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gorhythm for Use of Percutaneous Short Fixation of Fractures Involving the Thoracolumbar Junction and Lumbar Spine
1
作者 Nicola Marotta Alessandro Landi Roberto Delfin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3年第7期18-23,共6页
Study Design: Original article. Objective: Guidelines for deciding whether to perform open or percutaneous surgery in burst fractures. Summary of Background Data: The authors propose an algorithm for deciding whether ... Study Design: Original article. Objective: Guidelines for deciding whether to perform open or percutaneous surgery in burst fractures. Summary of Background Data: The authors propose an algorithm for deciding whether to perform open surgery or percutaneous surgery with short fixation in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of the thoracolumbar junction and lumbar spine. Methods: Between July 2005 and July 2009, 72 patients underwent surgical stabilization by posterior route for fractures of the thoracolumbar junction and lumbar spine. In 44 the lesion involved the thoracolumbar junction, in 28 the lumbar spine (L2 in6 cases, L3 in15 cases, L5 in7 cases). The fractures were assessed morphologically according to Magerl’s classification (52 type A, 12 type B, 8 type C).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algorithm proposed, according to which patients must fulfil certain criteria: the fracture must be Magerl type A.3, it must involve one level, McCormack score must be 6 or less, invasion of the spinal canal must be 25% or less according to Hashimoto’s formula, Magnetic Resonance Imating (MRI) must confirm discoligamentous integrity. Neurologically, the patient must be ASIA E. 25 patients (17 thoracolumbar junction, 8 lumbar spine) fulfilled these criteria and were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short fixation. Results: The average length of the surgical procedure was 80 minutes and the loss of blood 10 cc. All patients were dismissed without brace and were submitted to follow-upComputed Tomography CTscan 3 and 6 months after surgery. Follow-up ranged from 6 months to 4 years. In all cases CT scan confirmed fusion and there were no cases of rupture of the device. None of the patients present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Conclusion: The algorithm described permits a proper selection of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who can be treated by percutaneous short fixation, thus avoiding the risks connected with failure of the stabiliz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PERCUTANEOUS SHORT fixation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下载PDF
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周英勇 卢奇昊 +1 位作者 吉光荣 池开宇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0期137-141,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中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后正中组和椎旁肌组,每组40例。后正中...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中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后正中组和椎旁肌组,每组40例。后正中组实施后正中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椎旁肌组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椎管占位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椎旁肌组手术时间较后正中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后正中组少(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组术后ADL评分较后正中组高,VAS评分较后正中组低(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减压内固定术均可有效恢复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椎体高度,降低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具有耗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感轻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内固定术 后正中入路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爆裂骨折 椎管占位率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截瘫前路减压kaneda器械内固定
3
作者 刘自贵 张彬 《实用骨科杂志》 1997年第1期11-12,共2页
自1994年7月以来,我科采用脊柱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截瘫20例,随访0.5~2.3年,均获得满意效果。作者体会到胸腰椎骨折截瘫患者行椎管侧前方减压彻底,kaneda内固定后脊椎稳定性好,有利于瘫痪恢复。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减压 kaneda内固定
下载PDF
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骏益 顾树春 +5 位作者 姚健 童学广 严汉森 严建军 付忠武 赵建宏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8年第2期73-74,共2页
作者报告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术前均经CT检查显示椎管内有骨块挤入。本组全部采取前路手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后经5个月~5年的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16例分别有1~3级恢复。本文同时讨论了手术方法中... 作者报告16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术前均经CT检查显示椎管内有骨块挤入。本组全部采取前路手术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后经5个月~5年的随访,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16例分别有1~3级恢复。本文同时讨论了手术方法中有关的并发症,并认为: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脊髓压迫主要来自前方,前路减压同时植骨Kaneda内固定比后路手术更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爆裂性骨折 截瘫 脊髓前方减压
下载PDF
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腰椎体爆裂性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的体会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汉京 何慕舜 +2 位作者 吴彪 李铁锋 张展奎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6年第4期213-215,共3页
自1993年12月以来,本科采用脊往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共治疗腰椎体爆裂性骨折并不完全截瘫8例,随访1~1.5年,均获得满意效果.作者体会到本手术方法行椎管前方减压方便、彻底,Kaneda内固定后脊往稳定性好,又只固定三个椎体,术后对脊... 自1993年12月以来,本科采用脊往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共治疗腰椎体爆裂性骨折并不完全截瘫8例,随访1~1.5年,均获得满意效果.作者体会到本手术方法行椎管前方减压方便、彻底,Kaneda内固定后脊往稳定性好,又只固定三个椎体,术后对脊柱活动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病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爆裂 内固定 腰椎骨折 前路减压 截瘫
下载PDF
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完全性截瘫
6
作者 赵善明 吴嘉禾 李浪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6期911-912,共2页
