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3+)-DA-APS自催化体系的Fe_(3)O_(4)/PAA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温暖 何新宇 +2 位作者 黄欣薏 何帅 左芳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8,共4页
以Fe_(3)O_(4)纳米粒子为磁性组分,基于AA(丙烯酸)与部分Fe3O4反应产生的Fe3+、多巴胺(DA)构建双重自催化过硫酸铵(APS)的自由基聚合体系,在低温下制备了Fe_(3)O_(4)/聚丙烯酸(PAA)水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PA... 以Fe_(3)O_(4)纳米粒子为磁性组分,基于AA(丙烯酸)与部分Fe3O4反应产生的Fe3+、多巴胺(DA)构建双重自催化过硫酸铵(APS)的自由基聚合体系,在低温下制备了Fe_(3)O_(4)/聚丙烯酸(PAA)水凝胶,并对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_(3)O_(4)/PA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分别为900%、251.1 kPa;同时,其可较好粘附不同基材,在钢材上粘附-剥离循环20次后粘附强度仍稳定在30.7 kPa左右;此外,其还可感应极小形变,并在166 ms内快速响应。该Fe_(3)O_(4)/PAA水凝胶综合性能良好,具备应用于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DA-APS 自催化 自由基聚合 水凝胶 柔性传感器
下载PDF
4-氯苯酚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反应(Ⅰ)单线态氧和自由基的产生 被引量:12
2
作者 郁志勇 王文华 +2 位作者 彭安 王淑琴 徐维并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4氯苯酚(4CP)浓度迅速降低,反应过程对应着产生大量的单线态氧和自由基.金属离子Fe2+、Fe3+、Al3+能够加速这一过程,尤以Fe2+、Fe3+的影响更明显;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向4C... 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4氯苯酚(4CP)浓度迅速降低,反应过程对应着产生大量的单线态氧和自由基.金属离子Fe2+、Fe3+、Al3+能够加速这一过程,尤以Fe2+、Fe3+的影响更明显;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向4CP体系加入的富里酸(FA),对4CP浓度降低略起抑制作用,这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当再加入金属离子Fe2+、Fe3+、Al3+后,能够加速4CP浓度降低,尤以Fe2+、Fe3+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氯苯酚 单线态氧 光化学反应 水溶液
下载PDF
食物中游离态二价铁及游离态三价铁的测定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君英 计时华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1996年第8期29-33,共5页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的生物有效性与铁的离子价态有关。为了解食物中游离态二价铁与游离态三价铁的含量,及其在总铁中的比例,用去离子水提取食物中的游离态铁,分别用邻菲啉-氟化铵体系和硫氰酸钾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态二价铁与...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的生物有效性与铁的离子价态有关。为了解食物中游离态二价铁与游离态三价铁的含量,及其在总铁中的比例,用去离子水提取食物中的游离态铁,分别用邻菲啉-氟化铵体系和硫氰酸钾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游离态二价铁与三价铁离子,结果发现动物性食物中游离态二价铁离子明显高于游离态三价铁离子,而植物性食物却相反。紫菜中游离态二价铁离子的含量是传统观念中补铁食物菠菜的25倍、猪肝的14倍,是较为理想的补铁食物。各种食物的游离态Fe2+与Fe3+之和,约占总铁的7%~93%,说明除了游离态的Fe2+和Fe3+外,尚有其他形态的铁存在,并且动物性食物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态铁 食品 铁离子 测定
下载PDF
氢氧化铁引发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声萍 蒋军成 王卫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8-152,共5页
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罐壁铁锈被含硫油品腐蚀生成具有自燃倾向性的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自燃而引起油罐火灾。通过硫化试验模拟储罐内壁氢氧化铁硫化产物,对其进行热分析试验,应用非模型法和'主曲线法'确定... 含硫油品储罐自燃火灾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罐壁铁锈被含硫油品腐蚀生成具有自燃倾向性的腐蚀产物,这些腐蚀产物自燃而引起油罐火灾。通过硫化试验模拟储罐内壁氢氧化铁硫化产物,对其进行热分析试验,应用非模型法和'主曲线法'确定氢氧化铁硫化产物的动力学机制。结果表明,氢氧化铁硫化产物在氧化反应阶段的热重曲线可分为两个主要的失重阶段:第一失重阶段符合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反应动力学反应机制,其模型函数为g(a)=[-ln(1-a)]0.673 1,平均活化能E=124.25 kJ/mol,指前因子A=4.45×1013s-1;第二失重阶段符合相边界动力学反应机制,模型函数g(a)=1-(1-a)0.45,平均活化能E=218.42 kJ/mol,指前因子A=1.07×108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氢氧化铁硫化产物 自燃 非模型法 主曲线法 动力学
下载PDF
游离Fe_2O_3对成都粘土部分工程地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品萃 《矿物岩石》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84,共4页
针对游离Fe2O3在粘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讨论了成都粘土中游离Fe2O3质量分数与部分试验指标间的关系,分析了解游离Fe2O3对该种粘土工程性质的作用和影响程度。
关键词 游离Fe2O3 成都粘土 工程地质 粘土
下载PDF
Fe_2O_3在碱锰电池电解液中的溶出及危害 被引量:2
6
