 负压封闭引流 创面换药 湿润创面 肉芽生长 皮瓣覆盖 临床效果 多学科协作
下载PDF
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肌皮瓣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7
作者 沈余明 向东 +4 位作者 王乃佐 宓惠茹 覃凤均 陈辉 沈祖尧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肌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效果。方法1997年6月~2004年10月,对2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肌...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肌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感染修复中的效果。方法1997年6月~2004年10月,对2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骨感染的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或肌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0例,女1例,年龄6~78岁。创伤致软组织缺损18例,电烧伤3例,其中足部贴骨瘢痕、骨髓炎4例。术中切取岛状皮瓣17例,肌皮瓣4例。皮瓣、肌皮瓣切取范围5cm×4cm~22cm×16cm。供瓣区拉拢缝合4例,游离植皮17例。结果术后21例皮瓣、肌皮瓣完全成活,创面期愈合。随访3~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行走正常,术后皮瓣感觉恢复欠佳。结论腓动脉穿支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肌皮瓣为一可靠的皮瓣,切取方便,供瓣面积大,血供丰富且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尤其对修复足踝部深洞状缺损、骨髓炎,肌皮瓣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皮瓣 腓动脉肌皮瓣 足踝 修复
下载PDF
足内侧皮瓣血供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33
8
作者 陈茂林 史增元 +2 位作者 姚乃中 尹维刚 刘秀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提供足内侧皮瓣血供来源、类型和临床应用资料。方法:用30侧成人下肢和15侧童尸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作观测。结果:皮瓣的轴心血管是内踝前血管、跗内侧血管及二者的前、后支与趾底内侧血管浅支和足底内侧血管浅支吻合成的血... 目的:提供足内侧皮瓣血供来源、类型和临床应用资料。方法:用30侧成人下肢和15侧童尸下肢动脉铸型标本作观测。结果:皮瓣的轴心血管是内踝前血管、跗内侧血管及二者的前、后支与趾底内侧血管浅支和足底内侧血管浅支吻合成的血管弓。这些血管的皮支吻合丰富。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和前、后支外径分别为1.5mm、1.2mm、0.7mm和0.8mm。结论:以上述轴心血管为蒂的足内侧皮瓣,可修复足背、足跟、足前部及踝周围皮肤缺损。临床应用7例,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内侧皮瓣 多源血供 解剖学
下载PDF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7
9
作者 唐茂林 钟桂午 +4 位作者 王国文 蒋穗斌 肖建中 曹朝辉 李素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内踝前动脉构成 ,沿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分布 ,三者密切相关 ,构成一复合体。血管链筋膜皮支分布达外侧 5 .2cm ,内侧 4.0cm。结论 :以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截取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大隐静脉 隐神经 神经血管复合体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指动脉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比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李桂石 王增涛 +3 位作者 朱磊 梁友 李常辉 郝丽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⑴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⑴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关系分为2型:①外侧优势型:皮支多行经神经外侧;②均势型:行经神经内、外侧的皮支数量均等。⑵在手指中节,指动脉皮支多从指固有神经外侧穿出。⑶在手指末节,两侧指固有动脉向中央靠拢并吻合成弓,发出的皮支多经神经内侧至皮肤。结论:⑴手指中节皮支多经神经外侧发出,在此处切取皮瓣时,应将神经向内侧分出,以免损伤皮支导致皮瓣血管障碍;⑵在手指近节切取指动脉皮瓣时,指固有神经从皮瓣内侧或外侧分离出皆可,但从内侧分离相对更安全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固有动脉 指固有神经 外科皮瓣 应用解剖 位置关系 皮支
下载PDF
逆行岛状皮瓣静脉回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张世民 顾玉东 李继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 目的 :建立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探讨静脉逆向回流的机制。方法 :对 5只新西兰大白兔解剖观察 ,建立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实验模型 ( 3 .0cm× 3 .0cm ,血管蒂长 3 .0cm )。将 10只兔的两侧后肢随机配对分为 2组 ,进行同体对照 ,每组 10个皮瓣。组 1保留隐动静脉血管鞘的完整 ,即保留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组 2在手术显微镜下 (× 10 )将 3根血管相互分开 ,各自游离 3cm ,即完全破坏静脉回流的“迷路”通道 ,但不损伤 3根动静脉血管。术中放松止血带后分别在 5、15、3 0和60min测定静脉压力 ,术后 10d测定皮瓣成活率 ,切取血管蒂做切片观察。结果 :放松止血带后 ,两组皮瓣的静脉压力均升高 ,约 15min达到高峰 ,后缓慢下降 ,约在 3 0min达到新的平衡。组 2在 3 0、60min的静脉压力均显著低于组 1(P <1.0 1)。但组 1皮瓣成活率 ( 94.5 % )与组 2 ( 10 0 %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在逆行岛状皮瓣中 ,瓣膜失活途径”较“迷宫途径”更容易实现静脉血的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模型 外科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 静脉逆流
下载PDF
