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生境下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francoisi)日活动时间的分配 被引量:13
1
作者 罗杨 张明海 +3 位作者 马建章 吴安康 汪双喜 张树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15-1722,共8页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次是游走、拥坐和嬉戏,分别为14.44%、9.61%和8.54%;仅将很少时间用于理毛行为,为0.33%。与未干扰生境相比,干扰生境下黑叶猴全年中除用于休息的时间下降外,用于其余活动类型的时间均有所提高。研究还表明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性。休息和摄食行为在各季节日活动规律中都存在显著高峰期,但高峰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游走、嬉戏和拥坐行为在各季节的日活动规律所占比例均较低。理毛行为存在季节有或无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生境 黑叶猴 日活动时间分配
下载PDF
Habitat use and locomotion of the François’langur(Trachypithecus francoisi)in limestone habitats of Nonggang,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Qihai ZHOU Bang LUO +1 位作者 Fuwen WEI Chengming HUANG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3年第4期346-355,共10页
We collected data on habitat use and locomotion of the François’langur(Trachypithecus francoisi)between August 2003 and July 2004 at Nonggang Nature Reserve,China.A total of 739 h of behavioral data were collect... We collected data on habitat use and locomotion of the François’langur(Trachypithecus francoisi)between August 2003 and July 2004 at Nonggang Nature Reserve,China.A total of 739 h of behavioral data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is study.We tested 2 predictions:(1)that the langurs may have special patterns of habitat use and locomotion adaptive to the limestone habitat,and(2)the langurs may exhibit different patterns of habitat use and locomotion among different zones of limestone hill.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ançois’langurs spent more time in the low-risk,relatively food-poor cliff-hilltop areas.When young leaves and fruit were scarce in the dry season,the langurs increased their time in the high-risk,food-rich valley basin.François’langurs were semi-terrestrial,and leaping and climbing were their main locomotor modes.These behavioral pattern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lated to characteristics of topography and vegetation in limestone habitat,such as large areas of cliff and discontinuous canopy.Our results also supported Prediction 2.The langurs confined locomotion to the main canopy and frequently adopted leaping while traveling in the hillside and valley basin.While traveling in cliff-hilltop areas,they tended to stay in the lower stratus(≤5 m)or move on the ground,and walking and climbing were their dominant traveling mo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nçois’langur(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habitat use limestone habitat locomotion
原文传递
Ranging behavior of the François’langur(Trachypithecus francoisi)in limestone habitats of Nonggang,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Qihai ZHOU Chengming HUANG +1 位作者 Ming LI Fuwen WEI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11年第2期157-164,共8页
Ranging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animal behavior that researchers use to investigate ecological influences on individual behavior.We collected data on the ranging behavior of one group of François’lang... Ranging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animal behavior that researchers use to investigate ecological influences on individual behavior.We collected data on the ranging behavior of one group of François’langurs(Trachypithecus francoisi)between August 2003 and July 2004 in a limestone habitat within Nonggang Nature Reserve,China.We evaluated the influences of food availability,water resources and sleeping sites on ranging behavior.During the study period,the total home range size for the study group was 64.5 or(69.3 ha if the lacunae within the borders in which langurs were not