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善脑缺血效应的混合均匀设计法优化加味佛手散的处方研究
1
作者 王晓禹 张柂儇 +4 位作者 房敏 王一杰 马倩倩 晋玲 吴国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087-3097,共11页
目的筛选改善脑缺血的加味佛手散复方,确定处方组成和最佳剂量。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筛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常用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加味佛手散复方;按混合均匀设计U_(14)(4^(2)×3^(3)×2^(2)),采用小鼠耳廓动脉扩... 目的筛选改善脑缺血的加味佛手散复方,确定处方组成和最佳剂量。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筛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常用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获得加味佛手散复方;按混合均匀设计U_(14)(4^(2)×3^(3)×2^(2)),采用小鼠耳廓动脉扩张实验和饱和氯化镁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实验分别观察小鼠耳廓动脉指数和存活时间,评价各组方改善脑缺血的药理效应,在药效学直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用回归方程计算加味佛手散处方组成及剂量,对优化的处方采用小鼠急性脑缺血实验验证。结果经数据挖掘筛选出治疗HICH的方剂共51首,包含103味中药,总频次535次;混合均匀设计U_(14)(4^(2)×3^(3)×2^(2))试验显示,加味佛手散各组方小鼠耳廓动脉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处方4、8、12、13组间差异显著(P<0.05),处方3、7、9、11、14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处方2-14组小鼠急性脑缺血存活时间均有延长,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回归方程确定新加味佛手散处方为黄芪60 g、当归60 g、川芎24 g、赤芍15 g、地龙9 g;验证结果显示,新加味佛手散高、中剂量均能延长小鼠急性脑缺血的呼吸时间,增加呼吸次数,延长常压耐缺氧时间(P<0.01,P<0.05)。结论混合均匀设计结合脑缺血效应指标能确定加味佛手散的处方组成和最佳剂量,新加味佛手散具有改善脑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佛手散 混合均匀设计 脑缺血 处方优化
下载PDF
佛手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苑 罗云霞 +3 位作者 代朝 蔡伟武 王奇 王宏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3,共10页
目的探索佛手散(当归、川考组成)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策略与方法,首先构建佛手散化学成分数据库,经ADME筛选潜在的活性成分再应用计算机模型进行靶标预测,对预测的靶... 目的探索佛手散(当归、川考组成)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策略与方法,首先构建佛手散化学成分数据库,经ADME筛选潜在的活性成分再应用计算机模型进行靶标预测,对预测的靶标进行基因本体论以及多层次数据整合网络分析,从而全面深入地揭示佛手散治疗VaD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收集了佛手散的296个化学成分,经过ADME筛选获得56个活性化合物。经靶标预测,得到222个蛋白靶标,基因本体论可知预测靶点主要在质膜、内质网等部位发挥氧化还原酶活性、催化活性等为代表的分子功能,从而参与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网络整合分析可知,佛手散主要作用于3个VaD相关的病理模块:突触可塑性调节模块、钙稳态调节模块以及G蛋白偶联受体模块。结论系统药理学方法可高效、全面地探索佛手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药理学 佛手散 血管性痴呆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佛手散的研究——当归煎液对兔体内盐酸川芎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坚 王新宏 +2 位作者 李仪奎 杨育斌 杨永坚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0年第5期9-11,共3页
兔一次iv 30mg/kg盐酸川芎嗪或ig当归煎液5g/kg·d二天后iv同川芎嗪的药时曲线均可用二室开模型描述。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兔服用当归煎液后,川芎嗪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明显缩短,血浆总清除率显著增加(P<0.01)。
关键词 佛手散 当归 川芎嗪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佛手散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军 李仪奎 +1 位作者 杨忠英 沈卫华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89年第4期1-4,共4页
佛手散由当归和川芎两味中药组成。其水提酒沉剂对豚鼠离体十二指肠的自发运动及由乙酰胆硷、组胺和氯化钡所致的迥肠痉挛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活动及由催产素引起的子宫强直性收缩均有拮抗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 佛手散由当归和川芎两味中药组成。其水提酒沉剂对豚鼠离体十二指肠的自发运动及由乙酰胆硷、组胺和氯化钡所致的迥肠痉挛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离体子宫的自发活动及由催产素引起的子宫强直性收缩均有拮抗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能缓解由乙酰胆硷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能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灌流量。其煎剂小鼠灌胃能促进胃肠道的推进机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散 胃肠道平滑肌 离体子宫 心脏灌流 离体气管 足跖肿胀
