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东部森林NPP变化及未来演化模拟
1
作者 丛喜东 李琳 +2 位作者 梁素钰 刁云飞 刘丹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3,共7页
黑龙江省东部森林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为探明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及未来演化趋势,基于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模式模拟数据,在气象模式筛选、点数据栅格化的基础上,利用周广胜-张新时NPP模拟模型,分析2000—2030年黑龙江省东部... 黑龙江省东部森林是三江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为探明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及未来演化趋势,基于气象观测资料和气象模式模拟数据,在气象模式筛选、点数据栅格化的基础上,利用周广胜-张新时NPP模拟模型,分析2000—2030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森林NPP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2020—2022年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森林NPP平均为(550.70±39.72)gC/(m^(2)·a),无显著变化趋势,与之相比,在SSP2-4.5情景和SSP2-8.5情景下,2023—2030年NPP均有小幅上升;未来情景下大部分区域的NPP有所增加,只有长白山北部山区的部分区域NPP存在减小的趋势;未来森林NPP总体分布有向东北-西南方向集中的趋势,且空间分布中心有向北移动趋势。截至2030年黑龙江省东部森林植被NPP无显著变化趋势,分布重心有向北移动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科学评价森林生态效益、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npp 黑龙江省东部
下载PDF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金山 张蓓 +1 位作者 李佳 徐磊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3期14-17,66,共5页
NPP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关键参数,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对了解植被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大气CO_(2)吸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遥感监测的NPP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系统分析广... NPP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的关键参数,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对了解植被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大气CO_(2)吸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遥感监测的NPP数据,通过趋势分析、多元回归等方法,系统分析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NPP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5年,NPP主要分布在400~800 g C/(m^(2)·a)区间内,所占比例超过70%;NPP在空间分布上较为离散,与高程联系紧密,东部地区及茂名市、阳江市的NPP相对较高;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的NPP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平均增加速率为4.9 g C/(m^(2)·a);不同年度NPP值总体处于较稳定状态,所占比例为99.25%,抗干扰能力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的NPP经异养呼吸后仍有60.6%保留在生态系统中,反映了国家级公益林良好的固碳能力,为我国“碳中和”目标贡献了林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公益林 npp NEP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广东省
下载PDF
1987年大兴安岭林火碳释放及火后NPP恢复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龙 张瑶 +1 位作者 国庆喜 胡海清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0-104,共5页
以大兴安岭地区1985年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和1987年林火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GIS技术,进行大兴安岭1987年林火碳释放及火后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恢复的研究。通过对1987年火烧迹地林火发生前各树种的生物... 以大兴安岭地区1985年一类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料和1987年林火资料为数据基础,结合GIS技术,进行大兴安岭1987年林火碳释放及火后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恢复的研究。通过对1987年火烧迹地林火发生前各树种的生物量的估算,得出在1987年林火中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释放的碳量约为1.97×106-2.47×106t 同时分别比较火烧中各树种的碳释放量和不同火烧等级下的碳释放量。结果表明:落叶松在1987年林火中释放碳量约0.96×106-1.19×106t,占碳释放总量的49%左右 重度火灾中碳释放量占总碳释放量的99.4%。火后乔木层的NPP恢复在21年间成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恢复趋势表明在火后23-24年的时候中度火灾后的乔木层NPP可达到未过火林地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林火 碳释放 npp
下载PDF
基于BIOME-BGC模型的红壤丘陵区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GPP和NPP 被引量:39
4
作者 曾慧卿 刘琪璟 +2 位作者 冯宗炜 王效科 马泽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314-5321,共8页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BGC模型估算了1993~2004年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林总第一性生产力(GPP)、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分析GPP、NPP年际变化对气候的响应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GPP、NPP的响应。结果表明,湿地松林1993~2004年GPP、...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BGC模型估算了1993~2004年红壤丘陵区湿地松林总第一性生产力(GPP)、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分析GPP、NPP年际变化对气候的响应以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GPP、NPP的响应。结果表明,湿地松林1993~2004年GPP、NPP的总量变化波动于1777~2160g Cm-2a-1之间和453~828gCm-2a-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941g Cm-2a-1和695gCm-2a-1。