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imation of Displacement and Extension due to Reverse Drag of Normal Faults: Forward Method
1
作者 Shunshan Xu Angel Francisco Nieto-Samaniego +1 位作者 Huilong Xu Susana Alicia Alaniz-Álvarez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CAS 2024年第1期25-39,共15页
In the case of reverse drag of normal faulting, the displacement and horizontal extension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equations for the three mechanisms: rigid body, vertical shear and inclined shear. Ther... In the case of reverse drag of normal faulting, the displacement and horizontal extension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equations for the three mechanisms: rigid body, vertical shear and inclined shear. There are three sub-cases of basal detachment for the rigid body model: horizontal detachment, antithetic detachment and synthetic detachment. For the rigid body model, the established equ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total displacement on the synthetic base (D<sub>t2</sub>) is the largest, that on the horizontal base (D<sub>t1</sub>) is moderate, and that on the antithetic base (D<sub>t3</sub>) is the smallest. On the other hand, the value of (D<sub>t1</sub>) is larger than the displacement for the vertical shear (D<sub>t4</sub>). The value of (D<sub>t1</sub>) is larger than or less than the displacement for the inclined shear (D<sub>t5</sub>) depending on the original fault dip δ<sub>0</sub>, bedding angle θ, and the angle of shear direction β. For all original parameters, the value of D<sub>t5</sub> is less than the value of D<sub>t4</sub>. Also, by comparing three rotation mechanisms, we find that the inclined shear produces largest extension, the rigid body model with horizontal detachment produces the smallest extension, and the vertical shear model produces moderate exten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Rotation Fault Drag Fault displacement EXTENSION forward Model
下载PDF
Algebraic Solution for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6-6 Stewart Mechanism 被引量:8
2
作者 WEI Feng WEI Shimin +1 位作者 ZHANG Ying LIAO Qi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6-62,共7页
The solution for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FDA) of the general 6-6 Stewart mechanism(i.e., the connection points of the moving and fixed platforms are not restricted to lying in a plane) has been extensive... The solution for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FDA) of the general 6-6 Stewart mechanism(i.e., the connection points of the moving and fixed platforms are not restricted to lying in a plane)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ut the efficiency of the solution remains to be effectively addressed. To this end, an algebraic elimin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FDA of the general 6-6 Stewart mechanism. The kinematic constraint equations are built using conformal geometric algebra(CGA). The kinematic constraint equations are transformed by a substitution of variables into seven equations with seven unknown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anti-symmetric matrices, the aforementioned seven equations can be further transformed into seven equations with four unknown variables by a substitution of variables using the Grobner basis. Its elimination weight is increased through changing the degree of one variable, and sixteen equations with four unknown variables can be obtained using the Grobner basis. A 40th-degree univariate polynomial equation is derived by constructing a relatively small-sized 9 × 9 Sylvester resultant matrix. Finally, two numerical examples are employed to verify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olution and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because of the small-sized resultant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6-6 Stewart mechanism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FDA) conformal geometric algebra (CGA) Gr6bner basis Sylvester resultant
下载PDF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a Class of the 6-6 Stewart Platforms
3
作者 王国珍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1992年第2期94-102,共9页