observed were included),and the mean daily path length was 541 m.These are well within the range of variation reported in Trachypithecus species.The monthly range size was between 9.8 and 23.3 ha,and monthly range size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young leaf availability.The langurs tended to use a larger range size during young leaf-lean periods.The langurs did not use their home range uniformly,and 74%of their activities occurred within 35%of their home range.The most heavily used quadrats in the home range were located near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sleeping sites,suggesting that sleeping site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ranging behavior of François’langurs in limestone habit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nçois’langur limestone habitat ranging behavior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原文传递
Attacks on adult females with infants by non-resident males in the François langur
4
作者 Qi-Hai ZHOU Bang LUO Cheng-Ming HUANG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9-12,共4页
Infanticide by male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mammals,especially primates,as lactation lasts much longer than gestation in many species.Usually,infanticidal episodes occur soon after group takeovers,and are tradition... Infanticide by male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mammals,especially primates,as lactation lasts much longer than gestation in many species.Usually,infanticidal episodes occur soon after group takeovers,and are traditionally considered a male reproductive strategy(i.e.,support the sexual selection hypothesis,Hrdy,1974).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is conception,we observed one group of François’langurs in the Nonggang Nature Reserve,China,between August 2003 and July 2004.During the study period,a François’langur female with the youngest infant in the group was attacked three times by immigrating males,and later disappeared by the third day after the final attack.We suggest that these attacks on the female-infant dyad represent infanticide attempts by males,and may be the cause of the adult female and her infant’s disappearance.Presumably,that female dispersed with her infant to avoid infanticide and was not killed.Though these observations do not completely verify the sexual selection hypothesis,they are not inconsistent with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ANTICIDE Reproductive tactics François’langur(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下载PDF
黑叶猴在喀斯特石山生境的觅食活动 被引量:21
5
作者 周岐海 蔡湘文 +2 位作者 黄乘明 李友邦 罗亚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248,共6页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一群生活在广西扶绥珍稀动物保护区内孤立石山中的黑叶猴进行观察,通过收集有关栖息地利用的数据,从中探讨栖息地的破碎化对其生态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群的觅食活动在石山各个部位的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一群生活在广西扶绥珍稀动物保护区内孤立石山中的黑叶猴进行观察,通过收集有关栖息地利用的数据,从中探讨栖息地的破碎化对其生态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群的觅食活动在石山各个部位的分布存在着显著差异,它们更偏好在山腰觅食(66·1%),而较少利用山脚(18·6%)和山顶(15·3%)。从横向水平来看,猴群的觅食活动主要集中在6个觅食斑块,总面积为7·94hm2,约占栖息地面积的18·9%。觅食斑快中黑叶猴喜食食物的植株密度明显高于非觅食斑块。虽然树叶在黑叶猴食物组成中占绝大部分,但其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之相对应,猴群对觅食斑块的利用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喀斯特石山生境 觅食活动 季节性
下载PDF
