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T/MRI配准对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显示
被引量:
1
1
作者
付杰
胡超苏
+2 位作者
应红梅
胡伟刚
何少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2-477,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不同学者对MRI与CT在鼻咽癌颅底区域的影像显示的看法存在分歧。为明确MRI对鼻咽癌颅底区域靶区显示的情况,分析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比较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CT、MRI的显示情况和影像...
背景与目的:不同学者对MRI与CT在鼻咽癌颅底区域的影像显示的看法存在分歧。为明确MRI对鼻咽癌颅底区域靶区显示的情况,分析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比较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CT、MRI的显示情况和影像表现,探讨圆孔、卵圆孔及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方法:研究我院2005年3-4月未经治疗的无颅神经侵犯20例鼻咽癌患者CT、MRI。在Pinnacle3 7.0工作站上采用互信息法配准后分析圆孔、卵圆孔、棘孔及舌下神经管在CT/MRI图像上显示特点。记录CT、MRI横断面显示情况;测量舌下神经管两侧纵径、内径及两侧纵径分别与矢状面的角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T骨窗上圆孔显示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卵圆孔及棘孔显示为低密度的孔状结构。7例(35%)圆孔在CT上为双侧显示,5例(25%)为单侧显示,8例(40%)未见显示。全部患者卵圆孔、棘孔在CT上均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者13例(65%),不对称者7例(35%)。卵圆孔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棘孔两侧对称3例(15%),两侧不对称者17例(85%)。全部病例圆孔在MRI各个序列上均未见显示,卵圆孔及棘孔在T1WI、T2WI上均未见显示,在增强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血管影。全部患者卵圆孔及棘孔在增强T1WI上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13例(65%),两侧不对称7例(35%);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增强CT未见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内血管显示。全部舌下神经管在CT上显示,各项指标如下:左管径3.9~8.5mm,平均(6.17±1.3)mm、左管长5.8—10.1mm,平均(6.5±2.0)mm、左管倾角44.2°±0.6°(42°-58°)、右管径4.2—9.7mm,平均(5.78±1.2)mm、右管长5.6~10.6mm,平均(6.8±1.9)mm、右管倾角44.5°±1.7°(41°-66°)。两侧管径比较t=1.202 P〉0.05,两侧管长比较t=-1.216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252P〉0.05。在MRI上均为全管双侧显示各项指标显示如下:双侧100%;左管径4.2—8.7mm,平均(6.3±1.3)mm、左管长5.6-10.2mm,平均(6.6±1.8)mm、左管倾角平均44.1°±0.7°(41°~59°)、右管径4.8—9.7mm,平均(5.9±0.9)mm、右管长5.7—10.5mm,平均(6.9±1.7)mm、右管倾角平均44.3°±1.7°(41°-68°)。两侧管径比较t=1.11,P〉0.05,两侧管长比较t=-0.984,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532,P〉0.05。舌下神经CT未能显示,舌下神经池内段、管内段在MRI上亦可显示,但是管外段未见显示。结论:在MRI上对圆孔的识别还有很大困难,但是MRI可以显示正常卵圆孔及棘孔,为今后直接在MRI勾画鼻咽癌靶区(卵圆孔)制定放疗计划提供了影像解剖及靶区确定的依据。在舌下神经管和舌下神经显示及影像诊断上MRI较CT有明显优势。MRI较CT具有同时显示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优势,特别是对舌下神经麻痹的患者,可以很好判断病灶,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在临床上对于鼻咽癌我们推荐MRI检查以便更确切地评价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管
CT
MRI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T/MRI配准对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显示
被引量:
1
1
作者
付杰
胡超苏
应红梅
胡伟刚
何少琴
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
出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72-477,共6页
文摘
背景与目的:不同学者对MRI与CT在鼻咽癌颅底区域的影像显示的看法存在分歧。为明确MRI对鼻咽癌颅底区域靶区显示的情况,分析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比较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CT、MRI的显示情况和影像表现,探讨圆孔、卵圆孔及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在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的意义。方法:研究我院2005年3-4月未经治疗的无颅神经侵犯20例鼻咽癌患者CT、MRI。在Pinnacle3 7.0工作站上采用互信息法配准后分析圆孔、卵圆孔、棘孔及舌下神经管在CT/MRI图像上显示特点。记录CT、MRI横断面显示情况;测量舌下神经管两侧纵径、内径及两侧纵径分别与矢状面的角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T骨窗上圆孔显示为低密度的管状结构,卵圆孔及棘孔显示为低密度的孔状结构。7例(35%)圆孔在CT上为双侧显示,5例(25%)为单侧显示,8例(40%)未见显示。全部患者卵圆孔、棘孔在CT上均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者13例(65%),不对称者7例(35%)。卵圆孔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棘孔两侧对称3例(15%),两侧不对称者17例(85%)。全部病例圆孔在MRI各个序列上均未见显示,卵圆孔及棘孔在T1WI、T2WI上均未见显示,在增强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血管影。全部患者卵圆孔及棘孔在增强T1WI上为双侧显示,卵圆孔两侧对称13例(65%),两侧不对称7例(35%);呈圆形8例(20%),呈椭圆形32例(80%)。增强CT未见圆孔、卵圆孔及棘孔内血管显示。全部舌下神经管在CT上显示,各项指标如下:左管径3.9~8.5mm,平均(6.17±1.3)mm、左管长5.8—10.1mm,平均(6.5±2.0)mm、左管倾角44.2°±0.6°(42°-58°)、右管径4.2—9.7mm,平均(5.78±1.2)mm、右管长5.6~10.6mm,平均(6.8±1.9)mm、右管倾角44.5°±1.7°(41°-66°)。两侧管径比较t=1.202 P〉0.05,两侧管长比较t=-1.216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252P〉0.05。在MRI上均为全管双侧显示各项指标显示如下:双侧100%;左管径4.2—8.7mm,平均(6.3±1.3)mm、左管长5.6-10.2mm,平均(6.6±1.8)mm、左管倾角平均44.1°±0.7°(41°~59°)、右管径4.8—9.7mm,平均(5.9±0.9)mm、右管长5.7—10.5mm,平均(6.9±1.7)mm、右管倾角平均44.3°±1.7°(41°-68°)。两侧管径比较t=1.11,P〉0.05,两侧管长比较t=-0.984,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532,P〉0.05。舌下神经CT未能显示,舌下神经池内段、管内段在MRI上亦可显示,但是管外段未见显示。结论:在MRI上对圆孔的识别还有很大困难,但是MRI可以显示正常卵圆孔及棘孔,为今后直接在MRI勾画鼻咽癌靶区(卵圆孔)制定放疗计划提供了影像解剖及靶区确定的依据。在舌下神经管和舌下神经显示及影像诊断上MRI较CT有明显优势。MRI较CT具有同时显示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优势,特别是对舌下神经麻痹的患者,可以很好判断病灶,有助于制定治疗计划。在临床上对于鼻咽癌我们推荐MRI检查以便更确切地评价病灶。
关键词
圆孔
卵圆孔
棘孔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管
CT
MRI
Keywords
foramen rotundu
foramen
ovale
foramen
spinosum
hypoglossal canal
hypoglossal nerve
分类号
R730.44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T/MRI配准对圆孔、卵圆孔、棘孔、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显示
付杰
胡超苏
应红梅
胡伟刚
何少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