应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Kaneda 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完全截瘫21 例,术后随访3 个月~2 .5 年,效果满意。对其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认为该术式在神经减压、纠正脊椎侧弯后突成角畸形及重建... 应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Kaneda 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不完全截瘫21 例,术后随访3 个月~2 .5 年,效果满意。对其手术适应证、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讨论。认为该术式在神经减压、纠正脊椎侧弯后突成角畸形及重建脊柱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骨折 截瘫 前路减压 kaneda固定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冰 吕国华 +1 位作者 李晶 刘伟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6年6月应用胸腔镜辅助前路小切口行伤椎切除、椎管减压、植骨重建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0年6月~2006年6月应用胸腔镜辅助前路小切口行伤椎切除、椎管减压、植骨重建及内固定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7岁。均为单一椎体骨折,骨折部位:T118例,T1216例,L118例,平均后凸角23.8°,均伴不完全性瘫痪。均采用前路钉板或钉棒系统固定,其中经胸腔膈肌上入路28例,胸腹联合经膈肌入路14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例因术中大出血转为开放手术;余41例顺利完成手术,自体髂骨植骨31例,钛网植骨10例。手术时间120~250min,平均165min;出血量460~2900ml,平均750ml;胸腔引流时间3~5d,平均3.3d。术后3例伤口表浅感染,1例发生乳糜漏,2例合并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均愈合。融合节段平均后凸角4.9°,矫正率80%。术后平均随访20.2个月,无内固定失败,矫正度无明显丢失,均获得良好植骨融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获1级以上改善。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技术为前路手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爆裂骨折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胸腰椎 骨折 内固定 减压
下载PDF
前路减压、钛网支撑植骨、Z-Plate钢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梓锋 郭延杰 +2 位作者 林斌 练克俭 郭志民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前路减压和应用Z-Plate钢板内固定及钛网支撑植骨的优点。方法对48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行前路椎管减压、钛网支撑植骨及Z-Plate钢板内固定。平...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前路减压和应用Z-Plate钢板内固定及钛网支撑植骨的优点。方法对48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均行前路椎管减压、钛网支撑植骨及Z-Plate钢板内固定。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术后椎体间均获骨性融合,95.8%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平均改善1.1级,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充分利用切除的肋骨和减压碎骨块进行植骨,避免取自体髂骨,纠正脊柱后凸,提高椎体间融合率,以重新获得脊柱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骨折 陈旧性骨折 前路减压 Z-PLATE钢板 钛网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颈脊髓损伤 被引量:5
9
作者 沈宁江 王先安 +2 位作者 林庆彪 林明侠 陈建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脊髓损伤 前路减压 内固定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后路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伟 孙辉生 +2 位作者 刘大鹏 范红旗 刘振旗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12月采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椎管减压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治疗胸腰椎骨折 16例。结果 手术时间 :130~ 2 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12月采用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椎管减压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治疗胸腰椎骨折 16例。结果 手术时间 :130~ 2 10min ,平均 16 2min。术中出血量 :2 0~ 32 0ml,平均 16 0ml。手术后节段后凸Cobb角纠正率平均达85 .2 %。椎体塌陷纠正率平均为 80 .2 %。均在术后 3周佩戴腰围支具下床。术后 3周复查ASIA分级 ,C级恢复至D级 3例 ,D级恢复至E级 9例 ,保持D级 2例 ,保持E级 2例。结论 经皮穿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创伤小 ,可以完成开放手术的所有步骤 ,但技术难度高、X线暴露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 内固定 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 手术方法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在基层医院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江海 王艳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对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Kaneda器械固定8例,Z-Plate钢板系统固定28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治疗后胸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院对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36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Kaneda器械固定8例,Z-Plate钢板系统固定28例。结果随访6个月~4年,治疗后胸腰段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植骨融合好,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总有效率为89%,完全恢复正常为25%。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和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前路减压 植骨 内固定 基层医院
下载PDF
胸腰椎脊柱陈旧性骨折合并脊髓受损不同临床术式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黎明 薛建学 毋梦哲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17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椎脊柱陈旧性骨折合并脊髓受损采用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程度胸腰椎脊柱陈旧性骨折合并脊髓受损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SIA分级标准,分为B级12例,C级20例,D... 目的探讨治疗胸腰椎脊柱陈旧性骨折合并脊髓受损采用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同程度胸腰椎脊柱陈旧性骨折合并脊髓受损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SIA分级标准,分为B级12例,C级20例,D级28例,并随机分为前路减压内固定组(A组)和后路减压内固定组(B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后伤椎高度、Cobb角、神经功能JOA评分相对手术前的恢复状况和ASI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后路减压内固定组(B组)伤椎高度、Cobb角、神经功能JOA评分恢复情况与前路减压内固定组(A组)差异不显著,A、B组术前、术后ASIA分级变化显著。结论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均可治疗胸腰椎脊柱陈旧性骨折合并脊髓受损,但两者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脊柱陈旧性骨折合并脊髓受损 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TSRH内固定及环脊髓减压治疗外伤性截瘫
13
作者 郭开今 李宏伟 +3 位作者 周冰 郭含军 葛保健 龚维成 《实用骨科杂志》 2001年第6期401-403,共3页
目的:评价TSRH内固定后环脊髓减压治疗外伤性截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行TSRH内固定后用“环钻”作椎管环行减压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病例经平均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椎体高... 目的:评价TSRH内固定后环脊髓减压治疗外伤性截瘫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外伤性胸腰椎骨折合并截瘫行TSRH内固定后用“环钻”作椎管环行减压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2例病例经平均18个月随访,全部病例椎体高度恢复良好,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TSRH内固定后行环脊髓减压既保证了脊柱的稳定性,有效的恢复了椎体的高度,同时,从后路解除了脊髓前方的压迫,简化了手术操作,为截瘫的恢复提供了有利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柱内固定 环脊髓减压 外伤性截瘫 手术入路
下载PDF
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14
