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下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顺 廖丽君 +2 位作者 张达颖 许周亮 胡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研究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痛患者24例,CT薄层扫描(0.75mm)引导下一根穿刺针精确抵达圆孔外口处,另一穿刺针则进入卵圆孔... 目的:研究薄层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痛患者24例,CT薄层扫描(0.75mm)引导下一根穿刺针精确抵达圆孔外口处,另一穿刺针则进入卵圆孔内3~5mm,三维CT重建和电生理测试确认穿刺靶点,静脉全麻下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外口和卵圆孔孔内3~5mm,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娩优良23例(95.8%)、良好l例(4.2%)、无效0例;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12个月第Ⅲ支复发,1例术后16个月第Ⅱ支复发。结论:薄层CT弓I导下经皮穿刺圆孔及卵圆孔双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Ⅲ支),定位精确、疗效可靠、安全简易,为治疗射频热凝治疗三又神经痛探索出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圆孔 卵圆孔 射频 CT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入路内脏大小神经阻滞术治疗胰腺癌疼痛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顺 廖丽君 +2 位作者 张达颖 许周亮 胡馨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入路内脏大小神经阻滞术治疗胰腺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胰腺癌晚期上腹部或腰背部顽固性疼痛患者42例,在CT引导下经胸腔入路双针穿刺,行无水乙醇阻滞内脏大小神经。观察有无各种并发症;观察并随访...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入路内脏大小神经阻滞术治疗胰腺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胰腺癌晚期上腹部或腰背部顽固性疼痛患者42例,在CT引导下经胸腔入路双针穿刺,行无水乙醇阻滞内脏大小神经。观察有无各种并发症;观察并随访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随访并评定疗效、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及口服吗啡日用量。结果: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临床治愈36例,显效6例;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吗啡日用量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QOL评分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入路内脏大小神经阻滞术治疗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疗效好、安全性高、简单易行,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大小神经 阻滞 癌痛 无水乙醇 CT
下载PDF
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鄢毅 蒋小凤 +4 位作者 邱觅真 曹雪中 王萌 顾伟国 张达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6-689,共4页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ITNⅡ+Ⅲ支患者,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疼痛评价表(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 目的观察经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Ⅱ+Ⅲ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ITNⅡ+Ⅲ支患者,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疼痛评价表(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BNI)评估疗效,观察术后第1天有效率及并发症,随访2年,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示术后2年疗效。结果术后第1天总有效率为96.7%,术后2年总复发率为41.8%;Ⅱ、Ⅲ支分组进行疗效曲线比较Ⅱ支疗效优于Ⅲ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颜面肿胀16例(28.07%),Ⅱ支麻木48例(84.21%)、Ⅲ支麻木34例(59.64%)。结论卵圆孔联合圆孔选择性射频热凝术是一种高安全性、高选择性、高精确性的治疗Ⅱ+Ⅲ支ITN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 圆孔 卵圆孔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林 宋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1-314,共4页
目的比较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间我科室收治的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患者,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单号组(A组)和双号组(B... 目的比较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温控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间我科室收治的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痛患者,采用入院顺序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单号组(A组)和双号组(B组)。A组采用侧方入路穿刺圆孔外口行温控射频热凝上颌神经。B组采用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温控射频热凝术。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中期疗效及复发率进行随访。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满意度、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CT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行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均有确切疗效,但前者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 卵圆孔 上颌神经 半月神经节 射频热凝术
