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腔胃肠管及瑞能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祥生 韩喜娥 +2 位作者 刘海聪 黄斌 张献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三腔胃肠管(Freka Trelum ina)及瑞能(Supportan)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25例食管癌、5例贲门癌根治术中放置三腔胃肠管,摸索操作经验;术后48h开始以瑞能为主的EN,观察病人反应,在... 目的:探讨三腔胃肠管(Freka Trelum ina)及瑞能(Supportan)在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25例食管癌、5例贲门癌根治术中放置三腔胃肠管,摸索操作经验;术后48h开始以瑞能为主的EN,观察病人反应,在第8天作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三腔胃肠管及瑞能进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EEN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胃肠管 瑞能 食管贲门癌 早期肠内营养
下载PDF
三腔胃肠管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新华 仇毓东 +3 位作者 吴亚夫 周建新 江春平 丁义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3026-3030,共5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9例患者,将其分为静脉营养(TPN)组、三腔胃肠管(FT)组和单腔普通营养管组.两肠内营养(EN)组术后24h开始给予以百普力为主的EN,...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经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9例患者,将其分为静脉营养(TPN)组、三腔胃肠管(FT)组和单腔普通营养管组.两肠内营养(EN)组术后24h开始给予以百普力为主的EN,与TPN组比较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氮平衡等营养相关指标,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同时对比两EN组置管成功率、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不耐受情况的比例等,评价FT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用FT进行空肠肠内营养的同时进行胃内减压,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相关指标.与单腔普通营养管组相比较,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地降低了(肺部感染:7.1%vs20.0,P<0.05).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10.7%vs30.0%,P<0.05).与TPN组相比较,其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和住院费用都相对较少(91.2d±12.0d vs 146.1d±19.2d,14.3d±2.5d vs 18.5d±3.6d,4.1万元±1.5万元vs 5.8万元±1.3万元,均P<0.05).结论:运用FT进行肠内营养安全可靠,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较少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胃肠管 肠内营养 胰十二指肠切除
下载PDF
三腔胃肠管在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业波 宋研 李炳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根治术后经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分为三腔胃肠管组和普通胃管组(胃管+鼻肠营养管)。术后进行同样的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肛门恢复排气时间、...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根治术后经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EEN)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2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病人,分为三腔胃肠管组和普通胃管组(胃管+鼻肠营养管)。术后进行同样的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泻、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胃液引流量等。术后第8天,检测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普通胃管组病人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三腔胃肠管组(P<0.05);三腔胃肠管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管组(P<0.05),两组间胃液引流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病人根治术后采用三腔胃肠管行EEN不仅安全可靠,耐受性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胃肠管 肠内营养 肝门部胆管癌
下载PDF
三腔喂养管在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远志 严志刚 +1 位作者 吴大成 丁岩冰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三腔喂养管置入的作用。方法23例入选的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并在术后6 h行肠内营养。观察置管耐受性及腹部体征,并记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并...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三腔喂养管置入的作用。方法23例入选的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并在术后6 h行肠内营养。观察置管耐受性及腹部体征,并记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的并发症和处置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能够耐受三腔喂养管的置入及治疗,且无腹部不适反应;4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现出血,其中1例行内镜下紧急止血,其余3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出现穿孔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愈合。结论复杂性上消化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行三腔喂养管应用有早期发现术后出血,治疗术后穿孔及加速患者康复的优点,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复杂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三腔喂养管
下载PDF
DSA引导下放置三腔喂养管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田媛 敖国昆 +2 位作者 李楠 李强 黄沁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10期93-94,共2页
目的:评价DSA引导下三腔喂养管放置术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消化道疾病术后吻合口漏或/和吻合口狭窄,或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在DSA引导下放置三腔喂养管。结果:在DSA引导下可将三腔喂养管放置至空肠屈氏韧带以远20... 目的:评价DSA引导下三腔喂养管放置术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消化道疾病术后吻合口漏或/和吻合口狭窄,或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排空障碍的患者在DSA引导下放置三腔喂养管。结果:在DSA引导下可将三腔喂养管放置至空肠屈氏韧带以远20cm,置管成功率90%,置管时间1~3周。三腔管位置良好、喂养过程顺利、胃肠减压效果良好、吻合口漏愈合快、胃排空障碍消失。结论:DSA引导下三腔喂养管放置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空肠营养兼胃肠减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喂养管 胃排空障碍 吻合口漏
