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ression level of novel tumor suppressor gene FAT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outcome of node positive breast cancer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Jun GU Lin +3 位作者 ZHAO Lu-jun ZHANG Xi-feng QIU Li LI Zhe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8期2894-2898,共5页
Background Recently, we repor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previously uncharacterized and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gene, fragile-site 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FATS), at a frequently deleted region in irradiation ... Background Recently, we reported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previously uncharacterized and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gene, fragile-site 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FATS), at a frequently deleted region in irradiation (IR)-induced tumors. However, the role of FATS in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has not been defin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FATS in breast cancer development and to evaluat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breast cancer. 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FATS mRNA was determined in 106 breast carcinomas and 23 paired normal breast tissues using quantitative 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S expression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also analyzed. Results The mRNA level of FATS was down-regulated in breast cancer compared with paired normal tissues. Low expression of FATS was correlated with high nuclear grade. There was a tendency to a favorable outcome for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of FATS (P=0.346). However, low expression of FATS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node positive (P=0.011). Furthermore, the mRNA level of FATS showed an independent value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ymph nodes. Conclusion FATS is involved in the carcin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breast cancer and could be a potential biomarker and prognostic factor for breast cancer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BIOMARKER tumor suppressor gene prognosis fragile-site 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原文传递
CTNNB1、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2
作者 许彩霞 盛玉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 探讨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adherin associated protein beta 1,CTNNB1)、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factor P53,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HB)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06/202... 目的 探讨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adherin associated protein beta 1,CTNNB1)、肿瘤抑制因子P53(tumor suppressor factor P53,TP53)蛋白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HB)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06/2020-06月作者医院收治的72例HB患儿为研究对象,手术留取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连续随访3年,记录患儿的预后生存情况,并计算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TNNB1、TP53蛋白在HB患儿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CTNNB1、TP53蛋白表达与HB患儿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HB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HB患儿癌组织中CTNNB1阳性表达率(76.39%)高于对照组(43.06%),TP53阴性表达率(70.83%)高于对照组(38.89%)(P均<0.05)。初诊甲胎蛋白浓度≥100μg/L、POST-TEXT分期Ⅲ~Ⅳ期、肿瘤直径≥3 cm、有肿瘤侵袭或转移HB患儿的CTNNB1阳性表达率、TP53阴性表达率高于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Ⅰ~Ⅱ期、肿瘤直径<3 cm、无肿瘤侵袭或转移HB患儿(P均<0.05)。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Ⅲ~Ⅳ期、有肿瘤侵袭或转移、CTNNB1阳性表达、TP53阴性表达的HB患儿3年OS低于初诊甲胎蛋白<100μg/L、POST-TEXT分期Ⅰ~Ⅱ期、无肿瘤侵袭或转移、CTNNB1阴性表达、TP53阳性表达的HB患儿(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ST-TEXT分期Ⅲ~Ⅳ期(HR=2.077,95%CI:1.423~3.032)、有肿瘤侵袭或转移(HR=2.291,95%CI:1.536~3.417)、CTNNB1阳性表达(HR=2.757,95%CI:1.781~4.268)、TP53阴性表达(HR=2.477,95%CI:1.635~3.753)是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患儿癌组织中CTNNB1主要呈阳性表达,而TP53主要呈阴性表达,二者与初诊甲胎蛋白、POST-TEXT分期、肿瘤直径、有肿瘤侵袭或转移密切相关,有望作为评估HB患儿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黏蛋白相关蛋白 肿瘤抑制因子P53 儿童 肝母细胞瘤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烨晟 杨易静 +3 位作者 黄依雯 施珑玙 王曼媛 陈思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0-838,共9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复杂细胞环境,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围绕肿瘤细胞的细胞外成分。免疫细胞是TME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肿瘤细胞生存的复杂细胞环境,内含多种类型的细胞和围绕肿瘤细胞的细胞外成分。免疫细胞是TME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等。