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ox-Brace to Box-Column Foot Joints
1
作者 王兆强 赵金城 龚景海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 EI 2012年第4期385-390,共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three test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oot joints used in the tower boiler steel frame. Each foot joint consists of a box column and a box brace. These three specim...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three test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oot joints used in the tower boiler steel frame. Each foot joint consists of a box column and a box brace. These three specimens have different connection types or different details of stiffeners. The tests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large multi-function structural experiment system WAW-1000J. The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and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are measured during the tests.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foot joints under adverse load cases is analyzed. The safety of these three specimens under design load is assessed.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of different joints are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nection types or details of inner stiffeners have effects on strength and failure mode and that the specimen with end-plate connection can optimize the strai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height of brace web and can change the force transfer mechanism between column and brace. In addition, a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specimen is conducted and numerical results generally agree well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work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base for further analysis on the performance of joint used in the tower boiler steel fra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t joint tower boiler strength connection STIFFENER
原文传递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
2
作者 杜娇 王毅 +3 位作者 郑德义 张恺悦 陈大志 颜小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予以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观察两组皮瓣情况(皮瓣一期成活率、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皮瓣感觉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观察组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力线及功能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血运可靠,能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提高皮瓣一期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 皮瓣修复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吴亚杰 谢启芳 +1 位作者 林和寿 张利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开展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楼层柱脚节点的变形机理并评估了其力学性能,基于受力机理和刚体摆动特性建立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简化力学模型。研究表明:上部楼层柱脚节点以木枋横纹嵌入变形为主且变形显著... 开展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试验研究,揭示了不同楼层柱脚节点的变形机理并评估了其力学性能,基于受力机理和刚体摆动特性建立了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柱脚节点简化力学模型。研究表明:上部楼层柱脚节点以木枋横纹嵌入变形为主且变形显著,底层柱脚节点以木柱顺纹受压变形为主但变形较小。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加,柱脚节点弯矩承载力增加,但上部楼层柱脚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捏拢现象明显,强度退化因子在0.8~0.9;底层柱脚节点弯矩-转角滞回环高度重叠,强度退化因子大于0.95。上部楼层柱脚节点耗能能力随竖向荷载的增加而增加,处于较低竖向应力状态的柱脚节点耗能增幅较为显著。简化力学模型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可用于多层古建筑木结构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古建筑木结构 柱脚节点 变形机理 力学性能 力学模型
下载PDF
胫距跟融合治疗终末期踝和后足病变的中短期临床结果
4
作者 李文菁 张保宙 +7 位作者 李恒 赖良鹏 杜辉 孙宁 龚晓峰 李莹 王岩 武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6,共8页
目的:分析同一术者行胫距跟(tibiotalocalcaneal,TTC)融合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结果、并发症和功能改善情况,分析TTC融合手术的临床预后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由同一术者行TTC融合手术治疗的40... 目的:分析同一术者行胫距跟(tibiotalocalcaneal,TTC)融合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结果、并发症和功能改善情况,分析TTC融合手术的临床预后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由同一术者行TTC融合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1±16.0)岁,均为单侧手术。记录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主要诊断、具体手术方式。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融合愈合时间、症状较术前改善情况(明显改善、部分改善、无改善或恶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8.0(26.3,58.8)个月;术前中位VAS评分为6.0(4.0,7.0)分,中位AOFAS评分为33.0(25.3,47.3)分;末次随访时患者的中位VAS评分为0(0,3.0)分,中位AOFAS评分为80.0(59.0,84.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均无切口坏死及感染,1例发生距下关节不愈合,为梅毒夏科氏(Charcot)关节,其余患者中位骨愈合时间为15.0(12.0,20.0)周。所有患者中,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者25例,部分改善者8例,改善不明显者4例,症状较术前加重者3例。结论:TTC融合术是治疗后足终末期病变的可靠方法,多数患者术后功能有改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预后差的原因包括足趾僵硬、邻近膝关节应力集中、不愈合及不明原因疼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胫距跟 关节融合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CDU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
5
