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由李金发的《弃妇》诗谈古今文学的关联 |
谈蓓芳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2
|
论郭沫若译诗的修改 |
彭建华
邢莉君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1
|
|
3
|
新诗的汉语诗性传统的失落考略 |
姜耕玉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3 |
1
|
|
4
|
论白话诗与文言诗区别的提出与转化 |
李丹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5
|
白话诗及新诗革命的政治背景 |
王珂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6
|
文体与国体——日本近代民族国家转型中的文体变革 |
靳志朋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7
|
诗运与时运——二十一世纪诗坛预测 |
施议对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09 |
1
|
|
8
|
郭沫若《女神》的浪漫爱情再解读 |
李静
|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9
|
论新诗成长期的诗体探求 |
骆寒超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14 |
0 |
|
10
|
20世纪中国白话小诗艺术浅论 |
杨景龙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0 |
|
11
|
现代新诗的白话选择及其引发的问题 |
王元中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2
|
平淡不流于鄙俗 典雅不涉于古僻——林语堂写作观探微 |
杜运通
|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0 |
0 |
|
13
|
白话诗·自由诗·现代汉诗——从三次命名看中国新诗的生成 |
唐莉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4
|
新诗发展的另一路向——论现代朗诵诗理论探索 |
尹宝茹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15
|
向均齐中和的哲学、审美观挑战——中国初期白话诗体式革命的尝试 |
赵国宏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6
|
试论中国现代早期白话诗的音韵特征 |
艺丹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
2002 |
0 |
|
17
|
作诗难度的创设——“新月诗派”的诗学启示 |
乔军豫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8
|
鲁迅现代新诗简论 |
沈合勇
|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9
|
新诗是怎样从旧形式中“脱胎”出来的? |
陈本益
|
《平顶山师专学报》
|
2002 |
0 |
|
20
|
回望百年——论中国新诗的历史经验 |
谢冕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