广西扶绥黑叶猴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乘明 周岐海 +2 位作者 李友邦 蔡湘文 魏辅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6,共7页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d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月至10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 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对生活在完全被周围农田隔离的石山中的一群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采用以群为单位的焦点动物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每月对猴群连续10d跟踪观察。结果表明:3月至10月,黑叶猴的昼夜活动节律由8个环节组成,11月至2月由9个环节组成,移动、觅食和休息在活动节律中重复出现,晒太阳仅出现在11月至翌年2月。休息占黑叶猴日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觅食、移动、晒太阳和理毛。黑叶猴的日活动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月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温度、栖息地的食物丰富度和光照强度是影响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认为,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体现了叶食性灵长类的特点,更体现了黑叶猴对北热带喀斯特石山环境的适应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昼夜活动节律 日活动时间分配
下载PDF
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乘明 韦显盛 +2 位作者 周岐海 李友邦 黄中豪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8-343,共6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各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个地理种群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各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个地理种群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栖息地质量对黑叶猴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在低质量栖息生境的黑叶猴猴群较生活在高质量栖息生境的猴群花费更多的时间休息和觅食,而用于移动和社会活动的时间相应减少。分析表明,栖息地质量的差异所造成的食物可获得性以及食物组成的差异可能是影响黑叶猴群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虽然不同活动的峰值在日活动节律中出现的时间存在差异,但总的日活动节律在不同地理种群中表现出相同的趋势,即早晨和下午出现两个明显的觅食高峰,而中午则是长时间的休息;移动的高峰通常发生在觅食高峰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栖息地质量 活动时间分配 日活动节律
下载PDF
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白颊黑叶猴种群初步调查 被引量:13
8
作者 苏化龙 林英华 +4 位作者 马强 赵怀东 吴登明 胥执清 邓合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9-178,共10页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对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的白颊黑叶猴种群进行了 4次调查。结果表明 ,该交界处有 4个黑叶猴家族群栖息 ,其中数量最多的 1群曾达到 1 7~ 1 8只个体 ,最少的 1群为 5只左右 ,目前调查统计到的个体... 1998年 4月至 2 0 0 1年 1 2月 ,对重庆市武隆县和彭水县交界处的白颊黑叶猴种群进行了 4次调查。结果表明 ,该交界处有 4个黑叶猴家族群栖息 ,其中数量最多的 1群曾达到 1 7~ 1 8只个体 ,最少的 1群为 5只左右 ,目前调查统计到的个体总数量约 40~ 45只。以常绿阔叶树为主的”斑块状”天然阔叶林地是黑叶猴栖息地生境的主要特征。影响武隆县和彭水县黑叶猴种群数量和分布区缩减的主要原因是 :人类频繁活动、栖息地破碎化和生境条件的变化 ,很大可能还有生殖隔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武隆县 彭水县 交界处 白颊黑叶猴 种群 调查
下载PDF
扶绥黑叶猴食物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友邦 黄乘明 +1 位作者 黄中豪 周歧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6-99,共4页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扶绥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黑叶猴的食物种类在10~19种间变化;食物部位包括叶、果、花和芽。月食物种类与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rho r=0.756,P=0.007〈0.0... 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扶绥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黑叶猴的食物种类在10~19种间变化;食物部位包括叶、果、花和芽。月食物种类与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rho r=0.756,P=0.007〈0.05),表明黑叶猴把大部分取食时间集中在少量食物种类时,其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反之最大。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与食物种类月份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表明黑叶猴在不同的月份之间以相同的食物种数和相同比例的食物部位作为食物来源。黑叶猴取食高质量食物(果实与花)的时间对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Spearman rho r=0.636,P=0.035〈0.05),这说明黑叶猴取食高质量食物会导致较高的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食物选择 食物多样性
下载PDF
过去二十年贵州黑叶猴分布与种群动态及致危因子分析(英文) 被引量:17
10
作者 胡刚 董鑫 +3 位作者 罗洪章 苏欣慰 黎大勇 周材权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11,共6页
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与政府报告数据并结合我们在贵州的最新调查与监测数据,总结过去20年间黑叶猴在贵州的分布、种群变动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保护管理建议。贵州黑叶猴野生种群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约10%~20%:... 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与政府报告数据并结合我们在贵州的最新调查与监测数据,总结过去20年间黑叶猴在贵州的分布、种群变动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保护管理建议。贵州黑叶猴野生种群在过去20年间增长了约10%~20%:从20世纪90年代的约109群1000只增加到现在的约132~137群1160~1200只。但同期黑叶猴已从5个原有的分布点绝迹,现仅存于大沙河、柏箐、麻阳河、宽阔水和野钟等5个保护区,总面积约912km2。现有的5个隔离分布点保存有全球黑叶猴野生种群(1800~2000)的约62%,是黑叶猴物种保存的最关键地区,并应该给于保护管理的优先考虑。偷猎压力在贵州相对较小:在过去的20年间仅有3次偷猎的官方记录。黑叶猴在贵州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与退化。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农作物和烟草种植为目的的耕地扩大,以做饭、取暖以及烟叶烘烤为目的的薪材需求,以及家畜(主要是山羊)的过度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萎缩 黑叶猴 贵州 栖息地衰退 种群动态