作者 徐业凯 王雪山 +3 位作者 陈德广 王进 马艳 周陈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足部及踝关节周围复杂难愈性创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CDU辅助...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技术在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足部及踝关节周围复杂难愈性创面患者,所有患者均在CDU辅助检查下采用小腿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手术情况、临床疗效、皮瓣肿胀程度、足踝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支定位符合率达90.00%,皮瓣存活率为96.67%,患者手术时间、皮瓣切取时间、手术总费用分别为(145.36±10.78)min、(42.68±3.52)min、(1.49±0.35)万元。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6.67%,足踝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结论:CDU技术辅助下小腿穿支皮瓣修复足部及踝关节周围难愈性创面效果确切,皮瓣存活率较高,足踝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 踝关节 难愈性创面 小腿穿支皮瓣 彩色多普勒超声 修复
下载PDF
抗生素骨水泥增强胫骨横向骨搬运治疗感染创面的能力
6
作者 刘俊鹏 要星晨 +5 位作者 赵会 徐子彧 吴岳 裴福春 张林 杜心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599-4604,共6页
背景:糖尿病足伴创面感染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顽固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朝阳中西医... 背景:糖尿病足伴创面感染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案。目的:探讨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顽固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收治的4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4.37岁,均接受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手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记录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的踝肱指数、伤口/缺血/足部感染分级(WIFi分级)、目测类比评分与溃疡面积。结果与结论:①46例患者溃疡平均愈合时间为(58.07±24.82)d,46例患者胫骨横向骨搬运术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目测类比评分、溃疡面积、WIFi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钉道感染,未出现溃疡或感染复发。②结果显示,改良胫骨横向骨搬运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可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疼痛、改善下肢血运、控制感染并促进溃疡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运术 抗生素骨水泥 糖尿病足溃疡 血运重建 感染控制 踝关节 组织工程研究 糖尿病并发症
下载PDF
全关节置换术病人应用足底静脉泵的患肢血流动力学指标时间变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谷思琪 陈玉娥 +5 位作者 孔丹 陈静茹 王岚可 李佳惠 李婉莹 高远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3-966,共4页
目的:探讨全关节置换术(TJA)病人应用足底静脉泵(VFP)的患肢血流动力学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21年1月—3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接受TJA的3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应用VFP前、应用VFP 10 min、应用VFP 30 min、应用V... 目的:探讨全关节置换术(TJA)病人应用足底静脉泵(VFP)的患肢血流动力学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21年1月—3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接受TJA的3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应用VFP前、应用VFP 10 min、应用VFP 30 min、应用VFP 1 h、停用VFP 10 min、停用VFP 30 min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采集病人患肢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峰值血流速度(PFV)、平均血流速度(MV)、血流量(BF)、血管直径(Vd)],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的时间规律。结果:应用VFP 30 min病人PFV、MV均快于应用VFP前(均P<0.05),应用VFP 1 h病人PFV、MV、BF与应用VFP 30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用VFP 10 min、停用VFP 30 min病人PFV、MV、BF、Vd与应用VFP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VFP能加快TJA病人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建议临床VFP单次应用时长不少于30 min,间断时长不超过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置换术 足底静脉泵 血流动力学 护理
下载PDF
摆幅可调型足部康复机器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8
作者 肖洪岩 邓瑞晨 +2 位作者 魏新运 杨伟胤 谢云港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分析摆幅可调型足部康复机器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就诊的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60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摆幅可调型足部康复机器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就诊的12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术后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摆幅可调型足部康复机器人治疗;2组均在治疗4周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2组在功能锻炼依从性、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评分系统、步行相关参数、下肢肌电标准化积分肌电、并发症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AOF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标准化单支撑期时长、步速、步宽、步长、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腓骨长肌、胫骨前肌标准化积分肌电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OFAS评分、Olerud-Moland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标准化单支撑期时长、步速、步长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步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比目鱼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腓骨长肌、胫骨前肌标准化积分肌电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应用摆幅可调型足部康复机器人展开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改善肌肉活动,维持步速、运动等动态平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幅可调型足部康复机器人 康复锻炼 踝关节骨折 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观察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的效果
9
