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ifting Fragrant Tea
1
作者 RONG BIAN WEI LIANG 《Women of China》 2000年第4期45-,共1页
关键词 Drifting fragrant tea
原文传递
提升夏秋季茶青原料加工品质技术浅析
2
作者 胡腾 齐兴源 +3 位作者 杨家干 刘春波 王应芬 林蜀云 《新疆农机化》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湄潭是茶业大县,目前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为主。香茶属于绿茶类,市场受众广,在湄潭的加工量比较大。以往香茶的加工以春茶为主,夏秋季用来加工香茶的数量不多、品质欠佳,这制约了茶产业的效益。本文介绍了湄潭茶产业和湄潭香茶的生产现... 湄潭是茶业大县,目前主要以加工绿茶、红茶为主。香茶属于绿茶类,市场受众广,在湄潭的加工量比较大。以往香茶的加工以春茶为主,夏秋季用来加工香茶的数量不多、品质欠佳,这制约了茶产业的效益。本文介绍了湄潭茶产业和湄潭香茶的生产现状,从夏秋茶叶原料加工湄潭香茶的工艺和感官评审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按照摊放—杀青—揉捻—干燥工序,设计了不同杀青投叶量、不同揉捻处理、不同干燥处理等变量,对所制作的茶叶进行感官品质比较,通过试验比较优选最佳工艺技术参数,就湄潭夏秋茶加工湄潭香茶品质提升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国内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茶 夏秋季 加工 品质
下载PDF
溪头滴水香绿茶化学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方捷 方海涛 +2 位作者 唐志敏 周墨 徐敏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12-118,共7页
目的分析溪头滴水香绿茶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品质评价。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溪头滴水香绿茶的感官指标和化学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份溪头滴水香绿茶的感官品质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溪头>竹岭>汪满田=西坡>... 目的分析溪头滴水香绿茶的化学成分,并进行品质评价。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溪头滴水香绿茶的感官指标和化学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份溪头滴水香绿茶的感官品质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溪头>竹岭>汪满田=西坡>大北山>岱岭。不同产区的茶叶品质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水浸出物含量为49.50%~52.4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40%~5.80%,茶多酚含量为17.10%~19.10%,儿茶素总量为10.67%~14.24%,水分含量为1.86%~8.55%,咖啡碱含量为3.00%~3.7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滴水香绿茶的色、香、味等品质与氨基酸、水浸出物、酚氨比、儿茶素、酚碱比等有较强的关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建立综合品质得分数学模型,6件样品综合品质得分由高到低顺序为溪头>西坡>汪满田>竹岭>大北山>岱岭。结论溪头滴水香绿茶具有优良的品质,化学成分含量丰富,滋味鲜爽、香气高,但溪头滴水香绿茶的加工生产需要形成标准化工艺流程。本研究结果可为溪头滴水香绿茶的工艺、品质提升及宣传推广提供数据支撑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头滴水香绿茶 感官评审 品质化学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花香型红茶红螺春加工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赖兆祥 苗爱清 +3 位作者 孙世利 庞式 黄国资 吴家尧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0-121,共2页
介绍了花香型红茶红螺春的加工新技术,包括鲜叶采摘、晒青、做青、萎凋、揉捻、发酵、初烘、做形、干燥等技术要点,研究了不同做青强度、发酵时间及不同初烘温度对成茶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 花香 红螺春 红茶 加工
下载PDF
花香绿茶饮料的生化成分变化及物性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梦君 常睿 +1 位作者 罗理勇 曾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3,共5页
研究以花香绿茶为原料的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及分别在37℃和4℃条件下贮藏7 d后,茶汤色差、透光率、粒径、沉淀量和沉淀微观结构以及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黄酮、水溶性总糖、咖啡碱和儿茶素组分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研究以花香绿茶为原料的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及分别在37℃和4℃条件下贮藏7 d后,茶汤色差、透光率、粒径、沉淀量和沉淀微观结构以及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黄酮、水溶性总糖、咖啡碱和儿茶素组分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和保持较好的澄清度,37℃贮藏则加速汤色黄化和浑浊;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4℃贮藏能够保持较高的生化成分含量,37℃贮藏易使品质风味显著劣变,生化成分含量显著减少;3)4℃贮藏生成的沉淀量要比37℃贮藏少,4℃贮藏生成的沉淀由许多小分子颗粒聚集而成,而37℃贮藏生成的沉淀则是由大块的分子团聚集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绿茶 生化成分 物性特征 沉淀
下载PDF
高香绿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春兰 陈江明 黄亚辉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9-582,共4页
