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tratigraphicalCorrelation of Frasnian-Famennian TransitionalStrata in Wuzhishan Se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Chaoyong Xia Wenchen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1期48-52,共5页
The qualities of petrology and paleobiology in Wuzhishan Section are studied. Several geo-chemical anomalies are recognized, such as: high rare earth element content, high pyrite content and Ni anomalies. It could be ... The qualities of petrology and paleobiology in Wuzhishan Section are studied. Several geo-chemical anomalies are recognized, such as: high rare earth element content, high pyrite content and Ni anomalies. It could be correlated with Nandong Section in Xiangzhou County and the F/F boundary c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Ni anomali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geochemical anoma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in non-fossil stra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snian-famennian geochemical anomaly rare earth element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下载PDF
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泥盆系Frasnian-Famennian界线 被引量:4
2
作者 江大勇 郝维城 +2 位作者 白顺良 王新平 姚建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298,共5页
应用化学 -生物地层学方法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首次识别出了泥盆系 Frasnian- Fam ennian界线。在巴楚小海子剖面 ,以出现牙形石 Icriodus deformatus和可与华南 F- F界线化学异常对比的化学元素丰度或比值异常为标志 ,将 F- F界线置于... 应用化学 -生物地层学方法 ,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首次识别出了泥盆系 Frasnian- Fam ennian界线。在巴楚小海子剖面 ,以出现牙形石 Icriodus deformatus和可与华南 F- F界线化学异常对比的化学元素丰度或比值异常为标志 ,将 F- F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灰岩中。研究结果表明 ,重要的储油层和开发层——东河砂岩段位于 F- F界线之下 ,为泥盆纪弗拉斯期。同时 ,本文为探讨地史期间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F- F事件的特征和机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snian-famennian界线 化学-生物地层 泥盆系 新疆 储油层 巴楚小海子剖面 牙形石
原文传递
广西丹池盆地F-F界线事件沉积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宏伟 杜远生 +4 位作者 黄志强 张哲 杨江海 黄虎 吴勘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6,共7页
广西丹池(南丹—河池)盆地内部在上泥盆统弗拉斯阶与法门阶分界线上普遍发育事件沉积作用,自台地边缘到台内裂陷槽盆地事件沉积分为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沉积岩石分别为砾屑灰岩、含砾砂屑灰岩、递变层砂屑灰岩等。该事件沉积具有等时... 广西丹池(南丹—河池)盆地内部在上泥盆统弗拉斯阶与法门阶分界线上普遍发育事件沉积作用,自台地边缘到台内裂陷槽盆地事件沉积分为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沉积岩石分别为砾屑灰岩、含砾砂屑灰岩、递变层砂屑灰岩等。该事件沉积具有等时性、成因相关性和广布性。事件沉积绝大部分位于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之间。这些事件沉积可以和广西横县六景、桂林杨堤、德保都安、武宣南峒、象州香田、崇左那艺、上林云攀以及比利时的Hony剖面、美国内华达的Devil sGate剖面、摩洛哥的Atrous剖面、南乌拉尔、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Fore-Kolyma、波兰—摩拉维亚盆地南部(Holy Cross山脉,Cracow和Brno地区)法门阶底部的浊积岩和角砾岩对比。如此广泛的全球性分布的等时性的事件沉积可以和巨大的外行星撞击地球而引起的全球性海啸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泥盆纪 F-F群集绝灭 事件沉积
下载PDF
广西六景泥盆系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层牙形石生物地层及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6
4
