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皖南歙县井潭组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1
作者 李利阳 韩瑶 张传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91-192,共2页
新元古代早期,上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拼接为一个构造整体,形成一条呈向北西弧形突出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的前南华纪基底出露带,延伸长度超过1500 km,出露宽度超过120 km,被称为“江南造山带”(Li Xianhua et al.,2009;周金城等,2014;... 新元古代早期,上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拼接为一个构造整体,形成一条呈向北西弧形突出的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的前南华纪基底出露带,延伸长度超过1500 km,出露宽度超过120 km,被称为“江南造山带”(Li Xianhua et al.,2009;周金城等,2014;韩瑶等,2016;周炜鉴等,2023)。井潭组位于江南造山带东北部,为江南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于黄山市—歙县井潭村以南地区,为一套酸性、中酸性、中性变质火山岩系。井潭组的形成时代及构造属性一直以来争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潭组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鄂东南九宫山地区多期构造特征及其对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雪松 龚志愚 +7 位作者 周豹 杨青雄 翁茂芝 吴龙 王登 许露露 罗红 徐聪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3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鄂东南九宫山地区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江南造山带交接部位,经历多期构造—岩浆事件,并伴生多期构造形迹。通过对研究区丰富的构造形迹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总结该区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研究认为,由于构造变形... 鄂东南九宫山地区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与江南造山带交接部位,经历多期构造—岩浆事件,并伴生多期构造形迹。通过对研究区丰富的构造形迹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总结该区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变形及演化特征。研究认为,由于构造变形的区域不均衡性,造成九宫山地区青白口系冷家溪群基底和南华系—志留系沉积盖层的构造变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冷家溪群基底存在新元古代时期早期SN向褶皱被晚期EW向褶皱叠加改造的构造特征,并伴有右行旋扭,形成冷家溪群在图面上的“丰”字型构造体系;而在南华系—志留系沉积盖层中表现为NE-SW向逆冲断层被晚期伸展滑脱构造破坏和改造,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总体上反映九宫山地区的变形强度自下而上由强变弱,并由韧性变形转变为脆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形迹 构造演化 扬子地块东南缘 江南造山带 九宫山
下载PDF
北山造山带古生代蛇绿混杂岩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国强 李向民 +3 位作者 徐学义 余吉远 武鹏 计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1,共11页
蛇绿混杂岩带作为造山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和就位过程与区域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系统梳理北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在北山造山带内卷入的4条蛇绿混杂岩带中,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为形成... 蛇绿混杂岩带作为造山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和就位过程与区域造山事件密切相关。通过系统梳理北山造山带蛇绿混杂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在北山造山带内卷入的4条蛇绿混杂岩带中,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混杂岩带为形成时代最古老的蛇绿岩,代表了北山洋盆最早于早寒武世即已开启,北山地区发育的洋盆最晚可能于二叠纪闭合,构造属性研究表明,已发现的各蛇绿混杂岩带单独作为一级构造单元划分的证据依然不足。以客观表达目标地质体为主的北山各蛇绿岩带的地质调查程度制约了蛇绿岩的识别、形成、就位时代、各洋盆之间演化关系及构造属性等问题的研究,建议未来区内的深入研究及解决热点问题时应采取如下关键手段:开展各蛇绿混杂岩带大比例尺的精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构造演化 形成时代 古生代 北山造山带
下载PDF
东秦岭南带沉积盆地性质和演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强 翟刚毅 +1 位作者 杨志华 楼雄英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3,共7页
通过对横穿东秦岭南带震旦系到三叠系精细沉积露头分析 ,把沉积盆地沉降、盆地动力分析结合起来 ,通过事件和事件沉积来反映造山带形成过程中受到的重大地质事件影响 。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盆地分析 震旦系 三叠系 地质事件 沉积盆地
下载PDF
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成矿环境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立全 侯增谦 +2 位作者 莫宣学 汪明杰 徐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1-556,共16页