逆行岛状皮瓣“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栋 张世民 +2 位作者 王欣 李继峰 俞光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为模型,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中"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作用。方法:在兔后肢内侧设计切取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3cm×3cm,蒂长4cm,蒂部含1cm宽筋膜),每组10个皮瓣,进行同体对照。... 目的:以新西兰大白兔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为模型,探讨逆行岛状皮瓣中"迷宫"静脉回流途径的作用。方法:在兔后肢内侧设计切取隐动静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3cm×3cm,蒂长4cm,蒂部含1cm宽筋膜),每组10个皮瓣,进行同体对照。对照组:血管蒂部不做处理,即保留"瓣膜失效"和"迷宫"两种回流途径;实验组:于血管蒂正中位置结扎两伴行静脉干,即阻断"瓣膜失效"途径。放松止血带后,连续测定1h内大隐静脉压力。术后1周测定皮瓣成活率。动物处死后蒂部组织学观察。结果:(1)测定10、20、30、40、50、60min的大隐静脉压平均值,对照组为:29.24、29.01、27.24、25.67、24.98、24.84mmHg;实验组为:37.16、36.70、37.07、36.82、35.33、37.56mmHg。在各个时间点,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术后1周两组皮瓣平均成活率比较,对照组为(97.09±3.12)%>实验组为(87.51±13.74)%(t=2.26,P<0.05)。(3)两组皮瓣蒂部均有散在分布的扩张小静脉,实验组要多于对照组。结论:(1)"迷宫"途径较"瓣膜失效"途径更难于实现静脉逆流。(2)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以"瓣膜失效"途径为主要方式,"迷宫"途径起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逆行岛状皮瓣 静脉回流
下载PDF
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华水 楚万忠 +6 位作者 栾涛 谢新敏 李强 布金鹏 李来峰 赵学春 刘晓萌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评价用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实用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79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患者,男58例,女21例;年... 目的:评价用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的实用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应用VSD技术联合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治疗79例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患者,男58例,女21例;年龄7~59岁,平均34岁。其中小腿下1/3及跟腱区17例,外踝及足背外侧区28例,内踝及足内侧区21例,足跟及足底13例。创面Ⅰ期用VSD技术清创培养,Ⅱ期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结果:皮瓣面积最大18 cm×15 cm,最小6 cm×5 cm。住院时间14~30 d,平均18 d。79例患者随访6~36个月,2例皮瓣大部分坏死,3例皮瓣皮缘坏死,5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回流障碍,其余皮瓣均成活良好,无感染。结论:通过VSD技术可尽快形成一个肉芽组织新鲜清洁的创面;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能为近踝足部肌腱与骨外露创面提供良好的覆盖。二者联合应用创面愈合快,修复后外形好,耐磨擦,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损伤 引流术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下载PDF
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6
14
作者 巨积辉 金光哲 +7 位作者 赵强 刘跃飞 魏诚 李雷 李建宁 刘新益 邹国平 侯瑞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0-693,共4页
目的报道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09年2月,对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术。13例患者均伴有肌腱、骨、神经血管外露,皮瓣面积7cm×... 目的报道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2009年2月,对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5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术。13例患者均伴有肌腱、骨、神经血管外露,皮瓣面积7cm×6cm~12cm×9cm,1例小儿患者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跟腱缺损,2例皮瓣供区采用直接缝合,11例皮瓣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13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伤口一期愈合。经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9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不臃肿,感觉恢复S2~S4,手部功能恢复满意,足部行走功能无影响。2例供区直接缝合者供区遗留线状瘢痕,瘢痕无增生及挛缩,11例供区植皮者植皮区松软,外观可,无瘢痕挛缩。结论游离隐动脉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解剖恒定,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可满足手足部创面覆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隐动脉 损伤修复
下载PDF
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农欣 徐永清 +1 位作者 覃励明 朱跃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 目的: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结果:足背外侧皮神经于外踝后方续于腓肠神经,起始处直径(2.65±0.57)mm,主干于外踝前下方(1.5±0.9)cm处发出分1~2条分支。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平均每侧4.8支,最为恒定的分支穿深筋膜时分别位于外踝后方平外踝最凸点,直径(0.75±0.16)mm;第5跖趾关节外侧近端(1.5±0.3)cm,直径(0.47±0.07)mm。结论: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以用来修复足前端或足底外侧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外侧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 被引量:6
16
作者 魏在荣 孙广峰 +3 位作者 王达利 唐修俊 王玉明 韩文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35-1837,共3页