下载PDF
X线下经导丝引导放置三腔喂养管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林 江军 +1 位作者 张平 杨桂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69-373,共5页
目的观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治疗中X线下经导丝置入三腔喂养管的价值.方法 1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即X线下经导丝行三腔喂养管置入,对照组常规行胃管+螺旋形鼻空肠管置入.记录2组患者成功行... 目的观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治疗中X线下经导丝置入三腔喂养管的价值.方法 16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即X线下经导丝行三腔喂养管置入,对照组常规行胃管+螺旋形鼻空肠管置入.记录2组患者成功行空肠管置入时间、置管成功率,观察患者在置管时及留置导管的耐受程度,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在相同时间点的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胃肠道症状、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X线下经导丝引导放置三腔喂养管组的置管时间(t=3.9796,P=0.0001)、置管成功率(χ~2=5.38,P<0.01)及耐受程度(χ~2=9.14,P<0.01)较对照组明显有优势;观察组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26.41,P<0.01),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t=8.1867,P=0.0000);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第7天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4242,P=0.0165<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恢复快(t=6.9623,P=0.0000),住院时间明显缩短(t=4.5645,P=0.0000<0.05).结论 X线下经导丝引导三腔喂养管置入对早期SAP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其操作时间短、置入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 三腔喂养管 鼻空肠管
下载PDF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三种置管方式效果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育民 王绍明 黄俊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最适合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一种置管方法。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的68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置管方式分成鼻胃管联合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组、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和胃... 目的探讨最适合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一种置管方法。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的68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置管方式分成鼻胃管联合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组、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组,观察三组鼻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胃引流量、肠内营养给予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等。结果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在"畏"管心理、鼻咽部不适、异物感、置管后严重咳嗽、咳痰及置管营养期间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组术后8日皮褶厚度、上臂肌围长、氮平衡、转铁蛋白和CD4/CD8比值与术前1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经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低,耐受性好,尤其适合老年胃手术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癌 肠内营养 三腔胃肠管 鼻肠管 置管方式
下载PDF
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胡月娥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分析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人院前后分为两组,分别为普通胃管组和三腔胃肠管组,术后... 目的分析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人院前后分为两组,分别为普通胃管组和三腔胃肠管组,术后进行相同的EN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腹泻、呕吐、恶心、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胃液的引流量及其术后第8d时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普通胃管组患者肺部的感染率为7.0%,明显比三腔胃肠管组的1.0%高,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腔胃肠管组患者的呕吐和恶心的发生率为3.0%,明显比普通胃管组的12.0%低,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液引流量、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8d对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复查,与术前相比,其胆红素含量显著下降,且肝功能明显恢复,而肾功能表现均正常,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应用三腔胃肠管行EEN时具有安全可靠、耐受性好等优势,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肠内营养 三腔胃肠管 临床价值
下载PDF
X线透视下三腔喂养管置入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传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7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在X线透视下置入三腔喂养管(F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在X线透视下置入F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下,经导丝导引,将导管插至十二指肠,交换入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将FT顺利送至空肠。结果全部病例均... 目的探讨在X线透视下置入三腔喂养管(FT)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在X线透视下置入F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X线透视下,经导丝导引,将导管插至十二指肠,交换入加硬导丝,沿加硬导丝将FT顺利送至空肠。