作者 金辉杰 李伟善 +1 位作者 张世涌 邱仕洲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研究了Fe2 O3 在 9mol/LKOH溶液中的溶解行为以及溶出铁对锌腐蚀的影响。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 ,Fe2 O3 在9mol/LKOH溶液中能够溶出。析氢实验表明 ,溶出铁加速了锌粉的腐蚀 ,其作用机理为在碱液中的铁能够与锌发生置换反应并在锌上沉... 研究了Fe2 O3 在 9mol/LKOH溶液中的溶解行为以及溶出铁对锌腐蚀的影响。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表明 ,Fe2 O3 在9mol/LKOH溶液中能够溶出。析氢实验表明 ,溶出铁加速了锌粉的腐蚀 ,其作用机理为在碱液中的铁能够与锌发生置换反应并在锌上沉积 ,沉积铁与锌粉构成微电池 ,氢在铁上析出 ,从而加速锌的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锰电池 电解液 溶出 危害 三氧化二铁 锌粉
下载PDF
一氧化氮自由基与铜、铁离子在细胞恶性变中的协同作用
7
作者 俸家富 李少林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2年第A01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自由基和铜、铁离子在细胞恶性变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测定了 111例癌症病人和 36例健康人血清中醛基丙二醛 (MDA)浓度 (以此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 )、铜、铁离子浓度。结果 :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水平 (测定MDA)明显高...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自由基和铜、铁离子在细胞恶性变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测定了 111例癌症病人和 36例健康人血清中醛基丙二醛 (MDA)浓度 (以此作为脂质过氧化指标 )、铜、铁离子浓度。结果 :癌症患者脂质过氧化水平 (测定MDA)明显高于健康人 (P <0 .0 0 1)。同健康对照组比较 ,血清铜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0 1) ,但铁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 :一氧化氮自由基和铜、铁离子可促进反应性氧类 (ROS)产生 ,引发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一氧化氮自由基 铜离子 铁离子
下载PDF
Fe(phen)_3(ClO_4)_2H_2O由水至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标准迁移自由能
8
作者 李大成 李林尉 +1 位作者 徐雷 毛红羽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2期37-41,共5页
用光度法测定283.15~318.15K(间隔5K)8个温度下FPC在纯水及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由溶解度数据计算了FPC在水、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及由水至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标准迁移自由能及介质效应,... 用光度法测定283.15~318.15K(间隔5K)8个温度下FPC在纯水及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由溶解度数据计算了FPC在水、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活度系数及由水至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标准迁移自由能及介质效应,并对FPC标准迁移自由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迁移自由能 混合溶剂 电解质 铁配合物
下载PDF
无有机溶剂的芳香化合物的氧气氧化碘化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一帆 徐伟 朱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0-293,共4页
以硝酸铁作为催化剂,分子氧O2作为氧化剂,在回流温度下,熔融态的富电子芳香化合物与溶于其中的I2发生氧化碘化反应,反应不使用有机溶剂。本碘化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高,主产物为单碘代化合物,碘原子位阻定位效应良好。
关键词 氧化碘化反应 绿色 硝酸铁 O2 无有机溶剂
下载PDF
TEM Study on Hydrogen-Induced Cracking of Fe_3Al Alloy 被引量:2
10
作者 Biao Gu, Lijie Qiao, Wuyang Chu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Hydrogen-induced cracking (HIC) of Fe3Al alloy was studied by in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Electron transparent specimens were mounted onto a constant displacement device. Stress was applied to the ... Hydrogen-induced cracking (HIC) of Fe3Al alloy was studied by in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Electron transparent specimens were mounted onto a constant displacement device. Stress was applied to the specimen by using a bolt through the dev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ydrogen enhanced the dislocation emission and motion in Fe3Al alloy. A dislocation free zone (DFZ) was formed following the dislocation emission. Microcrack initiated in the DFZ or at the main crack tip when the emission reached a critical extension. Hydroge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rittle fracture of Fe3Al allo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 fe3Al intermetallics hydrogen induced cracking dislocation emission dislocation free zone