A special form of the Stewart platform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top platform and base platform are similar and corresponding vertices are connected by six prismatic joints.A closed-from solution for the forward displ... A special form of the Stewart platform is presented in which the top platform and base platform are similar and corresponding vertices are connected by six prismatic joints.A closed-from solution for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this mechanism is developed.When the six vertices of the top platform are in a quadratic curve,this mechanism becomes singular.This new theoretical result is confirmed with a numerical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S kinematic analysis of mechanisms singularity/parallel mechanism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closed-form solu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hanging wall and forward directivity in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on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structures
4
作者 李爽 谢礼立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7年第1期77-84,共8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elas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affected by hanging wall and forward directivity in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are investigated.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IDRs) for ground motions i...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elastic response of structures affected by hanging wall and forward directivity in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are investigated.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atios (IDRs) for ground motions impacted by these nearfield effects are evaluated and comprehensively compared to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In addition, the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esponses to 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 ground motions are compa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elastic displacement response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n the short period range by hanging wall and in the long period range by footwall. Although high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was observed at hanging wall stations, the IDRs for structures on hanging wall sites are only larger than footwall sites in the very long period range. Forward directivity effects result in larger IDRs for periods longer than about 0.5s. Adopting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for IDRs established using far-field ground motions may lead to either overestimation or underestimation in the seismic evaluation of existing structures located in near-field regions, depending on their fundamental vibration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AR-FIELD FAR-FIELD hanging wall footwall forward directivity inelastic displace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hi-Chi earthquake
下载PDF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a redundant parallel manipulator by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
5
作者 赵永杰 邱可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CAS 2010年第1期12-20,共9页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an 8-PSS(prismatic-spherical-spherical)redundant parallel manipulator whose moving platform is linked to the base platform by eight kinemtic chains consisting o...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an 8-PSS(prismatic-spherical-spherical)redundant parallel manipulator whose moving platform is linked to the base platform by eight kinemtic chains consisting of a PSS joint and a strut with fixed length.A general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To avoid the extraction of root in the approximation process,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the 8-PSS redundant parallel manipulator is transformed into another equivalent problem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trut is extensible while the slider is fixed.The problem is solved by a modified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which predicates that the manipulator will move along a pose vector to redu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sired configuration and an instantaneous one,and the best movement should be with minimum norm and least quadratic sum.The characteristic of this modified algorithm is that its convergence domai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general approximation algorithm.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ified algorithm is general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ysis of the redundant parallel manipulator actuated by a revolute jo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undant narallel maninulator: forward displacement analvsis: annroximation algorithm