下载PDF
黑叶猴食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4
11
作者 黄中豪 黄乘明 +2 位作者 周岐海 韦华 蒙渊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01-5508,共8页
对灵长类来说,喀斯特石山生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环境。喀斯特森林具有生物量低,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生活于其中的灵长类的食物资源受环境的影响强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的特有... 对灵长类来说,喀斯特石山生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生活环境。喀斯特森林具有生物量低,物种多样性高的特点,生活于其中的灵长类的食物资源受环境的影响强烈,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生活在喀斯特石山的特有灵长类动物。在食物资源波动较大的石山生境中,黑叶猴如何在食物匮乏时期获得食物?是否采取了大多数灵长类的应对策略,还是采用适应喀斯特环境的特殊对策?为了回答这些问题,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食性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季节食物组成的差异来探讨黑叶猴如何应对喜食食物(嫩叶、果实)的季节性缺乏的问题。结果表明:黑叶猴共采食92种植物,其中乔木和灌木38种,藤本植物52种,草本植物1种,寄生植物1种。猴群平均每月采食食物22.8种(6-34种),月平均食物多样性指数为2.5(1.6-3)。在弄岗黑叶猴的食物组成中,树叶占总觅食记录的71%,其中嫩叶46.9%,成熟叶24.1%的;果实、花和种子分别占13.2%、6.3%和4.3%;其他食物类型占5.4%,分别包括茎1.8%,叶柄1.1%,未知部位2.5%。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旱季,平均月食物种类和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9.3和2.8,明显高于雨季的16.2和2.1。在雨季,嫩叶在食物中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61.5%相对32.3%);在旱季,猴群对成熟叶的采食比例明显高于雨季(39.4%相对8.9%),且在该季节才利用种子作为食物,占食物组成的8.6%。黑叶猴的食物组成受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嫩叶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与其可获得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65,n=12,P=0.000)。另外,当成熟叶和果实的可利用性降低时,黑叶猴的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成熟叶:r=-0.602,n=12,P=0.039;果实:r=-0.716,n=12,P=0.009)。黑叶猴在嫩叶丰富的雨季,它们采食更多的嫩叶;而在喜食性食物短缺的旱季,它们采取选择更多种类的成熟叶和种子为食,同时它们采食的种类和食物多样性也相应地增加。这与大多数叶食性灵长类的适应策略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食物组成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扶绥黑叶猴日漫游的活动类型和发生高峰(英文)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乘明 李友邦 +1 位作者 周歧海 魏辅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78-82,共5页
从2001年3月至12月研究了野外黑叶猴的活动类型及发生高峰。在日漫游过程中,黑叶猴有7种活动类型,其中休息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觅食和移动。作为对适应环境的特征之一,黑叶猴选择了长时间的中午休息和两个觅食高峰的对策,食物可获得性的... 从2001年3月至12月研究了野外黑叶猴的活动类型及发生高峰。在日漫游过程中,黑叶猴有7种活动类型,其中休息占时间最多,其次是觅食和移动。作为对适应环境的特征之一,黑叶猴选择了长时间的中午休息和两个觅食高峰的对策,食物可获得性的增加将提高休息的时间,减少觅食和运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日漫游 活动类型 发生高峰 扶绥市 休息 觅食 移动
下载PDF
黑叶猴活动时间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25
13
作者 周岐海 黄乘明 李友邦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为全面了解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生态习性和活动规律,从中探讨其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适应策略,从2001年3~12月,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对一群黑叶猴进行了连续的跟踪观察,采用连续记录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结... 为全面了解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的生态习性和活动规律,从中探讨其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适应策略,从2001年3~12月,在广西扶绥珍贵动物保护区对一群黑叶猴进行了连续的跟踪观察,采用连续记录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结果表明,黑叶猴的日活动节律表现为上午和下午的觅食高峰,中午进入长时间的休息期。这可能与白天的温度和日照强度的变化有关。它们的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雨季活动节律中的觅食高峰与旱季相比推迟1h出现;旱季觅食高峰中用于觅食的时间明显增加,且中午出现一个小的觅食高峰。在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中,平均65.4%的时间用于休息,19.6%用于觅食,9.9%用于移动,用于社会活动的时间平均仅占5.1%。它们的活动时间分配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旱季,用于觅食的时间明显多于雨季,而休息时间相应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时间分配 活动节律
下载PDF
广西弄岗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距离 被引量:21
14
作者 黄中豪 周岐海 +2 位作者 黄乘明 蒙渊君 韦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6-54,共9页
