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perty estimation of free-field sand in 1-g shaking table tests 被引量:1
1
作者 Xu Chengshun Jiang Zhiwei +2 位作者 Du Xiuli Deng Lijun Li Zhe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3期591-604,共14页
Experimental data taken from free-field soil in 1-g shaking table tests are valuable for seismic studies 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But the available data from medium-to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not abu... Experimental data taken from free-field soil in 1-g shaking table tests are valuable for seismic studies 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But the available data from medium-to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tests were not abundant enough to cover a large variety of types and conditions of the soil.In the study,1-g shaking table tests of a 3-m-height sand column were conducted to provide seismic experimental data about sand.The sand was directly collected in-situ,with the largest grain diameter being 2 cm and containing a water content of 6.3%.Properties of the sand were estimat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hite noise plus pulse and earthquake motions,including the settlement,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sand column,and the three soil layers′shear modulus degradation relationships.The estimated properties were then indirectly verified by mean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imated parameters were effective and could be used in numerical modeling to reproduce approximat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sand colu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g shaking table test seismic sand response dynamic soil properties free-field sand
下载PDF
Free-field attenuation of earmuffs and earplugs both singly and in combination
2
作者 Y. I. Hanna and R. W. Mmelik(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andards. Acoustics Department. P.O.B. 136 Giza, Egypt)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199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subjective measurements of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ree earmuffs (A, B, C) and two earplugs (foam and molded). The measurement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real-ear attenuation at thresho...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subjective measurements of attenu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ree earmuffs (A, B, C) and two earplugs (foam and molded). The measurement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real-ear attenuation at threshold (REAT) under freefield condition. The five devices were examined singly, and four of them in combination. The performance of double hearing protection (earplug plus earmuff)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the same method for a number of combinations. All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7 subjects, and two replications per subject. The obtained data of the earmuffs tested show that earmuff (A) posscsses the lowest