下载PDF
头穴丛刺结合患肢不同角度屈膝站立对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重心位移与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宇煌 李长君 +3 位作者 尹中懿 陈伟 钟雄志 马文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患肢不同角度屈膝站立对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重心位移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1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80例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结合患肢不同角度屈膝站立对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重心位移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3年1月在三亚市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80例中风后膝过伸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头穴丛刺长留针,在留头针期间进行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双下肢无辅助静止站立时向患侧、健侧、前侧、后侧的最大重心位移及步速、步态周期、健患足步长偏差。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后,2组双下肢静止站立向患侧、健侧最大重心位移缩短,且治疗8周后,观察组双下肢静止站立向患侧、健侧最大重心位移与对照组向患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向患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向患侧、健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后,2组双下肢静止站立向前侧、后侧最大重心位移缩短,且治疗8周后短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向前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对照组,治疗8周后,观察组向前侧、后侧最大重心位移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8周后,2组步速加快,且治疗8周后快于治疗4周后,2组步态周期、步长偏差缩短,且治疗8周后短于治疗4周后(P<0.05);治疗4周、8周后,观察组步态周期、步长偏差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患侧单腿不同角度屈膝站立训练可以改善中风后膝过伸患者站立稳定性,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膝过伸 单腿屈膝站立 重心位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静态站立及步行时的平衡和步态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圣楠 柯竟悦 +4 位作者 董洪铭 沈双 丁浩 李建萍 李古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784-5789,共6页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运动损伤之一,一般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术后常出现平衡及步行能力下降,目前缺少相关的全面对比研究。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静态站立和步行时的平衡及步态特征,并与健康人做全面对比分析,为康复...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运动损伤之一,一般采用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术后常出现平衡及步行能力下降,目前缺少相关的全面对比研究。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静态站立和步行时的平衡及步态特征,并与健康人做全面对比分析,为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择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8周患者和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各23例,利用足底压力平板采集静态站立时足底压力中心95%置信椭圆面积、路径长度、平均移动速度及长短轴长度,同时采集步行时的足底压力中心位移、步态线长度、最大移动速度、步态时相占比以及三足区的最大压力。结果与结论:(1)静态站立平衡:前交叉韧带重建组的足底压力中心95%椭圆面积、路径长度、平均移动速度、长短轴长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同时站立时前交叉韧带重建组前足负重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2)步行平衡特征:前交叉韧带重建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足底压力中心内外侧位移显著变大(P<0.05),前后方向位移和最大移动速度无明显差异;前交叉韧带重建组患侧与健侧、患侧与健康对照组、健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前者的步态线和单支撑线长度均小于后者(P<0.05);(3)步态周期特征:前交叉韧带重建组的步宽及双支撑期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跨步长小于健康对照组(P<0.05);前交叉韧带重建组患侧与健侧比较,站立相、单腿支撑期、摆动前期及足跟到前足时间均减少(P<0.05),而承重反应期和摆动期增加(P<0.05);患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足偏角、承重反应期和摆动前期增加,单腿支撑期降低(P<0.05);健侧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站立相、承重反应期、摆动前期及足跟到前足时间均明显增加,摆动期减少(P<0.05);(4)三足区最大压力:患侧与健侧比较,前足、足弓和足跟的最大压力均显著降低(P<0.05);患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足最大压力也明显减少(P<0.05);健侧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前足最大压力降低明显(P<0.05),而足弓与足跟无显著差异;(5)结果表明,前交叉韧带重建后6-8周患者的静态及动态平衡能力均明显低于健康人,且健侧的平衡功能也显著下降;在步行中患者出现跨步长缩短、步宽增加,患侧支撑期减少、摆动期增加等步态问题;提示术后康复时要注重患者双侧的平衡及步态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静态平衡 步态周期 足底压力中心 步态线长度 前后方向位移 内外侧位移 最大移动速度 足底压力
下载PDF
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正解 被引量:41
8
作者 文福安 梁崇高 廖启征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011-1013,共3页
从简单、特殊的并联机构开始, 首次获得3- TPS、3- 6 SPS台体机构位置正解。沿2 条途径, 分别获得5- 4 (d) 型、6- 4 型机构、6- 4 台体机构、6- 5 型机构和3- 3 型的5- 5、6- 5 式机构位置正解... 从简单、特殊的并联机构开始, 首次获得3- TPS、3- 6 SPS台体机构位置正解。沿2 条途径, 分别获得5- 4 (d) 型、6- 4 型机构、6- 4 台体机构、6- 5 型机构和3- 3 型的5- 5、6- 5 式机构位置正解,并验证了机构解的数目。这些分析结果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对一般6- 6 型平台等机构的分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机构 Stewart平台机构 位移分析 位置正解
下载PDF
筒形件正旋旋压力及位移分布规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宪明 吴迪 +1 位作者 吕炎 薛克敏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6-59,共4页