作者 曾雄伟 杜远生 张哲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93,共9页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中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通过对其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附近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晚rhenana带、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F-F界线位于融县组下部(第7号层与第...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是中国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通过对其弗拉斯阶-法门阶(F-F)界线附近地层进行详细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自下而上识别出3个牙形石带:晚rhenana带、linguiformis带和triangularis带。F-F界线位于融县组下部(第7号层与第8号层之间),在谷闭组顶界之上3.32,m处。碳同位素的分析结果表明,F-F之交δ13C具有显著正偏移,增幅为2.0‰,与湖南老江冲、广西垌村和杨堤以及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等地的F-F界线附近的碳同位素记录一致,且具有相近的变化幅度。δ13C正异常与F-F界线上的生物灭绝有关,由于食微生物的高等生物灭绝,微生物大量繁盛,诱导海水缺氧,导致海洋有机碳埋藏速率增加,从而形成δ13C的正偏。F-F界线层发育一套以碎屑灰岩为特色的事件沉积,该事件沉积在广西乃至全球具有等时性,可能与小行星碰撞地球引起的全球性海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六景剖面 弗拉斯阶-法门阶 牙形石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广西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对比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龚一鸣 李保华 吴诒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对广西 7条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剖面的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的对比研究表明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带或偏心率轨道旋回层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内 ,跨越弗拉阶—法门阶 (F—F)之交的碳同位素组成在 1 4Ma内不具一致性 ,表现为正偏、负偏和... 对广西 7条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剖面的碳同位素与分子地层的对比研究表明 ,在牙形石生物地层带或偏心率轨道旋回层建立的等时地层格架内 ,跨越弗拉阶—法门阶 (F—F)之交的碳同位素组成在 1 4Ma内不具一致性 ,表现为正偏、负偏和无偏 3种模式。主要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萜类、甾类 ;其母体生物源主要为海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非光合作用的菌类和陆源高等植物。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构成F—F事件期碳酸盐台地、斜坡和盆地相生物量的主体。分子地层参数及其与碳同位素的关系显示 ,F—F之交广西海域高温、高盐、缺氧、多风 ;Pr Ph与δ1 3C曲线的变化表现为负相关。地层的加积方式 (加积、进积和退积 )、堆积速率、缺氧程度、分子化石类型和丰度是影响广西F—F之交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退积序列、快速堆积、缺氧程度和有机质埋藏量增加通常对应δ1 3C值增加。由于分子地层参数能提供生物与环境这两大直接影响碳同位素组成的量化信息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弗拉阶 法门阶 碳同位素 分子地层 集群绝灭 碳酸盐 泥盆纪
下载PDF
泥盆纪弗拉阶-法门阶事件的化学-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白顺良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63-369,共7页
对广西南洞剖面的研究表明,弗拉阶-法门阶(F-F)生物事件(也称为Kelwasser生物事件)是阶梯式灭绝事件,生物种类锐减发生于linguiformis带最晚期,持续时间约为0.1Ma。在F-F界线有3个Ni-Ir... 对广西南洞剖面的研究表明,弗拉阶-法门阶(F-F)生物事件(也称为Kelwasser生物事件)是阶梯式灭绝事件,生物种类锐减发生于linguiformis带最晚期,持续时间约为0.1Ma。在F-F界线有3个Ni-Ir异常层,该异常层同时也富含亲铜元素,并伴有碳同位素负异常以及微玻陨石。紧随着覆盖有海啸岩。F-F事件实际上是生物-地球化学-沉积综合事件。像这样的综合事件,在中、晚泥盆世共发生了5次。发生的频率为4.6×10-6a-1。讨论了F-F大灭绝事件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 地层学 泥盆纪 Kellwasser事件
下载PDF
贵州独山泥盆纪弗拉期法门期生物灭绝后的生物遗迹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约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黔南独山地区晚泥盆世弗拉期 法门期 (F/F)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后 ,遗迹化石的出现早于其它化石。描述产于独山地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的遗迹化石 ,并分析其生态习性 ,它们在地层中的产出呈现出习性构造逐渐复杂、潜穴管逐渐“粗化”、由... 黔南独山地区晚泥盆世弗拉期 法门期 (F/F)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后 ,遗迹化石的出现早于其它化石。描述产于独山地区晚泥盆世法门期早期的遗迹化石 ,并分析其生态习性 ,它们在地层中的产出呈现出习性构造逐渐复杂、潜穴管逐渐“粗化”、由层面线性向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发展 ,反映造迹生物有机体的逐渐变大和完善、生活和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 F/F生物灭绝 生物复苏 法门期早期 晚泥盆世 贵州独山
下载PDF
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成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56-579,共1页
