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理性批判·导言》句读 被引量:4
1
作者 邓晓芒 《德国哲学》 2015年第1期3-30,共28页
本文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句读,共分两段,第一段概述实践理性批判和纯粹理性批判的关系,说明纯粹理性批判一方面保留了"自由"概念的可能性,从而单凭纯粹实践理性自身就足以对意志进行规定;另一方面排除了一切经验运用... 本文是对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导言的一个句读,共分两段,第一段概述实践理性批判和纯粹理性批判的关系,说明纯粹理性批判一方面保留了"自由"概念的可能性,从而单凭纯粹实践理性自身就足以对意志进行规定;另一方面排除了一切经验运用于这个概念的可能性。这就为纯粹实践理性的运用提供了可能性和范围,并使纯粹实践理性成为对一般实践理性进行批判的准绳。第二段则由上述关系引出了《实践理性批判》的章节安排,它和《纯粹理性批判》的结构具有相同的要素,但次序是相反的。本文对该导言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详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粹理性 实践理性 自由 理念 经验性
下载PDF
作为德国唯心主义完成者的谢林
2
作者 汉斯·费格尔 翟欣 邓晓芒 《德国哲学》 2017年第2期163-196,233-234,共35页
谢林认为费希特对反思性自我把握的逻辑困境的批判陷入了循环论证。为了克服这种循环,谢林让自我意识跨越了主体性的界限,作为“第一性的东西”,这种绝对的自我意识使认知,而且使对反思的直观成为可理解的。谢林称自我意识对自身的这种... 谢林认为费希特对反思性自我把握的逻辑困境的批判陷入了循环论证。为了克服这种循环,谢林让自我意识跨越了主体性的界限,作为“第一性的东西”,这种绝对的自我意识使认知,而且使对反思的直观成为可理解的。谢林称自我意识对自身的这种“认知”为“智性直观”,智性直观之被反思只有通过想象力的审美活动才是可能的。谢林把对艺术产品的审美直观也称作哲学的工具论和凭证。为了能够系统地理解人类自由的本质的问题,谢林给出了一种有生命的、实在的自由概念,为一种不仅把善,而且把恶开启为人类自由的选择权的哲学提供了空间,在此意义上到达了唯心主义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林 唯心主义 智性直观 艺术 自由
下载PDF
绝对自由的发展历程及其局限——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信仰与启蒙的解读
3
作者 何力 《德国哲学》 2018年第1期90-102,240,共14页
本文通过对《精神现象学》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具体展现出信仰的本质结构、启蒙对信仰的批判、启蒙的肯定命题以及启蒙如何走向绝对自由、如何由于自己的局限性而走向自己的否定。绝对自由的最大局限在于没有自己的限度,没有建立起... 本文通过对《精神现象学》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具体展现出信仰的本质结构、启蒙对信仰的批判、启蒙的肯定命题以及启蒙如何走向绝对自由、如何由于自己的局限性而走向自己的否定。绝对自由的最大局限在于没有自己的限度,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自律,而只是停留在自由的任意性之中,从而最终走向绝对恐怖。只有克服这些局限性,才可能建立起一个能够保障所有人的最大自由的社会。可以借鉴信仰里面某些积极因素,即信仰层面那种富有张力的矛盾对立结构,通过设立一个超越于现实世界之上的理想目标来扬弃启蒙精神的有限性,从而导致精神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启蒙 绝对自由 《精神现象学》
下载PDF
德国大学在1815—1848年进步政治运动中的作用
4
作者 叶心远 《德语人文研究》 2022年第2期53-59,共7页
1815—1848年,是德意志地区乃至欧洲各地保守势力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进步势力斗争的重要时期。由于德国自身的传统,大学在德国社会中的地位尤为显著,尤其经历了洪堡改革后,德国大学思想活跃、社会参与度高,在此环境中的大学知识分... 1815—1848年,是德意志地区乃至欧洲各地保守势力与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进步势力斗争的重要时期。由于德国自身的传统,大学在德国社会中的地位尤为显著,尤其经历了洪堡改革后,德国大学思想活跃、社会参与度高,在此环境中的大学知识分子在进步运动中扮演了重要作用,对于1848年革命乃至未来的民族统一起到了重要的直接或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改革 民族主义 自由 进步运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