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8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chniques and accuracy of thoracolumbar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被引量:7
1
作者 Varun Puvanesarajah Jason A Liauw +2 位作者 Sheng-fu Lo Ioan A Lina Timothy F Witham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4年第2期112-123,共12页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has been used to stabilize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for several decades. Although pedicle screws were originally placed via a freehand technique, there has been a movement in favor of pedi... Pedicle screw instrumentation has been used to stabilize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for several decades. Although pedicle screws were originally placed via a freehand technique, there has been a movement in favor of pedicle screw placement with the aid of imaging. Such assistive techniques include fluoroscopy guidance and stereotactic navigation. Imaging has the benefit of increased visualization of a pedicle's trajectory, but can result in increased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 exposure, increased time expenditure, and possible workflow interruption. Many institutions have reported high accuracies with each of these three core techniques. However, due to differing definitions of accuracy and varying radiographic analyses,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compare studies side-by-side to determine which techniques are superior. From the literatu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pedicles of vertebrae within the mid-thoracic spine and vertebrae that have altered morphology due to scoliosis or other deformities are the most difficult to cannulate. Thus, spine surgeons would benefit the most from using assistive technologies in these circumstances. All other pedicles in thethoracolumbar spine should theoretically be cannulated with ease via a free-hand technique, given appropriate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Despite these global recommendations, appropriate techniques must be chosen at the surgeon's discretion. Such determination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urgeon's experience and the specific pathology that will be tre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PEDICLE screw FLUOROSCOPY COMPUTED tomography
下载PDF
Radiographic measurement of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relationship with spinal cord lesion
2
作者 戴力扬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0年第3期214-216,共3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spinal cord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and spinal cord deficit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Methods: Seventy-eight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o calculate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based on the midsagittal diameters and the hyphosis angle according to Cobb. The ASIA scoring of motor function of lower extremities was recorded .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P > 0.05) of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and the kyphosis angle were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patients without neurological deficit, with incomplete and complete lesion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P > 0.05) between the stenotic ratio of spinal canal and the kyphosis angle, and ASIA scoring was noted. Conclusion:The severity of spinal cord injuries in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is not predicted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canal stenosis or the degree of kyphesis induced by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AL fractures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SPINAL CANAL SPINAL cord injuries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ONIFICATION METHOD IN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3
作者 倪凌 朱燕中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Traumatological and orthopedical diseases with obstruction and blockage are in most cases treated by the reducing method like promoting qi flow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dispersing and removing obstruction. Ho... Traumatological and orthopedical diseases with obstruction and blockage are in most cases treated by the reducing method like promoting qi flow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dispersing and removing obstruction. However, the therapeu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ulder Joint ADULT Ankle Injuries Drugs Chinese Herbal FEMALE Humans lumbar vertebrae MALE Middle Aged PERIARTHRITIS Spinal fractures Urinary Retention
全文增补中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lumbar vertebrae by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被引量:14
4
