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1例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析
1
作者 刘波 杨绍浦 +1 位作者 张勇 周丕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1期41-43,共3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治疗难度较大,ARCOⅢ期AVN已有软骨下骨折或坏死组织内骨小梁断裂,甚至出现关节面塌陷,治疗需努力保护患者髋关节。1例ARCOⅢ期AVN采用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随访1年,患者能完全负重正常行走,髂骨瓣基本愈合,说明游...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治疗难度较大,ARCOⅢ期AVN已有软骨下骨折或坏死组织内骨小梁断裂,甚至出现关节面塌陷,治疗需努力保护患者髋关节。1例ARCOⅢ期AVN采用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随访1年,患者能完全负重正常行走,髂骨瓣基本愈合,说明游离髂骨瓣移植治疗ARCOⅢ期AVN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游离髂骨瓣 移植
下载PDF
同期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及神经缺损
2
作者 王磊 史敬存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9期609-617,共9页
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重点问题,自体骨移植是主要的方法。然而,自体骨移植后的骨质易吸收,即使通过吻合血管,移植骨的自发性疏松化仍然严重影响牙种植及功能恢复。因此,血管化自体骨移植的疏松化成为颌骨重建... 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重点问题,自体骨移植是主要的方法。然而,自体骨移植后的骨质易吸收,即使通过吻合血管,移植骨的自发性疏松化仍然严重影响牙种植及功能恢复。因此,血管化自体骨移植的疏松化成为颌骨重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尚无预防措施。血供充足的自体骨无法避免自身疏松化的问题提示:血供之外被长期忽略的神经等系统因素可能调控移植骨内环境。笔者基于前期神经微环境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系列研究,通过构建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动物模型及尸体解剖,提出了同期神经支配的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新术式。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移植是在髂骨瓣(骨肌皮瓣)植入受区并行血管吻合后,对同时获取的支配髂骨的髂腹股沟神经(传统方法一般忽略并牺牲)与下牙槽神经近心端及颏神经行显微缝合。笔者团队通过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同期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移植的新方法不仅抵御骨质吸收,而且能够恢复唇等周围软组织的感觉,可解决颌骨重建后感觉缺失及疏松化的关键问题,保证了牙种植义齿的成功,并提出“血供+神经”双系统骨移植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 下颌骨重建 游离髂骨瓣 血管化 旋髂深动静脉 髂腹股沟神经 下颌神经 颏神经 神经支配 骨质疏松症 感觉
下载PDF
以髂腰血管为蒂髂骨(膜)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庭家 徐达传 +3 位作者 陈荣生 钟世镇 李忠华 孟壮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为髂腰血管蒂髂骨(膜)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具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标本上,对髂腰血管的起始、走行及分支分布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摹拟骨瓣切取。结果:髂腰动脉96.3%起自髂内动脉,3.7%起自髂总动... 目的:为髂腰血管蒂髂骨(膜)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具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标本上,对髂腰血管的起始、走行及分支分布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摹拟骨瓣切取。结果:髂腰动脉96.3%起自髂内动脉,3.7%起自髂总动脉。其主干79.6%走行髂肌浅面,20.4%走行于髂肌深面,末端均分布髂嵴中部,并与前、后血管之间形成吻合。髂腰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7mm,腰大肌外侧缘处外径为1.6mm。由腰大肌外侧缘至其末端的长度为4.5cm,分布于髂嵴中部的范围长为7.0c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腰血管蒂 骼骨瓣移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患者下颌骨重建术式的选择: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宏伟 马春跃 +3 位作者 贺光 徐立群 张陈平 秦兴军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89-92,共4页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familial gigantiform cementoma,FGC)是一类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的良性纤维-牙骨质-骨病变。病灶可累及上、下颌骨,以下颌骨前份的膨胀性生长最为典型,常导致颜面畸形和口腔功能障碍。由于该病罕见,其治疗...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familial gigantiform cementoma,FGC)是一类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的良性纤维-牙骨质-骨病变。病灶可累及上、下颌骨,以下颌骨前份的膨胀性生长最为典型,常导致颜面畸形和口腔功能障碍。由于该病罕见,其治疗的相关报道十分有限。该病好发于青少年,患者多伴发长骨骨折,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慎重。本文报告1个FGC家系中2例患病者下颌骨重建的不同方式,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口腔功能和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FGC患者下颌骨重建方式选择的经验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巨大型牙骨质瘤 下颌骨重建 长骨骨折 血管化髂骨肌瓣
下载PDF
吻合旋股外侧血管髂骨移植在颌面部的应用
5
作者 程宁新 陈一飞 +1 位作者 寿柏泉 赵敏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19-21,共3页
吻合血管髂骨移植是修复颌骨缺损的常用手术。作者应用吻合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移植修复颌面部骨缺损4例,证实以该血管为蒂的髂骨瓣的临床可行性。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位置恒定、血管口径较粗,所形成的血管蒂较长,操作安全、方便。... 吻合血管髂骨移植是修复颌骨缺损的常用手术。作者应用吻合旋股外侧血管升支髂骨瓣移植修复颌面部骨缺损4例,证实以该血管为蒂的髂骨瓣的临床可行性。旋股外侧血管升支位置恒定、血管口径较粗,所形成的血管蒂较长,操作安全、方便。作者认为以该血管为蒂的髂骨移植是颌骨缺损修复的可供选择术式之一。本文对该髂骨瓣的血供、手术注意点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血管 移植术 髂骨瓣 颌面部外科手术
下载PDF
髂骨复合瓣移植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南欣荣 唐友盛 +1 位作者 沈国芳 张念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报道髂骨复合瓣移植肢体运动障碍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方法:39例下颌骨缺损患者切取旋髂深动脉髂骨复合瓣41块,随访半年以上28例患者采用自拟运动功能评价百分法分优、良、可、差四个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个月:优... 目的:报道髂骨复合瓣移植肢体运动障碍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方法:39例下颌骨缺损患者切取旋髂深动脉髂骨复合瓣41块,随访半年以上28例患者采用自拟运动功能评价百分法分优、良、可、差四个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6个月:优53.57%(15/28),良14.29%(4/28),可21.43%(6/28),差10.71%(3/28);1年:优90%(9/10),差10%(1/10)。结论:①大多数患者运动障碍是暂时的,6个月~1年均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②股神经麻痹与术中过度剥离髂腰肌及臀肌而又未有效重建新的骨肌附丽是肢体运动障碍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骨复合瓣 骨移植 运动障碍