在研究时段内,GPP、NPP有缓慢增长趋势,GPP、NPP总量平均值从1990年代初期(1993~1996年)的1826、687gCm-2a-1上升到21世纪初期(2001~2004年)的2026、693gCm-2a-1。这主要是由于研究时段内GPP、NPP对降水缓慢增长的正响应造成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分析表明,CO2浓度倍增不利于湿地松林GPP、NPP的增长,但均不超过1.5%。在CO2浓度不增加条件下,GPP正向响应了降水单独变化和温度升高1.5℃且降水增加情景,正向响应NPP的情景条件是降水的单独变化;当CO2浓度倍增和气候改变时,预测的GPP正向响应了降水的变化,同时正向响应了温度升高1.5℃且降水变化;正向响应NPP的情景条件是降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总初级生产力 净初级生产力 湿地松林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林NPP的遥感反演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秀芬 郑有飞 +1 位作者 王晨轶 于瑛楠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1期88-92,97,共6页
以黑龙江省的森林分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利用2006年1km分辨率的MODIS数据和82个气象站的日照资料,结合土地覆盖类型,估算出研究区森林的年NPP,实现了遥感数据驱动的黑龙江省森林NPP的反演尝试。结果表明:2006年黑龙江省... 以黑龙江省的森林分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利用2006年1km分辨率的MODIS数据和82个气象站的日照资料,结合土地覆盖类型,估算出研究区森林的年NPP,实现了遥感数据驱动的黑龙江省森林NPP的反演尝试。结果表明:2006年黑龙江省森林NPP的年总量为120.4×1012g.a-1,年平均值为545.6g.m-2.a-1,NPP最高值为1669g.m-2.a-1。其时间分布特点表现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变化曲线呈单峰型;空间分布特点表现为显著的纬向分布,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其中大兴安岭的森林NPP最低,小兴安岭次之,老爷岭的最高,基本体现了生产力按地域的正常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省 森林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光能利用率模型 遥感反演
下载PDF
S-NPP及VIIRS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罗晓霞 齐中孝 陈宪冬 《地理空间信息》 2016年第11期78-81,共4页
S-NPP是最新一代地球环境观测卫星,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是其携带的重要仪器之一。VIIRS比MODIS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数据质量。VIIRS作为新一代对地观测设备在林火监测中比以往设备更具优势,将在全球林火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S-npp VIIRS 林火监测 遥感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FORCCHN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NPP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俊芳 曹云 +1 位作者 马建勇 姜月清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85-1592,共8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定量评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生态服务功能,对于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演变规律以及正确评价森林在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中... 气候变化背景下定量评估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及生态服务功能,对于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演变规律以及正确评价森林在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数据和基于个体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模型FORCCHN,模拟了1981—2017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对其固碳释氧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1981—2017年期间,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NPP量和NPP总量年际变化呈现较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NPP总量在2.02~2.53 Pg·a^(-1)之间波动,平均为2.36 Pg·a^(-1),最大值出现在2004年,最小值出现在2010年。(2)NPP年代际增长十分明显,其中,21世纪00年代和21世纪10年代之间的增加幅度最大。(3)NPP空间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南高北低,且近36年各地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NPP增加量差异显著,其中,西南林区单位面积NPP量增幅最为明显,最大增幅超过666.7 g·m^(-2)·a^(-1);东南林区单位面积NPP量增幅也很明显,最大增幅超过444.4 g·m^(-2)·a^(-1)。(4)近36年来,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价值和释放氧气价值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固碳释氧总价值140 883.3×10~9 yuan,且释放氧气价值为固碳价值的2.8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FORCCHN模型 npp 生态服务功能 固碳释氧
下载PDF
气候因子对寒温带落叶针叶林NPP影响的数值试验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玲 周锁铨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0,共4页
利用陆面过程与植被生理生长过程耦合的BATS1E模式 ,使用大兴安岭林区漠河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辐射观测资料 ,对我国北方寒温带落叶针叶林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时... 利用陆面过程与植被生理生长过程耦合的BATS1E模式 ,使用大兴安岭林区漠河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辐射观测资料 ,对我国北方寒温带落叶针叶林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 ,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 ,NPP的日变化与太阳辐射关系最为密切 ,逐日NPP与日降水量具有一定的反相关关系 ,月NPP与月平均气温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带 落叶针叶林 气候因子 npp 太阳辐射 日降水量 碳固定
下载PDF
全球热带森林分布区NPP变化及其气候响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瑞芳 尹思阳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9-53,110,共6页