下载PDF
CT、MRI配准对圆孔、卵圆孔、棘孔的显示 被引量:3
5
作者 付杰 胡超苏 +2 位作者 何少琴 周良平 顾雅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CT、MRI圆孔、卵圆孔及棘孔的显像及特征表现,探讨CT、MRI显示的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材料和方法:20例未经治疗的无脑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行CT、MRI扫描,在Pinnacle37.0工作站上采用互信息法配... 目的:分析CT、MRI圆孔、卵圆孔及棘孔的显像及特征表现,探讨CT、MRI显示的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材料和方法:20例未经治疗的无脑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行CT、MRI扫描,在Pinnacle37.0工作站上采用互信息法配准后分析、评价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在CT、MRI图像上显示特点。结果:在CT骨窗上圆孔显示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卵圆孔及棘孔显示为低密度的孔状结构。7例(35%)圆孔在CT上为双侧显示,5例(25%)为单侧显示,8例(40%)未见显示。全部患者卵圆孔、棘孔在CT上均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者13例(65%),不对称者7例(35%)。卵圆孔呈圆形8侧(20%),呈椭圆形32侧(80%)。棘孔两侧对称3例(15%),两侧不对称者17例(85%)。全部病例圆孔在MRI各个序列上均未见显示,卵圆孔及棘孔在T1WI、T2WI上均未见显示,在增强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血管影。全部患者卵圆孔及棘孔在增强T1WI上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13例(65%),两侧不对称7例(35%);呈圆形8侧(20%),呈椭圆形32侧(80%)。增强CT未见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内血管显示。结论:在MRI上对圆孔的识别还有很大困难,但是MRI可以显示正常卵圆孔及棘孔,为今后直接在MRI勾画鼻咽癌靶区(卵圆孔)制定放疗计划提供了影像解剖及靶区确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配准
下载PDF
CT/MRI配准对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显示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杰 胡超苏 +2 位作者 应红梅 胡伟刚 何少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2-477,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不同学者对MRI与CT在鼻咽癌颅底区域的影像显示的看法存在分歧。为明确MRI对鼻咽癌颅底区域靶区显示的情况,分析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比较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CT、MRI的显示情况和影像... 背景与目的:不同学者对MRI与CT在鼻咽癌颅底区域的影像显示的看法存在分歧。为明确MRI对鼻咽癌颅底区域靶区显示的情况,分析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比较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CT、MRI的显示情况和影像表现,探讨圆孔、卵圆孔及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方法:研究我院2005年3-4月未经治疗的无颅神经侵犯20例鼻咽癌患者CT、MRI。在Pinnacle3 7.0工作站上采用互信息法配准后分析圆孔、卵圆孔、棘孔及舌下神经管在CT/MRI图像上显示特点。记录CT、MRI横断面显示情况;测量舌下神经管两侧纵径、内径及两侧纵径分别与矢状面的角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T骨窗上圆孔显示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卵圆孔及棘孔显示为低密度的孔状结构。7例(35%)圆孔在CT上为双侧显示,5例(25%)为单侧显示,8例(40%)未见显示。全部患者卵圆孔、棘孔在CT上均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者13例(65%),不对称者7例(35%)。卵圆孔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棘孔两侧对称3例(15%),两侧不对称者17例(85%)。全部病例圆孔在MRI各个序列上均未见显示,卵圆孔及棘孔在T1WI、T2WI上均未见显示,在增强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血管影。全部患者卵圆孔及棘孔在增强T1WI上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13例(65%),两侧不对称7例(35%);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增强CT未见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内血管显示。全部舌下神经管在CT上显示,各项指标如下:左管径3.9~8.5mm,平均(6.17±1.3)mm、左管长5.8—10.1mm,平均(6.5±2.0)mm、左管倾角44.2°±0.6°(42°-58°)、右管径4.2—9.7mm,平均(5.78±1.2)mm、右管长5.6~10.6mm,平均(6.8±1.9)mm、右管倾角44.5°±1.7°(41°-66°)。两侧管径比较t=1.202 P〉0.05,两侧管长比较t=-1.216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252P〉0.05。