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正常时期理想主义与群体暴力的悖论——以法德两国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靖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3-96,共4页
理想主义往往让人联想到伦理学的至善,但理想主义者却往往由于对自己理论和道德的过分自信、对理想社会的过分执著而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宽容,从而演化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暴力事实。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纳粹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案例来思考二者... 理想主义往往让人联想到伦理学的至善,但理想主义者却往往由于对自己理论和道德的过分自信、对理想社会的过分执著而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宽容,从而演化出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暴力事实。法国大革命和德国纳粹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案例来思考二者之间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主义 暴力 法国大革命 纳粹 悖论
下载PDF
白藜芦醇潜在的有益健康作用:药代动力学带来的困惑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亚亚 褚子璇 +5 位作者 杨军令 Olajide E.Olaleye 贺容容 李木子 程晨 李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8期931-954,共24页
白藜芦醇(Resveratrol,3,5,4'-三羟基-反式-二苯乙烯)最早在植物白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 O.Loes)的根中被发现。白藜芦醇引起关注最初与“法国悖论”有关,该化合物不仅存在于红葡萄酒中,而且还展现出与红葡萄酒保护心血管作... 白藜芦醇(Resveratrol,3,5,4'-三羟基-反式-二苯乙烯)最早在植物白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 O.Loes)的根中被发现。白藜芦醇引起关注最初与“法国悖论”有关,该化合物不仅存在于红葡萄酒中,而且还展现出与红葡萄酒保护心血管作用相关的生物活性。除保护心血管方面的作用外,白藜芦醇还在抗代谢性疾病、抗肿瘤和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表现出有益的作用。为了将这些潜在的有益健康作用向临床转化,人们对白藜芦醇开展了药代研究。本文作者从进入体循环的系统暴露和体内过程两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已知的口服后白藜芦醇的人体药代特征及围绕提高其系统暴露水平所做的多种尝试。然而,既有的药代动力学结果给白藜芦醇潜在作用的临床转化带来了困惑,包括:白藜芦醇展现有益健康的体外生物活性的物质形式(原形化合物)与口服后被机体利用的体内暴露形式(以代谢物为主)显著不同、药代研究测出的口服后白藜芦醇体内暴露水平明显低于其展现活性所需的浓度、根据白藜芦醇产生体内效应时所用的剂量推导出的体内暴露水平常明显低于研究其作用机制所用的浓度。为了更好地与白藜芦醇有益健康作用的研究相结合、促进其临床转化,作者建议从三方面进一步开展白藜芦醇的药代研究:(1)全面研究白藜芦醇代谢物的系统暴露、体内靶标到达及在靶细胞中的代谢,(2)研究口服后白藜芦醇的肠腔暴露,(3)开展红葡萄酒多成分药代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法国悖论 有益健康作用 药代动力学 系统暴露 体内过程 肠道菌 肠腔暴露
下载PDF
红酒中鞣酸和白藜芦醇含量测定及比较
3
作者 张园园 李佳佳 +2 位作者 韩雪 张建平 楚立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98-503,共6页
为了测定红酒中鞣酸和白藜芦醇的质量浓度,确定红酒中关于"法兰西悖论"的主要功效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市售4种不同品牌红酒进行了质量浓度测定.结果显示红酒中鞣酸质量浓度为0.81~1.44 mg/mL,白藜芦醇质量浓度为0.14~2... 为了测定红酒中鞣酸和白藜芦醇的质量浓度,确定红酒中关于"法兰西悖论"的主要功效物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市售4种不同品牌红酒进行了质量浓度测定.结果显示红酒中鞣酸质量浓度为0.81~1.44 mg/mL,白藜芦醇质量浓度为0.14~2.49 mg/L,鞣酸质量浓度比白藜芦醇高约10~3倍.随着对鞣酸心血管活性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提示鞣酸也可能是解释"法兰西悖论"的主要功效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红酒 鞣酸 白藜芦醇 法兰西悖论
下载PDF
法国比较文学的悖论和反思
4
作者 萧盈盈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3,共13页
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一样,法国比较文学在否定旧文学之普遍性的同时又将这普遍性赋予了自身,因此自诞生之始就烙上了普遍性—绝对的悖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危机之争让比较文学很大程度借鉴了结构主义,从事实影响研究转向了基于不变量... 和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一样,法国比较文学在否定旧文学之普遍性的同时又将这普遍性赋予了自身,因此自诞生之始就烙上了普遍性—绝对的悖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危机之争让比较文学很大程度借鉴了结构主义,从事实影响研究转向了基于不变量的平行研究,从垂直的时间研究转向横向的空间研究,但悖论依然在。1980年代以来各种新理论迭出,虽然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持续和永久”的危机,但对悖论和危机的思考为比较文学提供了从外部反思、在文化间建构通道的可能,因此反而成为比较文学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比较文学 悖论 普遍性 绝对 危机 相异性
原文传递
“卢梭悖论”与马克思的平等观 被引量:1
5
作者 臧峰宇 彭利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1,共7页
卢梭在道德和政治的双重语境中指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既认为私有观念的产生发展造成了道德堕落,应当回归自然,又强调私有制是构建市民社会的基础,因而形成了“卢梭悖论”。在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开始摘录卢梭的《社会契... 卢梭在道德和政治的双重语境中指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既认为私有观念的产生发展造成了道德堕落,应当回归自然,又强调私有制是构建市民社会的基础,因而形成了“卢梭悖论”。在克罗伊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开始摘录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完成了《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中的“卢梭笔记”。随着对市民社会和资本逻辑的深入研究,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为平等的实现提供了一种现实路径,他的政治哲学并非指向基于卢梭设想的“政治共同体”,而是基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现实的解放运动,旨在结束交往异化的人类前史,在真正的历史中实现社会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观 卢梭笔记 法国启蒙运动 卢梭悖论 克罗伊茨纳赫笔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