attenuation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est standard devi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foam plug provides the higher attenuation and the lower standard deviation. When the foam plug was combined with either carmuff (B or C) an improvement of attenuation was similar, i. e. the choice of earmuff is not important. This combination yields higher attenuation than that produces for either device alone, but does not simply yield overall attenuation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individual of each device. However, when situation was reversed, the combination of either earplug (foam or molded) with single earmuff yields variation in attenuation below 2 kHz. At and above 2 kHz, the comb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cd to the bone conduction limits which was reported by different authors. At these frequencies, all tests of plug plus earmuff combinations that were studied provided attenuation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bone conduction limits of human skull. Finally, the attenuation estimates derived in this study werc less than comparable data published by the respective manufactur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field attenuation Earmuff Earplug
原文传递
基岩中入射波三维时域反演及自由场构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飞 宋志强 +1 位作者 刘云贺 李闯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基岩入射波一维和二维时域反演不能反映入射方位角和斜入射角的空间任意性,导致构建的自由场可能与实际偏离较远,因此有必要开展基岩入射波三维时域反演研究。基于波函数组合法,利用基岩中P波、SV波和SH波的入射波时程表达地表控制点自... 基岩入射波一维和二维时域反演不能反映入射方位角和斜入射角的空间任意性,导致构建的自由场可能与实际偏离较远,因此有必要开展基岩入射波三维时域反演研究。基于波函数组合法,利用基岩中P波、SV波和SH波的入射波时程表达地表控制点自由场,建立基于设计地震动的基岩入射波三维时域反演方法,并进一步构建了多波组合斜入射下的空间非一致自由场,分析了基于一维和二维反演方法构建的自由场偏差,揭示了不同反演和自由场构建方法对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坝地震响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基于地震动三维反演方法构建的自由场具有空间非一致性,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场地的地震动场情况。当入射方位角在0°~60°、斜入射角在40°~90°范围内,与三维反演方法相比,一维反演方法构建的特征点x向自由场偏差较大,位移峰值最大偏差为55.8%;当入射方向与某个水平坐标轴平行时,二维反演方法构建的特征点另一个水平向自由场偏差较大,位移峰值最大偏差为100%。介质泊松比增大,一维反演下x向自由场偏差减小,二维反演下x向自由场偏差增大,特征点位移峰值最大偏差分别为46%和36%。与基于地震动三维反演方法获得的心墙拉应力最大值相比,二维和一维反演下拉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小了83.3%和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入射波 沥青混凝土心墙土石坎 三维时域反演 自由场 非一致性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weak shock wave miti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polyurethane foam and polyurea 被引量:1
4
作者 Shiyu Jia Cheng Wang +2 位作者 Wenlong Xu Dong Ma Fangfang Q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9-191,共13页
In recent years,explosion shock wav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signature injury of the current military conflicts.Although strong shock wave is lethal to the human body,weak shock wave can cause many more lasting conse... In recent years,explosion shock wave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signature injury of the current military conflicts.Although strong shock wave is lethal to the human body,weak shock wave can cause many more lasting consequences.To investigate the protection abi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exible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under weak shock wave loading,the blast wave produced by TNT explosive is loaded on the polyurethane foam with the density of 200.0 kg/m3(F-200)and 400.0 kg/m3(F-400),polyurea with the density of 1100.0 kg/m^(3)(P-1100)and structures composed of the two materials,which are intended for individual protection.