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肿瘤耐药是化学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肿瘤治疗方法疗效受限并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是肿瘤细胞与TME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如何克服TME所致肿瘤耐药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近年来,随着对TME中免疫细胞研究的深入,免疫细胞调节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具体机制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而靶向相应免疫细胞、信号通路或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被证实能够有效减少肿瘤耐药并改善肿瘤治疗效果。该文就TME中TAMs、MDSCs、Tregs和NK细胞等在肿瘤耐药中发挥的作用及克服肿瘤耐药的靶向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讨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TANs)和免疫抑制性调节性B细胞(B regulatory cells,Bregs)与肿瘤耐药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克服肿瘤耐药和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方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耐药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髓系抑制性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APE1通过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4
作者 陈天一 李超凡 +5 位作者 包灵波 陈骞 胡那娜 杨宇馨 张蕾 王东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5-1837,共13页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ease 1,APE1)在慢性肠道炎症向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CAC)转化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将C64S点突变纯合子(APE1^(C64S))和野生型(APE1^(WT))小鼠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及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构建CAC体内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各组小鼠结肠组织APE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APE1稳定敲低的小鼠结肠癌MC38细胞系,并对APE1^(WT)与APE1^(C64S)小鼠进行皮下荷瘤实验以确定肿瘤细胞来源的APE1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荷瘤标本APE1、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CXCL1]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对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1名28岁女性CAC患者的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多重免疫荧光分析肿瘤及邻近炎症组织中APE1、CXCL1的表达及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及APE1^(WT)实验组相比,APE1^(C64S)实验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及肿瘤形成数量明显降低,多形核髓源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PMN-MDSCs)浸润显著减少,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APE1^(WT)与APE1^(C64S)皮下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各免疫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敲低APE1的肿瘤细胞进行荷瘤实验,发现肿瘤生长明显抑制,PMN-MDSCs浸润减少,同时CD4^(+)及CD8^(+)T细胞显著增多(P<0.05)。在CAC患者肿瘤组织中APE1高表达、PMN-MDSCs浸润增加,CD8^(+)T细胞在肿瘤组织中较炎症组织浸润显著减少(P<0.05)。结论肿瘤细胞中APE1的氧化还原功能可促进PMN-MDSCs肿瘤浸润,同时减少T细胞的数量,从而形成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介导CA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 炎症性肠病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 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 结直肠癌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BAP1对恶性胶质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李玉芳 林志烽 +5 位作者 项瑛 戚菲 韩飞舟 钱忠立 王涛 陈旭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7-11,33,共6页
目的探索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相关蛋白1(breast/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associated protein 1,BAP1)对人源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BAP1作为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目的探索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相关蛋白1(breast/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associated protein 1,BAP1)对人源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作用与BAP1作为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子数据集GSE4290,GSE90598,分析BAP1在正常组织及胶质瘤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情况;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AP1对恶性胶质瘤的早期诊断价值;选取自主收集的非配对28例恶性胶质瘤患者的原发灶组织、5例颅脑外伤患者内减压术切除的非瘤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BAP1的表达水平;利用靶向BAP1的特异性小干扰RNAs(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瞬时转染U251细胞系,进一步检测其干涉效率;基于流式细胞仪分析BAP1下调的U251细胞系,其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BAP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脑组织(GSE4290:1209±18.49 vs 1476±53.90;GSE90598:5.19±0.10 vs 5.65±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15,2.267,均P<0.05)。ROC曲线显示,BAP1可高效区分恶性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GSE4290:AUC=0.78;GSE90598:AUC=0.75,均P<0.05)。临床标本结果显示,BAP1在恶性胶质瘤原发灶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瘤脑组织(0.27±0.04 vs 1.06±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2,P<0.001)。在U251细胞系中下调BAP1的表达,其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由17.59%分别增至27.21%(siBAP1-1)和25.79%(siBAP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76,6.642,均P<0.01),而细胞凋亡水平则有所下降,由10.17%分别降至2.70%(siBAP-1)和3.00%(siBAP-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1,9.428,均P<0.01)。结论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BAP1能够通过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周期快速进展并促进其凋亡,进而发挥肿瘤抑癌基因的功能,可作为潜在的恶性胶质瘤临床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相关蛋白1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抑癌基因