筒形件强力旋压时旋压力三个分量及其分布规律是确定设备功率及结构参数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筒形件强力旋压工艺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正旋时变形区接触面上旋压力 3个分量的分布规律 ,计算结果与叶山实测结果吻合较... 筒形件强力旋压时旋压力三个分量及其分布规律是确定设备功率及结构参数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筒形件强力旋压工艺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正旋时变形区接触面上旋压力 3个分量的分布规律 ,计算结果与叶山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同时得到毛坯内表面各节点的位移分布规律 ,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形件 正旋 旋压力 位移 有限元 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新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潘芳伟 段志善 +1 位作者 贺利乐 王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70-774,共5页
运动学位置正解和位置逆解是对并联机器人其它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位置正解也是并联机器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一种新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位置正解和位置逆解进行了求解,并且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求解结果进行... 运动学位置正解和位置逆解是对并联机器人其它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位置正解也是并联机器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一种新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位置正解和位置逆解进行了求解,并且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求解结果进行了分组,得到了Stewart并联机器人的5组位置正解实解。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方便、具有通用性,是求解并联机器人运动学问题的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运动学位置正解 运动学位置逆解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同伦法的对称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玉新 王仪明 +1 位作者 柳杨 朱殿华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9-442,共4页
采用同伦法对具有对称结构的并联机器人机构 (6 - 6 SPS Stewart)进行了位置分析 ,建立了该对称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的数学模型 ,以结构参数和杆长变量作为修正系数 ,构造了一种新的系数同伦方程 .针对目前同伦法跟踪过程中的路径交... 采用同伦法对具有对称结构的并联机器人机构 (6 - 6 SPS Stewart)进行了位置分析 ,建立了该对称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的数学模型 ,以结构参数和杆长变量作为修正系数 ,构造了一种新的系数同伦方程 .针对目前同伦法跟踪过程中的路径交叉问题 ,研究了同伦方程的复常数对路径跟踪的影响 .提出了复常数的选取原则 .采用同伦方程可以快速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对称结构的 6 -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机构 同伦法 位置分析
下载PDF
基于自构形快速BP网络的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世辉 孔令富 +1 位作者 原福永 刘大为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4-319,共6页
从优化网络结构角度出发 ,对快速BP网络用自构方法进行了改进 ,克服了以往只能依靠实验结果选择合适隐节点个数的局限性 ,使神经网络隐节点个数的选取更加合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构形快速BP网络的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方法 ,... 从优化网络结构角度出发 ,对快速BP网络用自构方法进行了改进 ,克服了以往只能依靠实验结果选择合适隐节点个数的局限性 ,使神经网络隐节点个数的选取更加合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构形快速BP网络的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方法 ,并以新型 6 HURU并联机器人为例进行了求解 .结果表明 ,位置正解的平均误差可小于 0 .15mm和 0 .0 6° ,能够满足一般应用的精度要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器人 位置正解 快速BP网络 自构
下载PDF
筒形件正强旋旋压力分布规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宪明 吴迪 +1 位作者 吕炎 薛克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筒形件强力旋压时旋压力 3个分量及其分布规律是确定设备功率及结构参数的重要依据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筒形件强力旋压工艺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正旋时变形区接触面上旋压力 3个分量的分布规律 ,计算结果与叶山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 筒形件强力旋压时旋压力 3个分量及其分布规律是确定设备功率及结构参数的重要依据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筒形件强力旋压工艺进行了分析 ,得到了正旋时变形区接触面上旋压力 3个分量的分布规律 ,计算结果与叶山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 ,提高产品的尺寸精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形件正旋 旋压力 分布规律 有限元
下载PDF
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冗余机器人的位置与工作空间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兵 仲昕 杨汝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7,共6页
提出一种新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冗余机器人位置分析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了位置正解和位置反解分析 .对于位置正解 ,其中方程的解最多为 4 ,说明这种平面并联机构可以有 4种不同的位姿 .对于位置反解 ,可以有 16组解 .然后 ,又对平面... 提出一种新的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冗余机器人位置分析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了位置正解和位置反解分析 .对于位置正解 ,其中方程的解最多为 4 ,说明这种平面并联机构可以有 4种不同的位姿 .对于位置反解 ,可以有 16组解 .然后 ,又对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冗余机器人的工作空间进行了讨论 .最后用数值实例进行了验证 ,给出了计算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冗余机器人 位置分析 平面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 位置反解 工作空间 工业机器人
下载PDF
6-5平台型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林 文福安 梁崇高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3-37,共5页
研究了6-5平台型空间机构位置正解问题.导出了20次输出输入方程,并由此得到动平台的40个不同位姿.经数值验证所得结果正确.
