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足下垂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
作者 李艳丽 刘兰群 +1 位作者 徐基民 王海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692,共7页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足下垂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和前沿趋势。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中脑卒中后足下垂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2和VOSviewer 1.6.19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490篇文献。1992年以后发文量逐年增加,2020年最多。研究机构以美国的机构为主。文献聚焦于医学、医疗和临床领域,康复学文献最多,达到230篇。高频率关键词有康复、偏瘫步态、电刺激、足下垂和脑卒中等。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形成关于运动康复、神经康复技术、步态分析、功能性恢复技术、康复治疗效果评估等10个主要聚类。结论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康复研究正朝着技术与治疗方法相融合、注重运动功能评估和治疗效果证据,以及个体化康复方案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基于步态事件和sEMG的功能性电刺激起始点研究
2
作者 邓昌仁 陈恩伟 +1 位作者 张佳峰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0-595,共6页
足下垂患者步行过程中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可以帮助其恢复正常行走能力,而准确确定功能性电刺激的开启时间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该问题,利用步行过程中下肢的角速度和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提出一种以步态事件与肌肉... 足下垂患者步行过程中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可以帮助其恢复正常行走能力,而准确确定功能性电刺激的开启时间至关重要。文章针对该问题,利用步行过程中下肢的角速度和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提出一种以步态事件与肌肉动作点之间延时关系为控制策略的足下垂步行过程中功能性电刺激准确开启的方法。根据步态信息和sEMG电信号特征对大腿处的角速度数据进行步态事件划分,试验结果表明步态事件划分得具有良好一致性;利用模糊熵算法对去噪后的sEMG信号进行肌肉运动起始点T muscle的判定,确定T muscle与脚尖离地(toe off,TO)之间的延时时间关系;结合所划分的步态事件特征点,确定电刺激起始点T on。该文为足下垂治疗中功能性电刺激开启时间点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辨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表面肌电信号(sEMG) 模糊熵 功能性电刺激起始点 足下垂
下载PDF
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马标 鲍文 程密密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身体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7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肌电生物反馈组(47例)和联合组(53例,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比较两组痉挛程度[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估]、身体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踝关节活动度(ROM)[主动背伸度、主动跖屈度、主动内翻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步行能力[步频、步幅、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持相]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结果:治疗后,联合组CSI评分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BBS评分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主动背伸度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主动跖屈度、主动内翻度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PV、PAR、Hct水平低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步频、步幅、患侧摆动相、患侧支持相水平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BI评分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痉挛程度、身体平衡功能、踝关节ROM以及血流循环,提高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足下垂 针灸 肌电生物反馈 身体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李晓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步行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步态参数(步频、步速、步幅、步宽)水平和康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0%(36/47),高于对照组的51.06%(2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MA、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步频、步速、步幅、步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康复满意度为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68.09%(3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卒中后偏瘫足下垂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步行功能评分、步态参数水平和康复满意度,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康复训练 卒中 偏瘫 足下垂 步行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小儿先天手足畸形矫形手术
5
作者 钟凤珍 孙承毅 卢波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6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小儿先天手足畸形矫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先天手足畸形患儿64例,均择期拟行矫形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小儿先天手足畸形矫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先天手足畸形患儿64例,均择期拟行矫形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患儿予以2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试验组患儿予以2μg/kg右美托咪定+1 mg/kg艾司氯胺酮滴鼻。比较两组患儿的镇静效果、氧化应激指标、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补救镇静率低于对照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给药后30 min的威斯康星州儿童医院镇静量表(CHW)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率(H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静后的各项氧化应激指标均高于镇静前(P<0.05)。试验组镇静前和镇静后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镇静后的Cor、NE、E、心肌肌钙蛋白I(c 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滴鼻可优化小儿先天手足畸形矫形手术的镇静效果,缩短镇静起效时间,降低患儿应激反应,术后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手足畸形 矫形手术 右美托咪定 艾司氯胺酮 滴鼻 镇静
下载PDF
踝关节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和步行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王路 杜志伟 +3 位作者 陈艳 于瑞 曾一鸣 余绵绚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9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上增加普通踝关节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上增加踝关节虚拟现实训练... 目的:观察踝关节虚拟现实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上增加普通踝关节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上增加踝关节虚拟现实训练,治疗前后采用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lower extremity,FMA-LE)、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aximum walking speed,MW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FMA-LE评分、TUGT时间、10mMWS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虚拟现实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足下垂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虚拟现实 足下垂 步行功能
下载PDF