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ock wave is attenuated to weak pressure disturbance after interacting with the flexible materials which are not damaged.The shock wave protective capability of single-layer materials is dependent on their thickness,density and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The overpressure,maximum pressure rise rate and impulse of transmitted wave decrease exponentially with increase in sample thickness.For the same thickness,F-400 provides better protective capability than F-200 while P-1100 shows the best protective capability among the three materials.In this study,as the materials are not destroyed,F-200 with a thickness more than10.0 mm,F-400 with a thickness more than 4.0 mm,and P-1100 with a thickness more than 1.0 mm can attenuate the overpressure amplitude more than 90.0%.Further,multi-layer flexible composites are designed.Different layer layouts of designed structures and layer thickness of the single-layer materials can affect the protective performance.Within the research range,the structure in which polyurea is placed on the impact side shows the optimal shock wave protective performance,and the thicknesses of polyurea and polyurethane foam are 1.0 mm and 4.0 mm respectively.The overpressure attenuation rate reached maximum value of 93.3%and impulse attenuation capacity of this structure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single-layer polyurea and polyurethane foam with higher areal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field explosion Weak shock wave mitigation POLYUREA Polyurethane foam Multi-layered composites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高效混合模拟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禹海涛 王治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数值模拟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地震动输入及边界效应、模型尺度规模等因素均会影响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并且存在计算尺度、计算时间、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高效、精确地模拟地下结构与地层相互作用体系... 数值模拟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地震动输入及边界效应、模型尺度规模等因素均会影响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并且存在计算尺度、计算时间、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高效、精确地模拟地下结构与地层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区域缩减法(DRM)将边界元和有限元相融合的核心思想,旨在建立能够合理模拟地下结构-地层系统地震响应特征的高效混合分析方法。首先将地下结构-地层整体模型划分为近场地层-结构内域子模型和远场地层外域子模型,通过构造重合节点保证内域-外域耦合边界处的位移连续性;其次,基于边界元求解外域自由场或地形影响下的非自由场地震动特征,并采用DRM构造矩阵方程将外域动力响应转化为等效地震荷载,可以在保证地震动合理输入的前提下极大地缩减外域模型尺寸,进而实现对内域中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快速参数化分析;最后,设计了两组典型算例以检验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对于无地形影响下的双线隧道地震响应模拟,通过与远置边界参考解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受地形条件影响下的双线隧道地震响应模拟,本方法在保证精度要求的基础上极大缩减了包括地形在内的外域模型范围,相比远置边界法和传统黏弹性法,可使计算模型尺度分别缩减97%和83%,计算时间减少72%和58%。此外,该方法还可推广到斜入射地震动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混合方法 区域缩减法 非自由场地震输入