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成功置入,平均X射线下操作时间为6.4min,置管时间9d~7周,期间FT位置良好、喂养顺利、胃肠减压效果良好、胃排空障碍消失,无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X线透视下三腔喂养管置入简便快捷、安全实用,可以进行空肠内营养兼胃肠减压,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喂养管 数字胃肠机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重症患者超声引导下行三腔胃肠管置入的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欢 王春燕 +2 位作者 丁乾容 杨静 田永明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索应用超声引导进行三腔胃肠管置入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中需置入三腔胃肠管的52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采用超声引导三腔胃肠管置入的方法和流程,并分析和评价相应指标,如置... 目的探索应用超声引导进行三腔胃肠管置入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9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中需置入三腔胃肠管的52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采用超声引导三腔胃肠管置入的方法和流程,并分析和评价相应指标,如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配合度及临床应用效果等。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96.15%,置管时间为(26.58±8.01) min。置管过程中清醒患者配合度较好,92.3%的患者无呛咳或较轻微,无患者出现咽部损伤、误吸、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置入导管位置良好,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较好,无管道脱出发生。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的方法进行三腔胃肠管置入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可为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腔胃肠管 超声 置管 重症监护病房
原文传递
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对胃排空障碍危重患者置入三腔喂养管的经验分享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培服 唐时元 曹钰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023-1027,共5页
目的评估使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置入三腔喂养管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8日-5月18日期间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2例存在胃排空障碍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对胃排空障碍危重患者置入三腔喂... 目的评估使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置入三腔喂养管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8日-5月18日期间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2例存在胃排空障碍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对胃排空障碍危重患者置入三腔喂养管时的评估指标,包括是否采用胃内注射温开水、导管通过幽门前手法推进次数、引导置管是否成功、引导置管时间、置管深度等。分析该方法在临床使用的优劣以及是否空腹对置管时间的影响。结果在22例患者中,置管成功20例,成功率91%。三腔喂养管推进时,分别以1次、2次及≥3次通过幽门的例数为4例(20%)、5例(25%)、11例(55%)。其中超声下可见十二指肠水平部导管影9例(45%)。置管成功患者的引导置管时间为(20.35±12.93)min。其中空腹患者11例,引导置管时间(15.00±9.87)min;非空腹患者9例,引导置管时间(26.89±14.45)min,两组置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在胃排空障碍的重症患者中置入三腔喂养管的成功率高。而患者空腹状态下置管,可能有助于减少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三腔喂养管 鼻肠管 肠内营养 危重病 胃排空障碍
原文传递
改良内镜引导下三腔喂养管置管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冯雁康 崔明 +1 位作者 何芸 赵玺龙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引导下三腔喂养管(FT)置管法对需要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的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普通外科应用改良内镜引导下置管法...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引导下三腔喂养管(FT)置管法对需要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的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普通外科应用改良内镜引导下置管法(改良组)和传统内镜旁置管法(传统组)行FT置管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下消化道功能正常;不能经口或鼻胃管进食,需进行肠内营养或胃肠减压;预计FT留置时间不超过2个月。排除标准包括胃镜检查禁忌证、疑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疑精神病或存在消化道炎性病变以及患有胸腹主动脉瘤者。改良组是将FT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胃镜进至胃腔,经活检孔用活检钳夹住FT前端细部,胃镜直视下将活检钳和FT插入幽门或吻合口,并向十二指肠或输出袢推送5cm以上,推送过程中胃镜不通过幽门或吻合口;松开并退出活检钳,同步将FT向十二指肠或输出袢推送,经活检孔插入异物钳,在胃内钳夹FT管身推进至幽门或胃肠吻合口;多次同法操作,直至负压吸引腔到达幽门或胃肠吻合口;轻柔退出胃镜,将导丝缓慢退出,固定FT。传统组则采用异物钳钳夹FT前端,在操作中需胃镜、异物钳、FT三者一起同时经过幽门或胃肠吻合口,整体到达十二指肠降部或输出袢进行置管。记录置管时间,置管后1h内行X线透视检查FT位置,并评估比较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41例患者。改良组72例,男45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8(37~76)岁,上消化道解剖正常27例(结肠癌和直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各分别有17例和10例),上消化道解剖改变45例(胃癌伴幽门梗阻和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梗阻分别有18例和27例)。传统组69例,男41例,女28例,平均年龄55.3(36~79)岁,上消化道解剖正常33例(结肠癌与直肠癌术后胃瘫综合征分别有20例和13例),上消化道解剖改变36例(胃癌伴幽门梗阻和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梗阻分别有15例和21例)。上消化道解剖正常患者改良法置管时间少于传统法[(4.9±1.7)min比(7.6±1.7)min,t=6.683,P<0.001];胃癌伴幽门梗阻患者改良法置管时间也少于传统法[(6.6±1.6)min比(10.5±2.6)min,t=4.724,P<0.001];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梗阻患者改良法置管时间同样少于传统法[(11.3±2.5)min比(15.1±3.5)min,t=4.513,P<0.001]。上消化道解剖正常患者改良法与传统法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上消化道解剖改变患者改良法的置管成功率虽高于传统法[97.8%(44/45)比86.1%(31/36),χ^2=2.880,P=0.089],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法[0比8.3%(3/36),χ^2=3.894,P=0.048]。结论无论上消化道解剖正常与否,改良内镜引导下FT置管法比传统内镜旁置管法置管时间少,置管成功率高,且安全;可推广应用于需要进行肠内营养和胃肠减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方法 内镜 三腔喂养管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