作者 熊健 党育 +2 位作者 姜保国 付中国 张殿英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2010年第5期270-27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e and correction of the deformity. Methods: Tw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prospectively the effectiveness of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in treatment of compression fracture of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e and correction of the deformity.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thoracic/lumbar vertebral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March 2007 and March 2008, and treated by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Patient's pain status was rated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system 1 day before and 1 hour, 48 hours, 6 months,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In addition, Rolland-Mor- ris and Oswestry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s (RDQ and ODI) were used for survey 1 day before and 1, 6, 12 months after surgery. Pre- and post-operative vertebral heights and Cobb's angles were measured based on the X-ray films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27 fractured vertebrae in these 25 patients. After SKY kyphoplasty, the Cobb's angles (9.8°±9.76°)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angles (17.18°±9.35°, P〈0.05), and the average improve- ment rate was 39%. Patients' pain VAS scores were also greatly improved after operation (P〈0.05). Moreover, postoperative RDQ and ODI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preoperative values (P〈0.05). Conclusions: Kyphoplasty with SKY bone expander system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reating thoracic/ lumbar vertebral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urgical wound and short duration. It can effectively recover the anterior and medial heights of fractured vertebrae (33% and 50%, respectively), reduce the Cobb's angle, quickly alleviate pain and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s bone thoracic vertebrae lumbar vertebrae VERTEBROPLASTY Pain Osteoporosis
原文传递
改良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
5
作者 杨棋 王达义 +3 位作者 李明 沈天宇 尚晖 郭晓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2-266,277,共6页
创伤性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冲击所致,胸腰段(T_(11)~L_(2))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区域^([1])。由于骨折椎体终板及椎间隙损伤、骨质严重缺损、骨质疏松、治疗不及时、承重过早、固定不充分等原... 创伤性脊柱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为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力冲击所致,胸腰段(T_(11)~L_(2))是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区域^([1])。由于骨折椎体终板及椎间隙损伤、骨质严重缺损、骨质疏松、治疗不及时、承重过早、固定不充分等原因,一部分胸腰椎骨折可发展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2-3])。后凸矫形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截骨矫形及内固定技术,纠正局部后凸畸形,获得理想的胸腰段曲度,重塑脊柱的平衡及稳定性,同时减压受到压迫的脊髓或神经根^([4-5])。后路经椎弓根截骨术(PSO)经椎弓根进入椎体进行截骨,截骨面大,融合率及融合质量高,单节段可矫正30°~40°的后凸畸形^([6])。然而,PSO截骨过程中后柱切除范围较大,远期对脊柱节段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柱后凸 截骨术
下载PDF
椎体强化术后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一项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商鹏 崔伦旭 +3 位作者 马奔原 侯光辉 宋万振 刘艳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41-5746,共6页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 背景:椎体压缩骨折是当前骨科领域中常见的疾病,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发生再骨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目的:旨在利用CT图像,建立不同恢复高度的椎体强化后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不同恢复高度下邻近椎体的应力情况,并进一步探讨椎体强化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建立并验证了胸腰椎(T_(11)-L3)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4种不同恢复高度(100%,80%,60%,40%)的L1术后有限元模型,其中骨水泥容量随着恢复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模型如下:Model 1为正常恢复高度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8.3 mL;Model 2为L1前部高度切除20%,后凸角变为10.41°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6.9 mL;Model 3为L1前部高度切除40%,后凸角变为20.17°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4.7 mL;Model 4为L1前部高度切除60%,后凸角变为28.85°的术后模型,骨水泥容量为3.6 mL。对术后模型进行评估时,施加了7Nm的力矩和500N的轴向力,记录并分析L2上终板和T12下终板的峰值应力,以及L2和T12松质骨的峰值应力。结果与结论:①L2上终板、T12下终板、L2松质骨、T12松质骨各工况的最高峰值应力都出现在Model 1和Model 4,特别是T12下终板(除后伸工况外),前屈、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工况都在Model 4达到了最高峰值应力,应力分别为50.3,33.1,44.9,34.3,31.9 MPa;②根据邻近椎体终板和松质骨的峰值应力,排除Model 1和Model 4两个模型后,大部分工况的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Model 2模型上,且Model 2模型出现最小峰值应力的情况占据了66.6%,尤其是在L2的上终板和松质骨(除后伸工况外),最小峰值应力都是出现在了Mode 2上;③因此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100%和40%左右是比较危险的恢复高度,对邻近椎体的影响较大;将恢复高度控制在原高度的80%左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选择;恢复高度在原高度的80%左右,邻近椎体所承受的应力较小,从而减小了患者发生邻近椎体再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胸椎 腰椎 椎体强化 椎体恢复高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鲁玉州 王雨 +6 位作者 杨晓旭 吴成强 张守翠 王金国 吴亚东 秦东 丁林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 目的:探讨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先行改良悬吊复位法给予伤椎复位,再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47例,男20例,女27例;年龄59~76(69.74±4.50)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2例,T_(11)7例,T_(12)19例,L_(11)4例,L25例;对照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61~78(71.02±3.58)岁;骨折椎体节段:T_(10)3例,T_(11)8例,T_(12)17例,L_(11)2例,L_(2)5例。