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差估计在CHAMP重力场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天河 贺凯飞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1-85,共5页
模拟分析粗差对CHAMP卫星重力场恢复结果的影响:即使观测值中仅存在1个大的粗差,由最小二乘(Ls)估计得到的CHAMP重力场模型精度整体上也有所降低,而由此计算的大地水准高在粗差存在的前后区域都将出现较大偏差。对此,将抗差估计引... 模拟分析粗差对CHAMP卫星重力场恢复结果的影响:即使观测值中仅存在1个大的粗差,由最小二乘(Ls)估计得到的CHAMP重力场模型精度整体上也有所降低,而由此计算的大地水准高在粗差存在的前后区域都将出现较大偏差。对此,将抗差估计引入CHAMP重力场恢复中,给出了抗差解及其误差影响函数。基于德国GFZ数据中心提供的1个月CHAMP卫星RSO轨道和加速度计数据,并随机加入20个模拟的、(5~100)m^2s^-2大小的异常误差,分别利用LS和抗差估计解算出60×60阶地球重力场模型,并与EIGEN—CG03C、EIGEN2等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抗差解能有效控制异常误差影响,得到的CHAMP重力场模型精度明显优于LS解模型,且优于同阶次的EGM96、EIGENIS和EIGEN2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MP卫星 最小二乘 抗差估计 快速科学轨道(RSO) GFZ数据中心
下载PDF
新近德语康德研究概览
2
作者 袁辉(译) 《德国哲学》 2022年第2期283-300,325,共19页
本文介绍了德语学界对康德的最新研究,并举例突出了四个方面,分别是新版康德著作集、新出版的三卷本康德词典、一系列合作评注和德国国内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全新整理的康德著作集填补了以往存在的空白,新康德词典成为当代康德研究者... 本文介绍了德语学界对康德的最新研究,并举例突出了四个方面,分别是新版康德著作集、新出版的三卷本康德词典、一系列合作评注和德国国内新近出版的学术专著。全新整理的康德著作集填补了以往存在的空白,新康德词典成为当代康德研究者们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合作评注和新近学术专著将重心放在了康德的实践哲学领域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来自国外尤其是来自东亚的学者正逐渐丰富着德语的康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研究 康德著作全集 康德词典 东亚康德研究
下载PDF
Bildung理念的失落与复归——当代大学职能研究
3
作者 王梦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3-157,共5页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大学三大职能,早为高教界普遍接受。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问题的凸显,不少学者提出众多"新职能",但均未获得公认。雅斯贝尔斯曾提出,"专业训练"(Fachschulung)、"研究"(Forschung)...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大学三大职能,早为高教界普遍接受。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问题的凸显,不少学者提出众多"新职能",但均未获得公认。雅斯贝尔斯曾提出,"专业训练"(Fachschulung)、"研究"(Forschung)和"教化"(Bildung)三大理念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共同构成了大学的理想。其中Bildung理念被忽视而失落,造成了大学教育理想的缺失,这才是目前大学教育问题关键之所在。大学应形成"三职能一理念"的新结构:上有"教化"(Bildung)理念引领,下有三大职能的支撑;理念引领职能,职能支撑理念,形成一个上下交流、左右互通的有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大学职能 教化(Bildung) 雅斯贝尔斯
下载PDF
国家社科基金德语语言文学类项目统计分析(1991—2016) 被引量:1
4
作者 谭渊 《德语人文研究》 2016年第2期66-74,共9页
本文以1991—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为基础,对德语语言文学类项目的立项情况,尤其是项目的时间、地区分布、承担单位、研究热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2005—2016年期间的教育部基金项目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基金资助项目在地域分布... 本文以1991—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为基础,对德语语言文学类项目的立项情况,尤其是项目的时间、地区分布、承担单位、研究热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2005—2016年期间的教育部基金项目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基金资助项目在地域分布、承担单位分布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北京、上海、江苏地区的语言类高校、重点大学具有明显优势,而其他高校所获得的资源十分有限。就资助课题的研究方向而言,德语文学研究获得的资助远多于语言研究,而跨学科研究在近年显示出强劲的上升趋势。总体而言,中国德语界对国家文化战略的关注仍显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部 文学 语言学 跨学科研究
原文传递
作为猴子的人——论戏剧《猴子与新郎》中的身份危机与诙谐反讽
5
作者 贾涵斐 《德语人文研究》 2017年第1期1-6,共6页
奥地利知名剧作家约翰·内斯特罗伊的滑稽剧《猴子与新郎》不仅令人捧腹,亦发人深思。在剧本中,常被视为人与动物之间"边界角色"的猴子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因素,在制造诙谐、荒诞效果的同时也具有多重反讽的作用。与学习... 奥地利知名剧作家约翰·内斯特罗伊的滑稽剧《猴子与新郎》不仅令人捧腹,亦发人深思。在剧本中,常被视为人与动物之间"边界角色"的猴子成为推动情节的关键因素,在制造诙谐、荒诞效果的同时也具有多重反讽的作用。与学习人类社会的准则而具有人之特性的猴子不同,《猴子与新郎》中人与动物的转换是反向的,即乔扮猴子的新郎被"巫师"禁言,由人"降格"为猴子。在人类学等学科对动物的关注、早期进化论观念、政治复辟和工业化等背景下,人的动物化及由此引发的身份危机和认知混淆包含了不同层面的影射和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研究 身份危机 猴子与新郎 内斯特罗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