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崇义县列为林业碳汇开发试点,旨在通过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和建立森林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全社会对林业碳汇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林...2020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崇义县列为林业碳汇开发试点,旨在通过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和建立森林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全社会对林业碳汇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林业碳汇开发能力。崇义县采用《江西省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试行)》,将符合开发条件的38520.5亩林地纳入开发范围,经测算,拟议项目10年计入期内可产生CO_(2)减排量为192363.45 t CO_(2)-e,每亩年均CO_(2)减排量为0.499 t CO_(2)-e。结果表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所产生核证减排量虽然较低,但与其他CCER项目一样,能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可推动国内林业碳汇项目自愿减排交易。基于崇义县试点实践,系统总结了项目开发程序、方法、路径,全面分析了开发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研究森林经营碳汇开发路径与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展开更多
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旱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研究期间碳汇大小,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对比,以期为准确估算该生态系统的年碳汇...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旱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研究期间碳汇大小,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对比,以期为准确估算该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提供基础。利用涡度相关法对该地区旱季(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开展降水量(P)、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ir)、土壤温度(Tsoil)以及土壤含水量(SWC)等环境因子监测。观测期内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及浓度具有明显的"单谷"状日变化特征,白天表现为明显的碳汇,夜间则表现为明显的碳源,NEE在12:00最强,为-0.309±0.330 mg CO2/(m^2·s),18:30最弱,为0.074±0.061 mg CO2/(m^2·s);观测期内NEE、生态系统呼吸(Re)、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分别为-121.4、209.2、330.6 g C/m^2,该生态系统在2019年2月的碳吸收能力最强,Re、GEP在2018年10月达到最强;光合有效辐射是白天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d)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R^2=0.40,p<0.01),空气温度与夜间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n)存在指数关系(R^2=0.1267,p<0.01);观测期内的降雨抑制了该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即降水对NEE产生了抑制作用。旱季该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碳汇,碳汇值为1.214 t C/ha,明显低于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其他生态系统。展开更多
文摘2020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将崇义县列为林业碳汇开发试点,旨在通过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探索和建立森林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全社会对林业碳汇的认识和理解,提升林业碳汇开发能力。崇义县采用《江西省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试行)》,将符合开发条件的38520.5亩林地纳入开发范围,经测算,拟议项目10年计入期内可产生CO_(2)减排量为192363.45 t CO_(2)-e,每亩年均CO_(2)减排量为0.499 t CO_(2)-e。结果表明: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所产生核证减排量虽然较低,但与其他CCER项目一样,能满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可推动国内林业碳汇项目自愿减排交易。基于崇义县试点实践,系统总结了项目开发程序、方法、路径,全面分析了开发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研究森林经营碳汇开发路径与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摘对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旱季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计算研究期间碳汇大小,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的不同生态系统进行对比,以期为准确估算该生态系统的年碳汇量提供基础。利用涡度相关法对该地区旱季(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CO2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开展降水量(P)、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ir)、土壤温度(Tsoil)以及土壤含水量(SWC)等环境因子监测。观测期内该生态系统CO2通量及浓度具有明显的"单谷"状日变化特征,白天表现为明显的碳汇,夜间则表现为明显的碳源,NEE在12:00最强,为-0.309±0.330 mg CO2/(m^2·s),18:30最弱,为0.074±0.061 mg CO2/(m^2·s);观测期内NEE、生态系统呼吸(Re)、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分别为-121.4、209.2、330.6 g C/m^2,该生态系统在2019年2月的碳吸收能力最强,Re、GEP在2018年10月达到最强;光合有效辐射是白天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d)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R^2=0.40,p<0.01),空气温度与夜间生态系统CO2净交换(NEEn)存在指数关系(R^2=0.1267,p<0.01);观测期内的降雨抑制了该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即降水对NEE产生了抑制作用。旱季该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碳汇,碳汇值为1.214 t C/ha,明显低于相似气候条件下的其他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