本文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利用掩膜分析提取了研究区的NNP数据;并结合气象因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数学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2001—2013年全球3个主要热带森林分布区森林NPP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研究区NPP总量整体呈减少... 本文基于MODIS遥感数据,利用掩膜分析提取了研究区的NNP数据;并结合气象因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数学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2001—2013年全球3个主要热带森林分布区森林NPP变化及其气候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研究区NPP总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对比3个区域NPP与温度、降水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相关关系,亚马孙流域研究区和刚果河流域研究区NPP对PAR变化更为敏感,东南亚研究区NPP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东南亚研究区NPP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较高,刚果河流域研究区次之,亚马孙流域研究区最低。该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全球热带森林变化与气候的相关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森林 npp MODIS 气候变化 对比分析
下载PDF
Examining Fores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Dynamics and Driving Forc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During 1982–2010 被引量:16
10
作者 MAO Dehua WANG Zongming +2 位作者 WU Changshan SONG Kaishan REN Chunyi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631-646,共16页
Fores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is a key parameter for fores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monthly and annual forest NPP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from 1982 to 2010 were simulated by using Carnegie-A... Fores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 is a key parameter for fores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monthly and annual forest NPP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from 1982 to 2010 were simulated by using 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 model with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sequences derived from Advanced Very High Resolution Radiometer(AVHRR) Global Inventory Modeling and Mapping Studies(GIMMS) and Terra 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products. To address the problem of data inconsistency between AVHRR and MODIS data, a per-pixel unary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based on least squares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rive the monthly NDVI sequences. Results suggest that estimated forest NPP has mean relative error of 18.97% compared to observed NPP from forest inventory. Forest NPP in the northeastern Chin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twenty-nine years. The results of seasonal dynamic show that more clear increasing trend of forest NPP occurred in spring and autumn. This study also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 NPP and its driving forces including the climatic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In spring and winter, temperature played the most pivotal role in forest NPP. In autumn, precipitation act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forest NPP, while solar radiation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mmer. Evaportranspiration had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NPP for coniferous forest, mixed coniferous broadleaved forest, and broadleaved deciduous forest. Spatially, forest NPP in the Da Hinggan Mountains was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ic changes than in the other ecological functional regions. In addition to climatic change, the degrad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forests had important effects on forest NPP. Results in this study are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gional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an enrich the cases for the monitoring of vegetation during long time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北地区 净初级生产力 森林监测 驱动力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MODIS数据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下载PDF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of Forests of Himalayan River Basins: Brahmaputra, Koshi and Indus 被引量:1
11