经过晒青、摊放、摇青的高香绿茶样,生化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绿茶对照样;在香气分析中,高香绿茶的香气种类比普通绿茶多,酯类和酚类物质分别比普通茶样的高10.8%和3.44%,这些香气成分的形成构成了高香绿茶的香型特征。
关键词 高香绿茶 生化成分 香气成分
下载PDF
吸附丝法用于茉莉花茶香气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朱金炎 侯镜德 冯建跃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84-289,共6页
本文首次用吸附丝法研究了茉莉花茶的微量香气成分。以气相色谱程序升温保留指数等方法,确定了花茶香气中的76个组分。将实验测定的主要香气成分与茉莉花头香的主成分进行了比较,得出:吸附丝法的分析结果更接近于人类感观的瞬间感受。
关键词 吸附丝法 茉莉花茶 香气 茶叶
下载PDF
贵州名茶氨基酸含量及组成与品质的关系 被引量:22
8
作者 尹杰 高相福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1期29-31,共3页
为了研究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对名茶香气的浓淡和香气类型的影响,对贵州省几个主要名茶氨基酸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名茶不仅氨基酸总含量高,而且对品质有重要影响7的几种氨基酸含量也很高;氨基酸总量与茶汤滋味相关系数为0... 为了研究氨基酸含量和组成对名茶香气的浓淡和香气类型的影响,对贵州省几个主要名茶氨基酸进行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名茶不仅氨基酸总含量高,而且对品质有重要影响7的几种氨基酸含量也很高;氨基酸总量与茶汤滋味相关系数为0753,与香气的相关系数为0802,呈显著正相关;氨基酸组成比例与名茶香气类型关系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茶 氨基酸 香型 理化分析
下载PDF
不同杀青温度对松阳香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范起业 李文萃 +1 位作者 王家鹏 唐小林 《中国茶叶加工》 2018年第1期25-28,共4页
以目前普遍采用的松阳香茶工艺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杀青温度对其制得的香茶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并对不同杀青温度的杀青叶外观品质及干茶碎末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投叶量一定的情况下(130 kg/h),采用80型电磁滚筒杀青机杀... 以目前普遍采用的松阳香茶工艺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杀青温度对其制得的香茶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并对不同杀青温度的杀青叶外观品质及干茶碎末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投叶量一定的情况下(130 kg/h),采用80型电磁滚筒杀青机杀青,其滚筒各段温度为290℃,280℃,265℃时,加工的香茶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青温度 香茶 品质
下载PDF
雅安市茶叶区划设计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泽岑 陈昌辉 +1 位作者 余宗国 齐桂年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28-232,共5页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雅安市是历史名茶区 ,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通过对雅安市气候、土壤、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 ,对雅安市茶叶种植进行了区域规划。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规划出茶文化区、香花区和有机茶... 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雅安市是历史名茶区 ,有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通过对雅安市气候、土壤、茶树品种资源的调查 ,对雅安市茶叶种植进行了区域规划。划分出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规划出茶文化区、香花区和有机茶园区为合理优质高产茶园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区划 品种 茶文化 有机茶园 香花区
下载PDF
襄阳高香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敬东 唐前勇 +3 位作者 程一方 杨晓娟 杨伟 冯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4期117-121,共5页
襄阳市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对襄阳市高香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对策。制约该市高香茶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包括无性系良种化程度偏低,茶园管理水平和加工技术有待提... 襄阳市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对襄阳市高香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对策。制约该市高香茶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包括无性系良种化程度偏低,茶园管理水平和加工技术有待提高,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建议找准突破口,优化结构布局,加强人才建设和资金支持,做好区域品牌建设,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襄阳市 高香茶产业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花香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香气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何郁菲 曹冰冰 +1 位作者 梁敏敏 傅冬和 《中国茶叶加工》 2016年第2期51-56,共6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技术对花香绿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茶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0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烃类以及其它含氮和含氧杂...