下载PDF
P16、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6
作者 杨柳荫 靳小飞 高云燕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16)、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16、Ki67的表达。分析P16、Ki67在宫颈癌组...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16)、增殖细胞相关抗原(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2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16、Ki67的表达。分析P16、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P16、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9%、70.73%,高于癌旁组织的18.29%、20.73%(P<0.05)。肿瘤大小>4 cm、TNM分期T3期、浸润深度>1/3肌层癌组织P16、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87.88%,92.11%、94.74%,90.91%、90.91%,高于肿瘤大小≤4 cm、TNM分期T1~T2期、浸润深度≤1/3肌层癌组织的63.27%、59.18%,59.09%、50.00%,68.33%、63.33%(P<0.05)。非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P16、Ki67表达阳性率95.24%、90.48%,高于术后1年无进展生存宫颈癌患者的67.21%、63.93%(P<0.05)。结论P16、Ki6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临床特征、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抑癌基因P16 增殖细胞相关抗原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膀胱癌相关蛋白基因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左泽华 赵旻 +2 位作者 刘娟 魏芸 伍欣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1-817,共7页
背景与目的:通过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基因分类表达芯片筛选发现,在宫颈癌组织中,膀胱癌相关蛋白基因(bladdercancerrelatedprotein,BLCAP)表达降低最为明显。提示该基因可能与宫颈癌发生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 背景与目的:通过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基因分类表达芯片筛选发现,在宫颈癌组织中,膀胱癌相关蛋白基因(bladdercancerrelatedprotein,BLCAP)表达降低最为明显。提示该基因可能与宫颈癌发生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RT-PCR法检测54例宫颈癌组织和25正常宫颈组织中BLCAP基因的表达情况。制备BLCAP全长cDNA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上,稳定转染至宫颈癌细胞系HeLa中,细胞计数方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稳定转染BLCAP基因的HeLa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能力;利用DNAladder检测BLCAP基因引起HeLa细胞凋亡情况;裸鼠体内抑瘤实验观察BLCAP基因的抑瘤作用。结果:BLCAP在宫颈癌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明显降低;转染BLCAP基因的HeLa细胞倍增时间为69.4h,较未转染HeLa细胞(27.5h)和转染空载体的HeLa细胞(30.2h)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同步对比实验显示,转染BLCAP基因的HeLa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未转染HeLa细胞(t=5.98,P<0.01)和转染空载体的HeLa细胞(t=4.69,P﹤0.01);HeLa细胞在转染BLCAP基因后出现了DNA梯形条带。将转染BLCAP基因的HeLa细胞、转染空载体的HeLa细胞和未转染的HeLa细胞分别注射入BALB/c裸鼠体内,30天后处死动物,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各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015g、1.612g和1.530g,转染BLCAP基因的细胞抑瘤能力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稳定转染BLCAP基因的HeLa细胞所成肿瘤组织,癌组织被纤维组织包裹,边缘整齐,未侵犯肌层和脂肪组织,部分癌巢边缘癌细胞可见散在类似凋亡细胞的细胞群。而未转染质粒组及转染空载体pLXSN质粒组所成肿瘤组织癌组织突破肌层呈浸润性生长,癌巢边缘癌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结论:BLCAP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对HeLa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为宫颈癌相关候选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HELA细胞 膀胱癌相关蛋白基因 抑癌基因
下载PDF
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贞 孙小丽 +1 位作者 吴坤河 罗喜平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8(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Supervision)检测CDK8在40例宫颈癌、120例CIN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8(CDK8)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及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Supervision)检测CDK8在40例宫颈癌、120例CIN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CDK8表达差异;检测40例宫颈癌组织中Ki-67、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DK8、Ki-67、P53蛋白三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各组间CDK8表达随病变严重程度逐渐增强(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CDK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t=6.587,P<0.05;t=2.384,P<0.05)。宫颈癌组织中CDK8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0.522,P<0.05),P53高表达与CDK8、Ki-67高表达有关(P<0.05)。宫颈低度病变(CINⅠ)中病变持续组与病变痊愈组CDK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高度病变(CINⅡ、CINⅢ)中病变持续组CDK8表达强于病变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K8表达上调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CDK8、Ki-67、P53蛋白的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检测CDK8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8 细胞增殖核抗原 P53抑癌基因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甲基化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于正洪 王玉才 +1 位作者 马驰原 苏全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985-989,共5页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是新近发现的新型候选抑癌基因,其正常表达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可以导致其失活,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RASSF1A的甲基化状态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为肿瘤... 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是新近发现的新型候选抑癌基因,其正常表达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启动子区域CpG岛异常甲基化可以导致其失活,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RASSF1A的甲基化状态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而逆转RASSF1A的甲基化则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S相关区域家族1A 抑癌基因 肿瘤 甲基化