近年来对金沙江造山带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资料的研究和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的解剖,金沙江造山带的VHMS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海相弧火山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海相火山岩中,构成西南三... 近年来对金沙江造山带区域地质、矿床地质和岩石地球化学新资料的研究和典型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的解剖,金沙江造山带的VHMS成矿作用主要发生于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海相弧火山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海相火山岩中,构成西南三江地区一条重要的多金属块状硫化物成矿带。成矿带内晚三叠世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形成的上叠裂谷盆地是其VHMS成矿作用的主体,盆地中火山活动从早期的双峰式火山岩演变为晚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孤火山岩有明显的区别,反映其形成于伸展背景。伸展盆地的早期阶段,在双峰火山岩组合的高钾流纹质火山岩系中产出鲁春式VHMS矿床,具有Zn-Cu-Pb-Ag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深水环境;伸展盆地的晚期阶段,在中酸性火山岩系与上覆碳酸盐岩接触带中产出赵卡隆式VHMS矿床,具有Ag-Fe-Pb-Zn金属组合特征,形成于浅水环境;盆地的末期阶段,在滨浅海相磨拉石碎屑岩中产出里仁卡式石膏矿床。金沙江造山带碰撞后地壳伸展背景下VHMS成矿作用的研究,对于造山带中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成因 成矿环境 金沙江造山带 碰撞后伸展背景 块状硫化物矿床 成矿作用 找矿方向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赣东北广丰地区翁家岭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恒 李廷栋 +4 位作者 高林志 耿树方 丁孝忠 刘燕学 吴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104,共9页
本文通过对赣东北广丰地区翁家岭组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研究,首次测得了翁家岭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41.2±5.1)Ma,约束了翁家岭组形成的时代,明确该套沉积岩为田里片岩之上、桃源组(上墅组)之下的一套地层。根据最新获... 本文通过对赣东北广丰地区翁家岭组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研究,首次测得了翁家岭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841.2±5.1)Ma,约束了翁家岭组形成的时代,明确该套沉积岩为田里片岩之上、桃源组(上墅组)之下的一套地层。根据最新获得的大量高精度年龄数据,确定翁家岭组在层位上与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相当;覆于翁家岭组之上的桃源组是与侵入到梵净山群、四堡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的火山侵入岩以及浦江地区"平水群"、江山市"章村组"同时期的火山侵入或喷出产物。江南造山带自西向东在830 Ma期间曾广泛发育一期岩浆活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 翁家岭组 凝灰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东秦岭沉积盆地演化中的成矿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翟刚毅 徐强 杨志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从东秦岭南带构造热事件、沉积盆地演化历史的角度 ,对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的成矿作用进行探讨 ,试图对不同地质历史阶级和不同地质历史背景下的成矿作用进行总结 ,以便为进一步指导找矿提供有关根据。
关键词 秦岭造山带 成矿作用 沉积盆地 构造热事件 找矿方向 沉积盆地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圆包山组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及其构造演化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尹海权 周洪瑞 +4 位作者 徐东卓 张维杰 郑小明 王晟宇 高磊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96-2211,共16页
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作LA-ICP-MS U-Pb定年,获得两个数据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420Ma)和458~488Ma(峰值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 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作LA-ICP-MS U-Pb定年,获得两个数据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420Ma)和458~488Ma(峰值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认为圆包山组时代为早志留世至早泥盆世。对圆包山组中发育的沉积构造进行古流向分析,认为圆包山组物源区位于杭乌拉北西方向。结合区域岩浆演化资料分析,圆包山组物源区为呼和套尔盖地区。在圆包山组中还检测到继承锆石,新元古代分布于559~952Ma,中元古代分布于1011~1460Ma,古元古代分布于1629~2490Ma。从前人对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塔里木板块以及南蒙古微板块的相关锆石年龄结果总结发现,华北板块与周围板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或者很少有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的锆石年龄记录,阿拉善地块也缺少1.0~1.2Ga锆石年龄记录。综上,认为研究区在古生代构造位置属于南蒙古微板块南部的一部分,元古代物源来自塔里木板块。另外由碎屑锆石年龄在地层中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在早泥盆世后隆升作用明显,构造活动性增强,受到塔里木板块影响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阿拉善北部 圆包山组 砂岩碎屑锆石 构造演化
下载PDF
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岩浆活动、构造演化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刚 董连慧 +3 位作者 秦纪华 张立武 赵忠合 李永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F12期8-14,共7页
