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mally invasive open reduction of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by a modified suture bridge procedure 被引量:5
1
作者 Ling-Peng Kong Juan-Juan Yang +2 位作者 Fu Wang Fan-Xiao Liu Yong-Liang Y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BACKGROUND Most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can be treated without surgery but some have a poor prognosis.Th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avulsion fractures of the humeral greater tuberosity include screw fixation,suture... BACKGROUND Most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can be treated without surgery but some have a poor prognosis.The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avulsion fractures of the humeral greater tuberosity include screw fixation,suture anchor fixation,and plate fixation,all of which have treatment-associated complications.To decrease surgical complications,we used a modified suture bridge procedure under direct vision and a minimally invasive small incision to fix fractures of the greater tuberosity of the humerus.AIM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modified suture bridge open reduction of greater tuberosity evulsion fractures.METHODS Sixteen patients diagnosed between January 2016 and January 2019 with an avulsion-type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and treated by minimally invasive open reduction and modified suture bridges with anchors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All were followed up by clinical examination and radiographs at 3 and 6 wk,3,6 and 12 mo after surgery,and thereafter every 6 mo.Outcomes were assessed preoperatively and postoperatively by a visual analog scale(VAS),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shoulder score,the 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 score(ASES),and range of motion(ROM)for shoulders.RESULTS Seven men and nine women,with an average age of 44.94 years,were evaluated.The time between injury and surgery was 1-2 d,with an average of 1.75 d.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103.1±7.23 min.All patients achieved bone union within 3 mo after surgery.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02),and the mean degrees of forward elevation(P=0.047),mean degrees of abduction(P=0.035),ASES score(P=0.092)were increased at 3 wk.The UCLA score was increased at 6 wk(P=0.029)after surgery.The average degrees of external rotation and internal rotation both improved at 3 mo after surgery(P=0.012 and P=0.007,respectively).No procedure-related deaths or incision-related superficial or deep tissue infections occurred.CONCLUSION Modified suture bridge wa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greater tuberosity evulsion fractures,was easier to perform,and had fewer implants than other proced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 Open reduction Suture bridge ANCHOR
下载PDF
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2
作者 王汝武 曹克奎 +2 位作者 张明光 李祥义 毕超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1期82-82,共1页
2019年8月~2021年3月,我科采用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58岁。均为新鲜闭合损伤。依据Neer分型均为二部分骨折。伤后至手... 2019年8月~2021年3月,我科采用经三角肌入路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58岁。均为新鲜闭合损伤。依据Neer分型均为二部分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3~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经三角肌入路 微型锁定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微创小切口下缝线桥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徐大伟 丁晓敏 +4 位作者 周进 费毫 成冬冬 周思怡 刘巍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比较经肩关节前外侧入路缝线桥技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40例,根据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分为缝线桥组(n=18)和钢板组(n=2... 目的:比较经肩关节前外侧入路缝线桥技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4年1月诊治的肱骨大结节骨折40例,根据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分为缝线桥组(n=18)和钢板组(n=22),缝线桥组予肩关节前外侧入路缝线桥技术治疗,钢板组予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并记录两组内固定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钢板组相比,缝线桥组切口长度短,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少,术后1 d疼痛VAS评分低,术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术后半年随访X线片均提示骨折愈合良好。钢板组发生头静脉损伤3例,肩峰下撞击并发症4例。结论:运用微创小切口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缓解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是一种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微创 锚钉 缝线桥
下载PDF
顺势法对伴有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急性肩关节前脱位复位的效果
4