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技术对花香绿茶中的香气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加工过程中的茶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共鉴定出108种香气成分,包括醇类、酯类、醛类、酮类、酸类、烃类以及其它含氮和含氧杂环化合物等多种组分。茶鲜叶通过加工,其香气种类与相对含量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低沸点的香气物质逐渐挥发而减少,高沸点香气组分相对含量增加。通过摇青工艺的加入,花香显露,此特点与乌龙茶相似,这可为绿茶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香绿茶 加工过程 香气成分
下载PDF
春闺品种花香红茶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秋生 林郑和 +3 位作者 陈常颂 陈志辉 游小妹 单睿阳 《茶叶学报》 2016年第2期85-91,共7页
为研究茶叶品质成分在红茶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探索春闺品种花香红茶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选择新品种春闺春季鲜叶原料进行花香红茶制作,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0、2、4、6h(毛茶样)分别取样\]的生化与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主要生化... 为研究茶叶品质成分在红茶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探索春闺品种花香红茶适宜的发酵工艺参数,选择新品种春闺春季鲜叶原料进行花香红茶制作,检测其在发酵过程中\[0、2、4、6h(毛茶样)分别取样\]的生化与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主要生化成分如茶多酚、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总量、黄酮总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减少的趋势,分别从36.1%、16.27%、3.54%、8.93%减少至30.77%、11.25%、3.2%、7.85%;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分别从0.52%、2.26%增加到0.84%、2.58%。在香气组成上,春闺品种花香红茶主要以醇类、醛类、酯类、含氮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其中醇类、含氮化合物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醛类、酯类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却呈升高趋势;春闺品种花香红茶香气成分主要包括橙花叔醇(18.02%)、α-法呢烯(12.4%)、β-罗勒烯(7.89%)、吲哚(6.8%)、己酸叶醇酯(5.83%)、芳樟醇(5.52%)、香叶醇(5.45%)等;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春闺花香红茶品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汤色由原先的橙红稍暗变化为红艳明亮、显金圈;滋味由苦涩向甜醇转化,香气也由稍浊带青气向花果香、甜香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闺 品质 花香红茶 生化成分
下载PDF
花香白茶加工工艺及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春明 袁海波 +1 位作者 魏鹏 钟映富 《茶叶通讯》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本研究探讨安吉白茶(绿茶)的新产品——花香白茶的加工工艺及机理,并优化其工艺参数,使安吉白茶具有浓郁花香和醇厚茶味。
关键词 花香白茶 加工工艺 机理 参数
下载PDF
香梨罗布麻茶复合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15
作者 翟金兰 杨艳彬 +1 位作者 周红 魏巍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1期95-97,102,共4页
以香梨汁和罗布麻茶汁为主要原料,研制复合功能性茶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确定了香梨罗布麻茶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香梨果汁与罗布麻茶汁质量比为7:3,砂糖4%,柠檬酸0.05%。
关键词 罗布麻茶 微波萃取 库尔勒香梨 复合饮料
下载PDF
迷迭香和绿茶提取物对25℃贮藏茄香酱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红梅 张超 +2 位作者 马越 赵晓燕 江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28-333,共6页
研究在茄香酱汁中分别添加迷迭香提取物0.1 g/kg(RE0.1)和0.25 g/kg(RE0.25)、绿茶提取物0.05 g/kg(GT0.05)和0.1 g/kg(GT0.1),评价在25℃贮藏15 d过程中茄香酱汁品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25℃贮藏过程中,绿茶提取物未抑制茄香酱汁中微... 研究在茄香酱汁中分别添加迷迭香提取物0.1 g/kg(RE0.1)和0.25 g/kg(RE0.25)、绿茶提取物0.05 g/kg(GT0.05)和0.1 g/kg(GT0.1),评价在25℃贮藏15 d过程中茄香酱汁品质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25℃贮藏过程中,绿茶提取物未抑制茄香酱汁中微生物生长,GT0.05和GT0.1的货架期分别为5 d和8 d,而迷迭香提取物显著抑制微生物生长,RE0.1和RE0.25在15 d内菌落总数均未超标;同时,RE0.25在8 d对茄香酱汁原有风味没有影响,而RE0.1在15 d内对茄香酱汁的风味、p H和盐度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添加迷迭香提取物0.1g/kg可以保持茄香酱汁品质,延长其货架期至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香酱汁 迷迭香提取物 绿茶提取物 品质
