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声音运动的“镜像”效应体现电子音乐创作的多重思维——刘健的《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林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36,共15页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 文章分析了作曲家刘健运用"隐性"的电子音乐音色思维来展开《半坡的月圆之夜》音乐的写作特征,指出该作品运用新律笛子和小堂鼓这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乐器,通过新演奏法的演绎,以及在音色形态上构成的相互联系,总结出作曲家在创作该作品时所体现的技术特征以及创作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 《半坡的月圆之夜》 “隐性”的音色思维 “镜像”效应 特殊演奏法 音色形态 声音运动 空间观念 技术特征 创作观念
下载PDF
鄂东南苏区革命民歌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祝红梅 费庆华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年第3期60-64,68,共6页
鄂东南苏区革命民歌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产生的历史民歌,主要包括红军歌曲和传统民间歌曲。其具有全民参与、专业创作、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等传播特点,同时呈现出音调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追求审美品位、彰显文化生命等艺术创作特点。
关键词 鄂东南苏区 革命民歌 传播机制 艺术创作特点
下载PDF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演唱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蓉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最后四首歌》在创作手法上,包括伴奏形式的选择、曲式和声的运用、歌词运用都有独到之处;在发声演唱上要求高难度的呼吸、节奏和音准、花唱以及朗诵式演唱等技巧;在速度、力度以及语言运用方面也不同于作者其他早期作品。
关键词 《最后四首歌》 创作特点 演唱处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