作者 赵纯 刘政 +3 位作者 李静 冯栋宏 徐一杰 奉洋 《四川中医》 2024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目的:比较顺势法与手牵足蹬法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急诊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顺势法)和对照组(... 目的:比较顺势法与手牵足蹬法治疗急性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2024年6月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就诊的急诊肩关节前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采用顺势法)和对照组(采用手牵足蹬法)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复位前一般资料、复位操作时间、复位时疼痛评分、一次复位成功率、肩关节UCLA评分、复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位操作时间更短(P<0.05)、复位疼痛评分更低(P<0.05)、一次复位成功率更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肩关节UCL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顺势法具有复位操作时间短、一次复位成功率高、复位过程患者痛苦小、复位后功能恢复较好、总有效性与安全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复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脱位 肱骨大结节骨折 手法复位 顺势法 手牵足蹬法
下载PDF
三角肌结节指数联合术前因素构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大星 纪木强 +3 位作者 涂泽松 许伟鹏 徐伟龙 牛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299-3305,共7页
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国内大部分医生治疗难以复位和复杂骨折类型的首选,但术后发生复位失效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三角肌结节指数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 背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是三大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是国内大部分医生治疗难以复位和复杂骨折类型的首选,但术后发生复位失效的概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探讨三角肌结节指数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术前独立风险因素,并构建和验证临床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符合标准的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的15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发生术后复位失效分为复位失效亚组和复位维持亚组。采用先单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风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列线图,内部验证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1000次后,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关联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和影响曲线评价其拟合优度、区分度、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3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55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模型外部验证组,评价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结果与结论:①训练组153例患者中,44例患者出现钢板内固定术后复位失效,失效率为2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角肌结节指数[OR=9.782,95%CI(3.798,25.194)]、骨折端内翻成角移位[OR=4.209,95%CI(1.472,12.031)]、肱骨内侧柱粉碎[OR=4.278,95%CI(1.670,10.959)]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②基于独立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训练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0.812(P=0.976),曲线下面积=0.830[95%CI(0.762,0.898)];校准图结果表明模型预测风险和实际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结果表明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③预测模型在验证组预测术后复位失效总正确率86%,曲线下面积=0.902[95%CI(0.819,0.985)];④提示三角肌结节指数<1.44、肱骨内侧柱粉碎、骨折端内翻成角移位是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独立风险因素;⑤此次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内、外部验证表明该模型区分度、准确度和临床适用度较高,可用于个性化预测和筛选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复位失效的高危人群,模型的阈值风险概率高于65%时的预测高风险人数和实际发生人数高度匹配,临床医生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骨折内固定 三角肌结节指数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小切口与关节镜下经肌腱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6
作者 贾川 潘佳麟 +3 位作者 王雨辰 俞伟忠 钱志鹏 朱文科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与关节镜下经肌腱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与肩关节镜下经肌腱双排缝线桥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与关节镜下经肌腱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采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与肩关节镜下经肌腱双排缝线桥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切口组24例,关节镜组20例。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次日、术后1个月和6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66±1.98)个月。小切口组较关节镜组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大,手术切口长,骨折复位质量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次日、术后1个月及6个月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各时点两组间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切口组术后发生肩峰撞击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肩关节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关节镜组术后发生肩峰撞击1例,肩关节粘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两组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与关节镜下经肌腱双排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均能获得稳定可靠的固定,显著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手术耗时少,骨折复位质量高,适合不能耐受全麻及长时间手术以及对费用较敏感的患者,肩关节镜手术创伤小,视野广,适合能够耐受全麻及长时间手术,要求创伤尽可能小以及合并盂唇等损伤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缝线桥技术 小切口 肩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金成 钱晶晶 宋肖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钢板、微型解剖钢板和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肱骨近端钢板组33例、微型解剖钢板组24例和关节镜组21例。结...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钢板、微型解剖钢板和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组:肱骨近端钢板组33例、微型解剖钢板组24例和关节镜组21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愈合。肱骨近端钢板组切口明显长于微型钢板组和关节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微型解剖钢板组和关节镜组的肩关节外展上举活动度和ASES评分明显优于肱骨近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发生15例并发症,肱骨近端钢板组9例,微型解剖钢板组4例,关节镜组2例。结论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联合中空螺钉固定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微创、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肱骨近端钢板 微型解剖钢板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桥式缝合治疗老年陈旧性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疗效分析