通过中深变质岩及部分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阿尔泰造山带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境内阿尔泰造山带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514~430 Ma、416~365 M... 通过中深变质岩及部分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阿尔泰造山带岩浆岩时空分布特征、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中国境内阿尔泰造山带岩浆活动大致可分为514~430 Ma、416~365 Ma、360~318 Ma、310~252 Ma和212~180 Ma 5个阶段,对应寒武-志留纪陆缘弧、泥盆纪俯冲-碰撞、石炭纪后碰撞、二叠纪陆内拉张及剪切和中生代陆内演化5个阶段。形成早古生代与陆缘岩浆活动有关的稀有金属、白云母矿产,与泥盆纪俯冲-碰撞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铅锌、钼、金及铁矿,石炭纪与后碰撞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钼、金矿,二叠纪与陆内拉张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镍矿和金矿,中生代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稀有、白云母及金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 岩浆活动 构造演化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北天山后峡盆地地质特征及形成演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梁则亮 姜颜良 +4 位作者 冀冬生 吴孔友 王俊 肖立新 赵进雍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2-523,共12页
作为北天山造山带内的中生代小型山间盆地,后峡盆地的构造属性及成因演化反映了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是认识天山地区陆块拼合、盆山耦合的重要窗口。文中综合利用野外踏勘、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等研究手段,对北天山后峡盆地地... 作为北天山造山带内的中生代小型山间盆地,后峡盆地的构造属性及成因演化反映了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历史,是认识天山地区陆块拼合、盆山耦合的重要窗口。文中综合利用野外踏勘、地震解释、平衡剖面恢复等研究手段,对北天山后峡盆地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天山是后峡盆地侏罗纪的重要物源区,该时期石炭系基底仅为1个水下低突起,并未隆升成山而分隔盆地南、北的侏罗系,现今的后峡残留山间盆地是后期构造运动所致;(2)后峡盆地的形成经历了伸展—挤压的复合应力背景,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的弱伸展作用形成断陷盆地,晚侏罗世的强烈挤压作用改造了先前的伸展构造并使盆地定型,喜马拉雅构造期的强烈挤压改造主要表现为地层的抬升剥蚀和构造幅度的变化。该研究成果对明确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及指导相邻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特征 构造特征 沉积物源 成因演化 后峡盆地 天山造山带
下载PDF
对超基性—基性岩中锆石成因、来源及其U-Pb年龄的探讨——以江南造山带西段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宫江华 王宗起 +1 位作者 王东升 覃小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36-1554,共19页
对超基性—基性岩中锆石成因及其来源的解释直接关系到岩石成岩时代的准确厘定。江南造山带西段(包括桂北、黔东和湘西地区)的新元古代变质地层中分布有大量的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过去的研究认为它们都形成于新元古代,是四堡造... 对超基性—基性岩中锆石成因及其来源的解释直接关系到岩石成岩时代的准确厘定。江南造山带西段(包括桂北、黔东和湘西地区)的新元古代变质地层中分布有大量的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过去的研究认为它们都形成于新元古代,是四堡造山阶段和造山后裂谷阶段的产物。对前人近年发表相关岩石的锆石U-Pb测年数据的分析,结合笔者等对该地区多件基性岩中锆石的LA-ICP-MS测年结果,发现部分超基性—基性岩中普遍存在少量古生代,甚至中、新生代的年轻锆石。通过锆石形态及阴极发光特征分析,认为这些年轻锆石并不能一概用后期热液改造或挑样过程中混入来解释。本文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国内同行对超基性—基性岩真实成岩年龄解释的探讨。如果以往对这些超基性—基性岩中锆石成因及成岩时代的解释存在问题,将区域上多期岩浆热事件混为一谈,那么对江南造山带西段的构造演化历史需要重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基性—基性岩 锆石U-PB测年 锆石成因及来源 构造演化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敦煌复合造山带前寒武纪地质体的组成和演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燕 孙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63-980,共18页
敦煌复合造山带位于塔里木克拉通东端,是连接塔里木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敦煌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敦煌基础地质研究历史和现状,系统归纳了区内前寒武纪地质单元时空分布特征及前寒武纪构造-热... 敦煌复合造山带位于塔里木克拉通东端,是连接塔里木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纽带。