下载PDF
caspase-1影响乳腺癌的生长及其对髓源性抑制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勇军 郑薇 +2 位作者 牛志远 吴珍 沈萍萍(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8-1134,共7页
目的:caspase-1能够调控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但是关于caspase-1对体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发育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caspase-1活性对于乳腺癌荷瘤小鼠体内外周血、脾脏以及肿瘤等部位MD... 目的:caspase-1能够调控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但是关于caspase-1对体内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发育的调控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了caspase-1活性对于乳腺癌荷瘤小鼠体内外周血、脾脏以及肿瘤等部位MDSCs细胞数量比例的影响。方法:运用注射4T1细胞到BALB/c雌性小鼠乳腺脂肪垫部位的方法构建原位乳腺癌种植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使用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YVAD,5 mg/kg)对荷瘤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给药,分别在第10天、15天和20天时分析脾脏和肿瘤的重量;并分离出外周血、脾脏、骨髓以及肿瘤部位的原代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b+Gr-1+细胞(即MDSCs)的比例。同时,还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了肿瘤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浸润情况。结果:YVAD给药能增加肿瘤重量并加剧脾肿大的程度;YVAD给药能显著增加除了骨髓以外的其他部位的多形核髓源性抑制细胞(PMN-MDSCs)的比例;YVAD不能改变肿瘤部位TAMs(CD11b+F4/80+)的数量,而在体外YVAD对于骨髓起源巨噬细胞的分化也没有调控作用。结论:caspase-1能够通过调控外周组织(外周血、脾脏)和肿瘤微环境中MDSCs细胞的发育而抑制肿瘤的发展,提示caspase-1可作为肿瘤治疗中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1 乳腺癌 髓源性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下载PDF
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P53、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吕瀛娟 赵秀兰 +1 位作者 王世忠 颜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996-998,102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病理形态学改变,P53、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神经损伤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9组,每组8只,其中2组分别为正常组和假伤组,...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病理形态学改变,P53、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视神经损伤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9组,每组8只,其中2组分别为正常组和假伤组,其余为实验组。实验组应用液压颅脑损伤仪建立大鼠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1、3、5、7、9、14、28d各处死8只,病理学观察RGCs的改变,免疫组化方法分析P53、Bax和Caspase3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视神经损伤后ldRGCs开始减少,14d内呈快速减少,14d后减少速度减慢,28d后趋于稳定;P53、Bax、Caspase3伤后表达较正常组和假伤组明显增加。结论:视神经损伤后RGCs数目减少是其视功能下降的重要病理基础,凋亡是RGCs的死亡机制之一,P53、Bax和Caspase3在RGCs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BCL-2相关X蛋白质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细胞凋亡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针对EDAG-1基因的siRNA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及IL-8分泌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颖 程勇 +4 位作者 肖敏 高宗侠 程志祥 冯定庆 凌斌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抑制胚胎发育相关基因-1(embryonic develop-associated gene1,EDAG-1)表达对白血病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靶向EDAG-1基因的特异序列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将脂质体介导的重组质粒转染包装产病毒细胞株PT67;收... 目的:探讨抑制胚胎发育相关基因-1(embryonic develop-associated gene1,EDAG-1)表达对白血病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靶向EDAG-1基因的特异序列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将脂质体介导的重组质粒转染包装产病毒细胞株PT67;收集细胞上清液转染HEL细胞株,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抑制EDAG-1基因表达的细胞株;RT-PCR法检测EDAG-1基因的抑制情况,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同时采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IL-8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获得靶向EDAG-1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筛选获得抑制EDAG-1基因表达的HEL细胞株。EDAG-1基因被抑制的细胞株增殖速度降低,IL-8的分泌水平同时相应减低。结论:沉默EDAG-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和IL-8的分泌,提示EDAG-1基因可能是白血病治疗的一个有效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RNA 小分子干扰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 胚胎发育相关
下载PDF
肿瘤相关免疫抑制性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玉娟 黄彦 叶韵斌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9期2935-2938,共4页
肿瘤相关调节性T细胞、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等免疫抑制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能够诱导免疫抑制反应。这些细胞在肿瘤源性因子等因素的影响下分化成熟、产生效应,并可迁移至其他部位,参与肿瘤的转... 肿瘤相关调节性T细胞、髓系来源抑制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树突状细胞等免疫抑制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能够诱导免疫抑制反应。这些细胞在肿瘤源性因子等因素的影响下分化成熟、产生效应,并可迁移至其他部位,参与肿瘤的转移。在肿瘤免疫中,对这些肿瘤相关免疫抑制细胞的研究能够为发展新的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不同阶段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的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立刚 刘永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9-632,共4页