下载PDF
基于模型验证与确认方法的空爆自由场网格敏感性分析
6
作者 陈博 仵可 +1 位作者 张云峰 随亚光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3期148-157,共10页
为能够在合理计算规模下准确模拟空爆自由场冲击波特征的网格划分方案,获得可靠的计算结果,本文运用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V&V)方法,通过开展网格敏感性分析,确认了炸药空爆计算模型的数值解、外推估值、网格收... 为能够在合理计算规模下准确模拟空爆自由场冲击波特征的网格划分方案,获得可靠的计算结果,本文运用验证与确认(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V&V)方法,通过开展网格敏感性分析,确认了炸药空爆计算模型的数值解、外推估值、网格收敛指标与比例距离的定量关系,给出了满足不同网格收敛指标要求的最大比例网格尺寸随比例距离位置的变化关系。据此,在比例距离Z为0~40 m·kg^(-1/3)范围内,给出了划分渐变网格的优化方案。针对1维、2维、3维计算模型,分别比较了细网格、粗网格、渐变网格方案的计算精度与计算耗时情况,讨论了本文提出网格划分方法的适用性。同时,采用本文建议的网格优化方案,给出了动爆冲击波毁伤飞机数值模拟场景的应用算例。结果表明,本文建议的网格优化方案可在几乎不降低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显著提升计算效率,可为空爆自由场或者近似计算场景的数值模型网格划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V方法 计算效率 网格敏感性 冲击波 自由场
下载PDF
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7
作者 李如来 冯鹏 +5 位作者 郑海燕 牛忠林 靳晓春 吴丽丽 蒋佰福 姜雪琪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5期122-126,共5页
为选育在黑龙江省可越冬的理想紫花苜蓿品种。以‘龙牧806’零磁空间诱变处理后二代群体中获得的lm1609、lm1625、lm1704三个抗寒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发芽指标、越冬率、产量特性指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性能鉴定。3个突... 为选育在黑龙江省可越冬的理想紫花苜蓿品种。以‘龙牧806’零磁空间诱变处理后二代群体中获得的lm1609、lm1625、lm1704三个抗寒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发芽指标、越冬率、产量特性指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性能鉴定。3个突变体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lm1609显著高于lm1625、lm1704,分别为82.05%、469.82(P<0.05);3个突变体的越冬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突变体和对照6月6日起始株高差异不显著,随着植株生长,7月6日和8月6日lm1609、lm1704显著高于lm1625和对照;突变体lm1609、lm1625、lm1704三者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照(P<0.05);三个苜蓿突变体植株根系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突变体lm1609 POD、SOD最高,分别达到304.85 OD470/(min·g)、208.41 U/g(P<0.05)。lm1609突变体具有较高的抗寒特性及产量特性,是为理想的抗寒突变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磁空间 紫花苜蓿 诱变突变体 抗寒性
下载PDF
一种基于线性零磁场的动脉血管扫描成像方法仿真
8
作者 杨丹 王雨忱 +2 位作者 李天兆 徐彬 吴莹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5,共13页
基于磁电耦合效应的血流检测及血管成像是实现心血管疾病早期诊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基于磁场与血流耦合电效应,设计一种用于动脉血管扫描成像的组合线圈结构,产生带有零磁场线(FFL)区域的线性梯度磁场;在此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激... 基于磁电耦合效应的血流检测及血管成像是实现心血管疾病早期诊疗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基于磁场与血流耦合电效应,设计一种用于动脉血管扫描成像的组合线圈结构,产生带有零磁场线(FFL)区域的线性梯度磁场;在此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激励电流驱动FFL实现成像区域双向扫描;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实现磁电耦合信号与血管信息的非线性映射,进而提出一种基于线性零磁场的动脉血管扫描成像新方法。采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对基于线性零磁场的血管扫描成像方法进行建模,求解磁电耦合信号,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线性梯度磁场模式下的磁电耦合信号含有血管位置、半径等信息;CNN重建血管位置误差平均值为1.5694 mm,重建血管半径的方均误差(MSE)和相关系数(CC)平均值分别为0.0548和0.9870。研究结果可用于血管成像装置设计及后续相关临床应用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磁场与血流耦合电效应 零磁场线 线性梯度磁场 卷积神经网络 COMSOL
下载PDF