被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的晚泥盆世的3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都存在严重的问题。Ziegler和Sandberg(1996)提出,要重新考虑这3个晚泥盆世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
关键词 全球 界线层型剖面点 晚泥盆世 弗拉斯阶 地层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洪古勒楞组时代的新认识 被引量:29
9
作者 夏凤生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7-285,329-330,共9页
标准地点的洪古勒楞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乃至整个新疆北部以海相为主的层位上最高的晚泥盆世晚期的沉积。然而牙形类和微体脊椎动物的研究证实,该组跨弗拉阶-法门阶(F-F)界线,它至少包括了一小部分弗拉晚... 标准地点的洪古勒楞组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乃至整个新疆北部以海相为主的层位上最高的晚泥盆世晚期的沉积。然而牙形类和微体脊椎动物的研究证实,该组跨弗拉阶-法门阶(F-F)界线,它至少包括了一小部分弗拉晚期和主体部分为法门早期的沉积。两个牙形类带LaterhenanaZone和MiddlecrepidaZone被识别出,它们在F-F界线附近,并分别在大绝灭事件(在linguiformisZone内)之前后。另一个层位更高的牙形类带LatecrepidaZone也可能存在。同时还证实,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正常层序”的标准地点的洪古勒楞组的层序是倒转的。由此,含植物大化石Leptophloeumrhobicum等的陆相层在下(此层可能归于该组下伏的朱鲁木特组),而产牙形类和其它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的海相层在上。按牙形类年代带的年代地层时间表(Fordham,1992),该组距今约368-364百万年。至于它和邻近地区和布克河组的关系,由于后者发现了更高层位的牙形类,两者还不能完全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类 洪古勒楞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Environment and Age of the Upper Devonian‒Carboniferous Zhulumute and Hongguleleng Formations,Junggar Basin,NW China:Ichnological and Palynological Aspects
10
作者 MichałS TACHACZ Marcelina KONDAS +1 位作者 PawełFILIPIAK MA Xue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24-739,共16页
Two Upper Devonian to Lower Carboniferous sections,namely the Bulongguoer and Haer(Gennaren area)in the Junggar Basin,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ichnology and palyno... Two Upper Devonian to Lower Carboniferous sections,namely the Bulongguoer and Haer(Gennaren area)in the Junggar Basin,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in northwestern China were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ichnology and palynology.The deposits of the Hongguleleng Formation and Namu Member of the Heishantou Formation,respectively,are mostly unbioturbated or poorly bioturbated,with poorly diversified trace fossils,which indicate unfavou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burrowing benthic community during the Late Devonian and Early Carboniferous.The main factor governing the growth of the bioturbating population was the rapid sedimentation of fine-grained,volcanic material documented as tempestites,which buried the benthic fauna.In the Bulongguoer section,the presence of miospores Teichertospora torquata and Grandispora gracilis enabled identification of the broad Teichertospora torquata–Grandispora gracilis Miospore Zone from the transitional Frasnian/Famennian interval.Mor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of palynostratigraphical levels(DE and CZ Miospore zones)is only tentative.On the basis of palynofacies analysis,samples from the lower Bulongguoer section indicate deposition in more proximal conditions,whereas samples from the top of the section indicate deposition in a more distal environment.In the Haer section,only a general biostratigraphic indication for the Tournaisian was possible,owing to poor preservation of organic m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fossils PALYNOLOGY event deposition frasnian/famennian/tournaisian XINJIANG