作者 王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的观察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82例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1例。参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小切口... 目的观察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在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82例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每组41例。参照组采用传统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进行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ird踝关节评分、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评分及跟骨生理解剖结构指标(跟骨高度、跟骨宽度、跟骨轴长和Bohler角),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VAS评分(2.31±0.93)分低于参照组的(3.87±0.78)分,Baird踝关节评分(94.95±2.82)分和AOFAS评分(88.41±2.70)分高于参照组的(90.44±2.73)、(84.49±2.47)分(P<0.05)。研究组术后跟骨宽度(29.73±1.25)mm与跟骨高度(29.44±1.02)mm小于参照组的(39.38±1.76)、(39.47±0.96)mm,跟骨轴长(68.43±1.26)mm长于参照组的(54.32±3.77)mm(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68.37±6.83)min、住院时间(10.84±0.86)d和骨折愈合时间(72.13±2.54)d短于参照组的(87.84±11.78)min、(14.78±0.51)d、(93.57±3.49)d,术中出血量(103.64±13.72)ml少于参照组的(152.79±11.63)ml(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参照组的80.49%(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44%低于参照组的19.51%(P<0.05)。结论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采取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既可以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还能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与足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感,预防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解剖钛钢板内固定术 跟骨粉碎性移位骨折 疼痛 踝关节功能 足功能
下载PDF
The Human Ankle-Foot Complex as a Multi-Configurable Mechanism during the Stance Phase of Walking 被引量:8
10
作者 Amaraporn Boonpratatong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0年第3期211-218,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al functions of the human ankle-toot complex during the stancephase of walk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gait measurement was conducted by using a 3D inf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biomechanical functions of the human ankle-toot complex during the stancephase of walking.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gait measurement was conducted by using a 3D infrared multi-camera system anda force plate array to record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s (GRF) and segmental motions simultaneously. The ankle-foot complexwas modelled as a four-segment system, connected by three joints: talocrural joint, sub-talar joint and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The subject-specific joint orientations and location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functional joint method based on the particleswarm optimisation algorithm. The GRF moment arms and joint moments acting around the talocrural and sub-talar joints werecalculated over the entire stance phase. The estimated talocrural and sub-talar joint locations show noticeable obliquity. Thekinematic and kinetic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at the human ankle-foot complex works as a mechanical mechanism with two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in stance phase of walking. These lead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GRF moment arms therebyincreasing the effective mechanical advantages of the ankle plantarflexor muscles. This reconfigurable mechanism enhancesmuscle effectiveness during locomotion by modulating the gear ratio of the ankle plantarflexor muscles in stance. This studyalso reveals many factors may contribute to the locomotor function of the human ankle-foot complex, which include not only itsre-configurable structure, but also its obliquely arranged joints, the characteristic heel-to-toe Centre of Pressure (COP) motionand also the medially acting GRF pattern. Although the human ankle-foot structure is immensely complex, it seems that itsconfiguration and each constitutive component are well tuned to maximise locomotor efficiency and also to minimise risk ofinjury. This result would adv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comotor function of the ankle-foot complex, and also the intrinsicdesign of the ankle-foot musculoskeletal structure. Moreover, this may also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bionicprosthetic devi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oid rob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foot talocrural joint sub-talar joint 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 ground reaction force moment arm reconfigurable mechanism
下载PDF
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及对踝关节、足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雪臣 魏威 +1 位作者 王力兴 史福东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03-1806,1811,共5页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及对踝关节、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取关节镜下自体同侧股薄肌、半腱肌肌腱重...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及对踝关节、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6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接受取关节镜下自体同侧股薄肌、半腱肌肌腱重建治疗,研究组则接受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比较2组疗效及踝关节、足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出院时间、手术时间、24 h关节引流量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的踝关节、足功能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8个月,研究组的踝关节、足功能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的IKOC评分、Lysholm评分、KO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8个月,研究组的IKO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KO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侧腓骨长肌腱重建治疗可以改善和增强踝关节、足功能,降低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其安全性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临床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同侧腓骨长肌腱 重建 前交叉韧带 踝关节 足功能