近年来,敦煌基础地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简要回顾了敦煌基础地质研究历史和现状,系统归纳了区内前寒武纪地质单元时空分布特征及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序列,初步讨论了前寒武纪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规律、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亲缘性及构造演化过程,提出:(1)敦煌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形成于ca.3.1~1.6Ga,构造-热事件主要划分为新太古代(ca.2.7~2.6Ga和2.6~2.5Ga)、古元古代晚期(ca.2.0~1.8Ga)和中元古代早期(1.8~1.6Ga)三个阶段;(2)新太古代早期(ca.2.7~2.6Ga)和新太古代晚期(2.6~2.5Ga)是敦煌造山带大陆地壳形成的主要阶段;古元古代晚期(ca.2.0~1.8Ga)和中元古代早期(1.8~1.6Ga)主要是古老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阶段,也有少量新生陆壳物质的形成;(3)敦煌造山带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最初拼合事件可能发生在新太古代末期(~2.5Ga),之后经历了古元古代晚期(ca.2.0~1.8Ga)汇聚、碰撞造山过程,直到中元古代早期(1.8~1.6Ga),造山活动结束,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最终固结,进入稳定发展阶段;(4)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最终稳定固结之后,即~1.6Ga之后,敦煌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可能进入长达12亿年的静寂期,一直处于稳定状态,目前没有发现相关的岩浆-变质-沉积记录(类似于地盾状态),直至古生代志留纪开始活化(~440Ma),卷入古亚洲洋南缘俯冲、碰撞造山过程并被强烈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造山带 前寒武纪 构造-热事件 地壳形成和演化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钨锡稀有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陆建军 章荣清 +7 位作者 黄旭栋 张强 李晓宇 周维法 黄迪 黄玉 马东升 姜耀辉 《华南地质》 CAS 2022年第3期359-381,共23页
江南造山带是世界上重要的钨锡稀有金属成矿带之一,发育矽卡岩型钨/锡矿、细脉浸染型钨矿、石英脉型黑钨矿/白钨矿、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矿、云英岩型钨/锡矿和花岗岩-伟晶岩型铌钽矿床,成矿时代包括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 江南造山带是世界上重要的钨锡稀有金属成矿带之一,发育矽卡岩型钨/锡矿、细脉浸染型钨矿、石英脉型黑钨矿/白钨矿、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矿、云英岩型钨/锡矿和花岗岩-伟晶岩型铌钽矿床,成矿时代包括新元古代、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依据成矿元素组合,可将成矿花岗岩划分为W-Mo、W、Sn和Nb-Ta花岗岩,其演化程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差异,铌钽矿化发生在极端分异的钠长石花岗岩中。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成矿花岗岩可能来自不同源区的部分熔融,江南造山带可能存在多个稀有金属富集的源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源自花岗质岩浆,岩浆分异演化促进了成矿元素在熔体中的富集。铌钽矿主要为岩浆成因,叠加热液矿化,钨锡矿主要通过流体充填和交代作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稀有金属矿床 岩浆演化 成矿类型 成矿过程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北秦岭西段凤县地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国超 张亚峰 +5 位作者 裴先治 李佐臣 季宪军 魏均启 莫嵘桓 王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68-1984,共17页
草滩沟群龙王沟组在北秦岭西段广泛出露,对研究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457. 4±3. 8Ma。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富硅(SiO 2 =64. 55... 草滩沟群龙王沟组在北秦岭西段广泛出露,对研究秦岭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LA- ICP- MS锆石U- 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457. 4±3. 8Ma。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富硅(SiO 2 =64. 55%~73. 07%)和碱(Na 2 O+K 2 O=5. 35%~8. 11%),低铝(Al 2 O 3 =13. 91%~16. 07%);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Eu负异常(δEu=0. 34~0. 86);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较低的Nb/Ta比值和Mg #值。以上显示,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具壳源特征,为地壳部分熔融结果。北秦岭造山带草滩沟群龙王沟组酸性凝灰岩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岩浆岩具弧岩浆岩特征,显示它们形成于俯冲环境。结合北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岩浆岩分布以及草滩沟群沉积特征显示,早奥陶世北秦岭造山带还处于商丹洋的俯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秦岭西段 草滩沟群 龙王沟组 锆石 U -P b 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概述渭河地堑的形成发育和邻区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朝锋 郭安林 +1 位作者 龚奇福 惠争卜 《陕西地质》 2012年第1期6-13,共8页
将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盆地作为相互联系的动力学系统,研究造山带—盆地系统中,渭河地堑的发生、发育过程和造山带隆升以及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变动之间的关系。将渭河地堑的发育过程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K2-E1),始新世—上新... 将秦岭造山带、渭河地堑和鄂尔多斯盆地作为相互联系的动力学系统,研究造山带—盆地系统中,渭河地堑的发生、发育过程和造山带隆升以及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变动之间的关系。将渭河地堑的发育过程分为:晚白垩世—古新世(K2-E1),始新世—上新世(E2-N2),第四系(Qp,Qh)三个阶段。20±(2~4)MaBP是青藏高原演化的转折期,青藏高原开始对周围邻区产生整体影响和远程效应,渭河地堑的沉积可以与青藏运动、昆黄运动、共和运动相对应起来,为渭河地堑对青藏高原演化的远程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地堑 鄂尔多斯盆地 秦岭造山带 形成发育
下载PDF