作者 A. Chaitra S. Upgupta +12 位作者 L. D. Bhatta J. Mathangi D. S. Anitha K. Sindhu Vidya Kumar N. K. Agrawal M. S. R. Murthy F. Qamar Indu K. Murthy J. Sharma R. K. Chaturvedi G. Bala N. H. Ravindranath 《American Journal of Climate Change》 2018年第2期271-294,共24页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terms of forest vegetation shift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changes are assessed for Brahmaputra, Koshi and Indus river basins for the mid (2021-2050) and long (2071-2100) ter...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in terms of forest vegetation shift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changes are assessed for Brahmaputra, Koshi and Indus river basins for the mid (2021-2050) and long (2071-2100) terms for RCP4.5 and RCP8.5 scenarios. Two Dynamical Global Vegetation Models (DGVMs),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 and (Lund Postdam and Jena (LPJ), have been used for this purpose. The DGVMs are driven by the ensemble mean climate projections from 5 climate model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CMIP5 data base. While both DGVMs project vegetation shifts in the forest areas of the basins,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vegetation shifts projected by IBIS and LPJ. This may be attributed to differing representation of land surface processes and to differences in the number of vegetation types (Plant Functional Types) defined and simulated in the two models. However, there is some agreement in NPP changes as projected by both IBIS and LPJ, with IBIS mostly projecting a larger increase in NPP for the future scenarios. Despite the uncertainties with respect to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s at river basin level and the differing impact assessments from different DGVMs,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forest ecosystems and forest dependent communities to current climate risks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 and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resilience or adaptation measures. Assessment of the “vulnerability” and designing of the adaptation strategies could be undertaken for all the forested grids where both IBIS and LPJ project vegetation shif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forestS HIMALAYAN River BASINS Impacts npp CHANGE forest Type SHIFT
下载PDF
我国东北林区夏季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应龙 韩佳芮 +2 位作者 延昊 李娜 曹云 《环境生态学》 2023年第3期36-42,51,共8页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高,在吸收二氧化碳、水土保持、减缓气候变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采用MODIS资料和逐日气象数据等长期观测数据资料,利用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对2000—2021...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高,在吸收二氧化碳、水土保持、减缓气候变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采用MODIS资料和逐日气象数据等长期观测数据资料,利用多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对2000—2021年夏季东北林区气象条件、净初级生产力、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植被覆盖度等生态参数以及土壤保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等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东北林区夏季降水和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促进了森林生态恢复,植被覆盖度和净初级生产力平均每年分别增加0.3个百分点、3.0 gC/m^(2);夏季土壤保持功能稳步提升,平均每年涵养水量增加2.4 mm,土壤保持量增加1.4 t/hm^(2)。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和涵养水量、土壤保持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夏季降水是影响东北森林水土保持服务功能的重要气候因子。本研究揭示了2000年以来气候变化对东北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为切实保障森林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提供了气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森林 气象条件 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服务功能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黄土高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未来演变趋势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欢欢 陈印 +1 位作者 刘悦 刚成诚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31,共9页