下载PDF
雄安体育中心体育场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晓明 高峰 +5 位作者 叶伟 张士昌 史炜洲 潘钦 周露 万瑜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58,114,共6页
雄安体育中心体育场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屋盖钢结构由外圈屋盖钢结构和屋顶中央网壳组成,看台区域均采用组合型肋梁预制看台板。详细介绍了该体育场结构方案,包括看台钢结构设计、拱脚滑动释放、网壳结构体系、典型节点设计等... 雄安体育中心体育场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屋盖钢结构由外圈屋盖钢结构和屋顶中央网壳组成,看台区域均采用组合型肋梁预制看台板。详细介绍了该体育场结构方案,包括看台钢结构设计、拱脚滑动释放、网壳结构体系、典型节点设计等。通过方案比选,屋顶中央网壳采用分索式索承铝合金网壳的结构体系,提高了索承结构对不规则建筑平面的适应能力。设计中对南侧拱脚进行了施工工序优化,拱脚处采用滑动释放措施,降低了看台钢结构南侧拱桁架的水平推力。本项目位于高烈度区,采用了速度型黏滞阻尼墙作为结构的减震措施,在多遇地震下黏滞阻尼墙作为结构的安全余量储备,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阻尼墙耗能占比5%。在部分应力较大的铝合金网壳节点中设置腹板加强板,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体育中心 体育场 大跨空间结构 钢框架-支撑体系 分索式索承结构 拱脚滑动释放 减震措施 节点设计
下载PDF
手术切除手足关节痛风石患者康复情况影响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凌双安 钟振东 +1 位作者 袁兆能 梁浩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6期809-813,共5页
目的 分析影响手术切除手足关节痛风石患者康复情况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切除手足关节痛风石的病例105例,根据患者术后4个月康复情况分为显效组65例和非显效组40例,记录患者性... 目的 分析影响手术切除手足关节痛风石患者康复情况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切除手足关节痛风石的病例105例,根据患者术后4个月康复情况分为显效组65例和非显效组4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术后饮酒、手术方式、医嘱依从性、术后清淡饮食、术前痛风发作情况、术后心理状态、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对相关因子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子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随后使用该模型对剩下的40例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进行统计分析,检验该临床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在年龄、术后饮酒、手术方式、医嘱依从性、术后清淡饮食、术后心理状态这6项危险因素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这些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临床预测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鉴别效度,结果显示:AUC=0.867,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3.3%。结论 手术切除手足关节痛风石患者康复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以此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对手术切除手足关节痛风石患者康复情况预测具有良好的判别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手足关节痛风石 危险因素 临床预测模型
下载PDF
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疗效分析
14
作者 张宏斌 荣锦 +4 位作者 张立峰 刘婷婷 关鹏飞 王禹 张奉琪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Muller-Weiss病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行距舟关节融合治疗,观察组行跟骨截骨配合... 目的观察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Muller-Weiss病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行距舟关节融合治疗,观察组行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法(AOFAS)评估2组术前、术后足踝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术前、术后疼痛程度。比较2组足部解剖参数[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MA)、跟骨倾斜角(PA)、后足力线角(HAA)]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个月观察组AOFAS评分、MA、PA、HAA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足踝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2.68%比75.00%,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配合距舟关节融合治疗Muller-Weiss病有助于矫正足踝畸形,改善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ler-Weiss病 距舟关节融合术 跟骨截骨 足踝部功能 足部解剖参数 并发症
下载PDF
一种脚踏式膝、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桂元 王鑫 +3 位作者 杨茂秀 高丽兰 吕林蔚 张春秋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4期29-34,共6页
目的:设计一种脚踏式膝、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以对下肢受损的患者进行膝关节单一自由度和踝关节两自由度康复训练。方法:该装置基于骑行方式设计,主要由双向踏板结构、轨道凹槽结构、机架、外壳以及动力输出结构5个部分组成,可实现被动... 目的:设计一种脚踏式膝、踝关节康复训练装置,以对下肢受损的患者进行膝关节单一自由度和踝关节两自由度康复训练。方法:该装置基于骑行方式设计,主要由双向踏板结构、轨道凹槽结构、机架、外壳以及动力输出结构5个部分组成,可实现被动、主动2种康复训练模式。采用ADAMS软件对该装置进行运动学仿真和动力学仿真,采用ANSYS软件对该装置的零部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该装置运行的可行性。结果:仿真结果显示,该装置可实现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伸训练及膝关节屈伸训练,其中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伸训练角度分别为43°/30°、15°/16°,膝关节训练角度为61°~101°。结论:该装置可训练下肢受损患者膝、踝关节运动的协调性,提高其膝、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脚踏式 膝关节 踝关节 康复训练装置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预制混凝土桥墩墩-台组合连接构造受力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文俊 马如进 +2 位作者 张帅 王雨权 刘玉擎 《结构工程师》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为了实现桥梁下部结构快速施工和改善施工环境的目的,在现有墩-台连接构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预制桥墩底部预埋一个钢-混凝土组合连接装置,与承台内部预埋钢板用预应力锚杆连接的新型构造,从而将混凝土桥墩与混凝土承台的连接转换为钢... 为了实现桥梁下部结构快速施工和改善施工环境的目的,在现有墩-台连接构造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预制桥墩底部预埋一个钢-混凝土组合连接装置,与承台内部预埋钢板用预应力锚杆连接的新型构造,从而将混凝土桥墩与混凝土承台的连接转换为钢与钢的连接。建立了以预应力锚杆截面面积为变化参数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连接构造中构件的作用力变化,探讨了锚杆承载作用的可取代性,分析了连接装置的承载位置并且描述了荷载的传递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减小锚杆面积产生的多余荷载先由连接钢筋承担,然后由焊钉承担,锚杆面积减小使更多的焊钉承担了较大的荷载;可继续减小锚杆面积使其仅起到锚固作用;墩-台结合部的荷载先传递到受拉侧加劲肋底部和受压侧加劲肋顶部,然后由焊钉连接件、连接钢筋和锚杆传递至承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桥墩 墩台结合部 受力机理 焊钉连接件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空心加压螺钉与可吸收材料治疗足部骨折对踝关节功能以及疼痛的影响