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卢燕 童心 +3 位作者 杨春花 李琳 叶培结 徐磊 《中国康复》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针刺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肌电生物反馈...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足下垂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30例。针刺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进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进行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踝关节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患者的踝关节背屈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3组患者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进行表面肌电图(iEMG)检测。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踝关节背屈AROM、下肢FMA评分、BBS评分、MBI、iEMG、均方根值(RMS)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4周后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的各评分值改善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P<0.05);针刺组与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的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足下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足下垂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FAC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春节 刘继红 +2 位作者 张玲俐 唐爱群 童燕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FAC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分别为(1.24±0.06)步/s、(0.45±0.04)m、(0.37±0.05)s、(0.66±0.05)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1.15±0.06)步/s、(0.39±0.05)m、(0.31±0.06)s、(0.55±0.0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FAC评分为(4.31±0.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65±0.55)分],CSI评分为(6.55±1.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7±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肌张力,有利于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型足下垂 功能性电刺激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 步态稳定性
下载PDF
短足训练对扁平足患者足踝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与系统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冯亮 龚树辉 霍洪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9-804,共6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短足训练对扁平足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为扁平足患者更有效地进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短足训练对扁平足患者足踝功能的影响,为扁平足患者更有效地进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外文献数据库。检索文献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01-31。中文数据库检索词与检索式:(扁平足OR外翻足OR硬足)AND(短足训练OR物理治疗);英文数据库检索词与检索式(flat foot OR talipes valgus OR talipes calcaneovalgus)AND(short foot exercises OR physical therapy OR neurophysiotherapy)。选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和Stata 12.0软件对所有纳入文献的足舟下降高度、足姿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443名受试者。5篇为中度偏倚风险文献、7篇为低度偏倚风险文献。短足训练具有降低足舟下降高度的效果(SMD=-0.59,P<0.05)。受试者年龄(回归系数:-1.5639,P=0.004)、体质量指数(回归系数:-1.5639,P=0.023)和干预时间(回归系数:-1.4456,P=0.042)影响了纳入文献的整体效应。从效应量上来看,短足训练对足姿指数的干预有效果,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MD=-0.26,P>0.05)。结论:短足训练可以有效降低扁平足患者的足舟下降高度,对足姿指数的影响尚不明确。年龄、体质量指数和干预时间是影响短足训练干预效果的因素,是展开相关研究和组织扁平足患者康复训练需要考虑的因素。推荐扁平足患者选择短足训练作为训练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足训练 扁平足 META分析 足舟下降高度 足姿指数
下载PDF
肌电调制结合迭代学习控制的足下垂FES系统
10
作者 王兆轩 李玉榕 陈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20,共9页
足下垂是指由于神经控制功能障碍导致踝关节无法产生背屈以致足尖上抬不完全或不能的现象。功能性电刺激(FES)作为纠正足下垂步态的治疗方法,通过低频脉冲刺激胫骨前肌引起肌肉收缩,使踝关节产生背屈动作,达到矫正足下垂的目的。本文提... 足下垂是指由于神经控制功能障碍导致踝关节无法产生背屈以致足尖上抬不完全或不能的现象。功能性电刺激(FES)作为纠正足下垂步态的治疗方法,通过低频脉冲刺激胫骨前肌引起肌肉收缩,使踝关节产生背屈动作,达到矫正足下垂的目的。本文提出了基于肌电(EMG)调制和迭代学习控制(ILC)的FES输出强度调制方法,利用小腿角速度信号通过动态BP神经网络预测健康步态胫骨前肌肌电信号,以脚尖俯仰角作为反馈信号通过ILC输出参考肌电信号,与神经网络预测的肌电信号加权平均得到修正后的肌电信号,最后利用肌肉激活特性调制FES输出。实验表明开环肌电调制模式下的脚尖俯仰角仅有17°左右,而在闭环调制模式下,脚尖俯仰角最大角度达到了21°左右。本文设计的FES控制系统可以帮助足下垂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足下垂 迭代学习控制 肌电信号
下载PDF
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景 毛立亚 +2 位作者 姚军孝 赵高斯 马齐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0期106-112,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足下垂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踝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穴、丘墟穴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足背屈角度、足内翻角度、MAS分级、Holden步行功能、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能够改善肝肾亏虚足下垂患者垂患者脑卒中后的中医证候,减小足下垂角度,显著改善足背屈功能,同时可减小足内翻,促进足外翻,并降低下肢肌张力,提升下肢的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悬钟穴 丘墟穴 电针
下载PDF
基于模糊逻辑的踝足矫形器设计
12
作者 蒲文 华伟 《现代计算机》 2023年第8期117-120,共4页
中风、脑瘫患者因对下肢运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步态异常。设计一款气动踝足矫形器来预防足下垂等行动障碍。将踝关节位置和足底压力作为输入信号,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器(FLC)控制输出电压。监测和记录步行测试实验中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结... 中风、脑瘫患者因对下肢运动控制存在缺陷导致步态异常。设计一款气动踝足矫形器来预防足下垂等行动障碍。将踝关节位置和足底压力作为输入信号,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器(FLC)控制输出电压。监测和记录步行测试实验中控制器的输入和输出,结果表明基于模糊逻辑的踝足矫形器能在行走时提供辅助,有助于防止足下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足矫形器 足下垂 模糊逻辑控制
下载PDF
应用表面肌电图评估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罗梦 杨肖杰 +4 位作者 许秀洪 钟广恩 赖涵 王文豪 周国平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4期624-627,共4页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评估不同针刺方法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按中央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选取足下垂相关肌肉腧... 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评估不同针刺方法在治疗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按中央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选取足下垂相关肌肉腧穴的针刺治疗方法,1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踝背屈角度测定值、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CR)、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背屈角度测定值、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CR)、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8%,高于对照组的74.07%(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足下垂相关肌肉局部取穴的针刺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足下垂 积分肌电图 针刺
下载PDF