观察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及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0(8.45±1.73)个月。观察组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照组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观察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伤椎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9.82±2.55)°,低于对照组(15.87±4.60)°(P<0.05),伤椎前缘高度观察组(21.29±3.65)mm,高于对照组(17.16±2.91)mm(P<0.05)。观察组VAS术前(7.32±1.05)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56±1.18)、(1.83±0.67)、(1.27±0.34)分,ODI评分术前(40.12±14.69)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3.76±10.19)、(20.15±6.39)、(13.45±3.46)分。对照组VAS术前(7.11±5.26)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3.82±0.68)、(1.94±0.88)、(1.36±0.52)分,ODI评分术前(41.38±10.23)分,术后1周及3、6个月分别为(25.13±14.22)、(20.61±5.82)、(14.55±5.27)分。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术后两组VAS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悬吊复位法联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复位法 胸腰椎 骨质疏松性骨折 压缩性骨折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对其术后胃肠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
8
作者 刘丽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194-197,202,共5页
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作用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期间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方法选取2022年1—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3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干预组(6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 目的探析预见性护理作用在胸腰椎骨折治疗期间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及满意度等方面的表现。方法选取2022年1—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3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干预组(65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无论在胃肠功能状况还是在护理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均优于对照组,双方在相关项目中的评分具有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在胸腰椎骨折患者后,在饮食指导、健康教育、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等服务下,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状态,护理模式赢得患者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预见性护理 胃肠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的预后因素分析及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矫形策略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杜传超 海宝 +7 位作者 刘宇 商玉臣 何保华 石航 朱伟 高延征 李危石 刘晓光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患者术后2年功能性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手术策略。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急总医院采用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的ADS患者79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 目的分析影响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患者术后2年功能性预后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基于脊柱矢状面平衡的手术策略。方法纳入2018年5月—2020年5月应急总医院采用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矫形的ADS患者79例,记录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等一般资料,采集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患者问卷(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及术后2年的骨盆倾斜角(PT)、骨盆投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垂直偏距(SVA)、冠状面平衡、T1骨盆角(T1PA)及PI-LL,记录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2年ODI将患者分为功能最佳组(ODI≤15%)和功能最差组(ODI>50%),比较2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79例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1.8%(33/79),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功能最差组21例,功能最佳组30例。功能最差组患者BMI、术后重症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前ODI、SRS-22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术前矢状面失衡(SVA≥5 cm)患者比例高于功能最佳组;术后2年ODI、SRS-22评分、腰背部和下肢痛VAS评分差于功能最佳组,矢状面失衡患者比例、PI-LL和T1PA高于功能最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术前高ODI、术后2年SVA≥5 cm和术后2年高T1PA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矫形能够改善ADS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BMI、术前ODI、术后2年SVA和术后2年T1PA影响术后功能恢复,故应基于脊柱矢状面整体平衡状态制订ADS手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侧凸 矫形外科手术 预后
下载PDF
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宏琪 赵健军 +3 位作者 姜铁斌 熊敏剑 梁日东 黎庆初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87-93,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 目的 分析不同骨水泥弥散程度下骨水泥分布类型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10月采用PVP治疗的142例OVCF患者资料,参照既往研究中骨水泥弥散程度等级和分布分区方法,将患者分为弥散充分组(n=56)和弥散不良组(n=86)。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 d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部高度、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并计算手术前后变化值。术前、术后2 d、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结果 2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2 d进一步改善,且Ⅰ、Ⅱ、Ⅲ型患者改善情况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Ⅰ、Ⅲ型患者VAS评分和ODI较弥散不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Ⅰ、Ⅱ、Ⅲ型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改善值优于Ⅳ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弥散充分组Ⅳ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值明显高于弥散不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可有效改善OVCF患者疼痛与腰椎功能,且骨水泥灌注越充分、弥散范围越广,治疗效果越好,要尽量避免骨水泥偏心分布且灌注不良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骨代用品 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瑞龙 徐维臻 +2 位作者 江惠祥 吴清泉 蔡弢艺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异指数(HGI)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继发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AVCF)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2018年6月—2021年6月采用PVP治疗OVCF合并T2DM患者67例,根据术后1年是否发生AVCF分为AVCF组(n=21)和非AVCF组(n=46)。