8
作者 郑光 毕方刚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4年第5期373-376,381,共5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桥式缝合治疗老年陈旧性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禹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陈旧性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锚钉组(41例)和钢板...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桥式缝合治疗老年陈旧性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禹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陈旧性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锚钉组(41例)和钢板组(41例),锚钉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桥式缝合治疗,钢板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锚钉组患者手术时间虽明显长于钢板组(t=8.112,P<0.001),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钢板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钢板组(t=18.447、5.390,P均<0.001);术后6个月,锚钉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钢板组、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明显高于钢板组(t=10.361、9.403,P均<0.001),肩关节外旋、内旋、上举、后伸活动度均明显大于钢板组(t=9.085、11.585、5.487、7.783,P均<0.001)。锚钉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钢板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17.07%(χ^(2)=4.987,P=0.026)。结论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关节镜下双排锚钉桥式缝合更能明显减轻老年陈旧性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疼痛程度,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排锚钉桥式缝合 关节镜 锁定钢板内固定 陈旧性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9
作者 张亚 蒋学军 +4 位作者 东野中晓 吴浩然 李博 李升耀 李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688-688,共1页
2018年2月~2022年2月,我科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2~7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高处坠落伤14例。合并症:高血压2例,糖尿病... 2018年2月~2022年2月,我科采用小切口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6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22~7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高处坠落伤14例。合并症: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2~3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内固定 肱骨大结节
下载PDF
关节镜下内排锚钉联合外排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
10
作者 孔超 陈石玉 +1 位作者 罗建光 樊祥伟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内排锚钉联合外排空心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23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关节镜下内排锚钉联合外排空心钉内...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内排锚钉联合外排空心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23例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均采用关节镜下内排锚钉联合外排空心钉内固定。收集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患肢活动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视觉疼痛评分、UCLA肩关节评分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明确疗效。结果 23例患者术前和术后患肢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骨折愈合时间(12.0±1.0)周,术后6个月视觉疼痛评分(0.7±0.6)分,UCLA肩关节评分(32.0±2.3)分,Constant-Murley评分(93.7±3.4)分,优良率达100%。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内排锚钉联合外排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骨折切口微创,术后疼痛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肩关节脱位 关节镜 空心钉 锚钉
下载PDF
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修复的影响
11
作者 蔡龙 郭建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4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取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的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缓激肽(B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修复,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肌外侧小切口 微创锚钉缝合技术 肱骨大结节骨折 疼痛 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肱骨近端骨折大结节骨块的形态学分析
12
作者 黄华明 张学军 +2 位作者 倪英杰 郭玉冬 王宸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0-762,共3页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后大结节骨折块的形态,以期作为手术治疗的参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收治的26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X线及CT二维、三维图像测量肱骨近端骨折后大结节骨折块,分析其... 目的分析肱骨近端骨折后大结节骨折块的形态,以期作为手术治疗的参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收治的26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通过X线及CT二维、三维图像测量肱骨近端骨折后大结节骨折块,分析其形态。结果肱骨近端骨折大结节骨折块形态可归纳为以下类型:单纯大结节骨折块(110例);大结节骨折块连带结节间沟及部分小结节骨块(109例);粉碎性大结节骨折(50例)。其中粉碎性大结节骨折块可分为3种亚型:骨折块有纵向裂隙;骨折块有横向裂隙;完全粉碎。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大结节骨块主要以单纯大结节骨折块型为主,可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大结节 形态学
下载PDF
Arthroscopic reduction and fixation for isolated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被引量:4
13
作者 WANG Yong-ping ZHAO Jin-zhong +4 位作者 HUANGFU Xiao-qiao LIU Wen-xin JIANG Yao ZHOU Xin-hua HE Yao-hu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272-1275,共4页