多功能护理充气垫在制动或不能活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罗秋兰 李卉 +2 位作者 欧阳良美 毛燕 袁雯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功能护理充气垫在制动或不能活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因创伤、手术或各种病理情况而需制动或不能活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3... 目的探讨多功能护理充气垫在制动或不能活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因创伤、手术或各种病理情况而需制动或不能活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预防护理,观察组应用研发的多功能护理充气垫预防护理。比较两组的腿部功能情况、静脉血栓和足下垂发生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满意度得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早期活动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足下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GQOL-74评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早期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功能护理气垫应用在因创伤、手术或各种病理情况而需制动或部分制动的患者护理中,可降低静脉血栓、足下垂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长期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护理充气垫 自主研发 制动患者 预防 静脉血栓 足下垂
下载PDF
单(多)个椎体位移致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冯伟 冯子鹤 +4 位作者 王飞 杨文东 刘洪波 安建鹏 王雅蓉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初步研究单(多)个椎体位移致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分析并总结该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及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纠正椎体位移临床治愈该疾病要点。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4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正骨科收治... 目的初步研究单(多)个椎体位移致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分析并总结该疾病临床表现特点及运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纠正椎体位移临床治愈该疾病要点。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22年4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中西医结合正骨科收治的10例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经过及疾病结局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纠正单(多)个椎体位移治疗10例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8例临床治愈,2例临床改善。(2)所有患者腰椎核磁均呈现游离型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其中6例髓核游离部分在远期随访复查核磁中表现为髓核吸收。(3)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VAS评分、ODI评分及肌力变化)与影像学髓核变化不同步且不平行。结论单(多)个椎体位移是足下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纠正椎体位移是治疗该疾病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位移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足下垂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孟春想 范穗强 +1 位作者 张博锋 曹凤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Fugl-Meyer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电针 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肌内效贴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李莹莹 周亚飞 +1 位作者 陈庆珍 胡世红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FES和再结合肌内...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治疗对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9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FES和再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评分和10 m舒适步速等指标值。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和10 m舒适步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的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评分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各指标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肌内效贴治疗可较单纯FES治疗更早地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踝关节的主动背伸能力,提高其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功能性电刺激 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 下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李生伟 丁俊洋 鲍婷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12期892-895,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低频脉冲电刺激+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10 m步行速度及MBI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刺可有效提高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电刺激 针刺 脑卒中 足下垂
下载PDF
综合训练对青少年脊柱侧弯伴弹性扁平足患者舟骨下降高度和内侧纵弓角度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郭江舟 董继革 +1 位作者 白雪竹 王雨生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探究综合训练对青少年脊柱侧弯伴弹性扁平足患者舟骨下降高度和内侧纵弓角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就诊的52例脊柱侧弯伴有弹性扁平足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 目的探究综合训练对青少年脊柱侧弯伴弹性扁平足患者舟骨下降高度和内侧纵弓角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就诊的52例脊柱侧弯伴有弹性扁平足的青少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26例患者。实验组实施综合训练,对照组实施基本训练。观察患者舟骨下降高度和内侧纵弓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有1例患者没有完成研究,对照组有2例患者没有完成研究。6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舟骨下降高度比对照组高0.4 cm(95%CI 0.4~0.5),纵弓角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95%CI 13~19)。结论对于脊柱侧弯并伴有弹性扁平足的青少年,为期6周的综合训练对舟骨下降高度和内侧纵弓角度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的主动背屈和趾屈,且可改善足部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扁平足 纵弓角度 足舟骨下降高度 物理治疗 运动训练
下载PDF
音乐疗法联合被动静力性拉伸训练对高龄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影响
20
作者 方开琴 徐必芹 +4 位作者 刘楠 杨阳 蒋新锋 唐俊 徐建丽 《全科护理》 2023年第36期5147-5150,共4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被动静力性拉伸训练对高龄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屈肘肌群肌张力及足下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1日—2022年3月31日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老年精神科及神经内科41例高龄重度A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联合被动静力性拉伸训练对高龄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屈肘肌群肌张力及足下垂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9月1日—2022年3月31日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老年精神科及神经内科41例高龄重度A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老年精神科病人20例设为观察组;将神经内科病人21例设定为对照组,研究中脱落2例,完成研究19例。对照组遵医嘱给予病人促认知及必要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给予AD常规护理及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音乐疗法联合被动静力性拉伸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屈肘肌群肌张力分级、足下垂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屈肘肌群肌张力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屈肘肌群肌张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病人足下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足下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音乐联合被动静力性拉伸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龄重度AD病人屈肘肌群肌张力,降低足下垂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阿尔茨海默病 音乐疗法 静力性拉伸 肌张力增高 足下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