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的预测作用,并对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HGI对术后AVCF发生的影响。结果HGI预测PVP术后发生AVC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9(95%置信区间为0.864~0.994,P<0.0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45,最佳界值为0.237%,灵敏度为0.810,特异度为0.935。单因素分析发现,AVCF组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胸椎骨折、高骨水泥注入量、未佩戴支具的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非AVC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6个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HGI、更低的骨密度T值、高HbA1c值是PVP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风险曲线分析发现,高HGI患者PVP术后AVCF发生率高于低HGI患者(Lon-Rank=54.411,P<0.05)。结论高HGI、更低的骨密度、高HbA1c值是OVCF合并T2DM患者术后发生AVCF的独立危险因素。高HGI对AVCF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残余腰背痛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的构建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圆圆 张玲敏 袁之木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术后残余腰背痛、未发生残余腰背痛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各85例(前者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术后残余腰背痛、未发生残余腰背痛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各85例(前者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预测效能。结果合并筋膜损伤、骨密度T值低、骨水泥分布(O型)、短期并发症为患者术后残余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康复干预依从性良好为保护因素(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Log(P)=2.084×合并筋膜损伤+2.187×骨密度T值+1.793×骨水泥分布+1.796×短期并发症-3.099×实施早期康复干预-3.734×康复干预依从性-27.052,该模型预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残余腰背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37~0.938,P<0.05);预测模型阈值=16.98时的敏感度、特异度最佳,分别为0.867、0.864;该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无差异,有较好的符合程度。结论合并筋膜损伤、骨密度T值低、骨水泥分布(O型)、短期并发症,是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残余腰背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康复干预依从性良好为保护因素;可据此建立模型进行预测,并开展相应干预措施,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残余腰背痛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绍欢 陈万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月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进...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在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月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进行开放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语言分级评分法(VRS)]和脊柱稳定性(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矢状面指数及后凸Cobb角)。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RS评分及脊柱稳定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12周,观察组的V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周的VRS评分及术后12、24周的脊柱稳定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可减轻手术创伤,有效促进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术后恢复,疗效确切,对脊柱稳定性的效果与开放手术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14
作者 刘一丁 张沁昕 +1 位作者 刘昊 杨物鹏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 目的 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比较3种后路内固定术(传统后路、经皮微创入路、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30例采用传统后路内固定术治疗,B组30例采用经皮微创内固定术治疗,C组30例采用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基本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肌酸激酶(CK)水平、肌红蛋白(Mb)水平、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FIR)、伤椎Cobb角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 6个月。A组手术时间长于B、C组,术中出血量A组> B组> C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B组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0 h CK、Mb水平A组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多裂肌FIR A组> B组>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 d、6个月伤椎Cobb角B组大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VAS评分显著改善,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术后1 d、7 d VAS评分A组高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Wiltse入路内固定术损伤小,更符合ERAS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侧前方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世民 张兆杰 +2 位作者 刘昱彰 张禄堂 李星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1期955-95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 目的:探讨前路Ventrofix加钛网植骨固定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1例患者,应用侧前方入路行椎体部分切除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手术治疗,男15例,女6例;年龄21~46岁,平均32.2岁。骨折节段:T113例,T126例,L17例,L25例。平均脊柱后凸角20.1°。骨折载荷分享评分平均7.8分。21例均伴有不完全性瘫痪。采用Frankel分级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后凸角矫正、维持和内固定情况。结果: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4个月,平均18.5个月。术后1例出现胸膜损伤,2例出现动力性肠梗阻,1例髂腹股沟神经损伤,1例切口愈合不良,对症治疗后均治愈。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2°,矫正率79%。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管腔恢复正常,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钛网无移位,螺钉无松动、断裂及退出现象,植骨均获得良好融合。结论:胸腰椎侧前方减压、椎体间钛网加自体骨植骨及Ventrofix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但对于存在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避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