下载PDF
华南晚泥盆世腕足动物壳体保存状况及其氧碳同位素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媛媛 刘建波 马学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6-578,共13页
对华南湘中地区上泥盆统弗拉/法门(F/F)界线附近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壳体结构所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始结构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具有棱柱状第三层,二是缺失棱柱状第三层。基于壳体保存程度的详细分析,以阴极发光程度、壳体显微结... 对华南湘中地区上泥盆统弗拉/法门(F/F)界线附近的几种腕足动物化石壳体结构所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其原始结构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具有棱柱状第三层,二是缺失棱柱状第三层。基于壳体保存程度的详细分析,以阴极发光程度、壳体显微结构为参数建立了壳体成岩作用改造程度的量化模式,经化石壳体氧、碳同位素值的验证,这一模式基本可以用来对不同保存环境下的样品进行筛选。在对比研究中发现,以无洞贝目(Atrypida)为代表的具有柱状第三层结构的样品不仅在保存状况上优于只具有纤维层结构的壳体,而且其氧、碳同位素数值的分布也较为集中,从而说明无洞贝目的壳体是进行氧、碳同位素研究较为理想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动物 壳体保存状态 碳、氧同位素 弗拉/法门界线 华南
下载PDF
广西全州地区晚泥盆世牙形石和腕足类生物地层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家一 寇晓虎 +5 位作者 郭俊刚 宋博文 艾承志 侯亚飞 王嘉轩 汤君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0-949,共20页
广西东北部泥盆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对研究中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和孟公坳组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集及室内分析,共获得104枚牙形石化石和34件腕足类化石。经鉴定,... 广西东北部泥盆系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对研究中国华南地区泥盆纪生物地层具有重要意义。对广西全州地区东山剖面上泥盆统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和孟公坳组进行了系统的化石采集及室内分析,共获得104枚牙形石化石和34件腕足类化石。经鉴定,牙形石共21属19种,腕足类化石共6属9种。根据化石种属在东山剖面上的分布,自下而上可划分出8个牙形石带:Icriodus brecis带,Schmidtognathus hermanni-Polygnathus cristatus带,Schmidtognatus wittekindtii带,Palmatolepis linguiformis带,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带,Palmatolepis rhomboidea带,Icriodus cornutus带和Palmatolepis gracilis manca-Rhodalepis polylophodontiformis带,指示研究区内佘田桥组、锡矿山组、孟公坳组分别对应国际年代地层单位的弗拉斯阶上部、法门阶下部和法门阶中上部,并通过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的首现确立了该地区弗拉斯阶和法门阶(F-F)的界线;在东山剖面共划分出2个腕足类组合带:弓石燕(Cyrtospirifer)组合带和云南贝(Yunnanella)-帐幕石燕(Tenticosififer)组合带,它们分别与东山剖面中牙形石Palmatolepis falsiovalis-Palmatolepis linguiformis带、Palmatolepis rhomboidea-Palmatolepis marginifera带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泥盆统 牙形石 腕足类 弗拉斯阶-法门阶
下载PDF
Devonian Frasnian-Famennian transitional event deposits of Guangxi, South China and their possible tsunami origin 被引量:6
13
作者 DU YuanSheng GONG YiMing +4 位作者 ZENG XiongWei HUANG HongWei YANG JiangHai ZHANG Zhe HUANG ZhiQia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11期1570-1580,共11页
A suite of event deposits, isochronous and interrelated in origin, occurs widely near the Frasnian- Famennian boundary in Guangxi, South China. 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acies areas of the platform-margin slope... A suite of event deposits, isochronous and interrelated in origin, occurs widely near the Frasnian- Famennian boundary in Guangxi, South China. It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acies areas of the platform-margin slope and inter-platform rift-trough. The rudstone or calcirudite occur in the Liujing section of Hengxian and Luoxiu and Baqi sections of Xiangzhou in the facies area of