水声材料声学参数测试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曹锃 佟昊阳 +5 位作者 易燕 颜士玲 黄唯纯 李水 陈毅 赵涵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水声材料是水下声系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声学参数测试技术是确保水声材料构件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水声材料构件的测试技术面临着低频拓展及高压拓展等方面带来的技术挑战。水声材料构件的声管测试技术可分为驻波管法、脉... 水声材料是水下声系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声学参数测试技术是确保水声材料构件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水声材料构件的测试技术面临着低频拓展及高压拓展等方面带来的技术挑战。水声材料构件的声管测试技术可分为驻波管法、脉冲管法和行波管法,此3种方法在适用性方面相互补充,但存在测试构件尺寸小难以阐明结构的整体特性、构件与管壁间的缝隙造成测量失准的问题。自由场测试技术及压力罐测试技术是大面积水声材料测试的有效手段,但存在测试构件边缘衍射造成测量准确性降低的问题。对目前采用的水声材料测试技术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各类测试技术存在的困难和挑战,并展望了水声材料构件测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声材料 声管 自由场 压力罐 低频 高压 边缘衍射
下载PDF
半封闭自由表面式静电纺喷头尖端参数对电场强度及其均匀性的影响
10
作者 刘健 王程皓 +3 位作者 董守骏 刘泳汝 尹兆松 潘山山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在实验过程中设计的半封闭自由表面式静电纺丝喷头,由于内外2层尖端电场不均匀,导致在纺丝初期外层开始形成泰勒锥时内层依旧是液滴,针对该问题,对此喷头的尖端进行电场分析和优化。利用COMSOL对喷头初始模型进行电场模拟,其尖端平均电... 在实验过程中设计的半封闭自由表面式静电纺丝喷头,由于内外2层尖端电场不均匀,导致在纺丝初期外层开始形成泰勒锥时内层依旧是液滴,针对该问题,对此喷头的尖端进行电场分析和优化。利用COMSOL对喷头初始模型进行电场模拟,其尖端平均电场强度为2710 kV/m,CV值为18%。将初始模型的叶片排布优化为对齐镊合和错位镊合并改变其尖端角度,根据实际模型测得外层尖端角度的变化范围为63.90°~160.78°,内层尖端角度变化范围为43.66°~170.22°,利用COMSOL对2种排列从内外层均为70°到内外层均为160°的模型进行电场模拟,将得到的仿真数据拟合成方程,当对喷头施加30 kV电压且接收极接地时,得到对齐镊合且外层为71°、内层为45°时尖端电场强度平均值为5643 kV/m,CV值为11%;错位镊合且外层为117°、内层为45°时尖端电场强度平均值为4773 kV/m,CV值为10%。再经过均匀电场的理论计算得出对齐镊合时喷头中轴线上2个点受到的电场力比错位镊合时分别小8.65%和14.96%,根据仿真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得出,喷头采用对齐镊合且外层为71°、内层为45°时为最优,其尖端电场强度相对于优化前的模型提高了108%,,CV值降低了38.89%,故在同等条件下该模型不会因为内外电场不均匀而导致多射流不同步。实验过程中,改进的2种喷头在30 kV电压下均无液滴。对齐镊合喷头在20 kV电压下可以实现稳定纺丝,错位镊合喷头在24 kV下可以实现稳定纺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半封闭自由表面式喷头 电场模拟 电场强度 CV值
下载PDF
解冻方式对炝蟹食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尚佳宇 徐祥 +3 位作者 徐大伦 谷贵章 邹祖全 张进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198,共7页
为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冻藏炝蟹食用品质的影响,筛选食用前的最佳解冻方式,对低温解冻、室温解冻、流水解冻、超声解冻和脉冲磁场辅助解冻5种方式的解冻曲线、感官评价、电子舌、蟹肉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变化进行分析。... 为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冻藏炝蟹食用品质的影响,筛选食用前的最佳解冻方式,对低温解冻、室温解冻、流水解冻、超声解冻和脉冲磁场辅助解冻5种方式的解冻曲线、感官评价、电子舌、蟹肉蛋白质及其降解产物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和脉冲磁场辅助解冻最具时效性(10.4、26.2 min),低温解冻最耗时(312.6 min)。脉冲磁场辅助解冻蟹肉的色泽、质地和气味的评分最高,超声解冻的口感评分最好。电子舌结果表明,低温解冻、脉冲磁场辅助解冻和超声解冻蟹肉品质较接近,与流水解冻和室温解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超声解冻蟹肉的水分质量分数最高(84.37%),脉冲磁场辅助解冻的蛋白降解指数最低(13.83%),流水解冻的蟹肉水分质量分数最低(77.36%),且蛋白降解指数最高(16.64%)。低温解冻蟹肉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2885.78 mg/100 g),脉冲磁场辅助和超声解冻蟹肉中谷氨基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相近,分别为97.50、665.80 mg/100 g和487.20 mg/100 g及92.30、642.40 mg/100 g和490.50 mg/100 g,显著高于其他3种解冻方式。不同解冻方式对炝蟹蟹肉中呈味核苷酸作用显著,超声和脉冲磁场辅助解冻蟹肉中呈味核苷酸具有较高的含量,以脉冲磁场辅助解冻蟹肉中等效鲜味浓度最高(44.38 g/100 g)。因此,脉冲磁场辅助解冻最适宜作为冻藏炝蟹的解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炝蟹 解冻 超声波 脉冲磁场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下载PDF
基于自由场爆炸的猪鼓膜破裂规律实验研究
12
作者 向书毅 薛松波 +8 位作者 杜智博 赵杨 王兴皓 田旭 高志强 冯国栋 费舟 庄茁 柳占立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115,共11页