下载PDF
无污染封闭式分解矿样在我国分析中的应用
11
作者 周杰 邓淑萍 《有色矿冶》 2001年第2期48-51,共4页
着重阐述了无污染分解矿样在目前Au、Ag、Cu、Pb、Zn、CaO、MgO、Al2 O3 、Mn、Fe等分析中的应用概况 ,包括其分离、富集及测定方法。
关键词 无污染分解矿样 测定 分离 富集 化学分析
下载PDF
叶酸对鼠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发育的影响
12
作者 孙树萍 高俊玲 +2 位作者 王春艳 孙树宏 张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4年第3期28-30,共3页
目的:选择与人类高度相似的大鼠胎盘为研究对象、以血管发育为切入点、经灌胃途径给予妊娠大鼠大、中、小剂量的叶酸干预、选择受精后13.5 d 为时间点,原位、在体观察叶酸对胎盘的作用。方法实验进行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间,... 目的:选择与人类高度相似的大鼠胎盘为研究对象、以血管发育为切入点、经灌胃途径给予妊娠大鼠大、中、小剂量的叶酸干预、选择受精后13.5 d 为时间点,原位、在体观察叶酸对胎盘的作用。方法实验进行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间,应用免疫细胞化学等技术检测叶酸干预后,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因子Ⅷ(Ⅷ因子)的表达及游离雌三醇(FE3)的水平。结果叶酸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增殖正负向调节因素 VEGF 和Ⅷ因子的表达,促进妊娠大鼠胎盘细胞的增殖活性。叶酸还通过提高胎盘的合成功能,促进胎盘的发育。结论一定剂量的叶酸对胎盘组织结构发育及功能发挥起到有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大鼠胎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凝血因子Ⅷ(Ⅷ因子) 游离雌三醇(fe3)
原文传递
Seven million-year iron geochemistry record from a thick eolian red clay-loess sequence in Chinese Loess Plateau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paleomonsoon evolution 被引量:9
13
作者 Shiling Yang Zhongli D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Recently, the Tertiary red clay sequence underlying Pleistocene loes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is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Tertiary red clay sequence is also wind-blown in origin, thus pro... Recently, the Tertiary red clay sequence underlying Pleistocene loes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is the recognition that the Tertiary red clay sequence is also wind-blown in origin, thus providing a good opportunity to reconstruct long-term monsoon changes. In contrast to the loess deposits,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the pedogenic characteristics are almost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in the red clay, thus challenging the validity of the readily measurabl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n describing the monsoon history recorded by the red clay. With the objective to address the long-term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evolution, the free to total Fe2O3 ratios were calculated in a continuous eolian red clay-loess sequence at Lingtai,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which has a thickness of 305 m and a basal age of 7.0 Ma. The seven million-year Fe2O3 ratio record from the red clay-loess sequence indicates that (i) variations of the free to total Fe2O3 ratios of the loess can correl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clay-loess SEQUENCE free to total Fe2O3 ratios paleo-monsoon.
原文传递
Efficient regeneration of aldehydes from their corresponding 1,3-oxathiolanes in the absence of solvent
14
作者 Farhad Shirini Seyyedeh Kobra Mirhashemi +1 位作者 Aysa Pourvali Masoumeh Abedin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421-423,共3页
A mild and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oxidative deprotection of 1,3-oxathiolanes with Fe(NO3)3·9H2O and Cu(NO3)2·3H2O in the absence of solvent is reported.
关键词 Oxidative deprotection 1 3-Oxathiolanes Cu(NO3)2·3H2O Fe(NO3)3·9H2O Solvent-free condi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