作者 蒋电明 权正学 +4 位作者 祝仁超 张宇 黄伟 欧云生 刘志敏 《创伤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 ,并比较国产改良金田钉棒 (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Z”形钢板内固定系统 (ZplateTmanteriorthoraco lambarfixationsystem ,ZplateTMATL)及AO钉棒固定系统 (VentroF... 目的 探讨侧前方减压、植骨、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作用 ,并比较国产改良金田钉棒 (Kaneda)装置、胸腰椎前路“Z”形钢板内固定系统 (ZplateTmanteriorthoraco lambarfixationsystem ,ZplateTMATL)及AO钉棒固定系统 (VentroFix) 3种技术的特点。方法 总结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3月应用胸腰椎前路内固定技术 ,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4 1例 (包括Kaneda 2 4例、Zplate 12例及VentroFix 5例 )。结果 随访 1.5年~ 4年 ,疗效满意 ,内固定可靠 ,植骨愈合 ,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胸腰椎前路固定系统可早期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比较结果显示 ,Zplate和VentroFix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合并症少、固定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 胸腰椎 减压术
下载PDF
颈椎骨折并脱位早期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陈诗强 陈岳奇 +2 位作者 吴厚敏 杜立群 陈淡婵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17期2255-2257,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脱位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2年 4月~ 2005年 4月收治的颈椎骨折合并脱位的病人 32例.结果: 32例随访,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高度及曲线无丢失,植骨块呈骨性融合.结论:颈椎骨折合并...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合并脱位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2年 4月~ 2005年 4月收治的颈椎骨折合并脱位的病人 32例.结果: 32例随访,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颈椎高度及曲线无丢失,植骨块呈骨性融合.结论:颈椎骨折合并脱位应及时诊断、治疗,尽早彻底减压,纠正畸形,植骨融合及钢板内固定,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脱位 前路植骨内固定术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 被引量:10
16
作者 唐善保 叶明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第5期69-70,共2页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减压、适宜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8年9月收治的5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伤后24h内釆用后路减压适宜内固定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高处坠落伤32例,砸压伤1...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减压、适宜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8年9月收治的5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伤后24h内釆用后路减压适宜内固定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高处坠落伤32例,砸压伤11例,车祸伤16例;损伤椎体:T113例, T1223例,L127例,L24例,T12L1双椎体2例.结果: 59例中49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4年.椎体形态的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26.2°(11~47°)恢复到术后平均3.4°(0~9°);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2%(14%~71%)恢复到术后89.1%(85%~100%).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49例较术前平均提高1~3级,2例出现较术前一过性加重.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截瘫者宜早期手术治疗,及早解除脊髓压迫,并选用恰当的椎体内固定和植骨以稳定脊椎柱,是脊髓损伤恢复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后入路椎管减压 后路内固定
下载PDF
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方式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克强 吴积 《当代医学》 2012年第22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自2006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自2006年3月~2009年5月收治的12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治疗)和对照组(单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受伤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良好率为60.0%(36/60),对照组良好率为38.3%(23/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愈合不良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两组患者均无断钉、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爆裂骨折 脊柱 环形减压
下载PDF
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秀金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5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前路内固定术 后路减压复位术 JOA评分 Frankel分级
下载PDF
一期前后入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维文 戴国联 +2 位作者 范妮芳 李玉平 王宏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8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月本院骨科行一期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共18例,分析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的优缺点、...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2年1月本院骨科行一期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患者共18例,分析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的优缺点、适应证和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椎管均获得有效减压,平均随访(13.6±3.6)个月,植骨块融合良好,伤椎高度基本恢复。Cobb角由术前平均18°恢复到3°。Flankel分级恢复1级者7例,2级者6例,无变化者5例。结论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及神经损伤的有效方式,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一次完成的有效方法,但手术创伤较大,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 胸腰椎 严重爆裂骨折 减压 内固定
下载PDF
早期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脊髓损伤修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新军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780-783,共4页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及早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脊椎及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时机选择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延迟组。早期组在受伤后不耽误常...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折患者及早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脊椎及脊髓损伤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时机选择的不同分为早期组和延迟组。早期组在受伤后不耽误常规治疗措施的前提下第一时间(一般在5h内)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延迟组在处理好其他较紧急的损伤后(一般不超过3d)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的排尿及排便障碍的例数明显少于延迟组(P<0.05),早期组的ASIA分级、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及治疗后一年能从事的劳动类型均优于延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椎体高度比、后凸cobb’s角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但治疗前后组间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进行经后路间接减压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改善受压脊髓的恢复情况,但对椎体的恢复未见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间接减压 椎弓根钉内固定 脊椎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