在MRI上均为全管双侧显示各项指标显示如下:双侧100%;左管径4.2—8.7mm,平均(6.3±1.3)mm、左管长5.6-10.2mm,平均(6.6±1.8)mm、左管倾角平均44.1°±0.7°(41°~59°)、右管径4.8—9.7mm,平均(5.9±0.9)mm、右管长5.7—10.5mm,平均(6.9±1.7)mm、右管倾角平均44.3°±1.7°(41°-68°)。两侧管径比较t=1.11,P〉0.05,两侧管长比较t=-0.984,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532,P〉0.05。舌下神经CT未能显示,舌下神经池内段、管内段在MRI上亦可显示,但是管外段未见显示。结论:在MRI上对圆孔的识别还有很大困难,但是MRI可以显示正常卵圆孔及棘孔,为今后直接在MRI勾画鼻咽癌靶区(卵圆孔)制定放疗计划提供了影像解剖及靶区确定的依据。在舌下神经管和舌下神经显示及影像诊断上MRI较CT有明显优势。MRI较CT具有同时显示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优势,特别是对舌下神经麻痹的患者,可以很好判断病灶,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在临床上对于鼻咽癌我们推荐MRI检查以便更确切地评价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管 CT MRI
下载PDF
X线下2种穿刺方法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冬雷 王翔 +1 位作者 何玉泉 李小龙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905-909,共5页
目的研究X线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和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08—2015年收治住院的69例单纯上颌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3例,穿刺卵圆孔,患者采用Hartel前入路法,根据射频针尖至耳-床线的垂直距离确定入颅深度后... 目的研究X线下经皮穿刺卵圆孔和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对2008—2015年收治住院的69例单纯上颌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3例,穿刺卵圆孔,患者采用Hartel前入路法,根据射频针尖至耳-床线的垂直距离确定入颅深度后,行射频热凝。B组:36例,穿刺圆孔,采用弯针穿刺进入翼腭窝,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1 m L,X线定位圆孔穿刺方向,再穿入圆孔,X线下定位确定进入圆孔后行射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针均准确位于圆孔内和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眶下区及上腭均有感觉迟钝。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两组3天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非患支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手术时间A组平均48.79 min,B组平均50.32 min;术中疼痛评分A组平均7.48分,B组平均2.92分;术中患者满意度评分A组平均2.64分,B组平均5.36分。两组在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术中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翼腭窝穿刺圆孔治疗上颌神经疼痛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圆孔 卵圆孔 射频热凝
下载PDF
卵圆孔和棘孔的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杜赵康 杨开明 +1 位作者 王勇 张秀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5-776,803,共3页
目的:研究卵圆孔、棘孔的形态变化和距离改变,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成人的干燥颅骨,对比研究卵圆孔和棘孔的外形变化和距离改变.结果:卵圆孔的形态多样,出现最多的是椭圆形,其次杏仁形、梨形、圆形与狭缝形.结论:卵... 目的:研究卵圆孔、棘孔的形态变化和距离改变,为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测成人的干燥颅骨,对比研究卵圆孔和棘孔的外形变化和距离改变.结果:卵圆孔的形态多样,出现最多的是椭圆形,其次杏仁形、梨形、圆形与狭缝形.结论:卵圆孔在外科手术和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在经皮穿刺卵圆孔行三叉神经节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部细针穿刺技术等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圆孔 棘孔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神经根切断术
下载PDF
CT引导下三叉神经出颅孔道穿刺射频消融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褚丹涛 杜鑫丹 +1 位作者 邢伟 黄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13例,其中男722例、女...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颅外非半月神经节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2年12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疼痛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213例,其中男722例、女491例,年龄31~103(64.3±7.6)岁。疼痛位于三叉神经第Ⅰ支、第Ⅱ支、第Ⅲ支、第Ⅰ+Ⅱ支、第Ⅱ+Ⅲ支、第Ⅰ+Ⅱ+Ⅲ支者分别为188、312、447、63、176、27例,均接受颅外非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分别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至患侧眶上孔、圆孔、卵圆孔、眶上孔+圆孔、圆孔+卵圆孔和眶上孔+圆孔+卵圆孔,电生理测试确认后对责任神经分支给予95℃、180s射频消融治疗。