准确估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科学评估草地对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机制的关键。以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1788个草地生物量数据及19个环境因子数据(包含气候、植... 准确估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了解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科学评估草地对气候变化响应与适应机制的关键。以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1788个草地生物量数据及19个环境因子数据(包含气候、植被、土壤和地形因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模拟了2002—2020年黄土高原草地NPP的时空动态,并估算了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Ps)4个未来气候情景下,黄土高原草地NPP的未来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黄土高原草地NPP估算;(2)黄土高原草地NPP在空间上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年均值为276.55 g C·m-2,其中陕西关中地区草地NPP最高;(3)2002—2020年,黄土高原草地NPP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其中55.01%的区域草地NPP增加,主要集中在陕西关中地区、甘肃西部地区以及山西北部地区;(4)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到本世纪末,黄土高原草地NPP均呈增加趋势,其中SSP585情景下草地NPP增加最多,SSP126情景下增加最少。利用随机森林模型能够较好模拟黄土高原草地NPP时空格局及未来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净初级生产力 随机森林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模拟楠木杉木人工混交林不同混交比例对净生产力和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田晓 刘苑秋 +4 位作者 魏晓华 张桧 王伟峰 郑吉 胡靖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拿大森林生态学家J.P.(Hamish)Kimmins教授主持开发的混合型模型FORECAST,模拟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混交比例下(楠木纯林、楠木杉木混交比为5∶1、4∶1、3∶1、1∶1、1∶3以及杉木纯林)林分在未... 以中亚热带楠木杉木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拿大森林生态学家J.P.(Hamish)Kimmins教授主持开发的混合型模型FORECAST,模拟不同立地质量、不同混交比例下(楠木纯林、楠木杉木混交比为5∶1、4∶1、3∶1、1∶1、1∶3以及杉木纯林)林分在未来300年内净生产力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模拟结果显示:楠木杉木混交比为3∶1所获得的净生产力要高于其他混交比例,也明显高于杉木纯林,在较好立地、中等立地下分别达15.24 t/(hm2·a)和13.28 t/(hm2·a)。楠木×杉木混交比例3∶1的树干碳储量和乔木碳储量的累积将达到最大。楠木纯林以及楠木与杉木混交比例大于1的混交林的土壤碳储量在300年的模拟时间内呈现上升趋势;杉木纯林以及楠木与杉木比小于1的混交林的土壤碳储量在300年的模拟时间内则呈现下降趋势,且混交林中随着楠木比例的减少土壤退化趋势越严重。较好立地的净生产力和碳储量要优于较差立地,且楠木杉木混交比例为3∶1时净生产力和固碳能力最强,由此可见,无论是从获得最大干材量的经济角度还是从维持森林生产力角度来讲,楠木杉木混交比例3∶1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ECAST模型 楠木 混交比例 净生产力 碳储量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的落叶松林生物量和净生长量估算模式 被引量:62
15
作者 王玉辉 周广胜 +1 位作者 蒋延玲 杨正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0-425,共6页
丰富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是了解各类森林材积准确信息的重要途径 ,如果能将这些资源用于估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不仅对于科学地指导森林的经营管理 ,而且对于全球变化的研究 ,特别是区域尺度的生产力模型验证 ,都具有重要意... 丰富的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是了解各类森林材积准确信息的重要途径 ,如果能将这些资源用于估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动态变化 ,不仅对于科学地指导森林的经营管理 ,而且对于全球变化的研究 ,特别是区域尺度的生产力模型验证 ,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国落叶松 (L arix)林生物量和材积的实际调查资料 ,探讨了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森林材积 V和林龄 A)估算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方法 ,指出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 ,落叶松林的生物量与其蓄积量、生产力与其年均净生物生产量 (B/ A)和年均净蓄积生产量 (V/ A)均呈双曲线关系 ,但落叶松林的生产力与其生物量 (B)关系不明显 ,并分别建立了人工和天然落叶松林的相关模型 ;所建模型克服了将森林生物量与其蓄积量之比作为常数的不足 ,并考虑了林龄对于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量模式 森林生产力模式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落叶松林 净生长量 估算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林生产力模拟及其生态效益评估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玉辉 周广胜 蒋延玲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648-652,共5页
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气候资料 ,建立了反映森林生物学特性 (蓄积量和年龄 )和气候因素 (年均温和年均降水 )综合作用的兴安落叶松林现实生产力模型 ;同时 ,评估了兴安落叶松林的生态系统公益 ,指出我国兴... 以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 ,基于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气候资料 ,建立了反映森林生物学特性 (蓄积量和年龄 )和气候因素 (年均温和年均降水 )综合作用的兴安落叶松林现实生产力模型 ;同时 ,评估了兴安落叶松林的生态系统公益 ,指出我国兴安落叶松林的生态系统公益总价值约为 4499 8× 10 6美元·a-1,其中生态效益 (包括气候控制、土壤形成、废物处理、生物控制 )的价值达 2 816.1× 10 6美元·a-1,约占生态系统公益总价值的 62 6% ,是兴安落叶松林所创造的直接经济价值的 2 5 6倍 ,社会经济价值的 5 0倍 .这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兴安落松林的影响巨大 ,迫切需要研究全球变化下的兴安落叶松林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林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生态系统公益 生态效益 评价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陆地植被光合过程参数反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朝宗 熊利亚 +1 位作者 庄大方 刘喜云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8,i001,共10页