我们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的家域和漫游行为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以探讨该物种利用喀斯特石山的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的家域总面积为28.75 hm2,平均月家域面积为8.35±4.24 hm2。猴群平均日漫游距离为661.7... 我们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的家域和漫游行为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研究,以探讨该物种利用喀斯特石山的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的家域总面积为28.75 hm2,平均月家域面积为8.35±4.24 hm2。猴群平均日漫游距离为661.77±130.20 m。黑叶猴对家域面积的利用表现出雨季明显小于旱季的季节性变化。在雨季,猴群的月平均家域面积为5.88±1.68 hm2;在旱季,猴群平均月家域面积为10.83±4.70 hm2。黑叶猴在雨季的平均日漫游距离为589.93±120.15 m;旱季的平均日漫游距离为733.61±102.34 m,也表现出雨季小、旱季大的趋势。分析显示,食物的可获得性是影响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距离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果实和嫩叶是黑叶猴最喜爱的食物,雨季果实和嫩叶丰富,猴群采食足够的食物,其活动面积和漫游距离小,反之,就大,即猴群的家域面积和日活动距离与果实和嫩叶的可获得性呈负相关关系。由此推断,在喜食食物缺乏的季节,黑叶猴通过扩大家域范围和增加漫游距离来获取足够的食物,这与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应对环境食物季节性变化的对策相似,进一步说明,喀斯特石山环境并没有对黑叶猴的家域和日漫游产生特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家域 日漫游距离 季节性变化 食物可利用性
下载PDF
同域分布黑叶猴和熊猴的活动时间分配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岐海 黄中豪 +2 位作者 韦华 陈天波 黄乘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和两群熊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种灵长类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食物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两种灵长类动物活动... 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一群黑叶猴和两群熊猴作为观察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行为数据。通过比较两种灵长类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来探讨食物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对两种灵长类动物活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休息在黑叶猴的活动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熊猴;熊猴用于移动的时间比例明显高于黑叶猴。两种灵长类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应对喜食食物的季节性短缺。当旱季嫩叶和果实的可获得性降低时,黑叶猴明显增加用于移动和觅食的时间比例,相应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与此相反,熊猴明显减少用于移动的时间比例,相应地增加用于社会性理毛的时间比例。分析表明,食物的可获得性以及食物组成的差异可能是影响同域黑叶猴和熊猴活动时间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熊猴 活动时间分配 季节性
下载PDF
冬季麻阳河黑叶猴的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雯 郭爱伟 +3 位作者 王彬 吴安康 刘宁 胡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6,共6页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18种冬季主要食物以及13种取食较少的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对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 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18种冬季主要食物以及13种取食较少的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对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涤法进行测定,并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ADF)比值。将各独立样本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数据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测定结果显示:除PROT/ADF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外,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在其他测定组分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18种主要食物的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比例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说明麻阳河黑叶猴冬季对食物物种的选择不受其测定营养组分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冬季采食的4种主要采食部位除水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在其他营养组分含量以及PROT/ADF比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且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采食部位的冬季采食比例与其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比值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的冬季食物选择不受食物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含量和PROT/ADF比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主要食物 营养成分 食物选择 黑叶猴 麻阳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西扶绥黑叶猴食物水分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晓红 李友邦 +2 位作者 黄乘明 黄中豪 周岐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46,共4页