关键词 空间机构 位置正解 并联机构 机械手
下载PDF
平地机工作装置混联机构简化位置正解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潘勇军 侯亮 +1 位作者 王其亮 罗斯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6-1351,共6页
为了研究平地机工作装置的运动学特性,提出工作装置混联机构简化位置正解的分析方法.根据平地机工作装置结构及各部件运动副关系,抽象出工作装置机构模型.基于平地机作业方式特点,对该机构进行分解和分析,确定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为该机构... 为了研究平地机工作装置的运动学特性,提出工作装置混联机构简化位置正解的分析方法.根据平地机工作装置结构及各部件运动副关系,抽象出工作装置机构模型.基于平地机作业方式特点,对该机构进行分解和分析,确定少自由度并联机构为该机构的主体.利用螺旋理论对该并联机构进行自由度分析,采用数值分析法对该并联机构进行位置正解分析,并基于ADAMS实现平地机工作装置并联机构部分的位置正解分析.现场的物理试验表明,对于工作装置并联机构部分的位置正解,试验结果与计算机仿真结果基本吻合,最大误差不超过3%,满足平地机工作装置的精度要求;从而验证了所提出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依据该理论基础,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获得平地机混联机构工作装置的运动学特性,最后讨论该机构设计要点,为工作装置设计和优化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地机 工作装置 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 螺旋理论
下载PDF
基于共形几何代数的一种平面并联机构位置正解 被引量:9
17
作者 倪振松 廖启征 +1 位作者 魏世民 李瑞华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0,共4页
以平面并联机构为题,应用5维几何代数(共形几何代数)方法对该平面并联机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运动学正解模型,并编制了Maple的计算程序,求出了6组位姿结果,最后将分析结果与采用吴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进行对照,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这对... 以平面并联机构为题,应用5维几何代数(共形几何代数)方法对该平面并联机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运动学正解模型,并编制了Maple的计算程序,求出了6组位姿结果,最后将分析结果与采用吴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进行对照,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这对用统一的数学工具分析机构学,降低非线性度,增强几何直观性方面做了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代数 共形几何代数 平面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分析
下载PDF
一般6-4台体型并联机构位置正解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英 廖启征 魏世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6-32,共7页
提出一种求解一般6-4台体型并联机构(6-4 in-parallel platform,6-4SPS)位置正解的代数消元法。将6-4SPS型机构进行构型变换,转换成2RPS-2SPS型等效机构,使用由重心坐标推导出的含有一些Cayley-Menger行列式的三边测量法公式对等效机构... 提出一种求解一般6-4台体型并联机构(6-4 in-parallel platform,6-4SPS)位置正解的代数消元法。将6-4SPS型机构进行构型变换,转换成2RPS-2SPS型等效机构,使用由重心坐标推导出的含有一些Cayley-Menger行列式的三边测量法公式对等效机构建模。通过矢量回路关系和变量替换将8个约束方程转换为含有5个变量的5个基本约束方程;用矢量消元法对其中4个(含有3个相同变量)约束方程进行消元,推导出一个含有其余两个变量的方程;将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与余下的一个约束方程联立,构造一个10×10的Sylvester结式,获得一般6-4台体型并联机构位置正解的一元高次方程,通过分析符号形式方程组变量的次数,得出该一元高次方程的次数为32次。给出了数字实例,经反解验证所有解满足原始方程,且无增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位置正解 矢量消元 Sylvester消元
下载PDF
求一般6-SPS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全部位置正解 被引量:39
19
作者 刘安心 杨廷力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43-546,共4页
研究了上下平台均不为平面的一般一般6-SPS并联机器人机构的位置正解问题。首先建立了含6个变量的位置正解方程组,然后采用四元齐次化法,跟踪960条同伦路径,求出了其全部40组位置正解。
关键词 并联 机器人机构 位置正解 连续法
下载PDF
5-5型并联机器人位置正解的简单算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石志新 叶梅燕 +2 位作者 毛志伟 罗玉峰 杨廷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319,共6页
对一类5—5台体型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其位置正解分析与求解的简单方法。首先利用序单开链的思想对该机构进行拓扑特征分析和结构分解,将其运动学方程维数降至最小,然后利用一维搜索法得到全部实数解,最... 对一类5—5台体型并联机器人机构的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其位置正解分析与求解的简单方法。首先利用序单开链的思想对该机构进行拓扑特征分析和结构分解,将其运动学方程维数降至最小,然后利用一维搜索法得到全部实数解,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具体实例,结果不仅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而且首次给出了具有20组实数解的机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机构学 5—5型并联机器人 位置正解 一维搜索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