下载PDF
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尧 张雪松 +4 位作者 胡文浩 张智发 杨全中 杨晓清 王岩 《脊柱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 目的探索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患者17例,所有患者随访>2年。其中男12例,女5例;平均48.7岁;其中9例有明确外伤史,8例无外伤史;9例患者出现渐进性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8例无明显畸形。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评估神经损伤等级(E级11例,D级4例,C级2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和CT资料,测量整体后凸角度,局部后凸角度及矢状面平衡。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21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76 m L。ASIA D级4例恢复到E级;C级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术前平均局部后凸从29.1°降低至随访时的5.9°;术前平均整体后凸从59.1°降低至随访时的24.7°。平均矢状面平衡从术前153.7 mm改善至随访时的41.1 mm。平均腰痛VAS评分从术前6.4分下降到随访时的1.1分,平均ODI由术前50.9%改善至随访时的16.9%。所有患者皆获得骨性融合。结论经椎弓根及椎间盘截骨技术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及良好的融合,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Andersson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骨折 截骨术
下载PDF
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17
作者 孙佼 陈金 +3 位作者 崔巍 陈栋 徐厚高 龚晓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iltse入路组(A组,n=30)和后路椎旁入路组(B组,n=30)。比较两组手术总时长... 目的:探讨分析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iltse入路组(A组,n=30)和后路椎旁入路组(B组,n=30)。比较两组手术总时长、总失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1周、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及Cobb角。结果:A组手术总时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总天数均较B组更短,总失血量较B组更少(P<0.05)。A组术后1周的VAS评分、ODI均较B组明显更低(P<0.05)。两组术后1周及12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均较治疗前增高,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腰椎骨折患者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硕 石运力 +1 位作者 朱江 王磊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 目的探讨基于螺旋CT影像中钉道位置判断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置钉的参数变化、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120例采用螺旋CT设计钉道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采用传统Weinstein法进行腰椎椎弓根置钉的腰椎骨折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螺旋CT测定腰椎椎弓根钉道参数,并对比2组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安全率、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及置钉出血量。结果观察组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逐渐增大(P<0.05);L 1~4节段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无明显变化,到L 5节段明显减小(P<0.05)。同一椎体左右两侧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均大于女性(P<0.05,P<0.01)。双侧最小椎弓根宽度为(8.13±0.59)mm,为安全进钉区域,可安全容纳3.5 mm螺钉。术后3 d,复查螺旋CT了解腰椎椎弓根置钉情况,观察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5枚,对照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29枚。观察组置钉准确率为91.49%(215/235)、安全率为99.15%(233/235)均高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72.05%(165/229)、安全率90.39%(207/229)(P<0.05);观察组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置钉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螺旋CT影像中L 1~5节段椎弓根轴线与棘突轴线成角、椎弓根宽度、入钉点至椎体前缘距离各腰椎节段间及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可为腰椎椎弓根置钉提供解剖依据,能缩短完成钉道准备时间,减少置钉出血量,提高置钉准确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CT参数 Weinstein法 椎弓根置钉 安全性 准确率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老年综合评估在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管理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周亮 徐海涛 +2 位作者 刘佐忠 邵高海 屈一鸣 《脊柱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与老年综合评估(CGA)结合运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高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GA对患者进行评价,共62例可采用经皮椎...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与老年综合评估(CGA)结合运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70例高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GA对患者进行评价,共62例可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其中29例采用ERAS理念治疗及护理(ERAS组),33例采用普通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对照组)。收集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治疗满意度。结果ERAS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术后ODI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OVCF患者围手术期引入ERAS与CGA综合管理模式,可快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骨折 压缩性 骨质疏松 椎体成形术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自制可塑性冰敷贴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梁根梅 林玲珍 +4 位作者 王倩云 张悦 何思懿 邓莉红 万恒珍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3期81-83,96,共4页
目的 探讨自制可塑性冰敷贴在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冰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 目的 探讨自制可塑性冰敷贴在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冰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普通冰袋对切口进行冰敷;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自制可塑性冰敷贴进行切口冰敷。分析比较2组术后切口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肿胀情况、切口引流量及渗血情况。结果 在术后的各个评估时点,试验组切口的疼痛评分、中度和重度肿胀例数、切口引流量及切口渗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 自制可塑性冰敷贴冰敷可明显减轻胸腰椎骨折术后切口的疼痛及肿胀,减少切口引流量及伤口渗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冰敷贴 自制 疼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