目的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被证实在肿瘤患者体内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及T细胞特异免疫的失能。文中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不同阶段骨髓细胞化疗前后外周血MDSC... 目的髓系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被证实在肿瘤患者体内参与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及T细胞特异免疫的失能。文中通过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不同阶段骨髓细胞化疗前后外周血MDSCs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TAM)、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的表达,探讨MDSCs在AML的发展、治疗过程中与TAM、Tregs存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AML患者(AML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细胞结果。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method,FCM)检测2组治疗前后HLA-DR-CD33+CD11b+MDSCs、CD206+TAM、CD4+CD25+Tregs的表达。结果AML组治疗前外周血细胞MDSCs、TAM和Tregs表达[(5.72±1.75)%、(5.41±1.63)%、(6.68±1.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4±0.32)、(1.71±0.45)%、(1.9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后,AML组外周血MDSCs、TAM、Tregs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患者的外周血TAM和Tregs表达与MDSCs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865、0.784,P<0.05);患者的预后与外周血MDSCs、TAM及Tregs表达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978、-0.752、-0.831,P<0.05)。结论 MDSCs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ML病情进展情况并与预后相关,与TAM、Tregs表达趋势一致,可能参与了白血病细胞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及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髓系抑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畅 王玉才 +6 位作者 于正洪 徐立致 苏全胜 杨继红 薛立军 朱人敏 余文 《胃肠病学》 2008年第9期532-535,共4页
背景: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RASSF1A)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抑癌基因,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背景: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RASSF1A)基因是近年发现的新型抑癌基因,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以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47例胃腺癌患者、3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其中16例胃腺癌患者同时留取手术切除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以及术前、术后血标本行对照研究。结果:胃腺癌患者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34.0%(16/47),显著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3.3%,1/30)和健康对照者(0%)(P<0.01)。16例胃腺癌组织中5例(31.2%)检测到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其中4例(80.0%)术前、术后血清标本均检测到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无转移以及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血清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检测可望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 基因 肿瘤抑制 DNA甲基化
下载PDF
PDCD4对DAP5表达及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易波 李其云 +1 位作者 饶华民 邵江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基因4(PDCD4)对死亡相关蛋白5(DAP5)的表达及对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FLAG/PDCD4,转染人大肠癌细胞LOVO,G418(500mg/L)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DCD4的细胞系。RT-PCR及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基因4(PDCD4)对死亡相关蛋白5(DAP5)的表达及对人大肠癌细胞系LOVO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FLAG/PDCD4,转染人大肠癌细胞LOVO,G418(500mg/L)筛选获得稳定表达PDCD4的细胞系。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LOVO细胞中PDCD4的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LOVO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LOVO细胞DAP5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稳定表达PDCD4的大肠癌细胞LOVO-pFLAG/PDCD4。转染PDCD4的LOVO-pFLAG/PDCD4组与空白对照LOVO组、转染空载质粒的LOVO-pFLAG组相比,PDCD4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同时伴有DAP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PDCD4能够诱导大肠癌细胞LOVO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DAP5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类 结直肠肿瘤 细胞凋亡 质粒 转染 重组 遗传 基因 肿瘤抑制 程序性死亡基因4 死亡相关蛋白5
下载PDF
XAF1转录变异体在结直肠肿瘤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永柏 吴伟 +1 位作者 王继德 张亚历 《胃肠病学》 2016年第8期455-460,共6页