下载PDF
佛手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彬鑫 韦佳慧 +3 位作者 张成玲 张莹 徐晓玉 陈怡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佛手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成分及作用靶点,明确其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筛选出佛手散(当归、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收集其靶点,同时通过疾病数据库获取子宫内膜异位症靶...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佛手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成分及作用靶点,明确其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数据库结合文献挖掘筛选出佛手散(当归、川芎)的主要活性成分,收集其靶点,同时通过疾病数据库获取子宫内膜异位症靶点。分析佛手散活性成分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共有靶点,选取共有靶点及其邻居节点构建'成分靶点-疾病靶点'核心网络,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将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佛手散14个活性成分及其248个靶点,子宫内膜异位症共401个靶点,其中,两者共有靶点37个。对'成分靶点-疾病靶点'核心网络进行分析,预测出65个关键靶点,主要分为转录因子、信号分子、氧化还原酶、核酸结合蛋白、水解酶类蛋白等。GO分析表明,这些靶点与蛋白质、DNA及酶结合紧密相关,并涉及细胞凋亡、增殖和转录过程的正调节等多个生物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这些靶点参与PI3K-Akt、MAPK、HIF-1、Estrogen及TNF等104条信号通路调控。分子对接发现,6个佛手散活性成分与9个关键靶点对接成功,其中豆甾醇、洋川芎内酯A、β-谷甾醇与Bcl2、ESR1、EGFR、TNF等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该研究为佛手散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散 子宫内膜异位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佛手散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飔晗 付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佛手散作为中国传统名方之一,被各大医学家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佛手散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降低异位内膜组织体积、微血管密度、前列腺素E2的含量,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佛手散作为中国传统名方之一,被各大医学家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佛手散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通过降低异位内膜组织体积、微血管密度、前列腺素E2的含量,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促进内皮抑素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的表达进而抑制异位内膜组织和血管生长;通过降低血清中PGF2α及MDA的含量和提高GSH-PX及SOD的活性进而抑制离体子宫活力;通过提高SOD活性,减少MDA和NO含量从而挥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通过抑制人单胺氧化酶活性治疗帕金森及调节肠-肝-脑轴的小分子从而缓解认知功能障碍;对于血虚、血瘀和先兆流产虽有研究,但是没有深入探索其机制,此外,佛手散还可影响肝微粒体的酶活性。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佛手散后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散 SOD MMP TIMP-1 MDA
下载PDF
基于生信分析和体内实验探究佛手散修复薄型子宫内膜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瑞芳 梁杏珊 +1 位作者 关永格 宋阳 《中药药理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31,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佛手散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作用机制,以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UniProt数据库筛选佛手散的有效活性成分和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据库以...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佛手散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作用机制,以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UniProt数据库筛选佛手散的有效活性成分和药物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据库以及OMIM数据库收集薄型子宫内膜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0和NetworkAnalyzer工具筛选药物治疗疾病的关键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分子对接验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效能。