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滇越铁路滇段的兴工时间,学界诸说并立,存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及光绪三十年(1904)一月等歧见。究其原因,除对不同材料缺乏辨析的使用而外,亦涉及研究者对铁路兴工概念的认...关于滇越铁路滇段的兴工时间,学界诸说并立,存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及光绪三十年(1904)一月等歧见。究其原因,除对不同材料缺乏辨析的使用而外,亦涉及研究者对铁路兴工概念的认知龃龉。借助核心史料法文原始工程报告Le Chemin de Fer du YUNNAN及时人日记、信件、回忆录与地方史志等异质史料的爬梳与考异,滇越铁路滇段兴工时间获有初步结论,应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月。展开更多
1685年,出于扩展法国在东亚影响的需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专门派出由五名"国王数学家"耶稣会士组成的传教团,1687年他们抵达中国。传教团中的张诚(Jean-Francois Gerbillon,1654-1707)、白晋(Joachim Bou...1685年,出于扩展法国在东亚影响的需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专门派出由五名"国王数学家"耶稣会士组成的传教团,1687年他们抵达中国。传教团中的张诚(Jean-Francois Gerbillon,1654-1707)、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到中国后供职于康熙宫廷,而团长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1643-1710)及其他两位成员李明(Louis-Daniel Le Comte,1655-1728)、刘应(Claude de Visdelou,1656-1737)则到各地传教。当礼仪之争白炽化之时,李明于1696年在巴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Nouveaux mémoires sur l’état présent de la Chine)一书,为耶稣会士的在华传教政策辩护。该书出版后,于1700年被巴黎索邦神学院列为禁书。不过由于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当时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许多方面,如有关儒家创始人孔子、儒家伦理道德以及儒家礼仪习俗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因而该书出版后对当时欧洲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Voltaire,原名Francois-Marie Arouet,1694-1778)、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都产生过影响。本文将通过考察李明对儒家经典和儒家文化传统的诠释来研究李明的儒家观。展开更多
文摘关于滇越铁路滇段的兴工时间,学界诸说并立,存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光绪二十九年(1903)八月、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及光绪三十年(1904)一月等歧见。究其原因,除对不同材料缺乏辨析的使用而外,亦涉及研究者对铁路兴工概念的认知龃龉。借助核心史料法文原始工程报告Le Chemin de Fer du YUNNAN及时人日记、信件、回忆录与地方史志等异质史料的爬梳与考异,滇越铁路滇段兴工时间获有初步结论,应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十月。
文摘1685年,出于扩展法国在东亚影响的需要,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专门派出由五名"国王数学家"耶稣会士组成的传教团,1687年他们抵达中国。传教团中的张诚(Jean-Francois Gerbillon,1654-1707)、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到中国后供职于康熙宫廷,而团长洪若翰(Jean de Fontaney,1643-1710)及其他两位成员李明(Louis-Daniel Le Comte,1655-1728)、刘应(Claude de Visdelou,1656-1737)则到各地传教。当礼仪之争白炽化之时,李明于1696年在巴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Nouveaux mémoires sur l’état présent de la Chine)一书,为耶稣会士的在华传教政策辩护。该书出版后,于1700年被巴黎索邦神学院列为禁书。不过由于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当时中国文化与社会的许多方面,如有关儒家创始人孔子、儒家伦理道德以及儒家礼仪习俗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因而该书出版后对当时欧洲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Voltaire,原名Francois-Marie Arouet,1694-1778)、魁奈(Francois Quesnay,1694-1774)、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都产生过影响。本文将通过考察李明对儒家经典和儒家文化传统的诠释来研究李明的儒家观。