背景: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能与XIAP结合而拮抗其caspase抑制活性,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已被认定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可检测到XAF1转录变异体,但不同转录变异体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明确。目的... 背景: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相关因子1(XAF1)能与XIAP结合而拮抗其caspase抑制活性,从而促进细胞凋亡,已被认定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可检测到XAF1转录变异体,但不同转录变异体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明确。目的:检测XAF1及其转录变异体在不同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结直肠癌及其配对癌旁组织、增生性息肉、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样本,以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XAF1蛋白表达,RT-PCR检测XAF1转录变异体表达。结果: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相比,XAF1蛋白在增生性息肉、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胞核表达强度显著降低(P<0.05),胞质表达强度有所增高(P>0.05),总体表达强度显著降低(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的XAF1A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转录变异体XAF1A、XAF1B、XAF1C mRNA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P<0.05)。结论:XAF1及其转录变异体在结直肠肿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中存在差异表达,腺瘤阶段即已出现XAF1表达下降并由胞核向胞质易位。转录后修饰可能影响XAF1基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相关因子1 基因 肿瘤抑制 RNA加工 转录后 转录变异体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α干扰素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1116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相关因子1表达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迪晖 王继德 +3 位作者 程天明 姜泊 杨洲 张宇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242-1244,1247,共4页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1116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相关因子1(XAF1)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250、125、62.5和0 U/ml)的IFN-α作用细胞,荧光素酶报道系统检测IFN-α对XAF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运用逆转录... 目的:研究α干扰素(IFN-α)对结肠癌细胞株lovo和sw1116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相关因子1(XAF1)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不同浓度(250、125、62.5和0 U/ml)的IFN-α作用细胞,荧光素酶报道系统检测IFN-α对XAF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IFN-α对XA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IFN-α可提高XAF1启动子活性,在lovo和sw1116中分别达到61.7%和87.1%(P<0.05),同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调XAF1表达,并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结论:IFN-α可上调XAF1表达,提示XAF1可能是干扰素刺激基因(IS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相关因子1 抑癌基因 Α干扰素 干扰素刺激基因
下载PDF
C-erbB-2、p53、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文姗 韦励 +1 位作者 陈艳雅 吴雪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年第6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2(C-erbB-2)、抑癌基因p53(p53)、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保存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80例,同时选取正常子宫内膜标本80例,不典型增...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2(C-erbB-2)、抑癌基因p53(p53)、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保存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80例,同时选取正常子宫内膜标本8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三种标本C-erbB-2、p53、Ki-67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C-erbB-2、p53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52.50%和68.7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C-erbB-2:χ~2值分别为51.23、17.07;p53:χ~2值分别为44.06、16.78;Ki-67:χ~2值分别为34.49、13.33,均P<0.05);不典型增生组织C-erbB-2、p53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75%、21.25%和40.00%,明显高于正常组织(χ~2值分别为12.17、16.78、5.70,均P<0.05);C-erbB-2表达与患者组织分级、肌层浸润、临床病理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χ~2值分别为14.92、22.31、7.28、14.46,均P<0.05);p5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有关(χ~2=9.22,P<0.05);Ki-67表达与患者组织分级有关(χ~2=13.48,P<0.05);C-erbB-2表达与p53和Ki-67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27、0.35,均P<0.05),p53与Ki-67呈正相关(rs=0.55,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C-erbB-2、p53和Ki-67表达明显升高,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53 C-ERBB-2 KI-67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Sip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良庆 林振孟 潘敦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探讨Sipa1基因(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ge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3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ipa1mRN... 目的:探讨Sipa1基因(signal-induced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ge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43例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Sipa1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122例胃癌和64例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Sip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新鲜胃癌组织中Sipa1mRNA(ΔCt:7.94±1.12)及蛋白(0.305 6±0.108 4)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ΔCt:0.531 9±0.072 0;0.531 9±0.072 0)显著下降。胃癌石蜡组织中Sipa1蛋白表达阳性率36.1%较正常胃黏膜石蜡组织中阳性率73.4%低,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pa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等表达无关(P>0.05)。Sipa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比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Sipa1基因的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ipa1基因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