采用95%无水乙醇宫腔注射构建薄型子宫内膜大鼠模型,造模同时进行灌胃干预,连续14 d, 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厚度和腺体数量;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角蛋白、波形蛋白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JUN、p-JU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共筛选出佛手散的9种活性成分,即β-谷甾醇、杨梅酮、豆甾醇、等。药物-疾病共有靶点有41个,包括Caspase-3(CASP3)、JUN、ER-α、等。GO功能涉及到806条生物过程(BP),主要与类固醇激素反应、生殖结构/系统发育、雌激素反应有关;80项分子功能(MF),主要与细胞核受体和配体的激活,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有关;19项细胞组分(CC),主要与膜筏、膜微区、膜区有关。KEGG主要涉及雌激素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相关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能。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子宫内膜厚度、腺体数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明显下降,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排列紊乱(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佛手散2.5 g/kg组可通过上调ER-α蛋白表达及JUN的磷酸化表达,促血管生成,增加薄型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容受性(P<0.01)。结论:佛手散通过多通路、多靶点治疗薄型子宫内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ER-α、p-JUN、VE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散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薄型子宫内膜 促血管生成 雌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加味佛手散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及免疫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洋 王小翠 +2 位作者 陈刚 邓礼娟 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001-3006,共6页
目的:考察加味佛手散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及其在免疫学方面的机制。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加味佛手散28 d后,用游标卡尺检测移植物体积,电子天平称量脾脏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物中白介素(IL)-8... 目的:考察加味佛手散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及其在免疫学方面的机制。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加味佛手散28 d后,用游标卡尺检测移植物体积,电子天平称量脾脏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物中白介素(IL)-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及腹腔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异位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及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结果:加味佛手散0.045,0.09,0.18 g.kg-1能明显减小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的体积,加味佛手散0.18 g.kg-1能显著增加脾脏指数,加味佛手散0.09,0.18 g.kg-1能够降低IL-8在异位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血液及腹腔液中TNF-α含量,并能降低异位组织中NF-κB p65含量及增加IκBα的含量。结论:加味佛手散可显著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物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免疫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佛手散 子宫内膜异位症 TNF-α IL-8 NF-ΚBP65 IΚBΑ
原文传递
加味佛手散及其配伍对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及肝细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尚芳红 俸珊 +4 位作者 张飞燕 陈乾 陈先进 张继芬 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30-2036,共7页
考察加味佛手散及其不同药物组合对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及肝细胞形态的影响。大鼠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制备肝微粒体,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鸡尾酒"法,HPLC-MS/MS法测定代谢产物,考察各受试组肝脏P450酶活性,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 考察加味佛手散及其不同药物组合对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及肝细胞形态的影响。大鼠灌胃给药4周后处死,制备肝微粒体,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鸡尾酒"法,HPLC-MS/MS法测定代谢产物,考察各受试组肝脏P450酶活性,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加味佛手散组CYP1A2,CYP3A4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阿魏酸+川芎嗪组、川芎嗪+延胡索乙素组CYP1 A2,CYP2 C9,CYP2 D6,CYP2 E1,CYP3 A4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组CYP1A2,CYP2D6,CYP2E1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阿魏酸组CYP3A4的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用药后阿魏酸和川芎嗪组肝细胞形态正常,延胡索乙素组肝小叶界限不清,肝细胞排列紊乱,边缘模糊,细胞核大小不均,炎细胞浸润。阿魏酸+延胡索乙素、川芎嗪+延胡索乙素、加味佛手散组有炎细胞浸润,但病理变化程度明显较延胡索乙素组轻微,其中加味佛手散组最轻。研究结果表明加味佛手散对大鼠肝脏的CYP1A2,CYP3A4的酶活性具有诱导作用,川芎嗪可能是加味佛手散对CYP1A2产生诱导作用的效应物质。配伍阿魏酸、川芎嗪后可降低延胡索乙素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佛手散 配伍 子宫内膜异位症 P450 肝毒性 阿魏酸 川芎嗪 延胡索乙素
