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6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姚晓腾 荊国杰 +2 位作者 祝刚 景英朝 李百升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3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病人16例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10例术后行全脑DSA检查,并证实动... 目的探讨经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病人16例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开颅,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术。结果1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10例术后行全脑DSA检查,并证实动脉瘤颈夹闭完全。结论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手术野暴露好,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且在术中可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等优势,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前额纵裂入路 动脉瘤夹闭术
下载PDF
翼点入路与额下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效果对比研究
2
作者 林茂晖 林健 刘水源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1期83-84,87,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鞍结节脑膜瘤临床治疗中采用翼点入路和额下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与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鞍结节脑膜瘤临床治疗中采用翼点入路和额下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与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额下入路,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翼点入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为87.10%,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为60.00%;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 2,P=0.016 1<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83.87%,并发症发生率为16.12%;对照组患者的视力改善率为80.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相应数据值较为接近,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77 1、0.154 6,P=0.084 4、0.694 2,P>0.05)。结论相对比翼点入路而言,额下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更为显著,而且不会给患者术后视力的改善造成不良干扰,此外,并发症发生率也在合理范围内,值得临床普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 翼点入路 额下入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血肿的手术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冯三平 陈兴河 +4 位作者 韩志光 韩莹 华红果 赵建华 冯继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8期2801-2804,共4页
目的研究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 40例基底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CT检查确诊后,选择基底节血肿同侧额叶发迹内弧形手术切口,长约3 cm,行2 cm大小骨窗,脑针穿... 目的研究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 40例基底市区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CT检查确诊后,选择基底节血肿同侧额叶发迹内弧形手术切口,长约3 cm,行2 cm大小骨窗,脑针穿刺探及血肿后沿穿刺道缓慢置入工作套筒,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并与对照组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14 d根据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及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复查颅脑CT提示,观察组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血肿量、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再出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14 d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随访显示,观察组ADL分级情况较对照组更加优良,患者预后更佳,生活自理能力更强(P<0.05)。结论脑室镜辅助下经额叶行基底节血肿清除的手术方式,做到了对脑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患者术后脑功能回复快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镜 经额入路 基底节血肿
下载PDF
不同入路手术对颅底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差异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果 王倩 张月怡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12期1975-1979,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对颅底脑膜瘤患者治疗的疗效差异,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方法将60例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眶上外侧入路组、翼点入路组、额下入路组,患者均依照分组采用不同方案治疗;记录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对颅底脑膜瘤患者治疗的疗效差异,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性因素。方法将60例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眶上外侧入路组、翼点入路组、额下入路组,患者均依照分组采用不同方案治疗;记录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治疗前后采用NIHSS评分、GCS评分、NDS评分、KP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中IGFPB-3、S100β蛋白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全切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外侧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最低,肿瘤全切率最高;治疗后三组患者NIHSS评分及NDS评分均明显降低,GCS评分、KPS评分明显升高,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眶上外侧入路组患者NIHSS评分及NDS评分最低,GCS评分、KPS评分最高;治疗后三组患者血中IGFPB-3、S100β水平存明显差异,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眶上外侧入路组患者血中IGFPB-3、S100β水平最低;手术方式、肿瘤切除程度、NIHSS评分改善程度、GCS评分增加程度、NDS评分改善程度、KPS评分改善程度、IGFPB-3减少程度及S100β减少程度是影响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可有效加速患者术后恢复,且手术方式、肿瘤切除程度、NIHSS评分、GCS评分、NDS评分、KPS评分、IGFPB-3及S100β水平是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性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额下入路 眶上外侧入路 疗效差异 术后不良反应
下载PDF
自制透明鞘管辅助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ADL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力波 王勇 +1 位作者 张国清 刘春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7年第5期9-13,共5页
目的 探讨自制透明鞘管辅助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BGCH患者... 目的 探讨自制透明鞘管辅助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山西省大同市同煤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4例BGCH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 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观察组患者行自制透明鞘管辅助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ADL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前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但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躯体角色、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躯体疼痛、躯体机能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躯体角色、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躯体疼痛、躯体机能分值均较术前增高,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制透明鞘管辅助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BGCH的血肿清除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前额锁孔入路 血肿清除术 自制透明鞘管
原文传递
前颅底及鞍区病变不同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万振海 《中国实用医刊》 2017年第3期49-5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鞍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71例,其中经眉弓入路手术38例为观察组,经额入路手术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治疗前颅底、鞍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71例,其中经眉弓入路手术38例为观察组,经额入路手术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头痛、视力障碍、内分泌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0.4±18.8)min、(174.7±58.3)ml、5.3%,均低于对照组[(240.3±32.1)min、(265.7±83.2)ml、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增高(P <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眉弓入路、经额入路手术均能明显改善前颅底、鞍区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但经眉弓入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及鞍区病变 经眉弓入路 经额入路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4
7
作者 赵俊涛 张敕阁 赵明亮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1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郑州中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男56例,女39例,年龄(60.26±3.5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郑州中康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中等量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男56例,女39例,年龄(60.26±3.59)岁,年龄范围为50~75岁。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颅手术组(n=47)和神经内镜组(n=48)。开颅手术组行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骨瓣复位术,神经内镜组行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清除率、手术效果、神经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96.23±1.99)%]高于开颅手术组[(65.23±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瞳孔恢复时间[(48.32±7.98)h]短于开颅手术组[(53.26±8.0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神经内镜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9.85±0.92)分]高于开颅手术组[(8.12±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和6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NIHSS评分[(22.41±3.15)分,(14.32±2.65)分,(12.03±1.95)分]均低于开颅手术组[(25.36±4.10)分,(18.32±3.37)分,(15.52±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通过改变切口入路途径及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降低对神经的损伤,更好地清除血肿,从而改善治疗效果,缩短瞳孔恢复时间,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及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锁孔入路 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 小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骨瓣复位术 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 血肿清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