湖南城步火成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对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约束 被引量:73
16
作者 柏道远 贾宝华 +3 位作者 刘伟 陈必河 刘耀荣 张晓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15-1726,共12页
目前对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及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构造性质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湘西南城步地区新元古代火山岩和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并厘定其构造环境,从而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约束。城步新元古代花岗岩侵入... 目前对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构造演化及钦杭结合带南西段构造性质存在不同认识。本文对湘西南城步地区新元古代火山岩和花岗岩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并厘定其构造环境,从而为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约束。城步新元古代花岗岩侵入于云场里组变质火山-沉积地层中。云场里组变质火山岩与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分别为828±10Ma和805.7±9.2Ma。构造环境的地球化学判别图解表明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区域地质背景指示云场里组可能形成于活动陆缘弧前盆地。以城步火山岩和花岗岩研究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新元古代中期江南造山带西段构造演化过程:872~835Ma期间为陆缘盆地;835~820Ma期间俯冲造山,江南造山带形成基性—超基性岩和早阶段岛弧花岗闪长岩,东侧的城步地区为弧前盆地;820~810Ma期间江南造山带发生弧-陆碰撞;810~800Ma期间江南造山带进入后碰撞环境并形成晚阶段强过铝(黑云母)花岗岩,东侧城步地区因华南洋洋壳俯冲而形成新的岛弧;800Ma后华南进入伸展裂陷盆地演化阶段。上述认识揭示出扬子陆块东南缘的连续岛弧增生过程,同时为钦杭结合带南西段雪峰期"残留洋盆"属性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定年 花岗岩与火山岩 构造演化 新元古代 城步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皖南前南华纪浅变质岩系的沉积地质特征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17
作者 韩瑶 张传恒 +2 位作者 李利阳 蒋先强 刘子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2-293,共12页
皖南地区前南华纪浅变质岩系是江南造山带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本区前南华纪浅变质地层——环沙组和牛屋组所进行的沉积地质学研究,可识别出浊积岩相和深海—半深海相沉积,两者均属活动类型沉积建造。进一步的沉积相序研究表明,... 皖南地区前南华纪浅变质岩系是江南造山带东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本区前南华纪浅变质地层——环沙组和牛屋组所进行的沉积地质学研究,可识别出浊积岩相和深海—半深海相沉积,两者均属活动类型沉积建造。进一步的沉积相序研究表明,环沙组沉积环境总体反映出浅—深—浅—深的沉积变化,牛屋组沉积环境总体反映出由深变浅的沉积变化。对发育于环沙组和牛屋组上段的小型斜层理进行测量,经水平校正后两者古流向都指向北,证明其物源都来自南方。沉积岩骨架颗粒统计结果表明,环沙组物源构造属性为岩浆弧,牛屋组上段物源构造属性为再旋回造山带。结合侵入牛屋组下段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推测环沙组沉积于弧后盆地,牛屋组下段沉积于边缘海盆地,牛屋组上段沉积于周缘前陆盆地。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江南造山带东段本区相应时段的大地构造演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沙组 牛屋组 沉积地质特征 江南造山带 构造古地理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西段新元古代下江群清水江组的凝灰岩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背景
18
作者 吴开彬 覃永军 +2 位作者 蒋开源 卢定彪 吴滔 《贵州地质》 2022年第4期373-385,共13页
江南造山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形成统一华南板块过程中,长期碰撞拼合的产物,区域上,广泛出露最老的前寒武纪时期的地层,岩石主要为一套巨厚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华南板块在前寒武的形成演化,以及前寒武地层的时代归属、地层... 江南造山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形成统一华南板块过程中,长期碰撞拼合的产物,区域上,广泛出露最老的前寒武纪时期的地层,岩石主要为一套巨厚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华南板块在前寒武的形成演化,以及前寒武地层的时代归属、地层划分和区域地层对比,一直是地学界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在黔东南榕江县朗洞采集了下江群清水江组中的凝灰岩,开展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研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68.2±4.8 Ma,与黔东南地区已获取的清水江组中凝灰岩或含凝灰质岩石的同位素年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将清水江组沉积时限大致限制在785~755 Ma。这一年龄与相邻的广西龙胜三门街的辉长辉绿岩(761±8 Ma)、流纹英安岩(765±14 Ma)和湖南通道的超镁铁岩(772±11 Ma)等岩浆岩同位素数据高度吻合,可能同属雪峰期火山-岩浆作用产物。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及比值在地球化学图解显示,下江群清水江组凝灰岩中锆石具有岛弧源区锆石特征,暗示该时期黔东南地区可能属于沟-弧-盆大地构造背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该时期属于弧陆俯冲环境,自此之后,统一的华南板块最终形成,江南造山带进入陆内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南 新元古代 下江群清水江组 锆石U-PB年龄 江南造山带形成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