Background Traditionally, displaced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a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rthroscopic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is far from comprehensive. The... Background Traditionally, displaced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a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Arthroscopic 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is far from comprehens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surgical procedure and outcome of an arthroscopic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isolated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9, 23 patients with isolated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an arthroscopic procedure using three cannulated screws combined with washers. During follow-up, radiographs and the constant shoulder score (CS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outcome. Results Three cannulated screws with washers were used to fix the fractured fragment of the greater tuberosity under an arthroscope. All incisions healed at primary intention without infection. The mean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20 months (range 18-36 months). Fracture fixation was excellent, and fractures healed 2-6 months (mean 3.8 months) after surgery. At final follow-up, the CSS was 92 (range 86-100). Conclusions The described arthroscopic procedure provides anatomical reduction and firm fixation for isolated greater tuberosity fractures. It is a successful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with satisfying therapeutic effects as well as excellent functional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 greater tuberosity ARTHROSCOPY HUMERUS shoulder joint
原文传递
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与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疗效比较
14
作者 刘国印 吕德珍 +3 位作者 施巍 王婷婷 陈建民 汪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01-1906,1912,共7页
目的 探讨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SRA-BT)和肱骨近端钢板(PHP)在肱骨大结节(GT)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接诊的44名GT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SRA-BT组(n=18)和PHP组(n=26)。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合并症... 目的 探讨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SRA-BT)和肱骨近端钢板(PHP)在肱骨大结节(GT)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间接诊的44名GT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SRA-BT组(n=18)和PHP组(n=26)。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合并症、骨折愈合及术后GT移位距离,并采用VAS评分、ASES评分和量角器测量分别对术后6个月时的疼痛程度、功能状况和活动度(ROM)进行评估。结果 PHP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总费用均显著高于SRA-BT组(P <0.05),SRA-BT组术后GT移位距离大于PHP组(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静息VAS和活动VAS均优于术前(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ASES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但SRA-BT组高于PHP组(P <0.05)。前屈和外展时SRA-BT组的最大ROM均优于PHP组(P <0.05),但0°外旋和90°内旋时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RA-BT与PHP治疗GT骨折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但SRA-BT明显降低了医疗费用,且具有手术创伤小,不需二次手术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大结节骨折 单排锚钉 骨隧道 钢板
下载PDF
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与双排锚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刘国印 吕德珍 +4 位作者 冷楠楠 柏天婷 王永强 陈建民 汪勇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SRA-BT)与双排锚钉(DRA)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GT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锚钉固定技术治疗的G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锚钉固定方式分为SRA-BT组(18例)和DRA组(22例),SRA-BT组采用... 目的探讨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SRA-BT)与双排锚钉(DRA)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GT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锚钉固定技术治疗的G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和锚钉固定方式分为SRA-BT组(18例)和DRA组(22例),SRA-BT组采用内排锚钉联合骨隧道的缝线桥固定技术,DRA组采用内排锚钉联合外排锚钉的缝线桥固定技术。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术后肱骨大结节位移距离;术后6个月时评估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功能和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生感染和内固定失败。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肱骨大结节位移距离和术后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RA-BT组切口长度较DRA组增大,住院总费用低于DRA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2组间术后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ASES评分及前屈、外展、0°外旋和90°内旋的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A-BT与DRA治疗GTF的临床疗效明确,均能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并缓解术后疼痛,但SRA-BT在降低医疗费用上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大结节骨折 单排锚钉 双排锚钉 骨隧道 缝线桥
下载PDF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
16
作者 白尚 张峰 +3 位作者 马大年 李红玲 赵喆 张夏琦 《临床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619-619,共1页
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1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50岁。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Mutch分型均为Ⅰ型。伤后至手术时间... 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科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1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0~50岁。经X线或CT检查确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Mutch分型均为Ⅰ型。伤后至手术时间5~7 d。1.2治疗方法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健侧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关节镜检查 缝线桥技术 复位固定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临床研究