疗效评估:以术后发作性疼痛消失且至少持续1个月不发作为治愈,以术后仍有疼痛发作但发作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术前降低25%以上为有效,且治疗有效患者术后第3天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后疼痛发作消失者仍记为治愈;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观察三叉神经痛复发率,以治愈1个月以上再次出现发作性三叉神经痛为复发。结果本组1213例均治愈,患者原疼痛区均遗留明显的皮肤感觉麻木:其中1153例经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痊愈,术后第2天未再出现发作性疼痛;另60例一次射频消融治疗后第2天仍有疼痛发作,但发作时VAS评分由术前的5~9(6.43±2.31)分下降至4~6(3.72±0.46)分,下降幅度均>25%,显示治疗均有效,于术后第3天予以再次射频消融治疗后均治愈。全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无穿刺部位或颅内感染,无非疼痛区域感觉减退;其中94例术后面部肿胀,经序贯冷、热敷3 d肿胀渐消退。原疼痛累及第Ⅲ支的650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和咀嚼无力,患侧颊、舌黏膜感觉减退,上下牙列对位稍不齐。本组1213例患者术后随访0.5~10年,1年、3年、5年、10年复发率分别为7.3%(79/1082)、19.2%(132/687)、31.8%(125/393)、51.4%(38/74)。结论将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消融治疗靶点由颅内半月神经节转移至各分支出颅孔道是安全、可行的,且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射频消融术 CT引导 出颅孔道穿刺 眶上孔 圆孔 卵圆孔
原文传递
不同靶目标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对照研究
10
作者 杨巨顺 崔磊 +6 位作者 王祥 何玉泉 龚沈初 何书 张树清 吴献华 尹剑兵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圆孔、卵圆孔射频热凝术(PRT)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支疼痛患者80例,使用密闭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卵圆孔组和圆孔组,每... 目的比较经皮穿刺圆孔、卵圆孔射频热凝术(PRT)治疗上颌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自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上颌神经支疼痛患者80例,使用密闭信封法将患者分为卵圆孔组和圆孔组,每组40例。卵圆孔组患者经皮穿刺卵圆孔行PRT,圆孔组患者经翼腭窝穿刺圆孔行PRT。记录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副反应、并发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评价患者的疗效,计算术后优良率及复发率。结果卵圆孔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圆孔组,但并发症(V1、V3支受累)的发生率高于圆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卵圆孔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5.1%(2/39)、7.8%(3/39)、15.4%(6/39),圆孔组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2.8%(1/36)、11.1%(4/36)、11.1%(4/3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2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卵圆孔、圆孔行PRT治疗上颌神经痛均安全、有效,但经圆孔入路的手术并发症少于卵圆孔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 卵圆孔 上颌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原文传递
DSA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董庆鹏 李圣洪 +3 位作者 王云霞 郑婧 杨小龙 周小军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 比较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三叉神经上颌支神经痛患者86例,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圆孔组和卵圆孔组,每组43例.圆孔组给予经皮侧方入路穿刺圆孔外口... 目的 比较数字血管减影(DSA)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三叉神经上颌支神经痛患者86例,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圆孔组和卵圆孔组,每组43例.圆孔组给予经皮侧方入路穿刺圆孔外口射频治疗,卵圆孔组给予经Hartel前入路穿刺卵圆孔射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临床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圆孔组患者治疗后1周、3个月、半年时VAS评分分别为(1.2±0.8)、(1.3±1.1)、(1.5±1.3);卵圆孔组则分别为(1.3±0.7)、(1.3±1.0)、(1.6±1.2),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的VAS评分及半年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的优良率分别为95.3%(41/43例)与97.7% (42/4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圆孔组和卵圆孔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4/43例)与34.9%(15/4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圆孔外口与经卵圆孔射频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神经痛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但前者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圆孔 卵圆孔 射频热凝 三叉神经痛 上颌神经 三叉神经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