听觉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机械损伤是爆炸后造成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强脉冲声致听觉损害风险准则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例如:指标选择冲量还是超压峰值,正压持续时间是否重要等。本研究基于自由场实爆条件,设计并搭建了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探究... 听觉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机械损伤是爆炸后造成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强脉冲声致听觉损害风险准则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例如:指标选择冲量还是超压峰值,正压持续时间是否重要等。本研究基于自由场实爆条件,设计并搭建了大动物爆炸致伤平台,探究了不同爆炸参数对鼓膜破裂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了基于自由场超压峰值和正压持续时间的鼓膜创伤量效关系。通过笔形压力传感器测量自由场超压,通过Friedlander公式拟合超压时程曲线,确定冲击波超压峰值和正压持续时间,并对时域中记录的波形进行归一化能量频谱分析,以确定冲击波在频域上的信号能量分布。对爆炸后的小型猪进行解剖,记录不同爆炸参数下鼓膜创伤程度。以超压峰值和正压持续时间为自变量,对实验数据进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并给出鼓膜破裂风险曲线。研究发现,当自由场超压峰值低于170 kPa时,鼓膜无明显损伤;当自由场超压峰值高于237 kPa时,部分鼓膜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和充血。距爆心越近,超压峰值越大,但鼓膜创伤的严重程度并未随之单调增加。在8.0 kg TNT当量的爆炸实验中,鼓膜破裂的严重程度随爆心距的减小呈现先提高再降低的趋势。通过对冲击波载荷特征的分析可知,距爆心越近,正压持续时间越短,高频段能量占比相对更大,小型猪鼓膜破裂的概率可能反而降低,此时仍然出现显著的听力损失和耳蜗损伤。鼓膜作为通过振动传递声信号的黏弹性薄膜结构,其动力学响应可能与载荷频率成分密切相关。除了超压峰值,冲击波波形频谱分布对鼓膜破裂程度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场爆炸 冲击波 鼓膜破裂 听力损失 致伤风险
下载PDF
地震波斜入射下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波动输入研究
13
作者 王飞 宋志强 +4 位作者 刘云贺 李闯 李正贵 胡安奎 田庆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256,共9页
覆盖层具有土体动力非线性和结构成层特征,地震波斜入射下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计算难度增大、人工边界吸能能力受到限制,制约了地震波动输入精度和应用。以水平成层覆盖层为研究对象,引入势函数理论,构建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顶层幅值矩阵与任... 覆盖层具有土体动力非线性和结构成层特征,地震波斜入射下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计算难度增大、人工边界吸能能力受到限制,制约了地震波动输入精度和应用。以水平成层覆盖层为研究对象,引入势函数理论,构建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顶层幅值矩阵与任意层幅值矩阵之间的动态传递关系,获得土体时域应变;基于二维应变状态理论,采用等效线性化法反映土体动力非线性,建立了地震波斜入射下非线性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自由场解析计算方法。利用作者发展的非线性黏弹性人工边界单元模拟远域辐射阻尼效应,近场波动分析中边界单元参数随内层土体单元动剪应变变化,边界单元吸能能力达到最优。结合解析自由场转换得到的等效输入荷载,建立了适用于地震波斜入射下非线性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地震波动输入方法。该方法能够依据深部斜入射波和地表地震动实现覆盖层地基波动输入,依据地表地震动实现波动输入是避免了通过基底地震动正演自由场等过程。研究了弹性水平双层和非线性水平多层覆盖层地基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波动输入计算获得位移和应力均与解析解有较高拟合度,计算精度高,可为水平成层覆盖层地基上土石坝地震响应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成层覆盖层 土体非线性 地震波斜入射 自由场 波动输入
下载PDF
基于虚拟传感器的坝区多输出自由场地震时程长序列预测模型研究
14
作者 苏哲 刘宗显 +3 位作者 余红玲 佟大威 余佳 王晓玲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66-976,989,共12页
坝区自由场地震时程的多维长时序预测对于震害快速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虚拟传感器是地震物理传感器的补充感知手段,可实现地震时程的预测,然而现有虚拟传感器难以对多个信号做长时序预测,导致大坝震害分析较为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 坝区自由场地震时程的多维长时序预测对于震害快速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虚拟传感器是地震物理传感器的补充感知手段,可实现地震时程的预测,然而现有虚拟传感器难以对多个信号做长时序预测,导致大坝震害分析较为滞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TFA-Seq2Seq虚拟传感器的坝区多输出自由场地震时程长序列预测模型。其中,基于多任务学习将Seq2Seq的虚拟传感器改进为“Encoder-3 Decoder”结构,以建立多个坝体物理传感器信号与自由场三个方向长时序地震时程的映射关系,并添加注意力机制捕获多个输入信号的时序依赖关系,以解决同步多输出预测问题及提升预测精度。进一步,引入可逆的时频变换层和其逆变换层改进编码器和解码器,以缩短地震信号的时域长度,提取频域特征,并提出对应的随机强制学习的模型训练策略,从而克服了现有虚拟传感器难以对长序列进行有效预测的缺陷。案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坝区自由场三个方向地震信号的超前10 s虚拟感知,且相较于未添加注意力机制和单输出的模型,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6.88%和3.32%,研究为震时地震信息的超前感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场地震 虚拟传感器 多输出长时序预测 TFA-Seq2Seq 多任务学习