platform-margin slope. The turbidites are observed in the sections of Yangdi and Baisha of Guilin, Du'an of Debao, Nandong and Sanli of Wuxuan, Xiangtian, Ma'anshan of Xiangzhou, Nayi of Chongzuo, Yunpan of Shanglin in the facies area of inter-platform rift-trough. The massive homogenites occur in sections of Mangchang, Luofu and Road from Nandan to Tian'e and Ma'anshan etc in the facies area of inter-platform rift-trough. Herein event deposits can be correlated in stratohorizon to the turbidite in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triangularis Zone in Hony railroad cut of Belgium, Devils Gate of Nevada, USA, Atrous of Morocco, South Urals and Fore-Kolyma of northeastern Siberia of Russia, and erosional discontinuities and brecciation in the Frasnian-Famennian boundary in South Polish-Moravian shelf. The event deposits could be caused by a violent tsunami related to bolide impacts into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VONIAN frasnian-famennian mass EXTINCTION South China TSUNAMI EVENT DEPOSITS
原文传递
三峡东部地区泥盆系写经寺组下部一套可能的海啸沉积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雄伟 周鹏 +2 位作者 刘安 王建坡 杜远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6-822,共7页
三峡东部地区泥盆系写经寺组中普遍发育一套或数套薄—中层状砾屑灰岩。通过对建始县长梁子、长阳县渔峡口、宜昌市官庄3个剖面的详细研究,发现上部砾屑发育菊花状或倒小字形构造,无疑属风暴沉积;而下部砾屑发育反向叠瓦构造,结合侧向... 三峡东部地区泥盆系写经寺组中普遍发育一套或数套薄—中层状砾屑灰岩。通过对建始县长梁子、长阳县渔峡口、宜昌市官庄3个剖面的详细研究,发现上部砾屑发育菊花状或倒小字形构造,无疑属风暴沉积;而下部砾屑发育反向叠瓦构造,结合侧向相变关系和空间分布,认为其可能代表了F-F之交小行星坠入海洋引起的全球性海啸在古陆边缘的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东部地区 写经寺组 砾屑灰岩 F-F 海啸沉积
下载PDF
Frasnian-Famennian boundary events in Tarim Bas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15
作者 郝维城 江大勇 +2 位作者 姚建新 白顺良 王新平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9期865-871,共7页
In the Tarim Basin (in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rthwest China), the Frasnian-Famennian (F-F) boundary and boundary events within the Upper Devonian are revealed by applying the chemo-biostratigraphic me... In the Tarim Basin (in 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Northwest China), the Frasnian-Famennian (F-F) boundary and boundary events within the Upper Devonian are revealed by applying the chemo-biostratigraphic method. At Bachu County, Tarim Basin, the F-F boundary is placed near the base of the Middle Member of the Bachu Formation.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important oil-reservoir bed, Donghe Sandstone, has an age no later than the Frasnian. Nickel anomalies and gypsum beds in the F-F boundary beds might have an origin of rifting-hydrothermal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snian-famennian boundary TARIM Basin Xinjiang China.
原文传递
根据孢粉资料确定伏尔加地区弗拉阶和法门阶界线(英文)
16
作者 ValentinaN.MANTSOUROVA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30,共9页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伏尔加地区上泥盆统弗拉阶和法门阶的界线以3种剖面7类型为代表。第一种类型的界线剖面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地台,但两阶之间有沉积间断。第二种类型剖面地层发育较完整,即Volgogradian层直覆于Livendian层之上。前者以Corb...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伏尔加地区上泥盆统弗拉阶和法门阶的界线以3种剖面7类型为代表。第一种类型的界线剖面广泛分布于俄罗斯地台,但两阶之间有沉积间断。第二种类型剖面地层发育较完整,即Volgogradian层直覆于Livendian层之上。前者以Corbulispora viminea-Geminospora vasjamica孢子组合带为特征。第三种类型剖面存在于前里海(Pre-Caspian)凹陷的西侧,是最近根据孢粉资料确定的;地层剖面不完整,在中弗拉阶的Semilukian层有剥蚀面,上覆以不同时代的(弗拉期或法门期)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尔加地区 弗拉阶 法门阶 上泥盆统 界线 孢子带