下载PDF
带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胫骨骨不连 被引量:2
7
作者 石荣剑 刘衍松 +2 位作者 朱辉 郑大伟 寿奎水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4年第2期127-128,13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带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2013年对30例胫骨骨不连患者,治疗组15例应用带旋髂深动静脉的髂骨瓣或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对照组15例采用单纯髂骨移植。结果长期随访发现,治疗组的... 目的:探讨应用带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胫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2013年对30例胫骨骨不连患者,治疗组15例应用带旋髂深动静脉的髂骨瓣或髂骨皮瓣移植修复,对照组15例采用单纯髂骨移植。结果长期随访发现,治疗组的髂骨瓣均成活,胫骨骨不连骨性愈合时间最早6个月;对照组移植骨再生时间最早9个月,骨髓腔再通时间最早1年。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带旋髂深血管的游离髂骨瓣修复胫骨骨不连,对比单纯髂骨移植,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游离髂骨瓣 骨再生 骨髓腔再通
下载PDF
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游离股前外皮瓣修复内踝缺损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斌 郑松 +1 位作者 吴斌 刘明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游离股前外皮瓣修复重建内踝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内踝骨质缺损合并三角韧带、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5 cm×6 cm~9 cm×13 cm)采用带骨膜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 目的探讨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游离股前外皮瓣修复重建内踝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内踝骨质缺损合并三角韧带、皮肤缺损患者(皮肤缺损面积:5 cm×6 cm~9 cm×13 cm)采用带骨膜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重建内踝和三角韧带,游离股前外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4例均获随访,时间5~20个月。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踝穴稳定,无内、外翻畸形,能正常负重,无皮瓣溃疡发生,皮瓣外观满意。结论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游离股前外皮瓣,应用于修复重建内踝缺损创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踝缺损 髂骨移植 股前外游离皮瓣 重建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保髋治疗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及生存质量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宋健 华克超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联合游离髂骨移植打压植骨术结合中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Ⅲ期保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骨伤科收治的92例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联合游离髂骨移植打压植骨术结合中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Ⅲ期保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骨伤科收治的92例ARCO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联合游离髂骨移植打压植骨术结合中药保髋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联合游离髂骨移植打压植骨术保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前、术后3个月Harris、SF-36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6.09%,比对照组患者的60.87%提高(P<0.05);术前两组患者Harris、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PF、RP、BP、GH、VT、SF、RE、MH评分上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联合游离髂骨移植打压植骨术结合中药可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Ⅲ期保髋治疗的临床疗效,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保髋治疗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 游离髂骨移植
下载PDF
游离腓骨皮瓣与髂骨皮瓣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辉 马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3期71-72,133,共3页
目的分析游离腓骨皮瓣与髂骨皮瓣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骨科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皮瓣修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采取游离腓骨皮瓣与髂骨皮... 目的分析游离腓骨皮瓣与髂骨皮瓣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骨科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皮瓣修复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采取游离腓骨皮瓣与髂骨皮瓣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伤口闭合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伤口闭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腓骨皮瓣与髂骨皮瓣联合治疗在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常规皮瓣修复治疗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腓骨皮瓣 髂骨皮瓣 骨缺损
下载PDF
游离前臂皮瓣联合髂骨同期修复重建口底及面下部的复合性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锦程 卢保全 +4 位作者 黄全顺 李建成 张凯 廖圣恺 徐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进行KI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对11例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的范围及外形进行认真的评估,设计出与缺损区相匹配的个体化前臂皮瓣。术中先行成型钛板恢复缺损...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进行KI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对11例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的范围及外形进行认真的评估,设计出与缺损区相匹配的个体化前臂皮瓣。术中先行成型钛板恢复缺损下颌骨基本的外形及咬合关系,然后用来复锯切取设计塑型的游离髂骨并移植固定于钛板的内侧,从而恢复缺损下颌骨的连续性。结果11例前臂皮瓣及髂骨全部成活,成功率100%。本组患者经随访6~12个月,修复区外形虽显不同程度的臃肿,但饮食、吞咽等口腔功能得到了改善,有7例可进普食,有4例可进流质饮食,同时可参与社会活动中日常的语言交流,皮瓣的感觉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结论适形游离前臂皮瓣联合游离髂骨对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同期修复重建,是修复口底及面下部复合型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既达到安全、实用的预后效果,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皮瓣 髂骨 口底缺损 重建 显微外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