目的探讨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4月,30例足远端创面采用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修复,男25例,女5例,年龄17~55岁。第1、2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17例,第3、4跖... 目的探讨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修复足远端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2004年1月~2009年4月,30例足远端创面采用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修复,男25例,女5例,年龄17~55岁。第1、2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17例,第3、4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13例。皮瓣大小为4cm×4cm^8cm×7cm。皮瓣蒂长3~6cm。皮瓣供区植皮。结果 29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2cm×1cm坏死,21例获随访,平均11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皮瓣、供区无溃疡发生。结论跖背动脉远端穿支蒂链型供血皮瓣可修复足远端创面,手术方法简单、适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足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创面修复 链型皮瓣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继会 马杰 +2 位作者 苑娜 胡思斌 赵均福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0期757-75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4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17~49岁,平均31.4岁;左足11例...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4年11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9例,男17例,女2例;年龄17~49岁,平均31.4岁;左足11例,右足8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30cm×18cm,最小18cm×9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缘坏死,换药愈合。随访6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单,成活率高,是修复累及前足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下载PDF
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8
18
作者 贾新路 张云飞 +3 位作者 程国良 李海清 马金柱 王大伟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6期464-465,共2页
近年来,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区、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外露,已成为临床上常用术式,效果良好。但常存在蒂部臃肿、卡压致静脉回流障碍等问题,切取面积大时,在皮瓣蒂部的远端常出现静脉... 近年来,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胫前区、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外露,已成为临床上常用术式,效果良好。但常存在蒂部臃肿、卡压致静脉回流障碍等问题,切取面积大时,在皮瓣蒂部的远端常出现静脉危象导致皮瓣部分坏死。为此,从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对此皮瓣进行改良,将皮瓣设计为水滴形,如乒乓球拍状,结扎皮瓣蒂部小隐静脉,或将皮瓣近端小隐静脉与创面周围的一条直径相当的静脉吻合,修复24例,经随访,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腓肠神经 移植
下载PDF
股前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供血动脉层次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9
作者 丁红梅 唐茂林 +5 位作者 谭建国 苏波 何慧 谭双香 王泽军 卢书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 目的:为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动脉层次关系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与膝周围动脉吻合的层次关系及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结果:①在浅筋膜层内,股外侧皮神经的血供来源是多源性,分节段的,这些营养血管互相吻合成网穿过皮下组织达皮肤。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末端在膝关节上方的深筋膜层与膝周围动脉的吻合有三个类型。结论:以股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或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截取股前外侧带感觉神经逆行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软组织缺损或膝下截肢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皮神经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荣 金光哲 +5 位作者 巨积辉 李建宁 赵强 刘跃飞 李雷 侯瑞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3-695,共3页
目的报道以内踝上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10年2月,对2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内踝上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术。皮瓣面积10cm×7cm~15cm×11cm,供... 目的报道以内踝上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10年2月,对2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内踝上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术。皮瓣面积10cm×7cm~15cm×11cm,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伤口一期愈合。经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不臃肿,感觉恢复S2~S3+,足部行走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者植皮区松软,外观可,无瘢痕挛缩。结论内踝上以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解剖恒定,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可满足踝部部创面覆盖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 损伤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