下载PDF
弗拉—法门转折期气候—海洋环境变化及生物危机成因探讨
17
作者 张力钰 陈代钊 刘康 《沉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23-737,I0001,共16页
【目的】晚泥盆世弗拉—法门(Frasnian-Famennian,F-F)转折期是地质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期,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造成了低纬度地区浅海底栖生物的大量灭绝。关于该时期的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变化以及生物灭绝的成因机制研究目前已... 【目的】晚泥盆世弗拉—法门(Frasnian-Famennian,F-F)转折期是地质历史的一个关键时期,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并造成了低纬度地区浅海底栖生物的大量灭绝。关于该时期的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变化以及生物灭绝的成因机制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争议且各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方法】在系统梳理F-F转折期古气候、古海洋环境变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华南的研究实例探讨了F-F转折期的古海洋缺氧模式。【结果与结论】F-F转折期,气候在变冷的趋势下出现多次快速的暖—冷交替;缺氧范围和程度各地表现不一,但主要集中在低纬度浅海地区上Kellwasser层附近。因此,F-F生物危机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频繁、短暂的火山活动引起大陆风化作用增强,一方面导致了气候快速的暖—冷交替,另一方面促进了陆地向海洋中输入营养物质造成浅海的富营养化和缺氧。各个环境因素相互制约/影响对低纬度浅海地区生命造成极大的环境压力,最终导致了F-F生物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拉—法门转折期 古气候 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 生物危机
下载PDF
西准噶尔乌兰柯顺地区牙形刺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志宏 龚一鸣 +3 位作者 纵瑞文 范若颖 宋俊俊 武慧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西准噶尔地区的乌兰柯顺剖面从晚泥盆世朱鲁木特组至早石炭世黑山头组地层连续,单斜出露,特别是其中跨越晚泥盆世弗拉期顶部至早石炭世杜内期底部的洪古勒楞组,宏体化石、微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以及其他相标志丰富,岩性的三分性明显:下段... 西准噶尔地区的乌兰柯顺剖面从晚泥盆世朱鲁木特组至早石炭世黑山头组地层连续,单斜出露,特别是其中跨越晚泥盆世弗拉期顶部至早石炭世杜内期底部的洪古勒楞组,宏体化石、微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以及其他相标志丰富,岩性的三分性明显:下段为灰色—灰黄色生物碎屑灰岩;中段为紫红色—灰绿色沉凝灰岩;上段为灰绿色—灰黄色生物碎屑灰岩、钙泥质碎屑岩。该剖面是我国北方构造活动区难得的完整剖面和洪古勒楞组理想的候选层型剖面。牙形刺和其他大化石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剖面洪古勒楞组的时限为晚泥盆世末弗拉期至早石炭世早杜内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牙形刺 洪古勒楞组 弗拉阶 法门阶 泥盆系 石炭系 西准噶尔 新疆
原文传递
湖北建始写经寺组的弗拉期化石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仁杰 廖卫华 冯少南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2,共5页
根据珊瑚化石 Phillipsastrea hunanense,Mictophyllum zhuzhouense,Pseudozaphrentis?curvatum,Peneck-iella sp.及 Crassialveolites sp.等确定建始长梁子一带的写经寺组底部属弗拉阶。鄂西写经寺组应属法门阶及部分弗拉阶沉积。
关键词 法门阶 弗拉阶 泥盆系 写经寺组 湖北 珊瑚化石 海相动物
原文传递
渝东南地区泥盆纪牙形刺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黎明 王成源 +4 位作者 王长生 胡云喜 唐用洋 胡平 王庆东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2-298,共17页
本文研究了渝东南地区3个泥盆纪剖面的牙形刺,黔江濯水剖面的顶部(第7层)产有Palmatolepis quadrantinodosalobata等牙形刺,时代为法门期早期Middle crepida带至Lower rhomboidea带,是本区泥盆纪海相沉积的最高层位;酉阳兴隆剖面(第51层... 本文研究了渝东南地区3个泥盆纪剖面的牙形刺,黔江濯水剖面的顶部(第7层)产有Palmatolepis quadrantinodosalobata等牙形刺,时代为法门期早期Middle crepida带至Lower rhomboidea带,是本区泥盆纪海相沉积的最高层位;酉阳兴隆剖面(第51层)发现牙形刺Palmatolepis semichatovae等牙形刺,时代为弗拉斯期晚期Lower rhenana带;濯水剖面的5层和6层、黔江水泥厂剖面的5层至7层以及酉阳兴隆剖面的52层和53层均产有较多的弗拉斯期晚期的牙形刺。本区写经寺组、黄家磴组和云台观组都可能是穿时的,写经寺组在各剖面残留厚度不同。写经寺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晚期至法门期早期。本区缺少法门期中、晚期的典型的海相沉积。描述了一个新种Polygnathus chongqingensis Wang sp.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刺 写经寺组 法门期早期 弗拉斯期 穿时 渝东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