下载PDF
半浸桨叶剖面出入水机理数值分析
15
作者 王超 魏豪 +1 位作者 常晟铭 孙聪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2-1669,共8页
为了分析半浸桨剖面出入水问题,本文对841-B型半浸桨的杯型剖面进行建模。通过求解RANS方程模拟剖面入水过程,同时结合标准k-ε湍流模型、流体体积方法以及重叠网格技术,建立可靠的数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半浸桨剖面出入水产生的现象... 为了分析半浸桨剖面出入水问题,本文对841-B型半浸桨的杯型剖面进行建模。通过求解RANS方程模拟剖面入水过程,同时结合标准k-ε湍流模型、流体体积方法以及重叠网格技术,建立可靠的数值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半浸桨剖面出入水产生的现象,分析了不同进速下半浸桨剖面出入水的自由液面、通气腔形式、流场形式及受力特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半浸桨剖面入水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自由液面强非线性变化的非定常的过程,入水过程中,吸力面侧压强下降并吸入空气,形成通气腔,在下一个剖面入水时,将引起自由液面的进一步变化。增大进速,会对这个通气现象有抑制作用。此外,通气腔的变化会影响半浸桨剖面受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浸桨 杯型剖面 数值模拟 进速系数 自由液面 通气现象 流场特性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考虑流场黏性的气泡与自由液面作用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王加夏 伍师增 +2 位作者 刘昆 朱方杰 王禹凯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4,共9页
[目的]旨在探究计入可压缩性和黏性效应流场中水下爆炸气泡与自由液面相互作用时液面水冢的演化规律。[方法]首先,基于OpenFOAM的可压缩两相流求解器和流体体积法(VOF),建立计入流场可压缩性和黏性效应的水下爆炸气泡与自由液面耦合作... [目的]旨在探究计入可压缩性和黏性效应流场中水下爆炸气泡与自由液面相互作用时液面水冢的演化规律。[方法]首先,基于OpenFOAM的可压缩两相流求解器和流体体积法(VOF),建立计入流场可压缩性和黏性效应的水下爆炸气泡与自由液面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然后,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研究不同流场黏性和不同距离参数对气泡脉动过程及液面水冢运动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流场黏性效应对于水冢高度、气泡脉动周期、气泡脉动尤其是反弹阶段的气泡形态均有重要影响;低黏度流体中环状气泡形态不易于保持,易出现环状气泡的撕裂现象;随着距离参数的增大,自由表面和气泡之间的耦合效应逐渐减弱,气泡脉动周期增大,主峰和二次水冢尖峰的高度减小,同时主峰和射流的宽度逐渐增大。[结论]所做研究可为气泡在不同黏性流场中的演变机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气泡 自由液面 流场黏性 距离参数 液面水冢
下载PDF
半自由声场下车辆开闭件的时频优化
17
作者 刘哲 李辉 +2 位作者 高大威 徐颖 于文博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9-205,共7页
乘用车关门工况下半自由声场测量需要在整车制造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因此对关门声辐射的提前预测与优化分析显得至关重要。首先,通过设计整车试验和台架试验获取加速度振动响应和频率响应函数,实现关门工况下瞬态冲击载荷的离散化,进一步... 乘用车关门工况下半自由声场测量需要在整车制造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因此对关门声辐射的提前预测与优化分析显得至关重要。首先,通过设计整车试验和台架试验获取加速度振动响应和频率响应函数,实现关门工况下瞬态冲击载荷的离散化,进一步联合传递路径分析(TPA)与连续小波变换(CWT)提出TPA-CWT方法进行离散化瞬态冲击载荷时频分析。其次,根据关门工况下车门的动力学特性,将求取的离散化瞬态冲击载荷输入至已建立的车门有限元模型中,进而将车门有限元瞬态加速度振动响应映射至车身时域边界元模型预测半自由声场辐射噪声,并与整车试验中麦克风处的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声压曲线整体趋势与局部峰值的一致性证明了时域边界元仿真可以精准捕捉到关门工况下瞬态声压特性;最后,通过等效辐射声功率选取低频噪声贡献量前3的部件作为设计变量,再利用多目标粒子群优化对车门质量与关门声辐射进行优化,优化后车门质量减小1.8%,关门声辐射减小1.7%,达到了多目标优化的目的。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通过将车门关闭瞬态载荷离散化处理方式和声固耦合分析在关门工况下多目标优化中的可行性,并为后续改款车型的车门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半自由声场 传递路径分析 有限元 边界元
下载PDF
输电线路单导线自由扭转覆冰动态仿真研究
18
作者 杨国林 蒋兴良 +2 位作者 廖乙 胡建林 张志劲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079-4089,共11页