遥感在陆地植被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模拟和NPP估算尺度的扩展.NPP遥感模型中,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和辐射利用率是描述植物光合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和植物光合作... 遥感在陆地植被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推动了遥感驱动的陆地生态系统模拟和NPP估算尺度的扩展.NPP遥感模型中,冠层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和辐射利用率是描述植物光合过程的两个关键参数,本文根据太阳辐射在地-气系统中的传输过程和植物光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MODIS数据的参数反演模型,重点研究地表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总量(APARSFC)、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RPAR)、辐射利用率(RUE)等的定量提取,并选择东北温带落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3年6月MODIS数据,探讨各自在NPP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表明:6月东北温带落叶林地表PAR净通量月均值为8.1MJ m-2day-1;RPAR大于0.5,部分地区达到饱和;辐射利用率在0.45~1.09gC MJ-1之间,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针叶林均值分别为0.71和0.69gC MJ-1;净光合产物月累积均值达0.53MgC hm-2,其中,落叶针叶林为0.56MgC hm-2,落叶阔叶林达0.51MgC hm-2,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与过程机理模型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差异很小,体现出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落叶林 净第一性生产力 MODIS 辐射利用率 光合有效辐射
下载PDF
基于森林清查和遥感的城市森林净初级生产力估算 被引量:14
18
作者 林文鹏 王臣立 +4 位作者 赵敏 黄敬峰 施润和 柳云龙 高峻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6-770,共5页
城市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研究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上海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基于森林清查数据和遥感技术的城市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研究。首先,根据选取上海市典型的森林... 城市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研究其在全球碳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上海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基于基于森林清查数据和遥感技术的城市森林净初级生产力(NPP)估算研究。首先,根据选取上海市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设置森林植被样方,测量反映植被生物学特性的特征参数,包括林龄、胸径、树高和叶面积指数(LAI)等,采用能反映林龄和蓄积量共同影响的生产力回归模型估算了样方NPP,建立了基于LAI的样方NPP回归模型;其次,利用一景相近时相的SPOT5影像,经进行几何纠正和辐射定标后,计算出能较好地反映植被特征和消除土壤背景影响的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建立了基于MSAVI的区域森林LAI遥感估测模型;最后,根据建立的样方NPP回归模型以及区域LAI遥感估测模型,进行尺度化转换,估算出区域尺度上的上海城市森林净初级生产力。通过比较与前人运用传统方法研究估算的NPP,精度可达到89%,且本模型简单可行。因此本研究可为快速定量评估城市森林碳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清查数据 城市森林 净初级生产力模型 SPOT5
下载PDF
基于NDVI的中国天然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被引量:77
19
作者 郑元润 周广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2,共4页
根据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 (N DVI)建立了中国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 PP)模型 :N PP=- 0 .6 394- 6 7.0 6 4ln(1- N DVI)经我国 13组森林植被生产力数据的验证表明 ,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较好。通过与 Chikugo模型和... 根据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 (N DVI)建立了中国森林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 PP)模型 :N PP=- 0 .6 394- 6 7.0 6 4ln(1- N DVI)经我国 13组森林植被生产力数据的验证表明 ,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较好。通过与 Chikugo模型和综合模型 (周广胜等 ,1996 )预测结果的比较 ,该模型在总体上优于 Chikugo模型和综合模型。表明基于 N DVI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对我国森林植被有良好的适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NDVI 天然林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的森林生产力估算模式—以中国油松林为例(英文)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敏 周广胜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3-100,i001,共9页
准确地评估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于评估全球收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并动态地评估森林生产力,以油松林为例建立了反映生物因素(蓄积量V和林龄A)和气候因素(年实际蒸散E)综合影响的中国油松林生... 准确地评估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对于评估全球收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并动态地评估森林生产力,以油松林为例建立了反映生物因素(蓄积量V和林龄A)和气候因素(年实际蒸散E)综合影响的中国油松林生物气候生产力(NPPa)模型.基于所建模型和第四次我国油松林资源的清样调查资料(1989-1993年),估算了中国油松林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并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给出了中国油松林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我国油松林的平均净第一性生产力为7.82 t-hm-2-a-1,其变化幅度为3.32(11.87 t-hm-2-a-1.中国油松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有明显的区域差异,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山西和陕西为中国油松林的集中分布区,生产力水平处于中等,约为7.4 t-hm-2-a-1;油松林集中分布区的南部(四川、湖北、河南等省),生产力水平较高,均大于7.7 t-hm-2-a-1;而在油松林集中分布区的北部和西部(内蒙古、宁夏等省),生产力水平较低,NPP均低于5 t-hm-2-a-1.该研究为利用森林资源清样调查资料评估森林NPP的动态及研究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一个有效思路.图3表2参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产力 森林资源 油松 空间分布格局 估算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