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并测定了黑叶猴食物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食物中的月平均水分含量在61.1%~76.4%之间,各个月份间食物的平均水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χ2=22.00,df=11,p=0.024〈0.05).在不同的... 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技术研究了黑叶猴的觅食行为,并测定了黑叶猴食物的水分含量.结果表明,食物中的月平均水分含量在61.1%~76.4%之间,各个月份间食物的平均水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χ2=22.00,df=11,p=0.024〈0.05).在不同的食物部位中,花、嫩叶、果实、成熟叶的月平均水分含量分别为74.32%、70.69%、62.46%、60.73%.不同生活型的食物平均水分含量不同,其中乔木的水分含量最高(71.43%),其次为藤本植物(68.55%),灌木(67.37%),最低为草本植物(63.03%).黑叶猴取食植物含水分较多的嫩叶部分作为主要的食物,但检验发现黑叶猴全年对食物种类的取食时间与该种类的平均水分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食物的水分含量不是影响黑叶猴选择食物种类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食物水分含量 食物选择
下载PDF
广西弄岗黑叶猴栖息地选择与利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婷 黄中豪 +2 位作者 黄乘明 周岐海 韦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6908-6915,共8页
2005 年 9 月至 2006 年 8 月对广西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进行行为观察,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并收集猴群的栖息地利用数据,分析黑叶猴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对不同山体部位的利用有显著性差异(χ... 2005 年 9 月至 2006 年 8 月对广西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一群黑叶猴进行行为观察,采用瞬时扫描法观察并收集猴群的栖息地利用数据,分析黑叶猴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规律。结果表明,黑叶猴对不同山体部位的利用有显著性差异(χ^2=43.063,df=4,P<0.001)。黑叶猴对崖壁的利用频率最高(占总记录的36.67%±9.44%),其次是山坡(32.30%±9.57%),对山脚(14.15%± 5.01%)、山顶(11.24%± 8.42%)和平地(5.63%± 2.92%)的利用较少。分析发现,黑叶猴对山体部位的利用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山顶:Z=-0.160,P =0.837;崖壁:Z=-0.320,P=0.749;山坡:Z=-0.480,P =0.631;山脚:Z=-1.601,P=0.109;平地:Z=0,P=1)。黑叶猴将崖壁作为主要的休息场所,山坡和山脚为主要的移动和觅食场所。黑叶猴对栖息地的利用受食物可获得性的影响。当食物中花的可获得性降低时,猴群增加对山脚的利用;当嫩叶可获得性降低时,猴群增加在崖壁移动的频率;当果实的可获得性升高时,猴群增加在平地觅食的频率。食物组成与黑叶猴栖息地利用也有关系。总体来看,黑叶猴对山顶的利用频率与花的觅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对山脚的利用频率与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猴群在山顶休息的频率随花和成熟叶的觅食比例的上升而上升;在山脚休息的频率随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的上升而上升。猴群在山坡觅食的频率随果实+种子的觅食比例的下降而上升;在山脚觅食的频率随嫩叶的觅食比例的下降而上升。另外,平均最低温度与猴群在平地觅食的频率呈负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食物的分布和数量对黑叶猴栖息地利用有重要影响,黑叶猴对栖息地的选择是在觅食利益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栖息地利用 喀斯特石山
下载PDF
弄岗黑叶猴旱季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秀菊 吴茜 +2 位作者 黄中豪 黄乘明 周岐海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7,共7页
蛋白质与纤维素的比值以及能量高低是影响灵长类动物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Oftedal,1991;Waterman and Kool,1994;Chapman and Chapman,2002;Wasserman and Chapman,2003;Hanya et al.,2007;Huang et al.,2010),但它们是否影响疣猴的食... 蛋白质与纤维素的比值以及能量高低是影响灵长类动物食物选择的重要因素(Oftedal,1991;Waterman and Kool,1994;Chapman and Chapman,2002;Wasserman and Chapman,2003;Hanya et al.,2007;Huang et al.,2010),但它们是否影响疣猴的食物选择目前尚具有较大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营养成分 食物选择 喀斯特生境
下载PDF
广西扶绥片段化栖息地中黑叶猴的食物选择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友邦 黄晓红 +1 位作者 王楼 杨林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9-215,共7页
为了研究黑叶猴在片段化生境中的适应能力,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技术于每月初连续观察8 d,记录片段化栖息地中的一群黑叶猴觅食行为,同时采用样带法监测黑叶猴家域内食物可获得性的季节性变化。结果显示,黑叶猴... 为了研究黑叶猴在片段化生境中的适应能力,2006年1~12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连续记录技术于每月初连续观察8 d,记录片段化栖息地中的一群黑叶猴觅食行为,同时采用样带法监测黑叶猴家域内食物可获得性的季节性变化。结果显示,黑叶猴以61种植物为食,月平均食物种类为21.8种。黑叶猴取食的食物部位中,嫩叶占比例最大,达55.8%,其次为果实的比例达12.4%,其他依次为成熟叶占12.1%,种子10.6%、花4.3%、芽2.7%和树皮2.4%。成熟叶的可获得性最大,可获得性指数在75%(2月)到100%(7~9月)之间;其次为嫩叶,可获得性指数在25%(11月)到94%(7月)之间,芽、花和果实等食物部位的可获得性指数在20%以下。取食各食物部位的时间与相应部位的可获得性指数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月食物种类与生境中食物种数的可获得性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因此,在片段化的栖息地中黑叶猴选择性地利用生境中的食物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叶猴 栖息地片段化 食物选择 食物可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