输电线路冰灾长期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结合输电线路实际覆冰情况,建立准确的输电线路覆冰增长模型对电网冰灾防御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输电线路覆冰增长模型多忽略了输电线路自由扭转覆冰过程。该文基于野外自然环境下输电线路单导... 输电线路冰灾长期威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结合输电线路实际覆冰情况,建立准确的输电线路覆冰增长模型对电网冰灾防御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的输电线路覆冰增长模型多忽略了输电线路自由扭转覆冰过程。该文基于野外自然环境下输电线路单导线自由扭转覆冰的观测结果,建立了反映导线自由扭转覆冰动态过程的仿真分析模型。在重庆大学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GJ50导线自由扭转覆冰实验,将实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导线扭转角度和单位覆冰质量沿单导线中心点对称分布;仿真获得的导线覆冰形状与实际情况吻合;导线扭转角度和单位覆冰质量仿真值与测量值误差平均值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导线 扭转覆冰 数值仿真 野外实验验证
下载PDF
卫星导航中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喜豪 郑帅勇 +5 位作者 杨建雷 靳晓伟 高孟志 黄智刚 李琨 杨鹏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2期111-126,共16页
电离层误差严重影响着GNSS的定位精度,GPS、BDS、Galileo、GLONASS有不同的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全文概述了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综述了单频电离层误差校正、双频电离层误差校正及多频电离层误差校正等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现状.在单频电离层... 电离层误差严重影响着GNSS的定位精度,GPS、BDS、Galileo、GLONASS有不同的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全文概述了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综述了单频电离层误差校正、双频电离层误差校正及多频电离层误差校正等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现状.在单频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中总结了增强系统中的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北斗全球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BeiDou global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model,BDGIM)、Klobuchar模型、单频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的优化—附加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约束模型和NeQuick-G模型;在双频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中重点总结了双频消电离层误差、无电离层组合模型及PPP-RTK技术中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在多频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中介绍了高阶项改正和地磁场建模对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最后,对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及其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发展趋势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电离层误差校正 北斗全球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BDGIM) Kriging插值法 无电离层组合模型 地磁场建模
下载PDF
基于自由透镜相位的多维度轨道角动量全息(特邀)
20
作者 于鑫阳 李发静 +3 位作者 罗嘉祺 陈克莉 聂守平 袁操今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3-84,共12页
光学轨道角动量全息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存储和加密技术,但轨道角动量这一单个维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复用容量需求,拓展额外的复用自由度是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一种将多参数可调的自由透镜相位引入轨道角动量全息中实现径向、... 光学轨道角动量全息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存储和加密技术,但轨道角动量这一单个维度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复用容量需求,拓展额外的复用自由度是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构建了一种将多参数可调的自由透镜相位引入轨道角动量全息中实现径向、角向和轴向三个维度联合复用的方案。模拟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只有用与编码拓扑荷值l符号相反的、径向位移参数r0以及焦距f相同的自由透镜相位所调制的完美光学涡旋照射时,方可重建出正确的目标图像。此外,将自由透镜相位中的形状控制因子q作为额外的编码载体,进一步增加复用全息的信道数量。同时,还证明了基于自由透镜相位的轨道角动量全息可以实现分数阶拓扑荷复用。该技术将轨道角动量全息技术与光场调控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全息加密的安全性,增加了复用信道的自由度,在通信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复用全息 光场调控 自由透镜 完美光学涡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