原文传递
加味佛手散胶囊对大鼠和人肝微粒体CYP450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尚芳红 俸珊 +3 位作者 陈乾 陈先进 张继芬 徐晓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6-930,共5页
考察加味佛手散胶囊及其组分对大鼠和人肝微粒体CYP1A2、CYP2C9、CYP2D6(大鼠2D2)、CYP2E1及CYP3A4(大鼠3A1/2)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鸡尾酒"法,设阴性对照组、阳性抑制剂对照组、阿魏酸组、川芎嗪组、... 考察加味佛手散胶囊及其组分对大鼠和人肝微粒体CYP1A2、CYP2C9、CYP2D6(大鼠2D2)、CYP2E1及CYP3A4(大鼠3A1/2)亚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鸡尾酒"法,设阴性对照组、阳性抑制剂对照组、阿魏酸组、川芎嗪组、延胡索乙素组和加味佛手散胶囊组。利用LC-MS/MS法测定代谢产物生成量,计算得到IC_(50),评价加味佛手散胶囊及其组分对大鼠和人肝微粒体5种CYP450酶的抑制活性。阿魏酸和川芎嗪对大鼠和人肝微粒体5种CYP450的IC_(50)未测出。延胡索乙素抑制大鼠肝微粒体CYP3A1/2和人肝微粒体CYP2D6的IC_(50)分别为7.46和9.24μmol·L^(-1)。加味佛手散胶囊抑制大鼠肝微粒体CYP2D2、CYP2E1、CYP3A1/2的IC_(50)分别为241.3、369.8和293.0 mg·L^(-1),抑制人肝微粒体CYP2D6、CYP2E1、CYP3A4的IC_(50)分别为123.9、189.9和171.3 mg·L^(-1)。提示阿魏酸和川芎嗪对大鼠和人肝5种CYP450产生酶抑制的可能性很小;延胡索乙素是大鼠肝CYP3A1/2,人肝CYP2D6酶活性的中等强度抑制剂;加味佛手散胶囊对大鼠和人肝CYP2D、CYP2E1、CYP3A酶活性可能有体外抑制作用。加味佛手散胶囊与其他经CYP2D、CYP2E1、CYP3A酶代谢的药物共用时,可能使该药作用效果增强,作用时间延长,联合用药时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佛手散胶囊 子宫内膜异位症 CYP450 肝微粒体 阿魏酸 川芎嗪 延胡索乙素
原文传递
加味佛手散主要成分同步缓释滴丸的处方筛选与性质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春梅 张宇 +2 位作者 唐勤 徐晓玉 张继芬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32-1637,1683,共7页
目的:研究实现加味佛手散3种主要成分同步缓释的滴丸处方,探索药物性质和辅料对同步释药的影响和滴丸的缓释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滴丸,比较不同类型的基质对阿魏酸、川芎嗪、延胡索乙素3种组分体外释放的影响,探讨同步释药机制。结... 目的:研究实现加味佛手散3种主要成分同步缓释的滴丸处方,探索药物性质和辅料对同步释药的影响和滴丸的缓释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滴丸,比较不同类型的基质对阿魏酸、川芎嗪、延胡索乙素3种组分体外释放的影响,探讨同步释药机制。结果:不同基质对体外释放的影响与药物溶解度、酸碱性有明显关系。优化的滴丸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阿魏酸与川芎嗪、阿魏酸与延胡索乙素、川芎嗪与延胡索乙素的f2值分别为53.37,56.17和57.85。药物以非晶型态分散在载体中,载体与药物组分间无化学作用,释药机制为骨架孔道形成-药物溶解-药物扩散。结论:基于固体分散技术的缓释滴丸可实现加味佛手散3种主要成分的体外同步缓释,药物溶解性对缓释辅料选择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缓释 滴丸 加味佛手散 阿魏酸 川芎嗪 延胡索乙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原文传递
加味佛手散胶囊体外体内对大鼠肝脏CYP450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尚芳红 俸珊 +2 位作者 陈乾 陈先进 徐晓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107,共7页
考察加味佛手散胶囊在体外和体内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CYP2C6、CYP2D2、CYP2E1、CYP3A1/2亚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的参考。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鸡尾酒"法,LC-MS/MS法测定代谢产物,... 考察加味佛手散胶囊在体外和体内对大鼠肝微粒体CYP1A2、CYP2C6、CYP2D2、CYP2E1、CYP3A1/2亚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的参考。采用肝微粒体体外孵育"鸡尾酒"法,LC-MS/MS法测定代谢产物,评价各受试组CYP同工酶活性,HE染色观察用药前后肝组织病理变化。在体外,最高抑制浓度3 200 mg·L^-1加味佛手散胶囊对大鼠肝微粒体CYP2D2、CYP2E1、CYP3A1/2的IC50分别为229.3、361.9和274.6 mg·L^-1。在体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80 mg·kg^-1·d^-1的加味佛手散胶囊组CYP1A2、CYP2C6和CYP3A1/2的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用药后加味佛手散胶囊组有炎细胞浸润,但病理变化程度明显较延胡索乙素组轻微。