17
作者 龙俊任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7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足部骨折对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阆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足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足部骨折对疼痛、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阆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足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观察组患者用可吸收材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剧烈疼痛、延期愈合、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材料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足部骨折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可吸收材料取得的疗效更佳,可作为治疗足部骨折的首选方法,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部骨折 可吸收材料 踝关节功能 空心加压螺钉
下载PDF
人口学特征对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亚鹏 付炳金 +4 位作者 陈洁 杜瑞 朱晓东 杨伟强 孙广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临床预后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11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收集并分析不同年龄、职业患者患肢恢复时间、美...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临床预后的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11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收集并分析不同年龄、职业患者患肢恢复时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是否行二次距下关节融合术等指标。结果 老年跟骨骨折患者恢复工作时间长于非老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体力劳动职业患者跟骨骨折恢复工作时间长于轻体力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低于轻体力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职业对恢复工作时间的影响上存在正向相乘交互作用(P<0.05),即2种因素同时存在的恢复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因素单独作用。结论 老年患者恢复工作时间长于非老年患者。重体力劳动职业患者相较于轻体力劳动职业患者恢复工作时间显著延长,且有较低的AOFAS踝-后足评分及较高的二期距下关节融合率。因此,对于迫切回到工作岗位的从事重体力劳动职业的老年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一期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有助于更好地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年龄 职业 距下关节融合术 AOFAS踝-后足评分
下载PDF
风险护理模式在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负压引流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19
作者 刘宁 赵丹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4期519-520,共2页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模式在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负压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模式在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负压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 d的踝关节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足踝部软组织损伤患者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护理模式 足踝部软组织损伤 负压引流术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CT Scan of the Foo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Healing Diabetic Foot Ulcer
20
作者 M. Rubina Fathimaa Arcot Rekha 《Case Reports in Clinical Medicine》 2020年第11期335-342,共8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hronic disease where there is an increased blood sugar level in the body which is either caused due to inability of the pancreas to secrete insulin or t... <strong>Background:</strong>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hronic disease where there is an increased blood sugar level in the body which is either caused due to inability of the pancreas to secrete insulin or the body’s inability to utilize it.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s growing rapidly worldwide. Statistics show that in the year 2014, there were a total of 422 million cases of DM. Diabetes mellitus is a major cause of heart attacks, kidney failure, blindness and leg amputations. Diabetic foot ulcers are quite common and are estimated to affect nearly 15% of all diabetic patients during their lifetime. In long standing diabet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healing ulcers, bony changes or deformities are not uncommon. These bony changes can be identified using CT scans. <strong>Materials and Methods:</strong> An observa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total of 40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healing ulcer attending the surger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Saveetha Medical College, Chennai, Tamilnadu. The CT-scans of their foot were observed for deformities or bony changes. <strong>Results:</strong> Out of 40 patients, 67.5% were males and 32.5% were females. A maximum number of subjects fell under the age group of 51 - 60 years. The most common site of the ulcer was found to be in the plantar surface of big toe (53%). Among the 40 patients, 33 of them were found to have bony abnormalities on the CT scan of foot and no apparent changes were seen in the rest. Bone erosions (35%), osteopenic changes (22.5%), Charcot’s joint (2.5%), osteophyte formation (12.5) and reduced joint space (10%) were the predominant changes observed on the CT scans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foot Ulcer Bony Abnormalities CT Scan Bone Erosions Charcot’s joint Osteophyte Formation Reduced joint Space Osteopenic Changes Plantar Surface of Big To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