17
作者 刘忠良 《智慧健康》 2023年第3期87-90,共4页
目的研究肩关节镜下对肱骨大结节骨折采取缝线桥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均确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均在肩关节镜下采取缝线桥技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肩关... 目的研究肩关节镜下对肱骨大结节骨折采取缝线桥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均确诊为肱骨大结节骨折,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均在肩关节镜下采取缝线桥技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UCLA)、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欧洲肩关节协会的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评分变化、健侧与患侧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随访0.5~1年,患者均无伤口感染、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或移位等情况。与术前比较显示,治疗后患者UCLA、ASES、Constant-Murley、VAS等评分指标的结果更优(P<0.05)。术后随访健侧、患侧肩关节活动度,二者对比内旋、外旋、前屈上举等指标的差异较小(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对肱骨大结节骨折采取缝线桥技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固定牢靠,创伤小,可将缝线的扭转力、剪切力等有效分散,特别是可加大粉碎、小的骨折块固定面积,有效恢复肩关节功能,加速术后愈合,可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镜 肱骨大结节骨折 缝线桥技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肩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探讨
18
作者 彭玮 《智慧健康》 2023年第6期187-191,共5页
目的 研究分析肩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 研究分析肩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手术方式为肩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应用肩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术后,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荐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肩关节镜 Versoloc锚钉固定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三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肱骨大结节骨折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章伟 陈云丰 +3 位作者 宋文奇 张闻 曾浪清 刘燕洁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641,共6页
目的对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的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螺钉、张力带、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其稳定性,为临床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18具保留肩袖肌的新鲜冰冻成人肱骨尸体标本,建立肱骨大... 目的对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的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螺钉、张力带、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其稳定性,为临床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18具保留肩袖肌的新鲜冰冻成人肱骨尸体标本,建立肱骨大结节骨折模型后,随机编号分为3组,分别采用螺钉、张力带及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技术固定大结节骨折块,牵拉冈上肌,测试力-位移曲线,记录2组参数:大结节移位5 mm时力的大小(load to 5 mm yield point,LtYP)及失效负荷(load to failure,LtF)。结果 3组标本(螺钉组、张力带组、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组)在大结节移位5 mm时力的大小分别为(377±86)、(499±90)、(793±52)N,3组标本间LtY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锁定钢板组LtYP远大于螺钉组(本研究中仅3例在内固定失效前位移达到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LtYP相比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力带组LtYP相对螺钉组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3组标本失效负荷分别为(744±112)、(908±93)、(979±143)N,3组标本间Lt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定钢板组LtF相对螺钉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张力带组LtF相对螺钉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锁定钢板组LtF与张力带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肱骨大结节锁定钢板组相对螺钉组及张力带组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锁定钢板将为临床治疗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提供新的、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肱骨大结节 内固定 力学测试
下载PDF
三种植入物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德刚 孙建云 +2 位作者 王兆林 刘栋 张新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806-5810,共5页
背景:临床上常用螺钉和张力带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由于冈上肌和冈下肌对大结节的牵拉,容易使骨折块向上向后移位,造成复位丢失、肩峰撞击和外旋障碍等并发症,这2种固定强度有限,不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容易出现肩关节功能障... 背景:临床上常用螺钉和张力带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由于冈上肌和冈下肌对大结节的牵拉,容易使骨折块向上向后移位,造成复位丢失、肩峰撞击和外旋障碍等并发症,这2种固定强度有限,不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容易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目的:对钩状钢板、螺钉和张力带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确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最佳固定方式。方法:取30具保留冈上肌的新鲜猪(购于当地屠宰场)肱骨,建立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模型,随机分3组,每组10具标本,分别采用钩状钢板、螺钉及张力带技术固定大结节骨折块,牵拉冈上肌,记录3组大结节移位3,5mm及固定完全失效所需力的大小。结果与结论:①钩状钢板固定组产生3,5mm位移所需的力分别为(510±114),(932±159)N,螺钉固定组产生3,5mm位移所需的力分别为(170±57),(284±82)N,张力带固定组产生3,5mm位移所需的力分别为(98±48),(158±72)N;相同位移下,钩状钢板固定组所需的力大于螺钉固定组、张力带固定组(P<0.05);②钩状钢板固定组平均失效负荷明显大于螺钉固定组、张力带固定组[(1050±286),(470±108),(285±89)N,P<0.05];③结果表明相比螺钉及张力带固定,钩状钢板固定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为临床治疗劈裂型肱骨大结节骨折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大结节骨折 钩状钢板 张力带 螺钉 猪骨折模型 生物力学测试 冈上肌 失效负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