下载PDF
浓香茶叶籽油的制备及其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展 周力 +4 位作者 胡传荣 罗质 潘泓艺 吴建宝 何东平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5,共4页
该实验研究了利用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原理制备浓香茶叶籽油,综合利用茶叶籽资源,并对浓香茶叶籽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8.5,酶解过程加酶量20 000 U,酶解过程料液比1∶10,浓香成分提取时间30 min,... 该实验研究了利用美拉德生香源反应原理制备浓香茶叶籽油,综合利用茶叶籽资源,并对浓香茶叶籽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p H 8.5,酶解过程加酶量20 000 U,酶解过程料液比1∶10,浓香成分提取时间30 min,酶解时间为4 h,提香过程油料比为1∶9,提香温度为130℃,并建立了浓香茶叶籽油的感官评价方法,最佳条件下制备的产品品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籽油 浓香油 制备工艺 条件优化 感官评定
下载PDF
基于OAV对3种高香种工夫红茶的香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韵 李蕙蕙 周圣弘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84-191,共8页
以3种铁观音与黄棪杂交的高香种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根据香气活力值筛选关键香气组分,并建立关键香气组分与嗅觉感官特征的关联。结果表明,3种高香种工夫红茶中共检测并鉴定... 以3种铁观音与黄棪杂交的高香种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根据香气活力值筛选关键香气组分,并建立关键香气组分与嗅觉感官特征的关联。结果表明,3种高香种工夫红茶中共检测并鉴定出51种挥发性物质,萜烯类物质含量最高,醇类和酯类含量其次;将23种关键香气组分(香气活力值大于1)与感官评分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柠檬醛、乙酸苯甲酯、水杨酸甲酯、茉莉酮酸甲酯、芳樟醇和橙花叔醇与花香、果香、烘烤香和辛香的感官特征呈正相关,而苯乙醇、香豆素与茶样甜香和青草香的感官特征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香种工夫红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香气活力值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下载PDF
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线设计与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20
19
作者 陈根生 袁海波 +5 位作者 许勇泉 江用文 邓余良 俞燎远 余书平 尹军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 根据针芽形名优绿茶品质特点及加工特性,集成运用设施摊青装备、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多级连续理条机、搓叶机、远红外提香机等新型节能高效设备,组建一条实用性强、高效节能、品质优异的针芽形名优绿茶连续化生产线;并对生产线中摊青、杀青、理条、烘焙等关键工序的作业参数进行研究,提出整套针芽形绿茶连续化生产工艺技术.经研究后,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摊青温度18-25℃,相对湿度60%-90%;杀青投叶量125 kg·h^-1,温度270℃,时长65 s;多级连续理条为240℃(38 Hz),210℃(40 Hz),180℃(45 Hz);滚筒干燥温度40~55℃;烘焙温度100℃,投叶量30 kg·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芽形名优绿茶 连续化生产 电磁内热滚筒杀青机 远红外提香机 设施摊青机
下载PDF
可可茶花香与可可乌龙茶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仰晓莉 李凯凯 +4 位作者 叶创兴 李家贤 黄华林 何玉媚 宋晓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85,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了可可茶茶花和可可乌龙茶的挥发油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可可茶茶花和乌龙茶挥发油成分的异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得到的...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提取了可可茶茶花和可可乌龙茶的挥发油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可可茶茶花和乌龙茶挥发油成分的异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得到的可可茶茶花挥发油成分中大根香叶烯D(53.97%)、α-金合欢烯(16.07%)、沉香螺醇(3.96%)、十三-2-炔-环丙酯(3.30%)、δ-杜松烯(3.22%)、β-荜澄茄油烯(1.96%)、异香橙烯(1.73%)、1,5-二甲基-8-(1-甲基)乙烯基-1,5-环癸二烯(1.61%)、古巴烯(1.55%)9种物质的含量较高,其中七种烃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油成分的80.11%。顶空固微萃取法得到的可可乌龙茶挥发油成分中反-橙花叔醇(29.1%)、己酸叶醇酯(22.56%)、4-乙酰基-3-乙烯酸乙酯(10.21%)、芳樟醇(6.17%)、紫苏烯(5.97%)、α-金合欢烯(3.54%)、反-叶绿醇(2.11%)、己酸己酯(1.87%)、(3Z)-3-辛酸丁酯(1.74%)9种物质含量最高,其中3种醇类物质占总挥发油成分的37.38%,4种酯类物质占总挥发油成分的36.38%,2种烃类化合物占总挥发油成分的9.51%。可可茶茶花挥发油成分以烃类化合物和醇类居多,可可乌龙茶挥发油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还有酯类,正是这三类化合物使得可可乌龙茶具有花香的气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茶 花香 乌龙茶 挥发油 气-质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