体外抑制体内诱导实验提示加味佛手散胶囊临床使用如果与其他经CYP2D2、CYP2E1酶代谢的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使该药作用效果增强,作用时间延长,联合用药时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如果与其他经CYP1A2、CYP2C6酶代谢的药物同时使用,则可能使该药作用效果减弱,作用时间缩短,联合用药时应适当增加用药剂量。另外,延胡索乙素与阿魏酸、川芎嗪联合使用后,能显著降低延胡索乙素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本研究中动物实验方案获得西南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管理与使用委员会的批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佛手散胶囊 细胞色素CYP450 延胡索乙素 肝毒性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代谢动力学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加味佛手散抑制子宫内膜侵袭转移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莹 韦佳慧 +4 位作者 张成玲 李攀红 孙文威 徐晓玉 陈怡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98-1405,共8页
加味佛手散是由川芎嗪、阿魏酸加延胡索乙素组成的新中药复方。前期研究发现,加味佛手散能够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但对异位内膜侵袭转移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加味佛手散作用靶点,并通过体内模型验证其对异位... 加味佛手散是由川芎嗪、阿魏酸加延胡索乙素组成的新中药复方。前期研究发现,加味佛手散能够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但对异位内膜侵袭转移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加味佛手散作用靶点,并通过体内模型验证其对异位内膜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TCMID、TCMSP和SEA数据库获得加味佛手散成分靶点,检索OMIM、Dis Ge NET和GEO数据库获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靶点,采用Cytoscape3.5.0软件构建加味佛手散成分-成分靶点和加味佛手散成分-子宫内膜异位症靶点网络,并将关键靶点的信息上传至DAVID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加味佛手散可能通过调控MMP2、MMP9、TIMP1、ICAM1和VEGFA等66个关键靶点,干预雌激素、HIF-1、TNF和Gn RH信号通路等115条通路发挥作用,其中MMP-TIMP为一类关键靶点。其次,加味佛手散体内能显著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下调MMP-2和MMP-9,上调TIMP-1表达,进而抑制异位内膜侵袭转移。此结果为加味佛手散的研究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佛手散 子宫内膜异位症 网络药理学 侵袭转移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佛手散对MPTP诱导帕金森模型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方引 王强 +3 位作者 宋文豪 曾丝丝 李丽 谭正怀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佛手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C_(57)BL/6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佛手散100、300 mg/kg组和沙芬... 目的:探讨佛手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其神经保护作用相关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C_(57)BL/6C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佛手散100、300 mg/kg组和沙芬酰胺50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均每天腹腔注射30 mg/kg的MPTP,连续注射5 d。造模完成后连续给药3 w,于末次给药后1 h,进行行为学检测。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HPLC-ECD)检测小鼠纹状体中多巴胺(DA)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中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阳性细胞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黑质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小鼠纹状体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和环氧化酶-2(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在行为学中爬杆和横木行走时间显著延长、自主活动的纵向探索次数明显减少,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明显损伤,黑质中TH免疫阳性细胞急剧下降,同时纹状体中α-Syn蛋白、COX-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黑质中代谢产物PGE2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佛手散100、300 mg/kg组能显著减少PD模型小鼠爬杆和横木行走时间、增加纵向探索次数,增加TH免疫阳性细胞,显著下调小鼠纹状体中α-Syn、COX-2蛋白表达,降低黑质中PGE2含量。结论:佛手散对PD的潜在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够减少α-Syn生成,抑制MAO-B活性有关。其详细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散 帕金森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 行为学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